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各年級各彈性學習課程計畫(另附資料夾檔案)
課程名稱 | 中正藝文巡禮 | 課程 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
實施年級 | ■7年級 □8年級 □9年級 ■上學期 ■下學期(若上下學期均開設者,請均註記) | 節數 | 每週 1 節 | |||||
設計理念 | 中正博愛特區蘊含豐富文化氣息,希望透過生活情境能讓剛入國中的學生能夠培育人文精神,提升內在 | |||||||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國-J-B3 具備欣賞文學與相關藝術的能力,並培養創作的興趣,透過對文本的反思與分享,印證生活經驗,提升審美判斷力。 國-J-C1 閱讀各類文本,從中培養道德觀、責任感、同理心,並能觀察生活環境,主動關懷社會,增進對公共議題的興趣。 社-J-A2 覺察人類生活相關議題,進而分析判斷及反思,並嘗試改善或解決問題 社-J-B3 欣賞不同時空環境下形塑的自然、族群與文化之美,增進生活的豐富性。 | |||||||
學習重點 | 學習 表現 | 社 2a-Ⅳ-2 關注生活周遭的重要議題及其脈絡,發展本土意識與在地關懷。 社 3b-Ⅳ-1 適當選用多種管道蒐集與社會領域相關的資料。 5-Ⅳ-5 大量閱讀多元文本,理解議題內涵及其與個人生活、社會結構的關聯性。 | ||||||
學習 內容 | 歷 D-Ⅳ-1 地方史探究(一)。 田野觀察 Bb-Ⅳ-3 對物或自然以及生命的感悟。 | |||||||
課程目標 |
| |||||||
總結性評量-表現任務 | 1.小組口頭報告 60% 2.繪本小書製作 40% | |||||||
學習進度 週次/節數 | 單元/子題 | 單元內容與學習活動 | 形成性評量(檢核點)/期末總結性 | |||||
第 1 學 期 | 第 1-5 週 | 華山1914文創園區 參訪 | 蒐集資料與討論行程 觀察行程中的亮點與紀錄 分享心得與報告 | 觀察和紀錄 反思和寫作 展示和分享 | ||||
第 6-10 週 | 中正紀念堂 參訪 | 蒐集資料與討論行程 觀察行程中的亮點與紀錄 分享心得與報告 | 觀察和紀錄 反思和寫作 展示和分享 | |||||
第 11-15週 | 紀州庵參訪 | 蒐集資料與討論行程 觀察行程中的亮點與紀錄 分享心得與報告 | 觀察和紀錄 反思和寫作 展示和分享 | |||||
第 16-20週 | 中山堂 參訪 | 蒐集資料與討論行程 觀察行程中的亮點與紀錄 分享心得與報告 | 觀察和紀錄 反思和寫作 展示和分享 | |||||
第 2 學 期 | 第 1-5 週 | 植物園參訪 | 蒐集資料與討論行程 觀察行程中的亮點與紀錄 分享心得與報告 | 觀察和紀錄 反思和寫作 展示和分享 | ||||
第 6-10週 | 寶藏巖 參訪 | 蒐集資料與討論行程 觀察行程中的亮點與紀錄 分享心得與報告 | 觀察和紀錄 反思和寫作 展示和分享 | |||||
第 11-15週 | 齊東詩舍參訪 | 蒐集資料與討論行程 觀察行程中的亮點與紀錄 分享心得與報告 | 觀察和紀錄 反思和寫作 展示和分享 | |||||
議題融入實質內涵 | 品 J2 重視群體規範與榮譽。 環 J3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戶 J6 參與學校附近環境或機構的服務學習,以改善環境促進社會公益。 能 J7 實際參與並鼓勵他人一同實踐 節能減碳的行動。 | |||||||
評量規劃 | 課堂問答、小組討論與分享 | |||||||
教學設施 設備需求 | 繪本、電腦、單槍 | |||||||
教材來源 | 自編教材 | 師資來源 | 國文科、社會科教師群 | |||||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