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立暖暖高級中學109學年度第2學期國文課公開觀課教案
學習領域 | 國文領域 | 設計者 | 吳采璇 | |||
活動名稱 | 自學(二) 大明湖 | 適用年段 | 九年級 | |||
教學時間 | 一節課(50分鐘) | 教材來源 | 南一版自學(二)、網路資源 | |||
教學目標 | 一、認知方面:能運用推論策略分析寫景的寫作技巧。 二、能力方面:能運用推論策略學習推論作者的寫作目的。 | |||||
基本能力 | 一、欣賞、表現與創新 二、表達、溝通與分享 三、主動探索與研究 | |||||
分段能力指標 | E-3-3-2-5
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修辭技巧及特色。 | |||||
教學資源 | 網路資源、學習單 | |||||
教學活動 | 學習目標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教學評量 | ||
引起動機 | 觀看大明湖影片並進行討論 | 10分鐘 | 網路資源 學習單 | 學習單 | ||
分組討論 | 各組就學習單內容進行討論與彙整 | 20分鐘 | 學習單 | 學習單 | ||
交代作業 | 請同學在100字以內,描寫校園一隅 | 15分鐘 | 學習單 | 學習單 | ||
上台分享 | 推派一位代表上台報告並分享 | 5分鐘 | 學習單 | 個別分享 |
●大明湖的學習重點是寫景技巧與藉著寫景顯出作者獨特的審美觀,現在就以大明湖第四~六段為例做推論寫作技巧的說明,並進而推論出寫作目的吧。
※大明湖課文第四~六段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 正在嘆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得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
※大明湖課文第四~六段寫景重點表格設計
寫景主題 寫景重點 | 千佛山 | 大明湖 | 蘆 葦 | |
實 寫 | 重 點 | 梵宇僧樓、松柏、楓 | 湖水、千佛山倒影 | 岸邊蘆葦叢開花、水氣、斜陽 |
摹 寫 | 蒼松翠柏、丹楓、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 | 湖水澄淨、倒影清晰 | 岸邊蘆葦叢開花、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 | |
視角(位置) | 遠望(遠景) | 俯視(前景) | 遠望(中景) | |
聯 想 | 趙千里的大畫、屏風 | 湖水澄淨如同鏡子 | 似粉紅絨毯、墊子 | |
感 受 | 嘆賞不絕 | 倒影比實景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 實在奇絕 |
※推論分析寫作技巧的步驟:
※教學設計:
重點 | 教學提問 | 參考答案 |
找出描寫重點 | 1.找出文本描寫鐵公祠景色的段落。 | 第( 四 )、( 五 )、( 六 )段 |
2.說出主題重點。 | ( 千佛山 )、( 大明湖 )、( 蘆葦 ) | |
3.圈出描寫的句子(畫線)。 | 請學生自行作答。 | |
推論描寫脈絡 |
(時間或空間的)。 | 空間順序視角轉移: ( 遠望 )→( 俯視 )→( 遠望 ) |
2.排出順序的寫作脈絡。 | ( 遠景 )→( 前景 )→( 中景 ) | |
分析描寫技巧 | 1.想一想,作者如何寫這些景物? | ( 實寫 )→( 想像 )→( 感受 ) |
| 增添風景的意境。例如: (1)趙千里的大畫――布局、顏色、光度、濃密都恰到好處。 (2)屏風――建築設計、植栽設計的巧思。 (3)粉紅絨毯――讓立體空間的距離感消失,形成山、蘆葦、山的平面畫面。 | |
3.為什麼景物會有不同顏色? | 光的作用 | |
推論描寫特色 | 1.為什麼倒影比實景還要好看? | 因為恰當的時間、天氣可讓光過濾雜質,看起來便更清楚、色彩更亮麗、景物更美。(可結合自然課程) |
2.作者寫倒影好看的寫作技巧是否也運用在其他的描寫上? | 是。( 千佛山 )、( 蘆葦 )的描寫也運用了光影的變化。 | |
3.分析這三段描寫的特色,推論作者獨特的審美觀(寫作目的)。 | (1)虛景勝實景(倒影比實景好看)。 (2)遠觀勝近看。 (3)光影之美勝實物。 |
※請同學用1
00字以內,描寫校園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