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NPGY護理人員兩年期訓練計劃

格式
doc
大小
47 KB
頁數
8
上傳者
scrub2278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3-01-28,离现在 12 27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2013NPGY理師、護士訓練計劃

壹、受訓對象自領得護理師、護士證書起四年內之護理人員。

貳、訓練目的

一、提供護理人員優質學習環境,使主動學習,自我發展,充實自己專業及人文知識。

二、協助護理人員能自我成長及生涯規劃,早日調適工作壓力並提升工作效率。

三、使新進人員瞭解醫院概況、增進有關工作所需知能及服務態度,以順利推動業務。

()使護理人員能整體評估病人身、心、靈及社會問題。

()使護理人員能正確、安全的執行護理技術。

()使護理人員能依護理過程獨立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

()使護理人員能具備照顧病人必須的醫療知識與護理技能。

()使護理人員能掌握病房情況接受照顧病人之責任。

()使護理人員能依病人的個別需要提供適切的護理指導。

()使護理人員能書寫完整之的護理記錄。

()使護理人員養成問題解決及評值成效能力

參、訓練目標

一、職前訓練目標完成3職前訓練課程2天實務見習,通過考核並繳交作業。

()認識醫院政策、宗旨、目標與任務以及護理部理念及目標

()了解醫院環境,助其在短期間內適應新工作。

()了解護理臨床作業狀況。

()養成良好護理學習態度,培養對工作的自信心與熱忱,以期達到 護理核心技術標準化

二、新進人員訓練目標

新進人員3個月完成單位、護理訓練課程,通過考核並繳交作業。

()促進個人學術及技能成長,增進臨床照護能力。

()維持及提昇護理專業品質水準。

()增進護理照護病人能力。

()協助護理人員間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及獨立作業能力。

三、新進基層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訓練目標

完成9個月、12個月訓練課程,通過考核並繳交作業。

()擴展護理領域及護理角色功能、活化管理、終身學習觀念
(
)提供護理專業知能成長
(
)滿足個別專業需求

()穩定臨床護理人力、留任護理菁英

四、聯合訓練機制:對於參與二年期訓練計畫之學員,訓練期間視課程需要及臨床表現,得外送學員至他院接受相關訓練,練課程如急重症護理以及安寧療護等。

肆、需完成之工作項目

一、五天職前訓練課程,制定評核標準。

二、3個月期新進人員訓練課程及評核標準。

三、第一年基層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訓練課程訓練及考核標準。

四、第二年基層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訓練課程訓練及考核標準。

五、定期追蹤教學計劃成效,隨時評值及修改。

伍、訓練課程:

一、各階段之訓練計畫皆依所定訓練內容訂有適當之評估機制,以評核受訓人員之學習成效。

二、每位受訓人員提供一本各科新進人員學習手冊以及學習歷程資料夾,其參與每個訓練階段,經評估通過後,資料存放於個人之學習歷程資料






















職前訓練課程(第一年~0-5)

訓練年

訓練目標

訓練項目(課程)

訓練

時間

訓練方式

評核標準(方法)

1

(職前訓練

5)


使新進人員能快瞭解及適應醫院之環境、制度、常規作業、常用技能。

一、職前教育訓練課程內容:

1.醫院簡介

1)門諾醫院宗旨及精神

2)門諾醫院組織及未來發展

3)門諾相關機構介紹

2.臨床護理人員相關之作業

1)人事法規作業介紹

2)員工聯誼及福利

3)消防安全

4)緊急災難應變計劃

5)醫院資訊(含護理部資訊)

3.護理部簡介

1)護理部宗旨、理念。

2)護理部行政、品管、教育能力進階制度。

4.護理臨床工作相關作業

1)病人照護模式

A.各類護理記錄單的書寫

B.各類常用表單介紹及使用

C.各類檢體收集及注意事項

2)護理品管:指標監測、不良事件防範與通報流程、針扎事件防範及處理。

3)感染控制措施及防護標準:含正確洗手

A.AIDS:含標準、接觸防護措施。

B.TB 感控空氣、飛沫防護措施。

C.腸病毒:含標準、接觸防護措施。

D.禽流感:含穿脫隔離衣示範。

4)病人安全

A.用藥安全B.輸血安全

C.病人辨識D.預防跌倒

5)護理技術:抽痰、鼻胃管護理導尿管護理以及CPR技術(操作之示教及回覆示教)

5

(課室教學3天;臨床實務見習2)

1.課程講授。

2.教學光碟。

3.示教。

4.於臨床技能中心進行護理技術指導及回覆示教。

  1. 學前訪談。

  2. 筆試測驗。

  3. CPCR技術考。

  4. 護理技術稽核。

  5. DOPS評量。

6.課程評值(含學員自我學習成效評值)

新進人員訓練課程(1-3-個月)N-N1

訓練年

訓練目標

訓練項目(課程)

訓練時間

訓練方式

評核標準(方法)

1

(新進人員)臨床專業能力訓練


使新進人員能具備與統合專業知識與技能,提供病人安全之照護過程。

一、專業技能

1.依據各科新進人員學習手冊內容安排

1)認識各單位病房環境、熟悉工作常規職責

2)常用儀器設備介紹:IV Pump, Feeding Pump, EKG monitor等實際操作講習。常見護理問題之處理:出院準備服務概念與個案轉介流程、護理資訊系統介紹。

3)執行各項護理技術。

4)單位內常見疾病、檢查與治療之護理及衛教。

5)常見藥物之作用、副作用及病患用藥安全。

6)各項護理稽核內容評核流程。

7)參與跨領域團隊照護心得

8)病人安全照護相關課程安排給藥,跌倒,針扎及臨床實務操作和評核。

二、人文素養

1)新進人員角色、壓力處理與調適

2)有效溝通技巧與應用─醫護溝通(含正確醫學名稱縮寫),護病溝通

3)員工權益:勞工安全法規、兩性平等法、性騷擾。

4)醫院服務基本禮儀

實務操作

依個別性調整學習進度:

1.第一個月:與臨床指導師共同照顧68

2.第二個月:在臨床指導師指導下獨立照顧46

3.第三個月:在臨床指導師指導下獨立照顧約6-8

三個月

1.由單位主管安排臨床教師帶領臨床照護實務學習。

2.依據新人學習手冊進行學習進度安排及資料填寫記錄。以學員能力及進度適當進行調整學習進度。

3.參與全院、護理部及單位在職專業教育課程。

4.回覆示教。

5.辦理新人座談會,進行新人壓力適應分享。

1.依據各科學習手冊進行評核(由指導者給予學習人員簽核)

2.護理長定期評核該新進人員學習情況。

3.試用期專業能力及態度之評核。

4.自我評值:

1)定期完成新人訓練手冊之心得報告(內容需含自我學習評值及對單位建議)

2)護理部中央訂定護理11項技術之稽核。

3)各單位專業筆試測驗。

5.DOPS技術評核至少一項。

第一年基層護理人員床專業能力訓練課程(4-12個月)N-N1

訓練年

訓練目標

訓練項目(課程)

訓練時間

訓練方式

評核標準(方法)

1

第一年基層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訓練

使護理人員具備N1之臨床專業能力。

一、專業技能:

1.臨床實務

1)各科常見疾病、檢查與治療之護理。

2)操作查詢藥物之作用、副作用資訊系統。

3)執行傷口護理技術及身體評估檢查。

4)執行臨床實務時,能實際運用病人權利之原則於照護過程。

2.課室訓練

1)病患用藥安全/疼痛評估含麻醉藥品的使用及管理。

2)案例分析與處理護理過程的應用(護理問題及計劃)

3)品質保證與安全促進:護理品質概念、標準制定與監測、新制醫院評鑑。

4)感染管制訓練。

5)常見臨床問題之處理:自動出院患者手續之辦理、不假外出、申訴抱怨處理等

6)跨領域團隊聯合討論會。


二、人文素養

1)護理與法律議題。

2)第一線人員服務禮儀。

3)護理倫理困境案例分析。

4)安寧靈性照護。

5)長期照護概論。

6)自殺防範與處置。

7)壓力調適。

8)實證護理資源介紹。

三、自我成長

1)實證資料搜尋技巧。

2)讀書報告。

3)在護理長、小組長或臨床指導師指導下依病人病情獨立照顧68

(依病人病情嚴重程度調整)

九個月

1.臨床實務學習。

2.課堂講授。

3.臨床案例討論會。

4.團體衛教活動。

5.回覆示教。

1.N1專業筆試測驗。

2.課程評值(含學員自我學習成效評值)

3.第一年護理專業能力及態度評核。

4.每季書寫學習心得於學習歷程資料夾。

5.進階能力評值:參與團體衛教活動、完成院內必選修教育。

6.完成2DOPS評量方式。

7.應用實證記錄表單及Free-mind方法進行讀書報告書寫,並於單位晨間會議中報告分享。

第二年基層護理人員床專業能力訓練課程(13-24個月)N1-N2

訓練年

訓練目標

訓練項目(課程)

訓練時間

訓練方式

評核標準(方法)

2


第二年基層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訓練


使護理人員具備N2之臨床專業能力。

一、專業技能:

1.臨床實務

1)各科常見疾病、檢查與治療之進階護理。

2)進階護理技術(依單位特性調整)。

3)進階身體評估。

4)實驗室檢查判讀。

5)交叉訓練至少一週。

2.課室訓練

1)進階護理學:依據各科系照護特性安排教育計劃內容,如內外科系、急重症系、長照系、婦兒科系統、安寧照護及進階疼痛評估等。

2)品質保證(ⅠⅠ):醫療品質QCC 推動計劃,監測並持續性護理品質改善對策與實施。

3)急重症加護護理訓練。

4)依各科系專業相關訓練。

5)衛生教育的策略應用。

6)感染管制。

7)醫護跨領域團隊聯合討論會:每季一次,每人至少參加3次。

8)器官捐贈處理流程及實務操作。


二、人文素養

1)護理法律與倫理:以醫療糾紛之案例分析討論、護理倫理困境與案例分析。

2)護理指導策略與應用。

3)實證護理要素及步驟。

4)哀傷輔導及靈性護理。

5)案例分析的書寫:PICO方式書寫訓練。

6)壓力調適方法與實務應用。

三、自我成長

1)護理生涯規劃。

2)案例分析:實證方式進行。

十二

個月

1.臨床實務。

2.全院、護理部及單位在職教育。

3.臨床案例討論會。

4.團體衛教活動。

5.回覆示教。

6.院外派訓:內外科照護訓練、兒科加護訓練、安寧緩和療護及長照專業訓練等。

1.N2專業筆試測驗(含學前及學後測試)

2.課程評值(含學員自我學習成效評值)

3.每季書寫學習心得於學習歷程資料夾。

4.2年護理人員專業能力及態度年度評核。

5.進階能力評值:主持團體衛教活動、完成院內必選修課程。

6.應用實證記錄表單及Free-mind方法書寫案例分析報告

(case base discussion)

7.完成2DOPS評量方式。

8.完訓前完成1MINI-CEX評量。



跨領域團隊照護訓練

訓練年

訓練目標

訓練項目(課程)

訓練時間

訓練方式

評核標準(方法)

1-2年護理人員


使護理人員具備跨領域團隊照護訓練。

1.以各科系為群組進行護理人員臨床實務交叉訓練。

2.以各科系安排定期進行跨領域團隊照護會議。



與會人員邀請醫事職類包括有呼吸治療,物理及職能治療,營養師,醫檢師,藥師,放射師,心理師及社工師等,以達到跨領域團隊合作之成效。

1.交叉訓練1

2.跨領

域照護4小時

1.依據交叉訓練學習指引進行臨床實務交叉訓練至少一週。

2.參與跨領域團隊照護會議每季至少一次。

1.完成交叉訓練學習記錄及心得書寫。

2.完成跨領域團隊照護會議心得書寫。



其它訓練課程

訓練年

訓練目標

訓練項目(課程)

訓練時間

訓練方式

評核標準(方法)

1-2年護理人員


使護理人員瞭解長期照護訓練。

1.長照及社區照護訓練

1)卓溪鄉及萬榮鄉IDS原住民部落社區照護。

2)遠距照護系統。

3小時

1.安排2年期學員參與及體驗社區巡迴醫療照護模式1次。

2.安排2年期學員參與遠距照護參訪。

問卷評量對IDS、遠距照護的瞭解程度。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