行政院院臺文字第0940014390號函核定
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推動方案
中華民國94年4月14日
目錄
壹、計畫依據及目標 ………………………………………… 2
貳、「社區主義」的核心價值 ………………………………… 3
參、六大面向及預期成果 …………………………………… 3
肆、計畫推動架構及社區提案機制…………………………… 7
伍、各部會與本方案相關之施政計畫 ……………………… 9
陸、計畫推動步驟及分年工作項目………………………… 12
柒、實施期程及經費來源 …………………………………… 15
捌、管制考核 ………………………………………………… 16
玖、計畫修正說明 …………………………………………… 16
壹、計畫依據及目標
一、計畫依據
94年2月15日行政院 謝院長聽取健康社區計畫簡報後裁示,鑒於健全之社區為台灣社會安定的力量,為宣示政府推動社區發展之決心,提出「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以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六大面向作為社區評量指標,同時為促進社區健全多元發展,針對社區所提出之發展目標及配套需求,整合政府目前相關部會既有計畫資源,分期分階段予以輔導,協助其發展。
行政院94年4月14日院臺文字第0940014390號函核定本方案。
二、計畫目標
推動全面性的社區改造運動,透過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保生態、環境景觀等六大面向的全面提升,打造一個安居樂業的「健康社區」。
建立自主運作且永續經營之社區營造模式,強調貼近社區居民生活、在地人提供在地服務、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強化民眾主動參與公共事務之意識,建立由下而上提案機制,厚植族群互信基礎,擴大草根參與層面,營造一個「永續成長、成果共享、責任分擔」的社會環境,讓社區健康發展,台灣安定成長。
貳、「社區主義」的核心價值
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推動至今,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模式已成為一股新的社會運動風潮,10年來為台灣的社區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未來本計畫之推動,將鼓勵社區自主提案,透過基礎調查工作瞭解社區之文化歷史脈絡;社區發展現況、優勢與困境;規劃整體性發展藍圖及願景;以及實踐藍圖之步驟與策略,由社區自我詮釋階段性需求,並據此研提計畫申請政府補助,按步就班推動各面向之社區工作,最後完成整體發展之終極目標,以達到「社區主義」的核心價值。
社區定義:
以部落、村里、社區等地方性組織為核心。
不排除因特定公共議題(如老街保存),並依一定程序確認,經由居民共識所認定之空間及社群範圍。
社區工作除以在地居民為主體外,鼓勵結合區域性及專業性團體之共同參與及投入,強化社區工作品質與永續推動目標。
「社區主義」的核心價值包含三項主要價值觀:
以社區作為政府最基礎之施政單位,強調社區的主體性及自主性。
培養社區自我詮釋之意識及解決問題之能力。
培育社區營造人才,強調培力過程(empowerment)的重要性。
參、六大面向及預期成果
一、六大面向內涵與推動策略
產業發展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透過社區小企業輔導及商店街區再造,活化地方型經濟產業,並推動地方產業文化化,進行特產及料理研發,促使農村產業轉型升級。
促進有機農業及綠色消費:透過有機農業之產銷經營輔導,推廣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觀念,增進健康社區發展基礎。
發展產業策略聯盟:輔導地方政府規劃休閒農業區,發展休閒農業,並協助鄉鎮進行總體規劃,形成帶狀或區域結盟發展。
促進在地就業機會:透過地方產業發展,創造在地化多元就業機會,使青年得以返鄉就業及創業。
社福醫療
發展社區照護服務: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使得生活照顧及長期照護服務等工作可以就近社區化。
強化社區兒童照顧:除由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外,亦鼓勵社區媽媽協力合作,提供社區內之托育照顧服務及兒童課後輔導,營造溫馨成長環境。
落實社區健康營造:推動健康生活社區化,增進國民運動健身觀念,並激發民眾對健康的關心與認知,自發性參與或結合衛生醫療專業性團體,藉由社區互助方式,共同營造健康社區。
社區治安
建立社區安全維護體系:鼓勵社區繪製安全檢測地圖,找出治安死角,並透過社區安全會議之討論,尋求解決方案,例如加裝路燈或監視器、加強守望相助巡守工作等等。
落實社區防災系統:辦理社區防災之宣導工作,輔導社區建立防災觀念,並組織民間救援隊,培養災害緊急應變能力。
建立家暴防範系統:進行家暴防範之觀念宣導,並輔導建立社區通報機制,鼓勵發展成為「無暴力社區」。
人文教育
培養凝聚社區意識:開發利用社區人力資源,加強社區營造人才培育工作,另透過社區藝文活動之辦理,凝聚居民情感及共識,奠定社區發展之基礎。
強化社區組織運作:輔導鄉村社區組織活化工作,並於縣市政府層級成立社造推動委員會,建置協調整合平台,依據縣市及社區特色,規劃中長程發展藍圖,總體呈現社區營造成果。
落實社區終身學習:鼓勵社區建立終身學習體系,發展社區多元族群文化,並透過偏遠社區電腦及網路體系之建置,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促進社區青少年發展:鼓勵青少年參與社區志工服務,活絡社區青少年組織,培養社區營造生力軍。
環境景觀
社區風貌營造:鼓勵社區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 透過居民參與模式,自力營造景觀特色及環境美化等工作,打造都市及農漁村之新風貌。
社區設施及空間活化:鼓勵社區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及傳統節慶活動,作為地方文化設施。
環保生態
推動清淨家園工作:鼓勵社區成立環保志工隊,進行環境整理及綠美化工作,推動發展「綠色社區」。
加強自然生態保育:推動社區生態教育工作,宣導生物多樣性理念,並鼓勵發展社區林業及生態社區,建立社區與生態之伙伴關係。
推動社區零廢棄:宣導社區資源回收再利用觀念,教育居民進行零廢棄及全分類等基礎工作。
強化社區污染防治:加強社區空氣及河川等污染防治工作,輔導成立河川污染防治志工巡守隊,使生活污水減廢及活化。
二、預期成果
本計畫透過各部會相關執行計畫,輔導地方政府及社區組織推動六大面向之社區工作,預期10年內達到下列成果目標:
(一)輔導全國1萬個社區成為安居樂業的「健康社區」。
(二)創造10萬個在地就業機會,活化地方經濟發展。
(三)輔導25縣市政府建立資源整合機制,制定社區營造整體發展藍圖及具體操作策略。
肆、計畫推動架構及社區提案機制
一、計畫推動架構
本計畫除了各部會相關執行計畫之外,還包括整體文宣計畫、社區營造人才培育及全國社區普查等,作為執行計畫基礎性工作,此外,從中央層級到地方層級、政府部門到民間組織,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分工(如下圖所示),形成一個完整的推動架構。
行政院台灣健康 社區六星計畫 推動委員會
社區組織/社團 社區自主提案 發展六大面向 產業發展 社福醫療 社區治安 人文教育 環保生態 環境景觀 國中小學 作為社造理念推廣及教育基地 各縣市政府 中央部會
環 成立社區總體營造推動委員會,統合各局室行政資源及協調工作 依照縣市及社區特色,進行藍圖規劃及優先重點提案,逐年發展 成立社區營造中心,輔導社區自我診斷及自主提案。 一、統籌性業務(幕僚機關): 規劃辦理整體計畫文宣工作,以及社區營造人才培育工作。 進行全國社區普查工作,並辦理示範案例之觀摩評比工作。 二、個別性業務(執行機關): 檢討調整現有施政計畫內容,落實以社區為主體之推動模式 具體推動各項施政計畫,並配合各面向需求研提新興計畫。 依計畫屬性成立輔導體系,進行專業諮詢及專家派遣工作。 協調、審議本計畫重大策略及措施。 整合相關機關資源,促進跨部會合作,並發揮綜合效能。 三、追蹤檢討本計畫目標、策略與措施之推動進度及績效。
二、社區提案機制
本計畫鼓勵社區利用資源調查、社區會議等方式進行自我診斷,建立內部基礎共識,並依據社區資源及特色,規劃發展願景及藍圖,設定發展步驟及優先辦理項目,據此研提計畫申請政府補助,推動各項社區營造工作,或是透過社區公約、社區建議等形式,參與政府公共政策之研擬或決策過程,以落實民主自治之精神。
各類型社區組織 辦理各類社區資源調查工作,認識自己社區。 召開社區會議,透過討論發掘議題,進行社區自我診斷,建立內部基礎共識。 依據社區資源及特色,規劃發展願景及藍圖。 設定發展步驟及優先辦理之工作項目,研提相關計畫申請政府補助,逐年逐步推動。 動員社區居民參與各項計畫之規劃討論及施作執行,培養社區意識及共榮感。 累積計畫成效及執行經驗,培養社區人才,創造在地化就業機會。 社區自我診斷
社區發展協會
村里辦公室
在地文化促進會
︰ ︰
社區自主提案
依據「社區營造條例」,訂定社區公約、社區建議或社區憲章等,參與政府公共政策之研議或決策過程。 配合社區各面向之發展需求,研擬計畫書,向地方或中央政府申請經費補助,推動各類社區營造工作。
伍、各部會與本方案相關之施政計畫
一、各部會施政計畫執行原則
以打造「健康社區」為主軸,在各部會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現有基礎上,特別加強社福醫療、社區治安及在地就業三大面向,並落實以「社區提案」為主要執行方式。
二、直接有關之施政計畫及相關計畫
為達到六大面向之整體目標,共訂定20項推動策略,統合13個部會62項施政計畫(如下表所列),未來執行過程中仍須持續進行滾動式檢討修正,並經由推動委員會審核通過後實施。
各部會施政計畫分為「直接有關」及「相關」兩大類型:
直接有關之施政計畫:總計41項,鼓勵社區自主參與、詮釋及提案,政府提供申請管道、資源及輔導機制。
相關計畫:總計21項,由政府主動或跨區域型之計畫,以完善各面向之推動環境及專業性支援為施政核心,並逐年檢討是否須調整為直接有關之施政計畫。
六大面向94年度指標性計畫:
1. 產業發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勞委會)
2. 社福醫療: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計畫(內政部)
3. 社區治安:推動「全民拼治安行動方案─建構治安社區」指導計畫(內政部)
4. 人文教育:活化鄉村社區組織計畫(農委會)
5. 環境景觀:營造農村新風貌計畫(農委會)
6. 環保生態:綠色社區清淨家園計畫(環保署)
三、各部會施政計畫彙整表:
六大領域 | 策略 | 直接有關之施政計畫 | 相關計畫 | 主辦 機關 |
產業發展 | 1.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 地方特色暨社區小企業輔導計畫 | 經濟部 | |
商店街區再造計畫 | 經濟部 | |||
發展地方料理特產計畫 | 農委會 | |||
輔導地方產業文化化計畫 | 農委會 | |||
社區營造創新實驗計畫 | 文建會 | |||
客家特色產業創新育成計畫 | 客委會 | |||
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 | 客委會 | |||
2.促進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 | 輔導有機農業經營計畫 | 農委會 | ||
有機米產銷經營輔導計畫 | 農委會 | |||
綠色消費計畫 | 環保署 | |||
綠色商業推廣計畫 | 經濟部 | |||
辦理再生能源利用宣導工作 | 經濟部 | |||
3.發展產業策略聯盟 | 地方小鎮振興計畫 | 經濟部 | ||
地方產業永續機制建構計畫 | 經濟部 | |||
發展休閒農業計畫 | 農委會 | |||
觀光客倍增計畫-套裝旅遊路線 | 交通部 | |||
4.促進在地就業機會 |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 勞委會 | ||
青年返鄉就業計畫(二)— 大專學生暑期職場初體驗 | 青輔會 | |||
青年返鄉就業計畫(一)— 鼓勵青年在地創業 | 青輔會 | |||
社福醫療 | 1.發展社區照護服務 | 預防照護-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計畫 | 內政部 | |
照顧服務社區化計畫 | 內政部 | |||
長期照護社區化計畫 | 衛生署 | |||
2.強化社區兒童照顧 | 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 | 教育部 | ||
托育照顧服務社區化計畫 | 內政部 | |||
3.落實社區健康營造 | 健康生活社區化計畫 | 衛生署 | ||
運動人口倍增計畫 | 體委會 | |||
社區治安 | 1.建立社區安全維護體系 | 推動「全民拼治安行動方案─建構治安社區」指導計畫 | 內政部 | |
工業區敦親睦鄰計畫 | 經濟部 | |||
2.落實社區防災系統 | 辦理有關防災社區宣導工作 | 內政部 | ||
辦理民間救援隊訓練 | 內政部 | |||
坡地防災應變 | 農委會 | |||
3.建立家暴防範系統 | 推動「無暴力社區」輔導方案 | 內政部 | ||
人文教育 | 1.培養凝聚社區意識 | 社區人力資源開發計畫 | 內政部 | |
社區營造人才培育計畫 | 文建會 | |||
社區藝文深耕計畫 | 文建會 | |||
客家文化環境營造計畫 | 客委會 | |||
2.強化社區組織運作 | 新故鄉成果展現計畫 | 文建會 | ||
行政機制社造化計畫 | 文建會 | |||
活化鄉村社區組織計畫 | 農委會 | |||
3.落實社區終身學習 | 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 | 教育部 | ||
發展新移民文化計畫 | 教育部 | |||
創造偏鄉數位機會推動計畫 | 教育部 | |||
4.促進社區青少年發展 | 推廣青少年社區資訊及服務網絡 | 青輔會 | ||
推動青少年社區志工參與及服務學習 | 青輔會 | |||
活絡社區青少年組織 | 青輔會 | |||
推動社區青少年審議民主論壇 | 青輔會 | |||
環境景觀 | 1.社區風貌營造 | 營造農村新風貌計畫 | 農委會 | |
營造漁村新風貌計畫 | 農委會 | |||
都市社區風貌營造計畫 | 內政部 | |||
生態社區示範計畫 | 內政部 | |||
開發利用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計畫 | 文建會 | |||
2.社區設施及空間活化 | 充實地方文化館計畫 | 文建會 | ||
客家文化設施興(修)建計畫 | 客委會 | |||
環保生態 | 1.推動清淨家園工作 | 綠色社區清淨家園計畫 | 環保署 | |
社區病媒孳生源清除及入侵紅火蟻消除計畫 | 環保署 | |||
2.加強自然生態保育 | 社區林業計畫 | 農委會 | ||
社區生態教育概念性架構之研究 | 農委會 | |||
3.推動社區零廢棄 | 推動社區垃圾全分類計畫 | 環保署 | ||
4.強化社區污染防治 | 推動社區清新空氣計畫 | 環保署 | ||
河川污染防治志工巡守計畫 | 環保署 | |||
綜合類 |
| 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計畫 | 原民會 | |
- | 永續校園推廣計畫 | 教育部 |
陸、計畫推動步驟及分年工作項目
一、計畫推動步驟
94年度:機制建立階段 政策啟動,型塑新時代社造運動
95年度:落實執行階段 落實推動,建構縣市願景藍圖
96年度:全面推動階段 全面經營社造工作六大面向
97年度:成果展現階段 政策檢驗,成果宣導與總體評鑑
二、分年工作項目
年度 | 工作項目 | 備註 |
94年度 | 1. 成立「行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推動委員會」,檢討調整各部會既有施政計畫及新增計畫之工作內容及操作模式。 2. 各部會於91至93年度推動「挑戰2008─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總計補助近6000件計畫案,大約輔導1330個社區。94年度起正式啟動「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將以「社福醫療」、「社區治安」及「在地就業」為執行重點,調整各部會現有計畫及資源,第一年預計輔導500個社區自主提案。 3. 建置諮詢服務單一窗口,提供新興社區提案申請之相關協助及六大面向之計畫轉介工作。 4. 辦理計畫整體文宣工作,包括:編印政策說明書及社區案例宣導手冊、拍攝政策宣導短片、辦理縣市說明會,以及舉辦社區博覽會等工作。 5. 辦理社區營造人才培育工作,包括:辦理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行政人員觀摩研習活動、舉辦全國性社區工作者與專業者會議,以及全國鄉鎮長與農會總幹事之座談會等。 6. 辦理全國社區普查,調查社區工作推動情形,建立全國社區資料庫及專屬網站。 7. 整合相關計畫之輔導團隊及資源,建立各面向專業諮詢及輔導機制。 | |
年度 | 工作項目 | 備註 |
95年度 | 1. 滾動式檢討調整各部會直接有關之施政計畫及相關計畫,修正工作內容及操作模式。 2. 輔導1000個社區自主提案,推動各面向計畫。 3. 賡續辦理社區營造人才培育、社區普查工作,以及更新維護社區資料庫及專屬網站。 4. 規劃辦理健康社區六星築夢大獎競賽,鼓勵地方組織針對社區資源、過程與成果進行自我評鑑與檢視,透過社區的自我詮釋,辦理分層分級競賽,提供社區自我診斷與觀摩學習契機。 5. 規劃辦理縣市社造藍圖競賽,輔導地方政府參考六大面向之策略指標及施政計畫,提出縣市層級社區藍圖及年度工作規劃,經中央聯合審查小組審查後,由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共同輔導不同發展階段及工作範疇之社區發展事項。 | |
96年度 | 1. 滾動式檢討調整各部會直接有關之施政計畫及相關計畫,修正工作內容及操作模式。 2. 輔導1200個社區提案,推動各面向計畫。 3. 賡續辦理社區營造人才培育、社區普查工作,以及更新維護社區資料庫及專屬網站。 4. 賡續辦理健康社區六星築夢大獎競賽,鼓勵地方組織針對社區資源、過程與成果進行自我評鑑與檢視,透過社區的自我詮釋,辦理分層分級競賽,提供社區自我診斷與觀摩學習契機。 5. 賡續辦理縣市社造藍圖競賽,輔導地方政府參考六大面向之策略指標及施政計畫,提出縣市層級社區藍圖及年度工作規劃,經中央聯合審查小組審查後,由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共同輔導不同發展階段及工作範疇之社區發展事項。 | |
年度 | 工作項目 | 備註 |
97年度 | 1. 滾動式檢討調整各部會直接有關之施政計畫及相關計畫,修正工作內容及操作模式。 2. 輔導1500個社區提案,推動各面向計畫。 3. 賡續辦理社區營造人才培育、社區普查工作,以及更新維護社區資料庫及專屬網站。 4. 賡續辦理健康社區六星築夢大獎競賽,鼓勵地方組織針對社區資源、過程與成果進行自我評鑑與檢視,透過社區的自我詮釋,辦理分層分級競賽,提供社區自我診斷與觀摩學習契機。 5. 賡續辦理縣市社造藍圖競賽,輔導地方政府參考六大面向之策略指標及施政計畫,提出縣市層級社區藍圖及年度工作規劃,經中央聯合審查小組審查後,由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共同輔導不同發展階段及工作範疇之社區發展事項。 6. 配合2008台灣博覽會,整體呈現本計畫成果。 |
柒、實施期程與經費來源
一、實施期程:
94年3月至97年12月,延續性計畫得依規劃期程持續辦理。
二、經費來源:
(一)94年度:與本方案直接有關之施政計畫所需經費約計48億元,由各主辦機關94年度預算項下相關經費調整支應。
(二)95年度至97年度:各部會原有施政計畫部分,請配合本方案計畫精神調整相關預算支應;新興計畫則由各主辦機關依中長程新興計畫編列預算。
捌、管制考核
一、主辦機關依據方案執行原則研議具體計畫內容:
新增計畫部分,於94年6月底前完成95-97年度中長程計畫(含推動機制及分年工作目標等),並提報至「行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推動委員會」進行審核通過後,推動執行。
各部會原有施政計畫部分,應配合本方案進行總體檢討。
二、本方案各項直接有關之施政計畫由各主辦機關自行研訂評估指標。
三、本方案執行情形與辦理成效,採滾動式管理,每年檢討1次,檢討結果應於次年2月15日前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彙整後,於次年3月底前報院。
四、本方案各項措施推行之成效,列為辦理各項目主辦機關施政績效考核參考,承辦人員依績效優劣予以獎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