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藝」人文
壹、主題名稱:環保「藝」人文
貳、課程說明
一、設計動機與理念
近年來世界各國吹起環境教育意識之甦醒運動,致使環境教育成為當前教育熱門話題,也為人類永續生存於地球上密切相關的重要議題。因此為使學生落實「環教」於生活中,改變環保想法,以環境教育結合藝術教學之概念,引導學生從探索、體驗與實作歷程中,反思生活環境藝術,關注人類生存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進而懂得學習尊重土地與生命的延續,身體力行地球村的公民意識,從而衍生。
同時,因地制宜,金門地區有著獨特的民俗藝術史蹟─風獅爺,象徵著金門人不怕困苦的精神圖騰,恰能佐以藝術與人文領域中「注重多元藝術文化認識與瞭解,及體認本國藝術文化傳承與認同」之教育理念,融入在地性、文化性、地域性之藝術人文色彩,於藝術鑑賞角度體認與瞭解文化傳承意義,深入認識傳統藝術的表達方式,開拓自身的視覺藝術閱讀能力,從而體會「傳統雕塑」所呈現的造型、樣態與彩繪…等工藝表現之美,進而學習尊重及欣賞其他民俗文化特性。
而在小學教育中,少見以「環境保育」結合地域性「歷史人文」傳承概念,轉化藝術教育創作於領域融入教學活動中,實踐課室內知識概念為具體行為表現的設計活動。因此,本活動課程乃以引領學生從「環境保育」與「歷史人文」的雙向視野中,融合藝術創作歷程,反思個人實踐愛家、惜土、愛地球之動機念頭,延伸規劃合宜小學生學習之課程設計。
二、設計構想重點規畫
本次教學設計以透過「綠色環保」的創作概念,以思考性、延伸性、創作性、在地性、廣博性的藝術作品圖像出發,以半立體式、立體式公亦勞作創意作品,傳達學生對於「再生與改造」的環境關懷,再以融合鄉土文化中特有信仰圖騰─風獅爺,體會殘材木頭再造的另類藝術。
基此,本課程設計以取材自學童日常生活環境中,俯拾即是的「綠色再生環保素材─樟樹殘柴」為創作教材,多從學校或學童住家附近撿拾、蒐集而來。這些生活中常見且看似無用的廢棄木頭,再以「再造利用」的回收環保概念,結合藝術巧思與創意的「動物玩意磁鐵」藝術實作活動歷程後,即賦予這些廢棄木頭新的生命展現方式,是難能可貴的「環保藝術」再生實踐行動,也讓學童懂得如何從自己的力量開始落實「惜物、愛地球」的環保行動,培養出關懷環境的情操與觀念。
進而課程設計以師生對話互動方式,帶領學生一同深入剖析風獅爺的各項特徵,讓學生得以一窺風獅爺的全貌,瞭解風獅爺的歷史人文意涵。藉由簡報教學歷程,深入探索民俗藝術文物─風獅爺,透過欣賞風獅爺藝術呈現樣態過程,學習鑑賞傳統工藝知能,進而覺察傳統工藝─風獅爺造型、樣態的藝術工法繪製之美,達到傳承風獅爺的民俗歷史源起與信仰意義,以實踐傳統雕刻工藝美學教育指導,促使學生從體認風獅爺造型與樣態之美中,培養出鑑賞能力,促使學生對工藝藝術產生學習興趣。
繼風獅爺多媒體簡報活動後,則以「環保─樟樹殘材」與「民俗─風獅爺」概念,進行立體式風獅爺紙鎮體驗實作活動,以「環境保育」結合地域性「歷史人文」傳承概念,轉化落實於藝術教育創作中之領域融入教學活動,設計規劃自然保育、社會人文與藝術教育三者合一之學習歷程,引領學生從多元學習面向之教學種子中發芽成長,學會化課室內知識概念為具體行為表現,進而反思個人實踐愛家惜土的自然與人文行動,從而賦予藝術創作歷程深度意涵,發揮藝術的廣博性與延伸性,傳達學生藝術巧思的無限力。
三、教學總目標
(一)能認識環保再生素材-樟樹木頭(殘材)的特性
(二)能瞭解風獅爺的民俗歷史信仰意義
(三)能欣賞木頭與風獅爺造型紋理與樣態之美。
(四)能運用工藝工具與技法進行作品設計創作。
(五)能體認環保與人文的在地生活環境藝術。
四、教學適用對象:國小五、六年級
五、教學時數:8節課,320分鐘
六、教學策略
以「主題探究教學法」,分別採取欣賞、合作學習法、問答討論、講述教學、創作、發表、對話回饋…等教學方法進行課堂交互教學活動。
七、課程活動架構表
子題名稱 | 動物玩意磁鐵 | 教學節數 | 3節,120分鐘 | |||
教學目標 | 子題教學目標 | 對應之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 ||||
| 藝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藝1-3-2 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藝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新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
教學準備 | 1.教材資源準備與製作 1-1事先製作「動物磁鐵」作品展示範例 1-2撿拾與蒐集不同大小長短之樟樹木枝、木塊 1-3準備熱熔槍、熱熔膠、鋸子、剪錠夾、大美工刀、磁鐵 1-4不同大小尺寸之活動眼睛。 2.教學媒體與設備 2-1數位相機 | |||||
教學活動內容 | 時間 | 教學 資源 | 教學 評量 | |||
(一)教師引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中,可以用來做為藝術創作的素材俯拾即是,這次我們所要一起體驗的藝術創意活動,首先就是要讓大家認識「再生環保素材」。 ◎題1:想一想,就你從自己的生活或學校環境中所知道的「再生環保素材」是什麼? ●參考答案:舊衣服(布料)、紙類、廢金屬(瓶蓋)、塑膠類、玻璃(酒瓶、牛奶瓶)、植物(木頭、種子或樹葉)、保麗龍…等 ◎題2:承上題,為什麼你覺得這個東西就是「再生環保素材」,試舉例你知道它們被「再生」後的情況或型式? ●參考答案: 1.布料:環保布料、缝布玩偶、創意拼布裁縫設計…等。 2.紙類:再生紙、碎紙拼畫、表演用的紙衣服、紙捲拼貼生活物品(筆筒、收納盒)、摺紙藝術、紙杯創作品、紙箱改造…等。 3.廢金屬:瓶蓋拼貼、鋁罐造型藝術…等。 4.塑膠類:水火箭、塑膠品裝置藝術、風師爺筆筒 5.玻璃:循環再生的各種玻璃用品皆是。 6.植物:漂流木藝術品、種子吊飾、相片木框…等 7.保麗龍:勞作人偶、各種裝飾品…等 (二)學生思考討論與發表,老師給予適時的引導,讓學生依自身生活經驗分享自己對再生環保素材的看法與感受,教師無須特別限定學生的回答內容,僅需指導學生的回答重點聚焦於「廢物再生」重點即可。 (三)教師將學生的答案於黑板上畫出魚骨圖或概念構圖,統整呈現出學生對答「再生環保素材」與其形式。
(一)利用「猜謎題」導入環保再生素材─樟樹殘材: ◎教師提問:請大家依教師的線索提點,猜猜看,這次藝術創作的再生環保主角是誰?猜中者,可獲得班級獎勵印章一枚喔!(依老師的獎勵制度擇定標準)。 ※謎題線索提點: 線索1:它有味道,摸起很硬。 線索2:曾經是有生命的。 線索3:進行改造後還是知道它於原本是什麼東西。 線索4:需要保持乾燥,不然很容易損壞。 線索5:路邊就可以發現,也不用錢。 (※建議:學生若猜不著,可再多加線索引導,不要立即揭曉謎底。) ◎謎題揭曉:木頭/木塊/殘材 (二)樟樹實物觀察與解說 1.樟樹木頭觀察:教師展示撿拾與蒐集來的不同大小長短之樟樹木枝、木塊,並分發給每位學生一塊木頭,以師生對話互動方式,帶領學生運用五感觀察樟樹殘材。 2.樟樹特性解說:
3.心得分享:請2-3位學生簡單分享自己觀察樟樹木頭的個人感受,說出樟樹最吸引自己的特點。 (三)主題說明:當學生已經認識樟樹木頭之後,要開始試著指導學生讓這些從路旁或附近社區檢拾而來的樟樹殘柴,搖身一變為生活中既趣味、實用又環保的藝術作品。首次創作,選擇以簡易完成的「磁鐵」為主題,配合小學生容易聯想的「動物」意象,進行「動物磁鐵」創作活動。
◎ (四)木頭創作指導活動 1.木頭創作活動工具介紹: (1).鋸子:裁切木頭塊成一片一片小木片的鋸齒工具。 (2).剪錠夾:將小且細長的樹枝剪成一小段或一小塊,或是用以敲打美工刀,將木片切半的工具。 (3).大型美工刀:用來切斷或切片已裁切後木片的工具。 (4).熱熔膠與熱熔槍:迅速黏著木頭或木片,黏性強。 2.木頭工具使用方式指導與示範教學: (1).依自己主題構想,選擇大小合適的樹枝。 (2).按住鋸子的開關鈕,將鋸子拉開至卡楯處。 ( (3).將樹枝放置於教室內外的小台階上,左腳稍岀力踩住,慣用手拿鋸子,另一手扶住樹枝。 (※需確定腳踩住的樹枝不會移動為宜) (4).用鋸子量好需要的木片寬度,再將鋸子置於其上。 (5).使用鋸子上下裁切,往下推不岀力,往上拉才用力。 (※木片塊要鋸斷時,動作要放慢一點,以免樹皮剝落) (6).重複裁切,收集自己所需要的大小木片數量。 ※示範使用鋸子的正確姿勢 ※已裁切完成的樟樹木片 (7).打開剪錠夾握把下的開關,將細長小樹枝剪成自己需求的長度。(※剪錠夾紅色部分在上、白色在下) (8).將需要切成一半的木片,置於大木頭塊上,並將大型美工刀對準木片直徑的位置。 (9).利用剪錠夾用力敲打美工刀刀背,木片即會裂成二半。
※ 無 (10).將收集好的木片或木塊,依自己的創意構思動物圖案,並簡單組合調整,再黏貼。
※ (11).利用熱熔槍與熱熔膠將木片或木塊一塊塊相互黏著。
※ 就 (12).於動物木頭造型上貼黏活動眼睛(也可自行創意),再於背後貼黏上磁鐵,即完成動物磁鐵作品創作。 (13).分類整理用具並歸位,清掃教室。 (※教室內會有許多木屑與小木塊須仔細清掃乾淨) ※鋸子、剪錠夾與大型美工刀之使用注意事項: ‧(1).因鋸子、剪錠夾皆為利刃,使用時稍一不小心就容易割、剪到手,教師必須在旁全程指導協助,以避免危險意外發生。 ‧(2).上述三種工具使用時,若遇到需拿遞同學,請先行收妥後或轉尖銳刀刃處靠近自己,或於使用完畢後請立即收妥,以免不小心刺傷他人 ‧(3).學生若不小心受傷時,手上傷口通常頗深,需馬上送至保健室處理或送至醫院處理為宜,同時並須通知家長。 ‧(4).活動進行中,必須隨時提點學生注意尖銳工具的使用方式,小心謹慎為佳。 ※熱熔槍與熱熔膠使用注意事項: ‧(1).熱熔膠熔化後與熱熔槍前端鐵嘴的部分,皆高溫燙手,教師在學生在使用前需特別說明為要,以降低學生課堂上的意外小傷害。 ‧(2).過量擠出熱熔膠時,可淨置8-10秒後,待熱熔膠已不再燙手時,再用手將多餘的膠撥除。 ‧(3).熱熔槍使用後,教師務必需督導並檢查學生是否已將插頭拔掉,以免發生意外。
| 3mins 5mins 3mins 8mins 15mins 5mins 5mins 5mins 60mins 5mins 3mins 3mins | ◎繪製魚骨圖或概念構圖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教師動物磁鐵示範作品 ◎鋸子 ◎剪錠夾 ◎雕刻刀 ◎大美工刀 ◎熱熔槍◎熱熔膠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熱熔槍◎熱熔膠 ◎鋸子 ◎剪錠夾 ◎雕刻刀 ◎大美工刀 ◎活動眼睛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熱熔槍◎熱熔膠 ◎鋸子 ◎剪錠夾 ◎大美工刀 ◎活動眼睛 ◎鋸子 ◎剪錠夾 ◎大美工刀 ◎熱熔槍◎熱熔膠 ◎學生完成之動物磁鐵 | *口頭發表:能否回答教師提問並主動參與討論。 *發表:能否舉例發表個人想法。 *學習態度:能否安靜聆聽同儕分享 *觀察評量:是否認真參與課堂討論並專心聆聽。 *學習態度:能否專注聆聽教師說明謎題線索與認真進行活動。 *遊戲評量:能否經由猜謎語遊戲活動,解岀謎底,認識環保素材─木頭 *發表:是否經由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參與猜謎。 *學習態度:能否專注聆聽教師解說與介紹。 *觀察評量:是否依教師指示專心觀察木頭特性。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教學內容。 *對話分享與發表:能否分享個人觀察木頭感受與發表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創作主題教學內容。 *觀察評量:是否欣賞教師範例,並愛惜作品 *觀察評量:是否專心聆聽木頭創作工具介紹 *觀察評量:是否依木頭工具使用方式逐一進行實作,並遵守教師安全規範。 *實作評量:能否使用工具,進行木頭片之裁鋸實作,並注意安全。 *學習態度:是否專心聆聽工具之使用方式。 *觀察評量:是否依木頭工具使用方式逐一進行實作,並遵守教師安全規範。 *實作評量:能否使用工具,進行木頭片之裁鋸實作,並注意安全。 *學習態度:是否專心聆聽工具之使用方式。 *實作評量:能否完成動物磁鐵作品之創作。 *觀察評量:是否收妥裁鋸工具並清掃教室。 *學習態度:是否專心聆聽工具之使用方式。 *學習態度:是否專心聆聽工具之使用方式 *小組活動:能否 與同學進行觀摩分享活動並說出個人設計理念。 *對話分享:能否分享個人想法。 | |||
活動教學效益評估 | ||||||
|
《學生實作》動物玩意磁鐵活動概況 |
子題名稱 | 風獅爺大觀園 | 教學節數 | 2節,8分鐘 | |||
教學目標 | 子題教學目標 | 對應之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 ||||
| 藝2-3-6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藝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社1-3-2瞭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
教學準備 | 1.教材資源準備與製作 1-1《鎮風擋煞之風獅爺》power point簡報內容 1-2蒐集並拍攝金門各村落中現存之風獅爺圖片 2.教學媒體與設備 2-1數位相機 2-2手提電腦、單槍投影機 | |||||
教學活動內容 | 時間 | 教學 資源 | 教學 評量 | |||
(一)教師引導:許多來到金門的觀光客,一下飛機走出機場,抬頭往前一看便可瞧見一尊高約2-3公尺的風獅爺。另外,在金門許多村落中也都可以見到大小高度不一樣的風獅爺。不過,很可惜的是,這些在我們身旁觸手可及的風獅爺,我們很少、認真地仔細觀察過祂們,現在請大家想想看,再回答以下問題: ◎題1:你知道自己所居住的村落中有風獅爺嗎? ◎題2:承上題,你對於自己村落中或曾經見過的風獅爺樣貌有印象嗎?請分享一下你自己對於「風獅爺」所知道部分。 ●參考答案: 1.知道風獅爺有公母、有高矮、有大小尺寸的不同。 2.我們會拜風獅爺,幫風獅爺穿上披風。 3.風獅爺手上有拿東西,姿勢不一樣。 4.風獅爺有彩色,也有沒有塗上顏色的。 (二)學生分享與發表:讓學生依自身生活經驗中對於風獅爺的熟悉程度,說出自己印象中風獅爺的樣態即可。教師無須提點學生關於風獅爺的實際情況,僅需讓學生自由發言,不論答案是否對錯,不要立即給予澄清解釋,因為接續的課程,會針對風獅爺的面貌予以詳細介紹。 (三)依學生的分享對話,教師可藉由「是這樣嗎?」、「你說的對嗎?」…等疑問句,以激發學生產生探究「家鄉在地性人文特色─風獅爺」的興趣感與好奇心,期以引領學生專心觀察風獅爺的各項特徵與用心學習。
◎原因一:早期金門,因過度砍伐樹木,發展鹽業,又常遭到倭寇縱火燒林;另鄭成功抵達金門之後,砍林造艦,實施堅壁清野戰術,種種因素致使金門植被遭受破壞,造成土地黃沙飛揚,瀰漫滿天,風害嚴重,交通生活十分不便。 ◎原因二:氣候影響,金門長年受到強大東北季風影響,一年中東北風吹襲時間長達九個月,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這半年的平均風速高達每秒四公尺以上,強風侵襲下,捲起地面上黃沙,致使沙塵滾滾,讓居民生活困難。 ◎原因三:風水之說,根據民間說法與風俗,設置風獅爺能鎮風、護風水、驅誨氣、鎮厲鬼、鎮水煞、鎮風蟻、破路沖、求男丁、招財、進官爵,能為村落帶來好風水。
金門人會崇拜風獅爺,是因為風獅爺同時融合了「獅子的勇猛」和「神明的靈性」的民俗神化意義,擁有「驅邪除災」神力,能為金門人帶來平安健康並驅邪避煞,是守護神的代表之一。所以風獅爺多被設置於村莊的路口處、村莊內的宮廟旁、路邊,且多朝向東方、北方或東北方,以抵禦邪災侵襲村落,鎮風的避邪物,時時刻刻守護著金門島上的居民。
◎姿態:有臥姿(趴式)、蹲姿、坐姿、立姿此四種不一樣的姿勢,依雕塑歷史之遠近,為臥姿→蹲姿→坐姿→站姿,從獅子的形象逐漸轉變為人站立的姿態。 ◎材質:早期僅有黏土泥塑、石頭雕刻與磚石三種,近年來新塑的則加上有水泥澆灌的第四種。 ◎體型:風獅爺的體型大小、高矮、胖瘦均不一,未有均一標準,高大有至380多公分,大約一層樓高度,矮小則有22公分左右,比一顆籃球還小。
◎ 小型風獅爺與香爐
◎
◎性別:依雄獅、雌獅的區別,雄獅通常會在前頭生殖部位雕塑出「葫蘆形」或仿似男性生殖特徵,以象徵雄性性別,同時葫蘆也代表吉祥;另雌獅除完全沒有生殖特徵外,偶有雕塑另一隻小獅陪伴以凸顯母親的女性性別。
◎ ◎身體:身體上皆會雕刻出許多獅子的鬃毛之鬍鬚狀紋路,以表述其獅子特徵,多雕刻於四肢、頸部、頭頂、臉部、背部等等的位置。有些則身上披著披風,顯現威風凜凜。 ◎臉部:臉部表情,一般為圓眼凸出,獅鼻頭寬闊。表情有兇悍、露齒含笑,也有猙獰像,或一臉稚氣,或有形似豬狀。嘴巴通常是成張嘴大開、呲咧大嘴狀,露出牙齒,以顯示其威嚴、兇猛之態。 ◎手持物與造型:風獅爺手上大部分持有物品,例如:令旗、官印、綵球、彩帶、銅錢、筆……等,或於脖子繫上鈴鐺、項鍊,各有其象徵涵義。
1.針對學習單內問題思考後再詳細回答。 2.請在學習單上彩繪風獅爺並為學習單邊框裝飾。 3.完成學習單後,待下一單元進行同儕分享活動。
| 5mins 5mins 3mins 35mins 22mins 5mins 5mins |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簡報檔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簡報檔 ◎風獅爺圖片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簡報檔 ◎風獅爺圖片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簡報檔 ◎風獅爺圖片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簡報檔 ◎風獅爺圖片 ◎學習單 | *口頭發表:能否回答教師提問並主動參與發表。 *對話分享:能否分享個人想法 *學習態度:能否專注聆聽同儕分享 *觀察評量:能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簡報教學內容。 *對話分享:能否經由講解與對話,說出風獅爺的由來與信仰意義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教學內容。 *觀察評量:能否欣賞風獅爺圖片,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對話分享:能否經由講解與對話,說出風獅爺的萬關特徵。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教學內容。 *觀察評量:能否欣賞風獅爺,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教學內容。 *觀察評量:能否欣賞風獅爺,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教學內容。 *觀察評量:能否欣賞風獅爺,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學習單:能否仔細回答問題,填寫完成。 *觀察評量:能否認真地進行學習單撰寫與彩繪。 *觀察評量:能否專心聆聽教師分享與主動分享個人心得。 | |||
活動教學效益評估 | ||||||
1.經由民俗藝術文物─風獅爺欣賞與認識的歷程,學生已能知道風獅爺的民俗歷史源起與信仰意義。 2.藉由實體圖片與簡報設計教學,落實傳統雕刻工藝美學教育指導,促使學生從體認風獅爺造型與樣態之美中,培養出鑑賞能力。 3.以多媒體教材與互動性對話教學,協助學生認識風獅爺的外觀、雕刻特徵與其各種表現型態,促使學生對工藝藝術產生學習興趣。 4.透過欣賞風獅爺藝術呈現樣態過程,學習鑑賞傳統工藝知能,進而覺察傳統工藝─風獅爺造型、樣態的藝術工法繪製之美。 |
子題名稱 | 風獅爺紙鎮 | 教學節數 | 3節,120分鐘 | |||
教學目標 | 子題教學目標 | 對應之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 ||||
| 藝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藝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新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藝2-3-6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 |||||
教學準備 | 1.教材資源準備與製作 1-1事先製作「風獅爺紙鎮」作品展示範例 1-2撿拾與蒐集不同大小長短之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1-3準備熱熔槍、熱熔膠、鋸子、剪錠夾、雕刻刀、大美工刀 1-4不同大小尺寸之活動眼睛。 1-5學生以完成之「風獅爺彩繪秀」學習單 2.教學媒體與設備 2-1數位相機 2-2手提電腦、單槍投影機 | |||||
教學活動內容 | 時間 | 教學 資源 | 教學 評量 | |||
二、發展活動 ( ◎教師展示樟樹殘材─「風獅爺紙鎮」示範作品。 (二)風獅爺紙鎮創作指導與學生實作: 1.風獅爺雛形構思:指導學生依風獅爺外形,先行構想自己所需要的木頭塊大小與數量,主要區分為「頭部、軀體與脖子」三個部位,頭與軀體為同一段木頭裁鋸,比例大約於1:2至1:3之間。脖子的木頭則需裁鋸比頭部還細的木頭片即可,無需太寬,約1-2公分左右即可。 ※教學重點指示:因風獅爺紙鎮為立體式作品,故而學生在選材時必須特別注意木頭的粗細,太細的樹枝條無法呈現出風獅爺與紙鎮的厚重、厚實感;太粗的樹幹則不易裁鋸與雕刻,所以此階段教師應多加留意與協助學生於木頭塊上之選擇。 2.頭部雕刻指導:指導學生先行使用原子筆於頭部的木頭塊上畫出風獅爺的眼睛、鼻子、張開的嘴巴與額頭造型,再以運用雕刻刀刻繪出風獅爺頭部細節。完成頭部的雕刻實作後,再讓學生利用小樹枝做為鬃毛裝飾,點綴風獅爺頭部造型。牙齒的部分,利用剪錠夾剪出小小的三角形,在黏著於嘴巴內。 ※教學重點指示:因為樹木有樹皮保護包覆,樹皮亦較軟較薄,容易刻繪形狀,所以僅需指導學生依繪製的眼睛、嘴巴,刻深至見到幹材堅硬處即可。另嘴巴的部分,要特別叮嚀學生小心刻製,以免將下嘴唇刻到下巴處,使得樹皮整片剝落,致使失敗。 3.手腳剪鋸指導:當學生完成頭部實作後,讓學生將頭、脖子與軀體黏著成一體,再指導學生選擇粗細適合的樹枝,剪出三角形狀的雙手與雙腳,手部分樹枝需比腳來得細一點,最後,再於剪好的手、腳前端小小的剪出趾頭來。手與腳的表現方式可自由創意,無須雙手一定朝下。 ※教學重點指示:學生利用剪錠夾剪出手與腳部時,容易剪錯方向,將樹枝條剪成錯誤的平行方向,因此學生實作至此階段時,教師需加強指導相反方面的剪錠夾剪法,並提醒學生使用剪錠夾的安全事宜(§請參考《動物磁鐵》子題的使用方法與使用注意事項)。 4.性別與手持物設計:指導學生依自己的喜好設計個人風獅爺的性別,並可讓風獅爺手上持著不同的象徵物。此外,亦鼓勵學生多發揮創意,另有不同的設計點子,皆可創意實作。 ※教學重點指示:此部分學生多利用剪錠夾剪出各式造型花樣與熱熔膠黏著,然而,學生物件勞作多會過小,黏著時要特別注意黏膠的用量與熱度,否則十分容易被燙傷。 5.披風與自由花樣裝飾:指導學生利用大王椰子樹樹皮做為風獅爺披風造型,並請學生進行自由花樣大創意,為風獅爺身上加上個人喜愛的裝飾物,或是進行紋路雕刻繪製皆可。最後,將其黏妥後便完成風獅爺紙鎮創作了。 ※工具使用方式與其注意事項之內容: (1).請參考《動物磁鐵》子題內容中之木頭工具使用方式指導、示範流程與注意事項…等詳細內容步驟。 (2).可指導學生2-3人分組進行木頭裁鋸的活動,以此分工合作,使得創作活動更順暢與輕鬆。 (3).活動結束後,教室內會有許多木屑與小木塊須仔細清掃乾淨,並將工具分類整理與收妥歸位,清掃教室後再行離開。
| 3mins 7mins 5mins 5mins 85mins 10mins 5mins | ◎學生已完成之學習單 ◎教師風獅爺紙鎮示範作品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熱熔槍◎熱熔膠 ◎鋸子 ◎剪錠夾 ◎雕刻刀 ◎大美工刀 ◎活動眼睛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熱熔槍◎熱熔膠 ◎鋸子 ◎剪錠夾 ◎雕刻刀 ◎大美工刀 ◎學生已完成之風獅爺紙鎮作品 | *口頭發表:能否分享個人學習單內容與 *觀察評量:是否欣賞同儕學習單風獅爺彩繪成果作品。 *學習態度:能否專注聆聽同儕分享 *觀察評量:是否願意讚美他人學習作品。 *學習態度:是否注意聆聽教師說明。 *觀察評量:能否欣賞教師創作作品,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學習態度:能否專心聆聽並觀看教師指導示範 *觀察評量:是否能依教師指導步驟進行創作。 *實作評量:能否運用木頭裁鋸工具與雕刻刀進行頭部創作 *觀察評量:是否認真進行風獅爺各部位創作,無偷懶之情形 *實作評量:能否正確運用木頭裁鋸工具進行手腳剪鋸實作 *學習態度:能否專心聆聽教師說明與教學重點指示。 *小組合作:能否與同學合作進行木頭實作活動。 *實作評量:能否完成風獅爺各部位之貼黏與創作。 *觀察評量:是否注意工具的使用方式之安全規範並將用具收妥歸位。 *實作評量:能否自行進行拍攝事宜 *學習態度:是否配合作品留存攝影活動。 *觀察評量: |
活動教學效益評估 |
1.學生運用裁鋸工具與工藝技巧,完成木頭再生藝術創作,獨立設計出具民俗人文特色之風獅爺立體作品。 2.藉由「環境保育」結合地域性「歷史人文」傳承概念,轉化藝術教育創作於領域融入教學活動中,實踐課室內知識概念為具體行為表現。 3.以廢棄木頭裁鋸之實作活動,落實工藝指導教學,讓小學生提早認識危險性較高的裁剪工具,學習小心、正確使用方式,並懂得於注意自身安全下完成藝術作品。 4.經由再生藝術創作歷程,發揮藝術的廣博性與延伸性,傳達學生藝術巧思的無限力,開啟學生覺察自我藝術美感之能力。 5.透過欣賞與合作教學,助益學生藝術知識成長,促使學生對於不同面向之繪畫性、立體式藝術創作產生學習興趣,並學習認同與肯定欣賞同儕藝術想像。 |
《學生實作》風獅爺紙鎮創作流程 |
4.剪鋸手部與腳部並擺放 1.裁鋸頭部、頸部與軀體成三部分 3.將頭部、頸部與身體黏著一起 . 5.性別與手持物設計或.披風與花樣裝飾 2.頭部細節雕刻,將眼睛、嘴巴刻深 6.風獅爺紙鎮作品大功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