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國小樹木保育課程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180.5 KB
頁數
9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6-02-16,离现在 19 25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

  1. 教學主題:樹木保育

  2. 融入之學習領域:自然領域、語文領域、生活領域

  3. 教學內容:

樹木保育課程架構圖

自然與生活科技 全 校 活動 教 學 資源

一年級

*#春天的花木


徵文比賽

樹木與我



校園樹木網路
大富翁遊戲







二年級

*#常見的植物




校園植物步道






三年級

#親近校園植物










四年級

#植物與蟲蟲的對話










五年級

#小動物與棲地










六年級

#再為大地添綠妝






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 樹木保育 一年級教學計畫

主題名稱

校園裡的春天

學習領域

  • 語文□數學生活□自然與科技□健康與體育□綜合

藝術與人文 □英語 □彈性

編寫者

潘蓮菁

適用年級

一年級下學期

編寫理念及目的


校園的春天是最繽紛的季節,透過校園花花草草的生態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花木的觀察、探索、紀錄、描繪等學習活動,加深孩子對校園生態環境的認知,提升對大自然的感動,由欣賞與親近校園內的自然生態環境,進而學習愛護與尊重大自然,啟發孩子的創造力、觀察力及合作學習力。

教材資源

相關書籍與網站

活動名稱

學習目標

能力

指標

教學內容

實施月份與

節數安排

評量方式

備註

融入議題或

校園裡的春天











  1. 觀察花朵由含苞到開花的情形

  2. 觀察花朵的生命週期

  3. 能約定並遵守團體的規則。

  4. 養成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

  5. 培養細心觀察花園小動物的種類及觀察運動情形。

認識校園的環境。

1-1-1

1-1-2

4-1-1

4-1-2

4-1-3 7-1-3

8-1-3

9-1-2


活動一:春天的花生長了

  1. 在出發前先讓學生了解戶外課程該遵守的規範,教導學生煽氣法聞花朵的味道,不要任意碰、聞或摘植物等注意事項。

  2. 帶領學生紀錄2~3週校園春天的花草-杜鵑花、酢醬草的生長情況。

  3. 觀察杜鵑花瓣的數量及花朵的特徵、葉子的形狀、調查校園杜鵑花朵的品種顏色及凋謝時花朵是整株或一片片掉落的。

  4. 觀察酢醬草的葉片數、葉形及讓學生用酢醬草玩打勾的遊戲,尋找紫花酢醬草及黃花酢醬草在校園的哪一處角落。

  5. 描述校園內花花草草的顏色及特徵,讓同學說說看可能在校園的哪一個位置。

活動二:我與春天歌唱

  1. 小組討論,透過肢體的伸展、收縮、彎曲、旋轉及跳躍等基本動作,表現出花朵開放的過程。

  2. 透過小組激盪,做出花的造型,做花造型的聯想。

  3. 演唱「春神來了」的歌曲。

活動三:花園的訪客:

1. 尋訪花間小動物(例如:蝴蝶、蜜蜂、螞蟻)的出沒情況,並做紀錄。

2.講解小動物的習性及特徵,讓學生透過投射機實際觀賞放大動物的運動經過。

3.帶領學生閱讀及蒐集昆蟲的關於書籍。

4.演唱「小蜜蜂」的歌曲。

活動四:我把春天藏起來﹕

1. 請學生欣賞押花卡片的特色,並進行花朵造型的聯想及欣賞。

2.請學生採集校園內的野花野草,進行乾燥後,製作押花卡片。

3.嘗試將乾燥的花朵進行卡片的版面設計。

4透過投射機做作品展示,讓學生互相欣賞。

5 學習將押花卡片送給家人,並說感恩的話。

3

10

圖文記錄、觀察報告、表演、紙筆、實作


環境

教育




兩性

教育


人權

教育



資訊

教育




生涯

發展

教育




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 樹木保育 二年級教學計畫

主題名稱

與樹共舞

學習領域

  • 語文□數學生活□自然與科技□健康與體育□綜合

藝術與人文 □英語 □彈性

編寫者

顏英

適用年級

二年級下學期

編寫理念及目的


1.親近校園,擁抱大地

2.觀察生態,分類比較

3.體驗分享,化為行動

4.關懷植物,珍惜生命

教材資源

相關書籍與網站

活動名稱

學習目標

能力

指標

教學內容

實施月份

評量方式

備註

融入議題或

擁抱大地


1.認識校園花木生長位置與特徵。



1-1-1

1-1-5

7-1-1

校園巡禮:
藉由實際走訪校園,認識校園花木的位置與種類,並以圖片與ppt進行辨認與介紹。


精挑細選:

從植物牌的介紹,辨別校園植物的特徵與生長,並挑選畫出最愛的花木,進而引伸至行道樹。


三月

圖文記錄

實作

環境

教育


兩性

教育


人權

教育


資訊

教育


生涯

發展

教育

樹的生


1.瞭解植物生長的變化與功用。

2.培養觀察與分享、溝通的能力。

4-1-14-1-24-1-3

豆豆風采:

由葉落葉生欖仁樹的生長變化ppt了解大樹的生命循環﹔再藉由「小布種豆子」故事繪本導讀學習種豆方法,並進行豆豆拼貼畫


有樹真好:

DVD影片中探討種樹的好處與愛護植物的方法﹔並藉「傑克與豌豆」故事繪本導讀進行豆苗聯想彩繪。

三月

實作

與樹共舞


1.發揮想像感受創作的樂趣。

2.激發愛護與尊重大自然的情懷。


5-1-2

6-1-3

樹語吟唱:

習唱「牽牛花」,並以木魚、響板、三角鐵為歌曲做頑固伴奏。並以自編故事不同人數變化自由聯想以肢體展現樹木姿態


三月

表演


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 樹木保育 三年級教學計畫

主題名稱

親近校園植物

學習領域

  • 語文□數學□生活自然與科技□健康與體育□綜合

藝術與人文 □英語 □彈性

編寫者

洪如杏 張芝

適用年級

三年級下學期

編寫理念及目的


配合自然三下植物的身體與生長。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各類植物,是自然教學的最好素材。然而如何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兒童能主動探索,將校園植物轉化成活生生的學習材料,並養成關懷校園自然環境的習慣,是我們希望達成的目標。

教材資源

相關書籍與網站

活動名稱

學習目標

能力

指標

教學內容

實施月份

評量方式

備註

融入議題或學習領域

親近校園植物












能仔細觀察,畫下植物的身體特徵。

1-2-1-1

1-2-2-2

1-2-2-4

1-2-5-2

1-2-5-3

5-2-1-1

5-2-1-2

6-2-1-1

6-2-2-1

6-2-3-1




1.植物寫真─我的樹

鼓勵孩子到校園尋找最有感覺的植物,仔細觀察,畫下並描述它的特徵,於課堂分享

2


觀察

口頭分享

學習單

環境

教育

4-1-1



兩性

教育

2-2-4

2-2-6


人權

教育

1-2-1



資訊

教育

4-2-3



生涯

發展

教育

3-2-1



能透過長時間的觀察紀錄,體會校園內的植物是不斷的變化。


2.校園植物變裝秀

引導孩子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紀錄,體會校園內的植物是不斷的變化,並學習如何分享自己的發現及感受。

3月

紀錄


觀察

發表


能彙整觀察與蒐尋的資料,自行設計別具一格的植物名牌。

3.為植物做身分證

鼓勵孩子能彙整觀察與蒐集的資料,自行設計別具一格的植物名牌。

實作

學習單

成品分享

能選定一種植物,以各種不同的表演方式介紹植物。

4.小小植物導覽員

分組選定一種植物,以各種不同的表演方式介紹校園植物。

4月

搜尋資料

口頭發表

表演

能透過觀察學校週遭的行道樹,並探討其功能。

5.拜訪默默奉獻的行道樹,留意觀察學校週遭的行道樹,並探討牠的功能。

4月

學習單

觀察

發表

能上網進行校園植物闖關

6.上網進行校園植物闖關

5

線上評量

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 樹木保育 四年級教學計畫

主題名稱

植物與蟲蟲的對話

學習領域

  • 語文□數學□生活自然與科技□健康與體育□綜合

藝術與人文 □英語 □彈性

編寫者

虞茜如 張芝

適用年級

四年級下學期

編寫理念及目的

配合自然四下校園的昆蟲。冬去春來,萬物甦醒之百花爭豔的季節裡,許多昆蟲不停穿梭在花叢之中,引導學生實地觀察植物如何招引昆蟲,探索牠們之間親密關係

教材資源

相關書籍與網站

活動名稱

學習目標

能力指標

教學內容

實施月份與

節數安排

評量方式

備註

融入議題或學習領域

植物與蟲蟲的對話











能透過觀察、調查,發現附小校園常見的蟲蟲

1-2-1-1

1-2-2-2

1-2-2-4

1-2-5-2

1-2-5-3

5-2-1-1

5-2-1-2

6-2-2-1

6-2-3-1

1.拜訪校園植物的訪客,鼓勵到校園蒐尋小蟲蟲,仔細觀察並畫下牠與植物的親密關係。

2

實地調查觀察

發表

學習單

環境

教育

4-1-1

兩性

教育

2-2-4

2-2-6

人權

教育

1-2-1

資訊

教育

4-2-3

生活

發展

教育

3-2-1

能透過觀察、資料蒐尋,分享蟲蟲與植物的親密關係

2.透過觀察紀錄,讓小朋友體會校園內的植物與昆蟲的互動關係,分享自己的發現及感受。

2

紀錄

資料蒐尋

觀察

發表


能根據觀察及資料分享,提出附小栽植植物的建議,使附小校園更生意盎然。

3.鼓勵學生彙整觀察與蒐集的資料,提出附小栽植植物的建議,使附小校園更美麗。

5

實作

學習單

口頭分享











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 樹木保育 五年級教學計畫


主題名稱

小動物與棲地

學習領域

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綜合藝術與人文英語

編寫者

張芝、洪如杏、虞茜如、譚偉明、洪淑美、黃鳳琴、劉亮吟

適用年級

五年級下學期

編寫理念

目的

在自然單元中認識動物的覓食、避敵和築巢、棲地適應、求偶與繁殖、分類後,以上述經驗為背景,請其蒐集資料,就本校校園所見到之動物為主體。探討該等動物與校園中植物的相互關係,瞭解動物與植物是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對環境保護議題作更深入的學習。

教材資源

自編

活動名稱

學習目標

能力

指標

教學內容

實施月份與

節數安排

評量

方式

備註

融入議題 或

學習領域






小動物與棲地

1. 了解動物的覓食、避敵和築巢、棲地適應、求偶與繁殖、分類

2. 了解校園常見之動物

3.知道校園動物的棲息地

4.知道校園動物的覓食習慣

5. 了解校園常見之動物與校園植物相互依存關係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動物生態

1.複習動物的覓食、避敵和築巢、棲地適應、求偶與繁殖、分類。

2. 請學生觀察校園常見之動物有哪些?

3. 這些校園常見之動物又有什麼特性?

4. 這些校園常見之動物的棲息地是哪些植物?

5.這些校園常見動物的食物是哪些校園植物?

6.這些校園常見之動物又有哪些行為是與校園植物相互依存?

7. 於課堂上分組討論觀察結果。

8.於課堂上分組發表。

9.將課堂上發表結果整理於書面報告

10.將書面報告優良作品於課堂上表揚

5


4


  • 資料蒐集

  • 口頭問答

  • 口頭報告

  • 書面報告

環保議題


資訊議題


綜合領域









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 樹木保育 六年級教學計畫

主題名稱

再為大地添綠妝

學習領域

語文□數學□生活自然與科技□健康與體育□綜合
藝術與人文□英語 彈性

編寫者

黃鳳琴

適用年級

六年級下學期

編寫理念及目的

配合自然六下永續家園及最近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將附小大樹與溫室效應做結合,引導學生透過問題的分析、歸納,並提出具體解決策略,亦透過實際規劃與問題解決的歷程,培養學生分析、評估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資源

康軒版自然課本、林試所網站

活動名稱

學習目標

能力指標

教學內容

實施月份

評量方式

備註

融入議題或學習領域


能知道地球溫室效應及其影響


能透過觀察、調查與實作,估計附小一年

二氧化碳產出量,並體驗合作的樂趣


能透過觀察、調查與實作,估算出附小綠地面積,及一年所能吸收到二氧化碳的量並體驗合作的樂趣



能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擴建附小綠地面積的建議

1-3-4-1

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

1-3-5-1

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2

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

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

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5-3-1-1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

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2-3

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7-3-0-3

能規劃、組織探討的活動

8-3-0-3

認識並設計基本的造形

  1. 引起動機:

觀看圖片或影片:

透過觀看地球環境遭受破壞的影片或圖片,引導讓學生明白,維護地球環境已是刻不容緩的事實


  1. 學生經由收集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與同儕相互溝通,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


  1. 觀察紀錄與實做


  1. 透過觀察、調查與實作,估計附小一年二氧化碳產出量。

  2. 透過觀察與調查與實作的紀錄,估算出附小綠地的 面積,及其一年所能吸收掉的二氧化碳的量

  3. 學生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做出附小應有綠地面積合理的估算質。

  1.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擴建附小綠地面積的建議


5



討論

發表


實作


觀察

紀錄












環境

教育


兩性

教育


人權

教育


資訊

教育


生涯

發展

教育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