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案甄選實施計畫

格式
docx
大小
33.54 KB
頁數
6
上傳者
miau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4-30,离现在 1 17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案甄選實施計畫


壹、前言

臺北三市街的今昔風華、老舊斑駁的城牆石、北投的溫泉文化、淡水河豐富多元的生態樣貌、剝皮寮老街周遭的人文采風,這些景物都已伴隨並融入臺北人每日生活中。透過老師們的專業詳盡的教學,讓孩童認識與了解自己成長環境中的古蹟、慶典、人文歷史、語言文化、自然生態...等,一同體驗與感受臺北精彩豐沛的文化底蘊。

貳、目的

一、促進本土教育之課程發展,提升教師對於本土教學素材的開發及本土教育教學成效。

二、鼓勵教師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以本土教育為主軸,發展各相關領域或跨領域社群,以建構本市本土教育課程特色。

三、增進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重要課題的專業素養及推展宣導內涵之策略規劃能力。

參、活動單位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主辦單位: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肆、參加對象

公私立各國民小學對本土教學有興趣之教師、代理教師、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實習教師及公私立大專院校學生均可參加。

伍、實施方式

一、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本土教育為主軸,發展各相關領域或跨領域社群之教案皆可為徵選內容。

二、教學活動設計可採主題統整式,亦可著重於概念、知識、社會統整等領域統整及跨領域等模式。

三、授課節數不拘(以3-6節為宜),以能完成一個完整活動、教學單元或幾個小單元的組合為原則。

四、參賽作品格式:

()稿件版面設定以A4規格由左至右橫打,並以中文MS-Word97以上版本編寫,不接受手寫稿,內頁文字以12點標楷體、標點符號以全形文字、邊界(上下2.54cm,左右3.17cm)。

()收件日期:1031日前註明「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案甄選」,附件一報名表、附件二授權同意書及教案作品3郵寄掛號送達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108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1號)或公文聯絡箱送達(056老松國小),另教案電子檔傳送至[email protected],聯絡電話:02-23361704分機20

()評選方式:聘請本土教育專家學者或具本土教學推動經驗之國小教師擔任評審,評審分三階段-形式審查、初審與決審。形式審查不通過者,不予進入初選;初審與決審之評選係參考評審要點進行審查。

()評選要點:教案撰寫之正確性與完整性(20﹪)、教學題材內容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之程度(30﹪)、教學創意(20﹪)、教學題材能啟發學童思想並能擴展其視野(15﹪)、課程實施可行性(15﹪)。

五、獎勵方式

  1. 凡報名者由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核予參賽證明,另擇優選取特優3優等3佳作5,予以獎勵並頒發獎狀。惟錄取名額主辦單位得視參賽作品之水準於預算額度內酌予調整。

  2. 得獎作品之獎勵方式如下:

  1. 特優:每件作品禮券5,000元,每位作者記功1次,每位作者特優獎狀乙幀。

  2. 優等:每件作品禮券3,000元,每位作者嘉獎2次,每位作者優等獎狀乙幀。

  3. 佳作:每件作品禮券1,500元,每位作者嘉獎1次,每位作者佳作獎狀乙幀。

有關得獎作品之獎勵方式擬依各縣市政府敍獎額度辧理。

  1.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將進行教案分享,邀請得獎作品之作者,提供教師經驗交流,以激發教師教學潛能之發展。

六、每件作品之作者可為個人或數人共同創作,惟每件作品之作者至多以三人為限。大專院校教育相關學系學生需於著作權授權同意書(附件二)檢附系上教授親筆簽名,投稿作品需為未曾獲得其他相關單位補助,且未曾於任何競賽活動中獲獎或發表之作品。

七、投稿作品以自行設計為主,舉凡參考資料請註明出處,不得有抄襲情事,若經主辦單位發現或他人檢舉查證屬實者,除取消作品得獎資格,並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八、為求評審過程之公正,教材設計作品上請勿顯示作者姓名。

九、投稿作品需簽署著作權同意授權書;得獎之優良教案設計及學習單同意無償授權主辦單位為教育推廣之目的,以收錄、展示、重製、公佈網站等方式使用。

十、投稿作品請自留底稿,無論得獎與否,恕不退件。

陸、經費

由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年度活動經費項下支應。

柒、本計畫經市府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件一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案設計甄選比賽報名表

作品名稱


作品編號

(主辦單位填寫)

適用年級


教學節數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第三作者

姓 名




服務學校




職 稱




聯絡電話

O

(行動)

O

(行動)

O

(行動)

E-mail address




備 註

1、將請本表及著作權授權同意書(附件二)、甄選作品3份及電子檔傳送報名([email protected]),於每年1031日前,以掛號郵寄方式送達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2、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地址:108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1號;電話:02-2336170420,周老師


附件二

著作權人授權同意書


為擴大教育推廣用途,本人同意送件參加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舉辦之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案設計甄選比賽,其著作財產權授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執行非營利性質使用,並不得對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行使著作人格權。如為印製、推廣教育需要,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得修改,本人無異議。



授權人:(簽章)

(簽章)

(簽章)


教授親筆簽名:



中華民國 年 月 日








附件三

國家教育研究院領綱課程手冊教學單元案例參考格式

一、設計理念

簡要說明本案例之教學設計理念,敘寫重點可包括:

()單元的設計緣起、背景、意涵與重要性。

()學生學習特質與需求(起始行為或先備知識)。

()核心素養的展現(如知識、情意、能力的整合,學習情境與脈絡、學習歷程與方法、實踐力行的表現)

()學習重點(表現與內容)的統整與銜接。

()議題融入與跨科/領域統整的規劃。

()重要教學策略與評量的說明。

二、單元架構

以圖或表摘要呈現本單元的內容或教學架構。

三、活動設計

領域/科目


設計者


實施年級


總節數

_______節,_____分鐘

單元名稱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 列出相關的學習表現,且能具體表現在學習目標上。

  • 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需能明確地連結。

核心

素養

  • 先條列總綱核心素養的面向與項目。

  • 再條列領綱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

  • 僅列舉與本單元學習具高度相關性的核心素養。

學習內容

  • 列出相關的學習內容,且能具體表現在學習目標上

  • 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需能明確地連結。

議題

融入

議題/學習主題

  • 以總綱十九項議題為主,考量議題核心精神與本單元學習重點的連結,視需要列出擬融入的議題名稱與學習主題。

實質內涵

  • 列出與前列呼應的議題實質內涵。

  • 雖非必要項目,但在撰寫案例時仍鼓勵儘可能融入相關議題,惟仍請掌握「適切」原則,避免牽強。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視需要列出。

教材來源

  • 列出本單元教學設計所依據的教科書或其他教材的版本、冊次及頁碼等。

  • 其他參考資源請視性質列於「參考資料」或「附錄」。

學習目標

  • 以淺顯易懂文字條列本單元學習目標。

  • 結合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呼應核心素養。

  • 敘寫時建議參考「學習表現及學習內容雙向細目表」的架構。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引導內容及實施方式(含時間分配)

學習評量

備註

  • 摘要說明學習活動內容及引導重點,請考量如何使學習活動及其引導方式更有助於促進核心素養(三面九項)的養成與素養導向教學(如:整合知識情意技能、結合生活情境與實踐、強化對學習策略與學習過程的省思等)的落實。

  • 學習活動可包括引起動機、發展活動、總結活動、評量活動、延伸活動等,並以簡要的教學流程呈現。

  • 請著重如何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生的學習任務,以及如何以關鍵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作與省思。

  • 搭配學習流程,簡要說明各項學習活動的評量方式及內容,提出可採行的方法、重要過程、規準或指標等。

  • 評量時機、方式及內容應能有效連結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學習活動,並促進核心素養內涵的落實。

  • 評量工具,如學習單、檢核表或同儕互評表等之完整內容,請列於「附錄」。

  • 教學提醒事項

教學設備/資源:

  • 若有教學時需使用的器材、設備或其他資源時,請列出。

參考資料:

  • 若有參考資料請列出。可參考一般論文「參考文獻」之格式撰寫。

附錄:

  • 視需要列出學生學習或評量所使用的各項媒材,如:教學簡報、講義、學習單、檢核表或同儕互評表等。

  • 視需要列出教師教學所需的補充資料。


四、教學成果與省思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