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與協同教師參酌社教領域推動志工制度的要素,一同規劃圖書館志工的管理。目的在發現將志工人力資源組織化、制度化,應該包含哪些要素。本章根據研究發現,進而提出結論、建議及未來相關研究作為參考。
結論
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志工制度規劃
此部分針對南南國小參酌社教領域使用的志工招募、培訓、督導與獎勵要素在推動志工制度的發現加以整理,除此四要素之外,也發現在圖書館推動志工制度應注意的其他要素,以下逐一說明。
(一)志工的招募
在志工的招募方式,社教領域大多數的學者認為招募的對象、管道應該多元化,而且服務內容應說明清楚,並贊同對已招募的志工實施簡單面試進行篩選。但是,南南國小以自願服務調查表進行家長志工為招募對象,有別於一般社教領域多元化的志工招募。這樣單一的招募對象與方式讓行政人員方便資料的整理,但是調查表上的服務項目,就該校圖書館而言仍不夠清楚,再加上志工團年度大會的工作說明,也無時間讓各組清楚說明服務工作的目標。此外,南南國小招募的志工並無經過篩選,使得圖書館招募到的部分志工並非圖書館所需,因此,可以定出一段適應期,讓志工評估是否能適任是需要的。此外,雖然學校方面在招募時僅使用單一管道招募志工,但是經過研究者所做的訪談發現,有部分志工是在上學期期末,也就是中途透過其他管道加入圖書館的志工服務工作。所以,圖書館應如同社教領域,採用多元化的招募管道,且透過家長會訊,不斷持續招募志工家長,這樣能招募到更多適任的志工家長。
(二)志工的培訓
關於培訓課程,在培訓課程方式是由學校方面結合育育大學教授與實習生來進行培訓,主要以講習為主;這樣結合學校附近人力資源進行志工培訓課程,可以減輕陳老師的負擔。在規劃培訓課程時,主要針對與志工服務內容相關且規劃實際操作,以及讓志工有所學習與成長等幾方面的課程規劃。上學期課程進行的方式,由於檢討會時間安排的不當及無法提供適切的培訓場地,結果不僅課程無法按照進度進行且部分課程,如Book借還系統,缺乏實地操作機會,使志工僅能紙上談兵,無法親身體會,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而下學期時則不再課程進行前召開檢討會,因此,課程時間充裕,可讓志工實際說故事練習。
(三)志工的督導
在志工的督導要項,就督導者部分而言,蔡漢賢主編(民79)指出督導者應該定期進行督導,但是,就學校圖書館情境而言,並無安排專職人員督導志工,致使督導者無法定期督導志工。關於黃蒂(民76)與許素梅(民82)所提將志工分層級進階的方式進行督導,在圖書館是不適切的。但是,為使圖書館運作更有效率,故可藉由下列三個方式來達到督導的目的:
1.工作日誌可以傳達志工服務的事情與問題等訊息,讓督導者可以藉由工作日誌與志工或志工彼此之間交換工作訊息。督導者可以定期撥打電話到圖書館,以了解志工服務時是否有困難或需要協助的地方。
2.檢討會及檢討會的會議記錄讓無法參與會議的志工更清楚會議內容,使每位圖書館之志工都能清楚明瞭需改進之問題及未來工作重點。
3.志工需求回應單讓督導者更能掌握志工的困難與需求所在。
(四)志工的獎勵
至於志工的獎勵部分,大多數志工家長參與服務並不需要有所回饋,而是希望學校、孩子能更好,認為這就是最好的獎勵。雖然家長志工都是如此的表示,但是,當學校能提供成長課程或培訓場地時,對大多數的志工而言,這也是他們希望的獎勵方式。因為他們除了參與服務之外,也希望能獲得成長,且為因應終身學習時代學習認證制度的建立,圖書館對用心參與課程的志工頒予相關的課程認證,以肯定志工的學習,這樣的課程與認證對志工而言具有相當的助益。另外,學校行政單位的支持與平時感謝,對志工來說是一件相當窩心的事情。這些家長說明他們參與志工的目的是在協助孩子,不是為獎勵而來,他們很熱心且不求回報,但是當學校主動提供獎勵感謝志工熱心服務時,對此這些志工還是相當受益的。
(五)尚應考慮的要素
此外,根據研究發現,推動志工制度過程中,合理的預算編列、學校行政單位的支持、設備組與教學組的互相配合及志工協調者的特質等四項,是圖書館在規劃志工制度時,應該加以考量的。規劃志工制度前,應該考慮編列足夠的經費,才能使制度推動更順利。而學校行政人員積極的支持與關心、提供適切的成長課程及重視志工的意見,對志工制度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在國內圖書館大多數學校交由設備組管理,但是若與教學組一同合作、推廣全校性活動,效果會更佳。
二、志工制度推動的困境
在規劃圖書館的志工制度時發現,就學校立場認為不需對志工進行篩選與考核,因為志工對學校較有認同感,在行為方面都較能約束自己;不過,該校指出可以規劃出一段志工服務適應期,使志工可獨立運作,並評估是否適合擔任服務工作。另外,培訓課程安排在上學期受限時間與場地,以致於無法收到經過培訓後的立即效果。在提供服務方面,學校性活動的推廣是需要老師來推動,志工從旁協助,而非全由志工來負責。所以,學校行政、老師的配合是必須的。經費也是重要的考量,無論在志工招募、培訓、督導甚至獎勵等部分的規劃,將有助於志工制度的推動。
再者是專業人員督導,為使圖書館提供學校師生更完善的服務,督導工作是必須不斷進行的。然而,該校圖書館並無專業人員負責督導,也無法適時解決志工所遇到的問題,比如較為專業知識的書籍分類等。研究者發現要建立圖書館完善的督導,專職人員負責督導是必要的。因此,學校應設置對圖書管理有專門知識的人員來負責經營圖書館與進行督導志工的工作,這是需要的。最後,志工流失率的問題,會影響到組織的正常運作,以及培訓課程的安排,這是推動志工制度上較難克服的問題。因此,若加強志工之間的維繫,降低志工流動率,而且不斷持續的招募志工,才能將志工加以組織,促使圖書館功能發揮與正常運作。
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及上述的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以供未來有意規劃圖書館志工制度的學校以及教育相關單位執行政策時做為參考。
一、志工招募
在進行志工招募時,可以運用家長會訊不斷持續招募,讓家長也獲知志工服務訊息。此外,擔任志工工作除了服務學校,它也提供學習的機會。南南國小招募志工對象主要是以家長為主,然而為因應終身學習社會,在志工招募對象其實可以擴及學生志工、社區的退休居民、老師、青少年等,而不一定只侷限於學生的家長,透過招募多元化的志工,也可以進一步整合社區人力資源。此外,在無法進行志工篩選及考核的情況之下,又期望招募到適任的志工,因此,提供志工一段適應期來適應,建議學校可以嘗試規劃。
二、志工培訓
這是個終身學習時代,學校可以安排適切的培訓課程,供家長成長與學習。然而,教學與行政工作極為繁重的學校教師,平時根本無時間協助志工培訓課程的進行。南南國小在培訓課程時能結合社區人力資源,使志工培訓課程順利進行,是落實終身學習的作法。不過,學校可以請學有專長的學生家長進行相關的培訓課程,既可解決學校教師人力不足的難題,又能增進學校與社區之間密切的互動關係,是可加以推廣。此外,在進行義工培訓時學校應提供適宜的場地與設備,使培訓課程對服務的義工可發揮最大的功效與幫助。
三、學校行政單位配合與支持
尊重志工提出的建議及觀點,適時關心服務的志工、並給予志工支持與維繫,對志工的問題立即加以解決,且應常常感謝這些熱心的志工,將使志工制度的推動更順暢,可減低志工的流失率,提陳志工的服務熱誠及參與度,也有助於志工人力組織化與制度化的促進。此外,預算編列是相當必要的。為使志工人力資源制度化,從志工的招募、培訓、督導與獎勵均得密切配合,才有辦法整合人力,使志工發揮最大的力量。就南南國小圖書館在志工招募部分是由負責單位---輔導室來籌畫;至於志工獎勵學校決定以後由輔導室統一獎勵志工。而培訓課程與志工工作督導,則由圖書館來負責,這些都是需要編列預算才能順利推動。
四、圖書專業管理人員的養成
期許圖書館在推動志工制度時,政府教育相關單位能夠重視圖書教師的功能發揮,非有名無實而已。所以,就如林菁(民89)所提,趁此教育改革時,學校應重視圖書館管理的專業知能,或加強專責單位進行圖書專業知識的訓練能力,由專職人員經營圖書館,將有助於圖書館的功能發揮。為使圖書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設置專職人負責是必須的,而非採教師兼任的方式,或是減少兼任教師的授課時數,並給予相關的圖書館專業訓練,對圖書館的經營與管理,是比較積極的作法,這需要相關教育單位的重視與配合。
五、未來的研究
本研究是與協同教師不斷討論規劃適切志工制度,以家長志工為研究對象。在未來的研究方面,可以擴及學生志工加以探討,建立適宜的學生志工制度。學生志工可以協助借還書、資料建檔及書籍的整理等工作,透過服務工作讓他們有所學習。因此,學生志工制度應該如何規劃,才能與志工家長配合無間,是可做進一步探究的。就無專職人員設置情況之下,得由設備組長兼任管理圖書館的情況來說,督導者與志工協調者(圖書館志工組長)及各輪值志工負責人,他們應該如何進行直接督導、間接督導,才能減輕陳老師的工作負擔。在本研究只探討到督導者與志工協調者之間的互動,並未深究這兩者如何與其他小組長互動,這可以進一步探究。
此外,為使圖書館發揮功能,提供更多教學活動,就陳老師本身接任設備組職務,較難全心全力推廣圖書資訊利用教育的活動,因此班級教師又應該如何與志工配合、協調,使圖書館利用教育發揮最大功效,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最後,由於本研究室以南南國小圖書館為研究範圍,而且因時間之故,協同行動研究方案只能進行到第一循環,無法就修正後的方案,重新加以評估。所以,接續的研究可以繼續第二循環的協同行動研究,並延長現場觀察時間,再實施修正之後的研究方案,以發現適切可實行於學校圖書館志工制度的全貌。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中國圖書館學會 (民89)。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台北:中國圖書館學會。
王精文 (民87)。義工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文化視窗,4,4-8。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民79)。台灣省中小學推動義工制度實施原則。台灣省政府公報七十九年夏字,2,26-27。
行政院 (民85)。行政院暨所屬各機關實施志工服務要點。台北:行政院。
李淑珺譯 (民89)志工實務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李宗薇 (民87)。新世紀的衝擊與基礎教育的因應-談國小圖書館媒體中心的定位。研習資訊,15(5),35-47。
李宗薇 (民88)。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台北:師大書苑。
吳芝儀、李奉儒譯 (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李芳銘 (民77)。志願工作者對督導認知及其滿意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 (民84)。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心理。
吳茜茵 (民84)。國民小學圖書館媒體中心之經營。國立台北師院圖書館館訊,3,21-29。
宋維煌(民82)。推行義工制度之我見。社教資料雜誌,184,5-7。
吳麗芬 (民89)。學校應該是引人求知的地方。人本教育札記,4,8-9。
沈寶環(民79)。義工制度與公共圖書館。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8(1),2-5。
林美珠 (民82)。談志願服務之參與。社教資料雜誌,184,8-10。
林美和 (民70)。小學圖書館的管理與利用。台北:台北市教育局, 5-9。
林惠真 (民88)。海闊天空開放教育---家長篇:家長資源的整合與運用。臺北:聯經。
林 菁 (民87)。一個教學與科技整合的理想:談國小教學資源中心。教學科技與媒體,38,3-13。
林 菁 (民88a)。雲嘉地區國小教學資源中心初步調查報告。教學科技與媒體,43,33-43。
林 菁 (民88b)。雲嘉地區國小教學資源中心經營之調查研究,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
林 菁 (民89)。如何經營一個學校教學資源中心:從人力規劃談起。教學科技與媒體,50,30-36。
林勝義 (民79)。建立社教機構義工制度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林勝義 (民80)。我國社教機構義工制度的檢討。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季刊,3,42-44。
林勝義(民86)。志願服務的教育訓練。社區發展季刊,78,14-18。
林勝義(民86b)。運用志工資源之策略。北縣成教:輔導季刊,6,22-25。
邱兆偉 (民84)。質的研究的訴求與設計。教育研究,4,1-33。
胡幼慧、姚美華 (民85)。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所編質性研究(141-158)。台北:巨流。
馬慧君 (民85)。志願服務工作者參與類型之初探:以埔里五個團體的志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大學,南投。
郭世琪 (民80)。義工制度在文化中心圖書館運作之研究。社教資料雜誌,115,10-16。
陳正淑 (民87)。國民小學圖書館人力資源現況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
陳巧雲 (民85)。國小圖書館愛心媽媽:潛能無限的人力資源。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小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1-154。
教育部 (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陳明棟 (民79)。淺談學校圖書館與教學的關係。國教輔導,30(2),14-18。
郭明德 (民87)。質化研究的探討及省思。教育研究,6,153-173。
許素梅 (民82)圖書館義工組織環境﹑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書苑,16,44-65。
張英陣 (民86)。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社區發展季刊,78,54-64。
陳清溪(民83)。義工制度在校園。師友,330,37-39。
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聰民 (民83)。談圖書館義工制度的規劃。社教資料雜誌, 196,1-2。
黃瑞琴 (民8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曾雪娥 (民82)。四十年來的中小學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1, 51-59。
曾雪娥(民87)。中小學圖書館與社區資源的利用及合作共享。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6(2),26-31。
曾琪淑 (民82)。圖書館義工工作之規劃。書苑季刊,16,35-43。
曾華源 (民86)。人群服務組織志願工作者人力運用規劃之探究。社區發展季刊,78,28-34。
曾騰光(民86)。志願工作者的組織承諾與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社區發展季刊,78,35-45。
詹秋薇 (民85)。臺北市國中義工家長參與的現況與發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
楊國德(民89)。終身學習環境的建構。論文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新世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511-523。
甄曉蘭 (民84)。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9,297-318。
潘中道 (民86)。志願服務人力的組織與運作。社區發展季刊,78,48-53。
劉貞孜 (民83)。小學圖書館學。台北:五南。
劉香梅 (民86)。推展志願服務的困境與展望。社區發展刊,78,73-77。
龍紀萱 (民86)。從實務經驗:談志工督導的任務與角色。社會福利,133,46-50。
劉德勝 (民85)。談圖書館義工訓練之規劃。佛教圖書館館訊,7,7-14。
鄭懿貞(民73)。 淺談現代的小學圖書館。國教天地,59,4-5。
賴苑玲 (民88a)。國小圖書室經營之我見。國教輔導,38(4), 17-20.
賴苑玲 (民88b)。國小圖書室的義工:台中師範學院圖書資訊研究社。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6(4),87-91。
賴苑玲(民88c)。國小學童資訊素養與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之研究。論文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教系、成人教育中心主辦: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http://140.122.70.102)。
穆仁慧 (民81)。國小圖書館媒體中心利用教育之研究。國教世紀,27(5), 56-60。
蘇雅敏 (民79) 從小學圖書館到教學媒體中心。國教輔導,30 (2),4- 8。
二、英文部分
AASL & AECT (1988).Information power: Guidelines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programs. Chicago, IL: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ASL & AECT (1998). Information powe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 Chicago, IL: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Student Media Association. (1974).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 Handbook for aid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 091009)
Bennett,L. (1984). Volunteer in the school media center. Littleton, CO: Libraries Unlimited.
Breivik, P. S., & Senn, J. A. (1998). Information literacy--Educating children for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Caywood, C. (1992). Compulsory volunteerism. School Library
Journal, 38(11), 43.
Estes, B. (1986). Procedures manual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 Revised. Oklahoma State Dept of Education, Oklahoma C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 318479)
Hasty, M. H. (1995).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gh school media center volunteer program as a solution to media center staff shorta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ED 387467)
Hogland, M. A. (1984). Training and gaining school library volunteers. Catholic Library World, 56 (5), 213-216。
Jordan, A. (1999). School library reopens with volunteer staff. American libraries, 30(10), 17-18.
Krummel, D. W. (1980). Organizing the library’s support: donors, volunteers, friend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 191509)
Lipson, L. (1994). Senior citizens as school volunteer: New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 369774)
Mchenry, C. A. (1988). Library volunteers:Recruiting,motivating, keeping them. School Library Journal, 34(9), 44-47.
Morill, M. (1995). School libraries: forecasting . School Library Journal, 41(1), 32-34.
Oja, S. N., & Smulyan, L. (1989).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Philadelphia: The Falmer Press.
Prostano, E. T., & Prostano, J. S. (1999).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5th ed.).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Stein, B., & Brown, R. (1992). Running a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 A how to do it manual for librarians. New York: Neal-Schuman.
VancouverSchool Board (1982). Adult volunteers. A Handbook for teacher-librarians in the Vancouver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 244625)
Ventura, E., & Mark, E. R. (1992). Voluntarism. Good Housekeeping, 215 (4), 263.
Wilson, M. (1976).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volunteer programs. Boulder, Co: Volunteer Management Associates.
Woolls, B. (1999).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 manager (2nd ed.).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Wright, M. T. (1996). Defining the elements of a successful volunteer program in the provision of AIDS services. The Journal of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 14 (4).
Yesner, B. L., & Jay, H. L. (1998). Operating and evaluating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grams : A handbook for administrators and librarians. New York : Neal-Sc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