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藝文共融:樟木再生與風獅爺創意實作課程

格式
doc
大小
6.54 MB
頁數
23
上傳者
xp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2-05-01,离现在 13 17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環保「藝」人文


壹、主題名稱:環保「藝」人文

貳、課程說明

一、設計動機與理念

近年來世界各國吹起環境教育意識之甦醒運動,致使環境教育成為當前教育熱門話題,也為人類永續生存於地球上密切相關的重要議題。因此為使學生落實「環教」於生活中,改變環保想法,以環境教育結合藝術教學之概念,引導學生從探索、體驗與實作歷程中,反思生活環境藝術,關注人類生存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進而懂得學習尊重土地與生命的延續,身體力行地球村的公民意識,從而衍生。

同時,因地制宜,金門地區有著獨特的民俗藝術史蹟─風獅爺,象徵著金門人不怕困苦的精神圖騰,恰能佐以藝術與人文領域中「注重多元藝術文化認識與瞭解,及體認本國藝術文化傳承與認同」之教育理念,融入在地性、文化性、地域性之藝術人文色彩,於藝術鑑賞角度體認與瞭解文化傳承意義,深入認識傳統藝術的表達方式,開拓自身的視覺藝術閱讀能力,從而體會「傳統雕塑」所呈現的造型、樣態與彩繪…等工藝表現之美,進而學習尊重及欣賞其他民俗文化特性。

而在小學教育中,少見以「環境保育」結合地域性「歷史人文」傳承概念,轉化藝術教育創作於領域融入教學活動中,實踐課室內知識概念為具體行為表現的設計活動。因此,本活動課程乃以引領學生從「環境保育」與「歷史人文」的雙向視野中,融合藝術創作歷程,反思個人實踐愛家、惜土、愛地球之動機念頭,延伸規劃合宜小學生學習之課程設計。

二、設計構想重點規畫

本次教學設計以透過「綠色環保」的創作概念,以思考性、延伸性、創作性、在地性、廣博性的藝術作品圖像出發,以半立體式、立體式公亦勞作創意作品,傳達學生對於「再生與改造」的環境關懷,再以融合鄉土文化中特有信仰圖騰─風獅爺,體會殘材木頭再造的另類藝術。

基此,本課程設計以取材自學童日常生活環境中,俯拾即是的「綠色再生環保素材─樟樹殘柴」為創作教材,多從學校或學童住家附近撿拾、蒐集而來。這些生活中常見且看似無用的廢棄木頭,再以「再造利用」的回收環保概念,結合藝術巧思與創意的「動物玩意磁鐵」藝術實作活動歷程後,即賦予這些廢棄木頭新的生命展現方式,是難能可貴的「環保藝術」再生實踐行動,也讓學童懂得如何從自己的力量開始落實「惜物、愛地球」的環保行動,培養出關懷環境的情操與觀念。

進而課程設計以師生對話互動方式,帶領學生一同深入剖析風獅爺的各項特徵,讓學生得以一窺風獅爺的全貌,瞭解風獅爺的歷史人文意涵。藉由簡報教學歷程,深入探索民俗藝術文物─風獅爺,透過欣賞風獅爺藝術呈現樣態過程,學習鑑賞傳統工藝知能,進而覺察傳統工藝─風獅爺造型、樣態的藝術工法繪製之美,達到傳承風獅爺的民俗歷史源起與信仰意義,以實踐傳統雕刻工藝美學教育指導,促使學生從體認風獅爺造型與樣態之美中,培養出鑑賞能力,促使學生對工藝藝術產生學習興趣。

繼風獅爺多媒體簡報活動後,則以「環保─樟樹殘材」與「民俗─風獅爺」概念,進行立體式風獅爺紙鎮體驗實作活動,以「環境保育」結合地域性「歷史人文」傳承概念,轉化落實於藝術教育創作中之領域融入教學活動,設計規劃自然保育、社會人文與藝術教育三者合一之學習歷程,引領學生從多元學習面向之教學種子中發芽成長,學會化課室內知識概念為具體行為表現,進而反思個人實踐愛家惜土的自然與人文行動,從而賦予藝術創作歷程深度意涵,發揮藝術的廣博性與延伸性,傳達學生藝術巧思的無限力

三、教學總目標

()能認識環保再生素材-樟樹木頭(殘材)的特性

()能瞭解風獅爺的民俗歷史信仰意義

()能欣賞木頭與風獅爺造型紋理與樣態之美。

()能運用工藝工具與技法進行作品設計創作。

()能體認環保與人文的在地生活環境藝術。

四、教學適用對象:國小五、六年級

五、教學時數:8節課,320分鐘

六、教學策略

以「主題探究教學法」,分別採取欣賞、合作學習法、問答討論、講述教學、創作、發表、對話回饋…等教學方法進行課堂交互教學活動。



















課程活動架構表






























































子題名稱

動物玩意磁鐵

教學節數

3節,120分鐘

教學目標

子題教學目

對應之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1. 能認識環保再生素材-樟樹木頭(殘材)的特性。

  2. 能欣賞木頭原始紋理與幹材之美。

  3. 能仔細聆聽木頭拼製-動物磁鐵的創作方式。

  4. 能正確運用裁剪、切黏木頭工具進行木片塊剪鋸實作。

  5. 能覺察木片塊素材特性,獨立進行動物造型創作並完成。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 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新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教學準備

1.教材資源準備與製作

1-1事先製作「動物磁鐵」作品展示範例

1-2撿拾與蒐集不同大小長短之樟樹木枝、木塊

1-3準備熱熔槍、熱熔膠、鋸子、剪錠夾、大美工刀、磁鐵

1-4不同大小尺寸之活動眼睛。

2.教學媒體與設備

2-1數位相機

時間

教學

資源

教學

評量

  1. 引起動機

()教師引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中,可以用來做為藝術創作的素材俯拾即是,這次我們所要一起體驗的藝術創意活動,首先就是要讓大家認識「再生環保素材」。

1:想一想,就你從自己的生活或學校環境中所知道的「再生環保素材」是什麼?

參考答案:舊衣服(布料)、紙類、廢金屬(瓶蓋)、塑膠類、玻璃(酒瓶、牛奶瓶)、植物(木頭、種子或樹葉)、保麗龍…等

2:承上題,為什麼你覺得這個東西就是「再生環保素材」,試舉例你知道它們被「再生」後的情況或型式?

參考答案:

1.布料:環保布料、缝布玩偶、創意拼布裁縫設計…等。

2.紙類:再生紙、碎紙拼畫、表演用的紙衣服、紙捲拼貼生活物品(筆筒、收納盒)、摺紙藝術、紙杯創作品、紙箱改造…等。

3.廢金屬:瓶蓋拼貼、鋁罐造型藝術…等。

4.塑膠類:水火箭、塑膠品裝置藝術、風師爺筆筒

5.玻璃:循環再生的各種玻璃用品皆是。

6.植物:漂流木藝術品、種子吊飾、相片木框…等

7.保麗龍:勞作人偶、各種裝飾品…等

()學生思考討論與發表,老師給予適時的引導,讓學生依自身生活經驗分享自己對再生環保素材的看法與感受,教師無須特別限定學生的回答內容,僅需指導學生的回答重點聚焦於「廢物再生」重點即可。

()教師將學生的答案於黑板上畫出魚骨圖或概念構圖,統整呈現出學生對答「再生環保素材」與其形式。

  1. 發展活動

()利用「猜謎題」導入環保再生素材─樟樹殘材:

教師提問:請大家依教師的線索提點,猜猜看,這次藝術創作的再生環保主角是誰?猜中者,可獲得班級獎勵印章一枚喔!(依老師的獎勵制度擇定標準)

謎題線索提點:

線索1:它有味道,摸起很硬。

線索2:曾經是有生命的。

線索3:進行改造後還是知道它於原本是什麼東西。

線索4:需要保持乾燥,不然很容易損壞。

線索5:路邊就可以發現,也不用錢。

(※建議:學生若猜不著,可再多加線索引導,不要立即揭曉謎底。)

謎題揭曉:木頭/木塊/殘材

()樟樹實物觀察與解說

1.樟樹木頭觀察:教師展示撿拾與蒐集來的不同大小長短之樟樹木枝、木塊,並分發給每位學生一塊木頭,以師生對話互動方式,帶領學生運用五感觀察樟樹殘材。






2.樟樹特性解說:

  • 質地:硬度適中(敲一敲,耳朵聽),切割簡易、樸質,刀刃消耗慢,且切削面具有光澤(眼睛看)

  • 顏色:易於染色,原色也有溫暖的感覺(眼睛看)

  • 氣味:樟油香氣濃郁,防蟲蟻佳(聞一聞)

  • 物理性:傳熱效果差、隔熱效果佳,亦耐水濕(摸摸看、試試看)

  • 纖維度:屬雲形紋,相較於平行紋的木材抗裂性優但強度不夠,精細雕刻易斷裂,較適合中大型雕刻製作。

3.心得分享:請2-3位學生簡單分享自己觀察樟樹木頭的個人感受,說出樟樹最吸引自己的特點。

()主題說明:當學生已經認識樟樹木頭之後,要開始試著指導學生讓這些從路旁或附近社區檢拾而來的樟樹殘柴,搖身一變為生活中既趣味、實用又環保的藝術作品。首次創作,選擇以簡易完成的「磁鐵」為主題,配合小學生容易聯想的「動物」意象,進行「動物磁鐵」創作活動。

教師展示樟樹殘材─「動物玩意磁鐵」示範作品。







()木頭創作指導活動

1.木頭創作活動工具介紹:

(1).鋸子:裁切木頭塊成一片一片小木片的鋸齒工具。

(2).剪錠夾:將小且細長的樹枝剪成一小段或一小塊,或是用以敲打美工刀,將木片切半的工具。

(3).大型美工刀:用來切斷或切片已裁切後木片的工具。

(4).熱熔膠與熱熔槍:迅速黏著木頭或木片,黏性強。

2.木頭工具使用方式指導與示範教學:

(1).依自己主題構想,選擇大小合適的樹枝。


(2).按住鋸子的開關鈕,將鋸子拉開至卡楯處。

(要聽到“卡”一聲才對,否則鋸子會上下移動)


(3).將樹枝放置於教室內外的小台階上,左腳稍岀力踩住,慣用手拿鋸子,另一手扶住樹枝。

(※需確定腳踩住的樹枝不會移動為宜)


(4).用鋸子量好需要的木片寬度,再將鋸子置於其上。


(5).使用鋸子上下裁切,往下推不岀力,往上拉才用力。

(※木片塊要鋸斷時,動作要放慢一點,以免樹皮剝落)


(6).重複裁切,收集自己所需要的大小木片數量。









示範使用鋸子的正確姿勢 ※已裁切完成的樟樹木片


(7).打開剪錠夾握把下的開關,將細長小樹枝剪成自己需求的長度。(剪錠夾紅色部分在上、白色在下)







(8).將需要切成一半的木片,置於大木頭塊上,並將大型美工刀對準木片直徑的位置。


(9).利用剪錠夾用力敲打美工刀刀背,木片即會裂成二半。

教學重點指示:通常一半的木片會用來做為動物的耳朵、角、腳、手、嘴…等部分,可指導學生依個人喜好創新變化,

須強制規範。





(10).將收集好的木片或木塊,依自己的創意構思動物圖案,並簡單組合調整,再黏貼。

教學重點指示:木頭的拼貼造型可讓學生天馬行空想像,不要侷限學生的創意,盡量要求學生不要重複模仿他人的設計點子,教師亦可從旁多加鼓勵與協助。






(11).利用熱熔槍與熱熔膠將木片或木塊一塊塊相互黏著。

教學重點指示:木片或木塊黏著時,需先考量熱熔膠擠放的位置,同時要斟酌擠出來的熱熔膠量,太多會不雅觀,太少則容易剝落。所以在擠壓時力道要緩且慢,不然容易一失手

擠太多。




(12).於動物木頭造型上貼黏活動眼睛(也可自行創意),再於背後貼黏上磁鐵,即完成動物磁鐵作品創作。


(13).分類整理用具並歸位,清掃教室。

(教室內會有許多木屑與小木塊須仔細清掃乾淨)



鋸子、剪錠夾與大型美工刀之使用注意事項:

(1).因鋸子、剪錠夾皆為利刃,使用時稍一不小心就容易割、剪到手,教師必須在旁全程指導協助,以避免危險意外發生。

(2).上述三種工具使用時,若遇到需拿遞同學,請先行收妥後或轉尖銳刀刃處靠近自己,或於使用完畢後請立即收妥,以免不小心刺傷他人

(3).學生若不小心受傷時,手上傷口通常頗深,需馬上送至保健室處理或送至醫院處理為宜,同時並須通知家長。

(4).活動進行中,必須隨時提點學生注意尖銳工具的使用方式,小心謹慎為佳。


熱熔槍與熱熔膠使用注意事項:

(1).熱熔膠熔化後與熱熔槍前端鐵嘴的部分,皆高溫燙手,教師在學生在使用前需特別說明為要,以降低學生課堂上的意外小傷害。

(2).過量擠出熱熔膠時,可淨置8-10秒後,待熱熔膠已不再燙手時,再用手將多餘的膠撥除。

(3).熱熔槍使用後,教師務必需督導並檢查學生是否已將插頭拔掉,以免發生意外。

  1. 綜合活動

  1. 我玩「設計」:請學生二至四人為一組,互相觀摩彼此的動物玩意磁鐵創意作品,並分享自己的設計理念與創作心得的「玩味性」。

  2. 作品大觀園:統一將全班同學創作的木頭磁鐵作品,黏置於白板/黑板上,讓學生以聚集性的角度,體驗出「數大是美」的藝術美感。

  3. 教師分享與總結:生活中常見且看似無用的廢棄木頭,再以「再造利用」的回收環保概念,結合藝術巧思與創意的藝術實作活動歷程後,賦予了這些廢棄木頭新的生命展現方式,是難能可貴的「環保藝術」再生實踐行動。冀望以此引領學生在學習藝術創作美學技巧之餘,也能懂得如何從自己的力量開始落實「愛家、惜土、惜物;愛地球」的環保行動,培養出關懷環境的情操與觀念。教師並讚美與肯定學生多元獨特又鮮明有趣的動物玩意磁鐵作品。




3mins














5mins




























3mins






8mins


























15mins






























5mins




5mins
























5mins











60mins


















































































































































5mins





3mins




3mins







































繪製魚骨圖或概念構圖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教師動物磁鐵示範作品









鋸子

剪錠夾

雕刻刀

大美工刀

熱熔槍◎熱熔膠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熱熔槍◎熱熔膠

鋸子

剪錠夾

雕刻刀

大美工刀

活動眼睛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熱熔槍◎熱熔膠

鋸子

剪錠夾

大美工刀

活動眼睛























鋸子

剪錠夾

大美工刀


















熱熔槍◎熱熔膠













學生完成之動物磁鐵






*口頭發表:能否回答教師提問並主動參與討論。




*發表能否舉例發表個人想法。




*學習態度能否安靜聆聽同儕分享











*觀察評量:是否認真參與課堂討論並專心聆聽。








*學習態度能否專注聆聽教師說明謎題線索與認真進行活動。


*遊戲評量能否經由猜謎語遊戲活動,解岀謎底,認識環保素材─木頭


*發表是否經由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參與猜謎。


*學習態度能否專注聆聽教師解說與介紹。






*觀察評量:是否依教師指示專心觀察木頭特性。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教學內容。


*對話分享與發表能否分享個人觀察木頭感受與發表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創作主題教學內容。


*觀察評量:是否欣賞教師範例,並愛惜作品








*觀察評量:是否專心聆聽木頭創作工具介紹










*觀察評量:是否依木頭工具使用方式逐一進行實作,並遵守教師安全規範。



*實作評量:能否使用工具,進行木頭片之裁鋸實作,並注意安全。













*學習態度:是否專心聆聽工具之使用方式。


















*觀察評量:是否依木頭工具使用方式逐一進行實作,並遵守教師安全規範。


*實作評量:能否使用工具,進行木頭片之裁鋸實作,並注意安全。


*學習態度:是否專心聆聽工具之使用方式。


*實作評量:能否完成動物磁鐵作品之創作。


*觀察評量:是否收妥裁鋸工具並清掃教室。





*學習態度:是否專心聆聽工具之使用方式。





*學習態度:是否專心聆聽工具之使用方式









*小組活動:能否

與同學進行觀摩分享活動並說出個人設計理念。

*對話分享能否分享個人想法。



活動教學效益評估

  1. 經由樟樹殘材的再生改造藝術創作歷程,學生已能知道利用回收環保素材,進行藝術教育活動,推廣愛護地球環境的環保美學意義與概念。

  2. 以廢棄木頭裁鋸之實作活動,落實工藝指導教學,讓小學生提早認識危險性較高的裁剪工具,學習小心、正確使用方式,並懂得於注意自身安全下完成藝術作品。

  3. 透過操作與互動合作教學,助益學生藝術創作成長知識,促使學生對於不同面向之勞作性、半立體式藝術創作產生學習興趣。

  4. 藉由欣賞分享對話過程,開啟學生覺察自我藝術美感以及欣賞同儕藝術作品之視覺閱讀能力。




《學生實作》動物玩意磁鐵活動概況
















子題名稱

風獅爺大觀園

教學節數

2節,8分鐘

教學目標

子題教學目

對應之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1. 能認識並觀察金門在地性民俗文物─風獅爺。

  2. 能欣賞風獅爺造型與樣態之美。

  3. 能知道並說出風獅爺的民俗歷史源起與信仰意義。

  4. 能思考並說出風獅爺的外觀與雕刻特徵與其各種表現型態。

2-3-6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1-3-2瞭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1.教材資源準備與製作

1-1《鎮風擋煞之風獅爺》power point簡報內容

1-2蒐集並拍攝金門各村落中現存之風獅爺圖片

2.教學媒體與設備

2-1數位相機

2-2手提電腦、單槍投影機

時間

教學

資源

教學

評量

  1. 引起動機

()教師引導:許多來到金門的觀光客,一下飛機走出機場,抬頭往前一看便可瞧見一尊高約2-3公尺的風獅爺。另外,在金門許多村落中也都可以見到大小高度不一樣的風獅爺。不過,很可惜的是,這些在我們身旁觸手可及的風獅爺,我們很少、認真地仔細觀察過祂們,現在請大家想想看,再回答以下問題:

1:你知道自己所居住的村落中有風獅爺嗎?

2:承上題,你對於自己村落中或曾經見過的風獅爺樣貌有印象嗎?請分享一下你自己對於「風獅爺」所知道部分。

參考答案:

1.知道風獅爺有公母、有高矮、有大小尺寸的不同。

2.我們會拜風獅爺,幫風獅爺穿上披風。

3.風獅爺手上有拿東西,姿勢不一樣。

4.風獅爺有彩色,也有沒有塗上顏色的。



()學生分享與發表:讓學生依自身生活經驗中對於風獅爺的熟悉程度,說出自己印象中風獅爺的樣態即可。教師無須提點學生關於風獅爺的實際情況,僅需讓學生自由發言,不論答案是否對錯,不要立即給予澄清解釋,因為接續的課程,會針對風獅爺的面貌予以詳細介紹。

()依學生的分享對話,教師可藉由「是這樣嗎?」、「你說的對嗎?」…等疑問句,以激發學生產生探究「家鄉在地性人文特色─風獅爺」的興趣感與好奇心,期以引領學生專心觀察風獅爺的各項特徵與用心學習。

  1. 發展活動

  1. 簡報教學:教師配合《家鄉守護神─鎮風擋煞之風獅爺》簡報檔播放,以師生對話互動方式,帶領學生一同深入剖析風獅爺的各項特徵,讓學生得以一窺風獅爺的全貌,瞭解風獅爺的歷史人文意涵。

  2. 風獅爺面面觀

    • 1.風獅爺的由來:

原因一早期金門,因過度砍伐樹木,發展鹽業,又常遭到倭寇縱火燒林;另鄭成功抵達金門之後,砍林造艦,實施堅壁清野戰術,種種因素致使金門植被遭受破壞,造成土地黃沙飛揚,瀰漫滿天,風害嚴重,交通生活十分不便。

原因二氣候影響,金門長年受到強大東北季風影響,一年中東北風吹襲時間長達九個月,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這半年的平均風速高達每秒四公尺以上,強風侵襲下,捲起地面上黃沙,致使沙塵滾滾,讓居民生活困難。

原因三:風水之說,根據民間說法與風俗,設置風獅爺能鎮風、護風水、驅誨氣、鎮厲鬼、鎮水煞、鎮風蟻、破路沖、求男丁、招財、進官爵,能為村落帶來好風水。

    • 2.風獅爺的信仰意義:

金門人會崇拜風獅爺,是因為風獅爺同時融合了「獅子的勇猛」和「神明的靈性」的民俗神化意義,擁有「驅邪除災」神力,能為金門人帶來平安健康並驅邪避煞,是守護神的代表之一。所以風獅爺多被設置於村莊的路口處、村莊內的宮廟旁、路邊,且多朝向東方、北方或東北方,以抵禦邪災侵襲村落,鎮風的避邪物,時時刻刻守護著金門島上的居民。

    • 3.風獅爺的外觀特徵:

姿態:有臥姿(趴式)、蹲姿、坐姿、立姿此四種不一樣的姿勢,依雕塑歷史之遠近,為臥姿→蹲姿→坐姿→站姿,從獅子的形象逐漸轉變為人站立的姿態。









材質:早期僅有黏土泥塑、石頭雕刻與磚石三種,近年來新塑的則加上有水泥澆灌的第四種。








體型:風獅爺的體型大小、高矮、胖瘦均不一,未有均一標準,高大有至380多公分,大約一層樓高度,矮小則有22公分左右,比一顆籃球還小。

祭祀:風獅爺前常擺有一香爐,可看出常有人祭拜著。



小型風獅爺與香爐



彩繪:風獅爺有些是未彩繪,保留原本的樸質色調;有些則是彩繪上各種鮮豔的顏色,色彩繽紛。







    • 4.風獅爺身上雕刻特徵

性別:依雄獅、雌獅的區別,雄獅通常會在前頭生殖部位雕塑出「葫蘆形」或仿似男性生殖特徵,以象徵雄性性別,同時葫蘆也代表吉祥;另雌獅除完全沒有生殖特徵外,偶有雕塑另一隻小獅陪伴以凸顯母親的女性性別。










四肢:手部、腳部的四趾雕刻特徵均十分明顯而立體,有趾頭、趾甲,其手臂與腿腳上並刻繪有裝飾紋路。






身體:身體上皆會雕刻出許多獅子的鬃毛之鬍鬚狀紋路,以表述其獅子特徵,多雕刻於四肢、頸部、頭頂、臉部、背部等等的位置。有些則身上披著披風,顯現威風凜凜。







臉部:臉部表情,一般為圓眼凸出,獅鼻頭寬闊。表情有兇悍、露齒含笑,也有猙獰像,或一臉稚氣,或有形似豬狀。嘴巴通常是成張嘴大開、呲咧大嘴狀,露出牙齒,以顯示其威嚴、兇猛之態。









手持物與造型:風獅爺手上大部分持有物品,例如:令旗、官印、綵球、彩帶、銅錢、筆……等,或於脖子繫上鈴鐺、項鍊,各有其象徵涵義。













  1. 綜合活動

  1. 學習單:說明「風獅爺藝術探險趣」與「風獅爺創意彩繪秀」學習單內容與完成方式。

1.針對學習單內問題思考後再詳細回答。

2.請在學習單上彩繪風獅爺並為學習單邊框裝飾。

3.完成學習單後,待下一單元進行同儕分享活動。

  1. 教師總結:金門風獅爺設立的年代時間已不可考,相傳自清代開始,金門居民就有設置辟邪物鎮風止煞的情形,後來演變出獅子造型的風獅爺。同時,金門地區也因自古以來天災人禍不斷的緣故,多有妖魔鬼怪作祟之傳說,居民認為設風獅爺能驅誨氣、鎮厲鬼,防止妖魔作祟。此外,金門閩式建築木造房舍居多,白蟻為患並可以風力傳播,據傳風獅爺也能鎮風蟻,致使金門居民以信仰風獅爺來祈求蟻害的減少與降低。希望同學能體會其中金門人文化傳承的意義外,更要永遠保護流傳金門的文化史蹟,亦應保有金門人刻苦耐勞、知福惜福的生活態度,進而學習尊重及欣賞其他民俗文化特性。

  2. 教師分享:經由認識與欣賞金門獨特的民俗藝術史蹟─風獅爺,能讓我們對於風獅爺象徵著金門人不怕困苦的精神圖騰,有更深刻的體認與瞭解。同時並學習從鑑賞藝術的角度,認識傳統藝術的表達方式,開拓自身的視覺藝術閱讀能力,從而體會「傳統雕塑」所呈現的造型、樣態與彩繪…等工藝表現之美。





5mins

























5mins










3mins









35mins














































































































































































































































































22mins








5mins


















5mins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簡報檔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簡報檔

風獅爺圖片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簡報檔

風獅爺圖片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簡報檔

風獅爺圖片















































單槍投影機

手提電腦

簡報檔

風獅爺圖片




























學習單




*口頭發表:能否回答教師提問並主動參與發表












*對話分享能否分享個人想法


*學習態度能否專注聆聽同儕分享



*觀察評量能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簡報教學內容。





*對話分享能否經由講解與對話,說出風獅爺的由來與信仰意義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教學內容。


*觀察評量能否欣賞風獅爺圖片,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對話分享能否經由講解與對話,說出風獅爺的萬關特徵。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教學內容。


*觀察評量能否欣賞風獅爺,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教學內容。


*觀察評量能否欣賞風獅爺,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學習態度:是否仔細聆聽課堂教學內容。


*觀察評量能否欣賞風獅爺,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學習單:能否仔細回答問題,填寫完成。



*觀察評量能否認真地進行學習單撰寫與彩繪。













*觀察評量能否專心聆聽教師分享與主動分享個人心得。


活動教學效益評估

1.經由民俗藝術文物─風獅爺欣賞與認識的歷程,學生已能知道風獅爺的民俗歷史源起與信仰意義。

2.藉由實體圖片與簡報設計教學,落實傳統雕刻工藝美學教育指導,促使學生從體認風獅爺造型與樣態之美中,培養出鑑賞能力。

3.以多媒體教材與互動性對話教學,協助學生認識風獅爺的外觀、雕刻特徵與其各種表現型態,促使學生對工藝藝術產生學習興趣。

4.透過欣賞風獅爺藝術呈現樣態過程,學習鑑賞傳統工藝知能,進而覺察傳統工藝─風獅爺造型、樣態的藝術工法繪製之美。




子題名稱

風獅爺紙鎮

教學節數

3節,120分鐘

教學目標

子題教學目

對應之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1. 能仔細聆聽並觀看風獅爺造型的實作方式與技巧策略。

  2. 能正確運用裁剪、切黏與雕刻工具進行木片塊剪鋸刻之實作。

  3. 能欣賞自己與同儕創作的風獅爺作品。

  4. 能進行木頭立體風獅爺創作活動,並完成作品。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新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6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教學準備

1.教材資源準備與製作

1-1事先製作「風獅爺紙鎮」作品展示範例

1-2撿拾與蒐集不同大小長短之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1-3準備熱熔槍、熱熔膠、鋸子、剪錠夾、雕刻刀、大美工刀

1-4不同大小尺寸之活動眼睛。

1-5學生以完成之「風獅爺彩繪秀」學習單

2.教學媒體與設備

2-1數位相機

2-2手提電腦、單槍投影機

時間

教學

資源

教學

評量

  1. 引起動機

  1. 教師引導:從上一個子題活動內容,我們已經詳細地認識了金門風獅爺,瞭解其歷史人文意義與價值,也知道了風獅爺的外觀特色與身體各部位的雕刻特徵。現在要開始進行「風獅爺彩繪秀」學習單分享活動,徵求3-4位同學上台分享自己的彩繪作品。

  2. 分享與發表:學生上台分享個人彩繪之風獅爺學習單,並請其詳細說明自己繪製的風獅爺特徵與性別,分享個人彩繪想法。

  3. 收集學生學習單張貼於黑板上,讓全班同學一同觀賞彼此的作品,學習相互欣賞,以及學會尊重他人多元創意風格。

二、發展活動

()創作主題說明:告知學生這一次的樟樹殘柴再生改造藝術,是要以風獅爺為主題,結合自然保育與歷史民俗,創作出一立體式作品─「風獅爺紙鎮」。請學生就《風獅爺》的特徵與外形參考,創作一件屬於個人另類風格的環保藝術立體作品。






教師展示樟樹殘材─「風獅爺紙鎮」示範作品。

()風獅爺紙鎮創作指導與學生實作:

1.風獅爺雛形構思:指導學生依風獅爺外形,先行構想自己所需要的木頭塊大小與數量,主要區分為「頭部、軀體與脖子」三個部位,頭與軀體為同一段木頭裁鋸,比例大約於1213之間。脖子的木頭則需裁鋸比頭部還細的木頭片即可,無需太寬,約1-2公分左右即可。

教學重點指示:因風獅爺紙鎮為立體式作品,故而學生在選材時必須特別注意木頭的粗細,太細的樹枝條無法呈現出風獅爺與紙鎮的厚重、厚實感;太粗的樹幹則不易裁鋸與雕刻,所以此階段教師應多加留意與協助學生於木頭塊上之選擇。

2.頭部雕刻指導:指導學生先行使用原子筆於頭部的木頭塊上畫出風獅爺的眼睛、鼻子、張開的嘴巴與額頭造型,再以運用雕刻刀刻繪出風獅爺頭部細節。完成頭部的雕刻實作後,再讓學生利用小樹枝做為鬃毛裝飾,點綴風獅爺頭部造型。牙齒的部分,利用剪錠夾剪出小小的三角形,在黏著於嘴巴內。

教學重點指示:因為樹木有樹皮保護包覆,樹皮亦較軟較薄,容易刻繪形狀,所以僅需指導學生依繪製的眼睛、嘴巴,刻深至見到幹材堅硬處即可。另嘴巴的部分,要特別叮嚀學生小心刻製,以免將下嘴唇刻到下巴處,使得樹皮整片剝落,致使失敗。

3.手腳剪鋸指導:當學生完成頭部實作後,讓學生將頭、脖子與軀體黏著成一體,再指導學生選擇粗細適合的樹枝,剪出三角形狀的雙手與雙腳,手部分樹枝需比腳來得細一點,最後,再於剪好的手、腳前端小小的剪出趾頭來。手與腳的表現方式可自由創意,無須雙手一定朝下。

教學重點指示:學生利用剪錠夾剪出手與腳部時,容易剪錯方向,將樹枝條剪成錯誤的平行方向,因此學生實作至此階段時,教師需加強指導相反方面的剪錠夾剪法,並提醒學生使用剪錠夾的安全事宜請參考《動物磁鐵》子題的使用方法與使用注意事項)

4.性別與手持物設計:指導學生依自己的喜好設計個人風獅爺的性別,並可讓風獅爺手上持著不同的象徵物。此外,亦鼓勵學生多發揮創意,另有不同的設計點子,皆可創意實作。

教學重點指示:此部分學生多利用剪錠夾剪出各式造型花樣與熱熔膠黏著,然而,學生物件勞作多會過小,黏著時要特別注意黏膠的用量與熱度,否則十分容易被燙傷。

5.披風與自由花樣裝飾:指導學生利用大王椰子樹樹皮做為風獅爺披風造型,並請學生進行自由花樣大創意,為風獅爺身上加上個人喜愛的裝飾物,或是進行紋路雕刻繪製皆可。最後,將其黏妥後便完成風獅爺紙鎮創作了。

工具使用方式與其注意事項之內容:

(1).請參考《動物磁鐵》子題內容中之木頭工具使用方式指導、示範流程與注意事項…等詳細內容步驟。

(2).可指導學生2-3人分組進行木頭裁鋸的活動,以此分工合作,使得創作活動更順暢與輕鬆。

(3).活動結束後,教室內會有許多木屑與小木塊須仔細清掃乾淨,並將工具分類整理與收妥歸位,清掃教室後再行離開。

  1. 綜合活動

  1. 作品攝影:進行學生作品拍攝活動,將學生完成之創意立體風獅爺與其個人作品擺置與留存,並且集中全班之作品藝術攝影。

  2. 教師分享與總結:風獅爺紙鎮藝術創意活動,是以「環境保育」結合地域性「歷史人文」傳承概念,轉化落實於藝術教育創作中之領域融入教學活動,設計規劃自然保育、社會人文與藝術教育三者合一之學習歷程,引領學生從多元學習面向之教學種子中發芽成長,學會化課室內知識概念為具體行為表現,進而反思個人實踐愛家惜土的自然與人文行動,從而賦予藝術創作歷程深度意涵,發揮藝術的廣博性與延伸性,傳達學生藝術巧思的無限力,與生命的無限可能一般皆可經由努力、創新與多元的態度與行為,化腐朽為神奇。





3mins










7mins





5mins







5mins


















85mins

































































































10mins






5mins





學生已完成之學習單


















教師風獅爺紙鎮示範作品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熱熔槍◎熱熔膠

鋸子

剪錠夾

雕刻刀

大美工刀

活動眼睛
























樟樹木枝、木塊、樹皮

熱熔槍◎熱熔膠

鋸子

剪錠夾

雕刻刀

大美工刀







































學生已完成之風獅爺紙鎮作品

*口頭發表能否分享個人學習單內容與

*觀察評量:是否欣賞同儕學習單風獅爺彩繪成果作品。

*學習態度能否專注聆聽同儕分享

*觀察評量:是否願意讚美他人學習作品。




*學習態度:是否注意聆聽教師說明。


*觀察評量能否欣賞教師創作作品,並主動提出個人見解。





*學習態度能否專心聆聽並觀看教師指導示範


*觀察評量是否能依教師指導步驟進行創作。






*實作評量能否運用木頭裁鋸工具與雕刻刀進行頭部創作







*觀察評量是否認真進行風獅爺各部位創作,無偷懶之情形


*實作評量能否正確運用木頭裁鋸工具進行手腳剪鋸實作

*學習態度能否專心聆聽教師說明與教學重點指示。


*小組合作:能否與同學合作進行木頭實作活動。


*實作評量能否完成風獅爺各部位之貼黏與創作。


*觀察評量是否注意工具的使用方式之安全規範並將用具收妥歸位。









*實作評量能否自行進行拍攝事宜

*學習態度:是否配合作品留存攝影活動。


*觀察評量





活動教學效益評估

1.學生運用裁鋸工具與工藝技巧,完成木頭再生藝術創作,獨立設計出具民俗人文特色之風獅爺立體作品。

2.藉由「環境保育」結合地域性「歷史人文」傳承概念,轉化藝術教育創作於領域融入教學活動中,實踐課室內知識概念為具體行為表現。

3.以廢棄木頭裁鋸之實作活動,落實工藝指導教學,讓小學生提早認識危險性較高的裁剪工具,學習小心、正確使用方式,並懂得於注意自身安全下完成藝術作品。

4.經由再生藝術創作歷程,發揮藝術的廣博性與延伸性,傳達學生藝術巧思的無限力,開啟學生覺察自我藝術美感之能力。

5.透過欣賞與合作教學,助益學生藝術知識成長,促使學生對於不同面向之繪畫性、立體式藝術創作產生學習興趣,並學習認同與肯定欣賞同儕藝術想像。

《學生實作》風獅爺紙鎮創作流程

4.剪鋸手部與腳部並擺放

1.裁鋸頭部、頸部與軀體成三部分

3.將頭部、頸部與身體黏著一起

.

5.性別與手持物設計或.披風與花樣裝飾

2.頭部細節雕刻,將眼睛、嘴巴刻深

6.風獅爺紙鎮作品大功告成




2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