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6探究式閱讀指導課程
一、課程目標:藉由BIG6探究式閱讀指導課程,協助同學具備資訊素養,學會定義問題、搜尋、取得、活用、彙整、評估的閱讀能力,並能撰寫專題報告,與人交流研究成果。
二、課程實施:七年級彈性課程閱讀課
三、課程節數:十五週十五堂課
四、教學方式:分組合作學習,異質性分組,每組4人
週次 | 六大策略 | 課程 重點 | 內涵 說明 | 簡報 | 練習 表格 | 閱讀理解策略 | 舉例 |
1 | 定義問題 | ◎理解研究主題 ◎產生研究子題 ◎討論訂定研究問題 | 課前作業 課堂討論 運用六何法、KWL、心智圖課堂討論 透過平台討論 | 投影片4-17 | 「六何法」討論紀錄表 「KWL」討論紀錄表 「心智圖」討論紀錄表 | 統整 連結 統整 | ☆主題設定: 性別議題 結合領域:可結合輔導活動、家政、童軍、公民等課程一起進行概念教學,「性別平等」在不同的領域會有不同的角度切入,如公民的法律觀點、童軍的人際觀點、家政的家庭觀點、輔導活動的全面深入觀點: 綜合領域 (輔導) 社會領域(公民第四冊法律與生活) ☆找出相關子題,教師引導參考: 性別平等 刻板印象 歧視公平 學校生活 家庭現象 社會現象 傳播媒體 |
2 | ◎各小組上台介紹小組研究問題 ◎修正問題 | 各小組報告。 其他小組檢核。 根據各小組檢核表修正,並確定研究問題。 | 投影片18-20 | 定義問題檢核表 | 分析 | ||
3 | 搜尋策略 | ◎確定可利用的資訊範圍 | 小組於電腦教室認識與練習資訊的搜尋。 | 投影片21-32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資源及電子書平台申辦 | ||
4 | ◎討論與確認最適宜探究的資訊來源 | 小組成員彼此腦力激盪,搜尋與確認可利用的資訊來源。 | 投影片33-42 | 腦力激盪尋求資訊紀錄表 | 資訊來源之一:向師長請益 如公民老師、輔導老師、學務主任,進行訪談。 | ||
5 | 取得資訊 | ◎認識各種資訊來源的所在位置 | 小組成員透過圖書館參訪或網際網路找到合適的資訊資源。 | 投影片43-59 | 圖書館資訊利用記錄表、關鍵詞評估表、資料文獻評估表 | 摘要 策略 | 關鍵字: 性別與權利 性別與角色 性別與情感 性別與多元社會 性別與媒體 性別與校園法律問題 |
6 | 利用資訊 | ◎理解、擷取資訊 | 小組成員閱讀所搜集資訊,擷取與定義問題相關的資料填寫於表單中 | 投影片 60-69 | 「利用資訊」摘要紀錄表 | 摘要策略 | |
7 | ◎評估資訊 | 小組成員討論,比較資訊觀點差異,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 投影片 70-72 | 「利用資訊」摘要紀錄表 | 資訊比較聚焦子題: 1.性別刻板印象各種觀點 2.性別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3.媒體素想與媒體識讀 | ||
8 | ◎重新定義問題 | 小組成員對話討論,透過心智圖或結構圖,重新定義問題。 | 投影片 73-76 | 心智圖或結構圖 | |||
9 | ◎認識與發展調查工具 | 決定調查工具,並透過討論設計問卷或訪談提問表 | 投影片 77-104 | 「問卷題目設計單」或「訪談前準備表單」 | ☆訪談:速記與摘要,如何選擇訪談對象,如何編列訪談 ☆問卷設計: 對象:八年級學生、老師、學生家長 問卷內容: 劇情含有性別刻板、性別歧視,以了解學生、老師、家長對於性別刻板、性別歧視的認知。 | ||
10 | 彙整資訊 | ◎了解專題報告寫作架構 ◎擬定專題報告題目 | 老師講述 小組討論與撰寫。 | 投影片105-113 | 前言: ■研究動機:電視戲劇已深入社會大眾的生活之中,不論是男女老少,收看電視戲劇已是人們每天的例行公事。電視戲劇帶給人們無數的歡樂,我們只專注在劇情上,但常常忽略其中的性別議題,在電視戲劇當中,其實隱含著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有強烈性別歧視,現今社會講求「性別平等」,但是戲劇卻常常給人男女不平等的印象,於是我們想徹底分析戲劇,了解當戲劇遇上性別時會蹦出什麼樣的火花! ■研究問題:一、探討戲劇男女角色的愛情觀之相似、相異處為何? 二、探討戲劇男女角色的家庭觀之相似、相異處有哪些? 三、探討戲劇男女角色的形象、職業、行為模式之相似、相異處為何? 四、戲劇是否有物化男、女性之傾向? 五、不同年齡層、性別對於性別刻板、性別歧視的認知是否有差異? 六、戲劇是否有做到性別平等? ■研究目的:一、了解戲劇中男女角色的形象、職業、行為模式 二、了解戲劇是否凸顯、突破性別刻板印象 三、了解學生、家長、老師對電視戲劇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四、了解戲劇與現實社會的差異 | ||
11 | ◎撰寫文獻 撰寫研究方法 | 老師講述 小組討論與撰寫。 | 投影片116-130 | 摘要策略 | ■研究方法: 1.文獻探討 2.決定戲劇類別:台灣偶像劇、台灣鄉土劇、韓國家庭劇、日本動漫 3.研究、分析戲劇 4.問卷製作與分析 5.結論與建議 | ||
12 | ◎撰寫研究結果、討論、結論和建議 ◎撰寫前言、摘要 | 老師講述 小組討論與撰寫。 | 投影片131-136 投影片114-115 | 摘要策略 | ■問卷調查資料數值分析: 例1: 有超過五成的人都認為此敘述有性別刻板印象,顯示了社會中施暴者與被害者不一定是某一個性別,戲劇中的劇情安排與社會現況成正比。 例2: <家長版> <學生版> 【分析】 1.家長不願意的比率較學生高出許多,這表示家長的社會歷練較多,比較瞭解社會中的現實。 2.學生尚未踏入社會,不知社會的殘酷,多選擇願意,反觀家長幾乎都有去工作,可能是因為家長比學生還要了解職場上的現象,知道要突破是件困難的事。 3.從事突破性別刻板印象的職業,學生願意的比例明顯高於家長許多見「職業不分男女」的觀念確實有在改變。 | ||
13 | ◎運用檢核表和評分規準檢核論文撰寫 | 老師講述 小組討論與撰寫。 | 投影片137-143 | ||||
14 | 評估資訊 | ◎利用分組合作訂出各組評鑑規準-學生自我評估版 ◎完成評鑑規準檢核表 | 老師引導, 小組討論並公開發表並參考大家意見調整評鑑規準。 | 投影片 144-164 | 評鑑規準檢核表-學生自我評估版 評鑑規準檢核表 | 提問/發問問題、 聯想、 綜合及 檢視理解 | |
15 | ◎分組上台報告 | 小組上台發表。 | 投影片 165-168 | 綜合及 檢視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