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國語文課程進度計畫表(112學年度第一學期)

格式
pdf
大小
678.55 KB
頁數
18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6-17,离现在 2 12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表 3-十二年課綱選用 :課程進度計畫表/

分散式資源班

 

112 學年度 

第一學期 

領域/科目 

每週節數 

班級/組別 

授課教師 

語文/國語文 

G2 

曾綉惠 

核心 

素養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學習 

表現 

1-Ⅰ-1  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言。 
1-Ⅰ-2  學習聆聽不同的媒材,說出聆聽的內容。 
2-Ⅰ-2  說出所聽聞的內容。 
2-Ⅰ-3  與他人交談時,能適當的提問、合宜的回答,並分享想法。 
3-Ⅰ-1  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3-Ⅰ-2  運用注音符號輔助識字,也能利用國字鞏固注音符號的學習。 
3-Ⅰ-3  運用注音符號表達想法,記錄訊息。 
4-Ⅰ-1  認識常用國字至少 1,000 字,使用 700 字。 
4-Ⅰ-2  利用部件、部首或簡單造字原理,輔助識字。 
4-Ⅰ-4  養成良好的書寫姿勢,並保持整潔的書寫習慣。 
4-Ⅰ-5  認識基本筆畫、筆順,掌握運筆原則,寫出正確及工整的國字。 
5-Ⅰ-1  以適切的速率正確地朗讀文本。 
5-Ⅰ-3  讀懂與學習階段相符的文本。 
5-Ⅰ-4  了解文本中的重要訊息與觀點。 
5-Ⅰ-6  利用圖像、故事結構等策略,協助文本的理解與內容重述。 
6-Ⅰ-2  透過閱讀及觀察,積累寫作材料。 
6-Ⅰ-4  使用仿寫、接寫等技巧寫作。 

學習 

內容 

Aa-Ⅰ-1  聲符、韻符、介符的正確發音和寫法。 
Aa-Ⅰ-2  聲調及其正確的標注方式。 
Aa-Ⅰ-3  二拼音和三拼音的拼讀和書寫。 
Aa-Ⅰ-4  結合韻的拼讀和書寫。 
Aa-Ⅰ-5  標注注音符號的各類文本。 
Ab-Ⅰ-1 1,000 個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 
Ab-Ⅰ-3  常用字筆畫及部件的空間結構。 
Ad-Ⅰ-3  故事、童詩等。 
Ba-Ⅰ-1  順敘法。

 

融入 

議題 

■家庭教育  ■生命教育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法治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資訊教育  □科技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安全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多元文化  □生涯規劃  ■閱讀素養

 

教學與

評量 

說明 

教材編輯

與資源 

■第三冊 

□自編教材 

課程調整 

原則

 

■簡化 ■減量□分解 □替代 □重整

 

教學方法 

■直接教學 ■工作分析 □交互教學 ■結構教學 □問題解決 □合作學習 

□協同教學 ■多層次教學 □其他:

 

教學評量  ■紙筆評量 ■檔案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其他:

 

background image

週次 

單元名稱 

單元內容/教學重點 

1~5 

第一課 打招呼

 

第二課 爬梯子 

第三課 勇氣樹 

語文天地一 

聆聽 

1.能專心聆聽課文內容及老師的提問,並回答問題。 

口語表達 

1.能從課文情境圖中,說出所觀察到的訊息。 

2.能從師生共同討論中,引導學生說出對事物的想像。 

標音符號與運用 

1.能應用注音符號,輔助學習本課的新詞、生字。 

2.能利用注音符號,寫出生字和語詞。 

識字與寫字 

1.能認識生字的字音、部首,並找出同部首的生字。 

2.能分辨形近字 

3.能注意寫字的姿勢、筆順、字的架構,寫出工整的字。 

閱讀 

1.能流暢的朗讀。 

2.能透過觀察圖像,了解生字、語詞的意思。 

3.能觀察課本情境圖,並找出訊息。 

4.能在閱讀課文後,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 

寫作 

1.能在引導下進行短語仿作。 

2.能在引導下進行造句仿作。 

備註: 

8 月 30(三)開學日 

國慶日補上課上班:9 月 23 日(星期六)補 10 月 9 日(星期

一)。 

中秋節連假:112 年 9 月 29 日(星期五)放假 1 天。 

6~10 

第四課 一天的時間 

第五課 小書蟲 

第六課 從自己開始 

語文天地二 

聆聽 

1.能專心聆聽課文內容及老師的提問,並回答問題。 

口語表達 

1.能從課文情境圖中,說出所觀察到的訊息。 

2.能從師生共同討論中,引導學生說出對事物的想像。 

標音符號與運用 

1.能應用注音符號,輔助學習本課的新詞、生字。 

2.能利用注音符號,寫出生字和語詞。 

識字與寫字 
1.能認識生字的字音、部首,並找出同部首的生字。 

2.能分辨形近字 
3.能注意寫字的姿勢、筆順、字的架構,寫出工整的字。 

閱讀 

1.能流暢的朗讀。 

background image

2.能透過觀察圖像,了解生字、語詞的意思。 

3.能觀察課本情境圖,並找出訊息。 

4.能在閱讀課文後,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 

寫作 

1.能在引導下進行短語仿作。 

2.能在引導下進行造句仿作。 

備註: 

國慶日連假:112 年 10 月 7 日(星期六)至 10 月 10 日(星

期二),共 4 日。 

期中考 

11~15 

第七課 等兔子來撞樹 

第八課 角和腳 

第九課 赤腳國王 

語文天地三 

聆聽 

1.能專心聆聽課文內容及老師的提問,並回答問題。 

口語表達 

1.能從課文情境圖中,說出所觀察到的訊息。 

2.能從師生共同討論中,引導學生說出對事物的想像。 
標音符號與運用 

1.能應用注音符號,輔助學習本課的新詞、生字。 

2.能利用注音符號,寫出生字和語詞。 

識字與寫字 

1.能認識生字的字音、部首,並找出同部首的生字。 

2.能分辨形近字 

3.能注意寫字的姿勢、筆順、字的架構,寫出工整的字。 

閱讀 

1.能流暢的朗讀。 

2.能透過觀察圖像,了解生字、語詞的意思。 

3.能觀察課本情境圖,並找出訊息。 

4.能在閱讀課文後,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 

寫作 

1.能在引導下進行短語仿作。 
2.能在引導下進行造句仿作。 

16~20 

第十課 去農場玩 

第十一課 幸福湯圓 
第十二課 到野外上課 

 

聆聽 

1.能專心聆聽課文內容及老師的提問,並回答問題。 

口語表達 

1.能從課文情境圖中,說出所觀察到的訊息。 

2.能從師生共同討論中,引導學生說出對事物的想像。 
標音符號與運用 

1.能應用注音符號,輔助學習本課的新詞、生字。 

2.能利用注音符號,寫出生字和語詞。 
識字與寫字 

1.能認識生字的字音、部首,並找出同部首的生字。 

background image

2.能分辨形近字 

3.能注意寫字的姿勢、筆順、字的架構,寫出工整的字。 

閱讀 

1.能流暢的朗讀。 

2.能透過觀察圖像,了解生字、語詞的意思。 

3.能觀察課本情境圖,並找出訊息。 

4.能在閱讀課文後,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 

寫作 

1.能在引導下進行短語仿作。 

2.能在引導下進行造句仿作。 

備註: 

1 月 1 日(星期一)元旦放假 

21 

總複習 

1.能進行形近字比較 

2.能進行同音字比較 

3.能說出同部首的字 
4.能進行詞語的分類 

5.能應用形容詞、量詞擴寫短句 

備註: 
期末考 
1/19(五)休業式 

 

 

 

 

 

 

 

 

 

 

 

 

 

 

 

 

 

 
 

 

background image

表 3-十二年課綱選用 :課程進度計畫表/

分散式資源班

 

112 學年度 

第二學期 

領域/科目 

每週節數 

班級/組別 

授課教師 

語文/國語文 

G2 

曾綉惠 

核心 

素養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學習 

表現 

1-Ⅰ-1  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言。 
1-Ⅰ-2  學習聆聽不同的媒材,說出聆聽的內容。 
2-Ⅰ-2  說出所聽聞的內容。 
2-Ⅰ-3  與他人交談時,能適當的提問、合宜的回答,並分享想法。 
3-Ⅰ-1  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3-Ⅰ-2  運用注音符號輔助識字,也能利用國字鞏固注音符號的學習。 
3-Ⅰ-3  運用注音符號表達想法,記錄訊息。 
4-Ⅰ-1  認識常用國字至少 1,000 字,使用 700 字。 
4-Ⅰ-2  利用部件、部首或簡單造字原理,輔助識字。 
4-Ⅰ-4  養成良好的書寫姿勢,並保持整潔的書寫習慣。 
4-Ⅰ-5  認識基本筆畫、筆順,掌握運筆原則,寫出正確及工整的國字。 
5-Ⅰ-1  以適切的速率正確地朗讀文本。 
5-Ⅰ-3  讀懂與學習階段相符的文本。 
5-Ⅰ-4  了解文本中的重要訊息與觀點。 
5-Ⅰ-6  利用圖像、故事結構等策略,協助文本的理解與內容重述。 
6-Ⅰ-2  透過閱讀及觀察,積累寫作材料。 
6-Ⅰ-4  使用仿寫、接寫等技巧寫作。 

學習 

內容 

Aa-Ⅰ-1  聲符、韻符、介符的正確發音和寫法。 
Aa-Ⅰ-2  聲調及其正確的標注方式。 
Aa-Ⅰ-3  二拼音和三拼音的拼讀和書寫。 
Aa-Ⅰ-4  結合韻的拼讀和書寫。 
Aa-Ⅰ-5  標注注音符號的各類文本。 
Ab-Ⅰ-1 1,000 個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 
Ab-Ⅰ-3  常用字筆畫及部件的空間結構。 
Ad-Ⅰ-3  故事、童詩等。 
Ba-Ⅰ-1  順敘法。

 

融入 

議題 

■家庭教育  ■生命教育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法治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資訊教育  □科技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安全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多元文化  □生涯規劃  ■閱讀素養

 

教學與

評量 
說明 

教材編輯

與資源 

■南一版第四冊 

□自編教材 

課程調整 

原則

 

■簡化 ■減量 □分解 □替代 □重整

 

教學方法 

■直接教學 ■工作分析 □交互教學 ■結構教學 □問題解決 □合作學習 

□協同教學 ■多層次教學 □其他:

 

教學評量  ■紙筆評量 ■檔案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其他:

 

background image

週次 

單元名稱 

單元內容/教學重點 

1~5 

第一課 彩色心情 

第二課 勇敢超人 

第三課 小波氣球飛上天 

聆聽 

1.能專心聆聽課文內容及老師的提問,並回答問題。 

口語表達 

1.能從課文情境圖中,說出所觀察到的訊息。 

2.能從師生共同討論中,引導學生說出對事物的想像。 

標音符號與運用 

1.能應用注音符號,輔助學習本課的新詞、生字。 

2.能利用注音符號,寫出生字和語詞。 

識字與寫字 

1.能掌握國字筆畫順序,寫出正確的國字。 

2.能認識生字的字音、部首。 

3.能分辨形近字 

閱讀 

1.能觀察課本情境圖,並找出訊息。 

2.能透過觀察圖像,了解生字、語詞的意思。 

3.能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本課大意。 

寫作 

1.能在引導下進行短語仿作 

2.能在引導下進行造句仿作 

備註: 
2 月 16(五)開學日 
2 月 17(六)補課 

2 月 28 日(三)和平紀念日放假 

6~10 

第四課 小水珠去哪裡 

第五課 生日快樂 

第六課 給地球的一封信 

聆聽 

1.能專心聆聽課文內容及老師的提問,並回答問題。 

口語表達 

1.能從課文情境圖中,說出所觀察到的訊息。 

2.能從師生共同討論中,引導學生說出對事物的想像。 

標音符號與運用 

1.能應用注音符號,輔助學習本課的新詞、生字。 

2.能利用注音符號,寫出生字和語詞。 

識字與寫字 

1.能掌握國字筆畫順序,寫出正確的國字。 
2.能認識生字的字音、部首。 
3.能分辨形近字 

閱讀 

1.能觀察課本情境圖,並找出訊息。 
2.能透過觀察圖像,了解生字、語詞的意思。 

3.能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本課大意。 

background image

寫作 

1.能依句型結構運用適當的「名詞」

「動詞」替換語詞,

造出正確的短句。 

2.能在引導下進行造句仿作 

備註:       

4 月 4 日(四)兒童節 

4 月 5 日(五)清明節 

期中考 

11~15 

第七課 傘 

第八課 老園丁的話 

第九課 小小說書人 

聆聽 

1.能專心聆聽課文內容及老師的提問,並回答問題。 

口語表達 

1.能從課文情境圖中,說出所觀察到的訊息。 

2.能從師生共同討論中,引導學生說出對事物的想像。 

標音符號與運用 

1.能應用注音符號,輔助學習本課的新詞、生字。 
2.能利用注音符號,寫出生字和語詞。 

識字與寫字 

1.能掌握國字筆畫順序,寫出正確的國字。 

2.能認識生字的字音、部首。 

3.能分辨形近字 

閱讀 

1.能觀察課本情境圖,並找出訊息。 

2.能透過觀察圖像,了解生字、語詞的意思。 

3.能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本課大意。 

寫作 

1.能依句型結構運用適當的「名詞」

「動詞」替換語詞,

造出正確的短句。 

2.能在引導下進行造句仿作 

16~20 

第十課 點金術 

第十一課 我喜歡你 

第十二課 如果,我的房間 

聆聽 

1.能專心聆聽課文內容及老師的提問,並回答問題。 

口語表達 

1.能從課文情境圖中,說出所觀察到的訊息。 

2.能從師生共同討論中,引導學生說出對事物的想像。 

標音符號與運用 

1.能應用注音符號,輔助學習本課的新詞、生字。 
2.能利用注音符號,寫出生字和語詞。 

識字與寫字 

1.能掌握國字筆畫順序,寫出正確的國字。 
2.能認識生字的字音、部首。 

3.能分辨形近字 

background image

閱讀 

1.能觀察課本情境圖,並找出訊息。 

2.能透過觀察圖像,了解生字、語詞的意思。 

3.能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本課大意。 

寫作 

1.能依句型結構運用適當的「名詞」

「動詞」替換語詞,

造出正確的短句。 

2.能在引導下進行造句仿作 

備註: 
6 月 10 日(一)端午節 
期末考 
6/28(五)休業式 

 

 

 
 

 

 

 

 

 

 

 

 

 

 

 

 

 

 

 

 

 

 

 

 

 

 
 

 

background image

表 3-十二年課綱選用 :課程進度計畫表/

分散式資源班

 

112 學年度 

第一學期 

領域/科目 

每週節數 

班級/組別 

授課教師 

數學 

G2 

曾綉惠 

核心 

素養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學習 

表現 

n-I-1 理解一千以內數的位值結構,據以做為四則運算之基礎。 

n-I-2 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熟練基本加減法並能流暢計算。 

n-I-3 應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或估算於日常應用解題。 

n-I-4 理解乘法的意義,熟練十十乘法,並初步進行分裝與平分的除法活動。 

n-I-7 理解長度及其常用單位,並做實測、估測與計算。 

n-I-8 認識容量、重量、面積。 

n-I-9 認識時刻與時間常用單位。 

r-I-1 學習數學語言中的運算符號、關係符號、算式約定。 

r-I-2 認識加法和乘法的運算規律。

 

學習 

內容 

N-2-1 一千以內的數:含位值積木操作活動。結合點數、位值表徵、位值表。位值單位

「百」

。位值單位換算。 

N-2-2 加減算式與直式計算:用位值理解多位數加減計算的原理與方法。初期可操作、橫

式、直式等方法並陳,二年級最後歸結於直式計算,做為後續更大位 數計算之基礎。直

式計算的基礎為位值概念與基本加減法,教師須說明直式計算的合理性。 

N-2-3 解題:加減應用問題。加數、被加數、減數、被減數未知之應用解題。連結加與減

的關係。 

N-2-4 解題:簡單加減估算。具體生活情境。以百位數估算為主。 

N-2-5 解題:100 元、500 元、1000 元。以操作活動為主兼及計算。容許多元策略,協助
建立數感。包含已學習之更小幣值。 
N-2-6 乘法:乘法的意義與應用。在學習乘法過程,逐步發展「倍」的概念,做為統整乘

法應用情境的語言。 
N-2-7 十十乘法:乘除直式計算的基礎,以熟練為目標。 
N-2-11 長度:

「公分」

「公尺」

。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N-2-12 容量、重量、面積:以操作活動為主。此階段量的教學應包含初步認識、直接比

較、間接比較(含個別單位)

。不同的量應分不同的單元學習。 

N-2-13 鐘面的時刻:以操作活動為主。以鐘面時針與分針之位置認識「幾時幾分」

。含兩

整時時刻之間的整時點數(時間加減的前置經驗)。 
R-2-1 大小關係與遞移律:

「>」與「<」符號在算式中的意義,大小的遞移關係。 

R-2-4 加法與減法的關係:加減互逆。應用於驗算與解題。 
S-2-5 面積:以具體操作為主。初步認識、直接比較、間接比較(含個別單位)。 
S-2-3 直尺操作:測量長度。報讀公分數。指定長度之線段作圖。 

background image

融入 

議題 

■家庭教育  □生命教育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法治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資訊教育  ■科技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安全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多元文化  □生涯規劃  ■閱讀素養

 

教學

與評

量 

說明 

教材編輯與

資源 

■康軒版第三冊 

□自編教材 

課程調整 

原則

 

■簡化 ■減量 ■分解 ■替代 □重整

 

教學方法 

■直接教學 ■工作分析 □交互教學 ■結構教學 ■問題解決 ■合作學習 

□協同教學 ■多層次教學 □其他:

 

教學評量 

■紙筆評量 ■檔案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其他:

 

週次 

單元名稱 

單元內容/教學重點 

1~2 

單元 1 
200 以內的數 

1.數到 200 

2.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 

3.使用錢幣 

4.比大小 

3~5 

單元 2 
二位數的直式加減 

1.加法直式計算 

2.減法直式計算 

3.加加減減 

備註: 

國慶日補上課上班:9 月 23 日(星期六)補 10 月 9 日(星期

一)。 

中秋節連假:112 年 9 月 29 日(星期五)放假 1 天。 

6~7 

單元 3 
量長度 

1.個別單位的測量 
2.認識公分  
3.量長度  
4.長度的加減 

備註: 

國慶日連假:112 年 10 月 7 日(星期六)至 10 月 10 日(星期

二),共 4 日。 

8~9 

單元 4 
加減關係與應用 

1.加法和減法的關係  
2.驗算 
3.加法和減法的應用 

10~11 

單元 5 
面積的大小比較 

1.面積的直接比較 
2.面積的間接比較 
3.面積的個別單位比較 
備註:期中考 

12~13 

單元 6 
兩步驟的加減 

1.兩步驟的加法問題  
2.兩步驟的減法問題 
3.兩步驟的加減混合問題 
4.比較型的兩步驟問題 

14~15 

單元 7 
2、5、4、8 的乘法 

1.倍的問題 
2.2 的乘法 

background image

3.5 的乘法 

4.4 的乘法 

5.8 的乘法 

16~17 

單元 8 
幾時幾分 

1.幾時幾分  
2.數字鐘  
3.經過幾小時  
4.會是幾時幾分 

18~19 

單元 9 
3、6、9、7 的乘法 

1.3 的乘法 

2.6 的乘法 

3.9 的乘法 
4.7 的乘法 
5.擬題活動 
備註: 
元旦:113 年 1 月 1 日(星期一)放假 1 天。 

20~21 

單元 10 
容量與重量 

1.容量的比較(一)  
2.容量的比較(二) 
3.重量的比較(一) 
4.重量的比較(二) 
5.重量的遞移率 

備註: 

期末考 

1/19(五)休業式 

 

 

 

 

 

 

 

 

 

 

 

 

 

background image

表 3-十二年課綱選用 :課程進度計畫表/

分散式資源班

 

112 學年度 

第二學期 

領域/科目 

每週節數 

班級/組別 

授課教師 

數學 

G2 

曾綉惠 

核心 

素養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學習 

表現 

n-Ⅰ-1 理解一千以內數的位值結構,據以做為四則運算之基礎。 

n-Ⅰ-2 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熟練基本加減法並能流暢計算。 

n-Ⅰ-3 應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或估算於日常應用解題。 

n-Ⅰ-4 理解乘法的意義,熟練十十乘法,並初步進行分裝與平分的除法活動。 

n-Ⅰ-5 在具體情境中,解決簡單兩步驟應用問題。 

n-Ⅰ-6 認識單位分數。 

n-Ⅰ-7 理解長度及其常用單位,並做實測、估測與計算。 

n-Ⅰ-9 認識時刻與時間常用單位。 

r-Ⅰ-1 學習數學語言中的運算符號、關係符號、算式約定。 

r-Ⅰ-2 認識加法和乘法的運算規律。 

r-Ⅰ-3 認識加減互逆,並能應用與解題。 

s-Ⅰ-1 從操作活動,初步認識物體與常見幾何形體的幾何特徵。 

學習 

內容 

N-2-1  一千以內的數:含位值積木操作活動。結合點數、位值表徵、位值表。位值單位

「百」。位值單位換算。 

N-2-2  加減算式與直式計算:用位值理解多位數加減計算的原理與方法。初期可操作、橫

式、直式等方法並陳,二年級最後歸結於直式計算,做為後續更大位數計算之基礎。直式

計算的基礎為位值概念與基本加減法,教師須說明直式計算的合理性。 

N-2-3  解題:加減應用問題。加數、被加數、減數、被減數未知之應用解題。連結加與減

的關係。(R-2-4) 

N-2-4  解題:簡單加減估算。具體生活情境。以百位數估算為主。 

N-2-5  解題:100 元、500 元。以操作活動為主兼及計算。容許多元策略,協助建立數感。

包含已學習之更小幣值。 

N-2-6  乘法:乘法的意義與應用。在學習乘法過程,逐步發展「倍」的概念,做為統整乘

法應用情境的語言。 

N-2-7  十十乘法:乘除直式計算的基礎,以熟練為目標。 

N-2-8  解題:兩步驟應用問題(加、減、乘)。加減混合、加與乘、減與乘之應用解題。

不含併式。不含連乘。 

N-2-9  解題:分裝與平分。以操作活動為主。除法前置經驗。理解分裝與平分之意義與方

法。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發現問題和乘法模式的關連。 

N-2-10  單位分數的認識:從等分配的活動(如摺紙)認識單部分為全部的「幾分之一」。知

道日常語言「的一半」、「的二分之一」、「的四分之一」的溝通意義。在已等分割之格

圖中,能說明一格為全部的「幾分之一」。 

background image

N-2-11  長度:「公分」、「公尺」。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N-2-14  時間:「年」、「月」、「星期」、「日」。理解所列時間單位之關係與約定。 

R-2-1  大小關係與遞移律:「>」與「<」符號在算式中的意義,大小的遞移關係。 

R-2-4  加法與減法的關係:加減互逆。應用於驗算與解題。 

S-2-1  物體之幾何特徵:以操作活動為主。進行辨認與描述之活動。藉由實際物體認識簡

單幾何形體(包含平面圖形與立體形體),並連結幾何概念(如長、短、大、小等)。 

S-2-2  簡單幾何形體:以操作活動為主。包含平面圖形與立體形體。辨認與描述平面圖形

與立體形體的幾何特徵並做分類。 

S-2-4  平面圖形的邊長:以操作活動與直尺實測為主。認識特殊幾何圖形的邊長關係。含

周長的計算活動。 

融入 

議題 

■家庭教育  ■生命教育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法治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資訊教育  □科技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安全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多元文化  □生涯規劃  ■閱讀素養

 

教學
與評

量 

說明 

教材編輯與資

源 

■康軒版第四冊 

□自編教材 

課程調整 

原則

 

■簡化 ■減量 ■分解 ■替代 □重整

 

教學方法 

■直接教學 ■工作分析 □交互教學 ■結構教學 ■問題解決 ■合作學習 

□協同教學 ■多層次教學 □其他:

 

教學評量 

■紙筆評量 ■檔案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其他:

 

週次 

單元名稱 

單元內容/教學重點 

1~2 

單元 1 
1000 以內的數 

1.數到 1000  

2.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 

3.認識及使用錢幣  

4.比大小 

備註: 
2 月 16(五)開學日 
2 月 17(六)補課 

3~4 

單元 2 
三位數的加減 

1.三位數的加法  
2.三位數的減法 
3.加減應用問題 

4.加減估算 

備註: 

2 月 28 日(三)和平紀念日放假 

5~6 

單元 3 
平面圖形 

1.平面圖形的邊、角和頂點 

2.正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  

3.認識周界 

4.周長的實測與計算 

7~8 

單元 4 
年、月、日 

1.認識年/月/日  
2.年和月的換算 

3.共有多少天 

background image

4.是幾月幾日  

5.認識 1 星期 

備註: 

4 月 4 日(四)兒童節 

4 月 5 日(五)清明節 

9~10 

單元 5 
乘法 

1.10 的乘法 
2.1 和 0 的乘法 
3.乘法的關係 

備註:期中考 

11~12 

單元 6 
兩步驟應用問題 

1.先乘再加  
2.先乘再減 
3.先加再乘 

4.先減再乘 

13~14 

單元 7 
公尺和公分 

1.認識公尺 
2.公尺和公分的換算 

3.長度的計算 

15~16 

單元 8 
分類與立體形體 

1.先大分類再小分類 

2.正方體和長方體 

17~18 

單元 9 
分分看 

1.分裝活動 

2.認識平分 

3.平分活動 

備註: 

6 月 10 日(一)端午節 

19~20 

單元 10 

分數 

1.平分 

2.幾分之一 

3.比大小 

備註: 

期末考 

6/28(五)休業式 

 

 

 

 

 

 

 

 

 
 
 

background image

表 3-十二年課綱選用 :課程進度計畫表/

分散式資源班

 

112 學年度 

第一學期 

領域/科目 

每週節數 

班級/組別 

授課教師 

特需領域/社會技巧

 

G2 

曾綉惠 

核心 

素養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學習 

表現 

特社 2-I-1 了解別人發出的訊息,是要我注意或是有事情要溝通。 

特社 2-I-2 了解人與人之間喜歡、親密與不喜歡、排斥的表現及差異。 

特社 2-I-3 適當使用口語、非口語或輔具與人溝通。 

特社 2-I-5 依情境適當回答問題。 

特社 2-I-6 主動打招呼和自我介紹。 

特社 2-I-7 了解與人相處的情境、簡單規則,建立友善的關係。 

特社 2-I-12 與他人相處時,遵守基本的禮儀。 

特社 2-I-14 尊重他人的身體界限與自主權。 

特社 3-I-1 在課堂中持續傾聽他人說話。 

特社 3-I-2 依指示完成簡單的工作。 

特社 3-I-3 遇到困難時,等待時機求助。 

特社 3-I-4 以適當的身體動作或口語表達需求。 

特社 3-I-5 遵守教室規則。

 

學習 

內容 

特社B-Ⅰ-1溝通訊息的意義。  

特社B-Ⅰ-3人際關係的建立。  

特社B-Ⅰ-5性別互動的基本禮儀。 

特社C-Ⅰ-1學校規則的認識與遵守。  

特社C-Ⅲ-1不同學習情境變化的適應與調整。 

 

融入 

議題 

■家庭教育  □生命教育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法治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資訊教育  □科技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安全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多元文化  □生涯規劃  ■閱讀素養

 

教學與

評量 

說明 

教材編輯

與資源 

○○

版第

冊 

■自編教材 

課程調整 

原則

 

■簡化  □減量  □分解  □替代  □重整

 

教學方法 

■直接教學  ■工作分析  □交互教學  □結構教學  □問題解決  ■合作學習 

□協同教學  □多層次教學  □其他:

 

教學評量  □紙筆評量  □檔案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其他:

 

週次 

單元名稱 

單元內容/教學重點 

1~2 

認識環境 

1.  熟悉資源班的環境。 
2.  認識與使用資源班聯絡簿 
3.  認識資源班的獎勵制度與上課規則 

background image

備註: 

8 月 30(三)開學日 

3~4 

認識中秋節 

1.  中秋節由來 
2.  應景物品配對 
3.  黏土作品 
備註: 
國慶日補上課上班:9 月 23 日(星期六)補 10 月 9 日(星期
一)。 

5~6 

合作社購物趣(一) 

1. 合作社環境介紹 
2. 購物說明 
3. 心得分享 
備註: 
中秋節連假:112 年 9 月 29 日(星期五)放假 1 天。 

7~8 

專注力訓練(一) 

1. 遵守規則 
2. 衝動控制 
3. 自我回饋 
備註: 
國慶日連假:112 年 10 月 7 日(星期六)至 10 月 10 日(星期
二),共 4 日。 

9~10 

專注力訓練(二) 

1.遵守規則 
2.衝動控制 
3.自我回饋 

11~13 

團體互動---桌遊課程

(一) 

1.與同學一起和睦相處 
2.遵守遊戲規則 
3.接受遊戲勝負 

14~15 

團體互動---桌遊課程

(二) 

1.與同學一起和睦相處 
2.遵守遊戲規則 
3.接受遊戲勝負 

16~17 

認識聖誕節 

1.歡唱聖誕歌曲 
2.製作聖誕樹 

3.製作感恩卡片 

18~19 

社會情緒立可「帶」~

人際互動 

1.加入團體活動 
2.接受拒絕 
3.學會獨處 
備註: 
1 月 1 日(星期一)元旦放假 

20~21 

合作社購物趣(二) 

&同樂會 

1.  課程回顧 
2.  自評與他評 
3.  檢討與改進 
備註:  
1/19(五)休業式 

 

 
 

 

background image

表 3-十二年課綱選用 :課程進度計畫表/

分散式資源班

 

112 學年度 

第二學期 

領域/科目 

每週節數 

班級/組別 

授課教師 

特需領域/社會技巧

 

G2 

曾綉惠 

核心 

素養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學習 

表現 

特社 2-I-1 了解別人發出的訊息,是要我注意或是有事情要溝通。 

特社 2-I-2 了解人與人之間喜歡、親密與不喜歡、排斥的表現及差異。 

特社 2-I-3 適當使用口語、非口語或輔具與人溝通。 

特社 2-I-5 依情境適當回答問題。 

特社 2-I-6 主動打招呼和自我介紹。 

特社 2-I-7 了解與人相處的情境、簡單規則,建立友善的關係。 

特社 2-I-12 與他人相處時,遵守基本的禮儀。 

特社 2-I-14 尊重他人的身體界限與自主權。 

特社 3-I-1 在課堂中持續傾聽他人說話。 

特社 3-I-2 依指示完成簡單的工作。 

特社 3-I-3 遇到困難時,等待時機求助。 

特社 3-I-4 以適當的身體動作或口語表達需求。 

特社 3-I-5 遵守教室規則。

 

學習 

內容 

特社 B-Ⅰ-1 溝通訊息的意義。 

特社 B-Ⅰ-3 人際關係的建立。 

特社 B-Ⅰ-5 性別互動的基本禮儀。 

特社 C-Ⅰ-1 學校規則的認識與遵守。 

特社 C-Ⅲ-1 不同學習情境變化的適應與調整。

 

融入 

議題 

■家庭教育  □生命教育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法治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資訊教育  □科技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安全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多元文化  □生涯規劃  ■閱讀素養

 

教學與

評量 

說明 

教材編輯

與資源 

○○

版第

冊 

■自編教材 

課程調整 

原則

 

■簡化  □減量  □分解  □替代  □重整

 

教學方法 

■直接教學  ■工作分析  □交互教學  ■結構教學  □問題解決  ■合作學習 

□協同教學  □多層次教學  □其他:

 

教學評量  □紙筆評量  □檔案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其他:

 

週次 

單元名稱 

單元內容/教學重點 

新年快樂&

 

生活分享 

1.  分享寒假、過年生活 
2.  新學期生活事項交代 
備註: 

background image

2 月 16(五)開學日 
2 月 17(六)補課 

2~4 

熟悉教室規則---檢核

聯絡簿 

1.  聯絡簿使用方法 
2.  獎勵制度說明 
備註: 

2 月 28 日(三)和平紀念日放假 

5~7 

生氣管理課程(一) 

1.認識火焰山-辨識情緒 

2.火焰山爆發-認識情緒反應 

8~9 

生氣管理課程(二) 

1.撲滅火焰山-學習冷靜 

2.

管理火焰山-尋找替代方案

 

備註: 
4 月 4 日(四)兒童節 
4 月 5 日(五)清明節 

10~11 

合作社購物趣(一) 

1.列出購物清單 
2.購物約定 
3.心得分享 

12~14 

團體互動---桌遊課程

(一) 

1.遵守遊戲規則 

2.坦然接受遊戲結果 

3.分享心得 

15~16 

認識端午節 

1.端午節的由來 

2.製作粽子 

17~18 

團體互動---桌遊課程

(二) 

1.遵守遊戲規則 

2.坦然接受遊戲結果 

3.分享心得 

備註: 

6 月 10 日(一)端午節 

19~20 

合作社購物趣(二) 

&同樂會 

1.課程回顧 

2.自評與他評 

3.檢討與改進 

備註: 
6/28(五)休業式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