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總預算案之重點分析
為發揮我國既有的科技產業製造優勢,本院於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基礎上,以科技研發、應用服務等跨域創新,進一步規劃積極發展半導體、AI、軍事工業、安全監控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推動臺灣成為AI之島,促進「AI 產業化、產業 AI 化」,期以帶動百工百業發展,發展護國群山;而國內160多萬家的中小企業,向為支撐臺灣經濟與就業穩定的重要基石,政府爰規劃「中小企業多元振興發展方案」,協助中小微、在地企業及社會企業,提升產品與服務品質,加速數位轉型,同時鞏固傳產群聚製造能量,並推動地方產業之發展;至創新創業則是產業尋求突破及航向藍海的契機,政府將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擴大創造新創就業機會並吸引新創投資,促使臺灣成為創新解決方案的淨輸出國。
114年度總預算五大信賴產業推動方案編列210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12億元,合共222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64億元,約增40.6%,主要係新增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AI產業應用與普及發展計畫8.3億元、先進半導體研發基地建置計畫5.8億元、臺灣半導體產學研價值共創基地建置中長程個案計畫4億元,以及增列晶片驅動產業創新再升級-新一代高速運算主機與AI評測環境建構計畫33.8億元、新創與創新驅動-國際領先突破、國內中小企業IC設計補助計畫10.4億元。茲就各項預算編列重點分述如下:
(一)半導體產業122億元,主要係經濟部辦理新創與創新驅動-國際領先突破、國內中小企業IC設計補助、晶片驅動-關鍵晶片與異質整合技術研發及產業發展、先進半導體研發基地建置、化合物半導體先進製造技術研發與關鍵應用發展、Å 世代半導體、高效運算晶片之高速傳輸介面關鍵技術等計畫70.5億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辦理晶片驅動-全臺半導體相關軟硬體建置與資源共享、晶片驅動-晶創海外基地培育國際人才與先進製程IC設計人才培育、臺灣半導體產學研價值共創基地建置、臺灣量子新世代關鍵技術開發等計畫49.3億元。
(二)AI產業74億元,主要係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辦理晶片驅動產業創新再升級-新一代高速運算主機與AI評測環境建構、回應重要挑戰之AI研究、智慧科技大南方產業生態系推動方案-AI運算資料中心建置等計畫48億元;經濟部辦理A+淬鍊計畫-全球研發創新夥伴等計畫14.7億元;數位發展部辦理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AI產業應用與普及發展、AI智慧應用暨人才淬煉推動、AI速捷與領航推動等計畫8.1億元。
(三)軍事工業產業6億元,係經濟部辦理國防產業推動系統整合、軍機軍艦國造推動、亞洲創新育成中心發展、F16型機維修中心推動等計畫經費。
(四)安全監控產業6億元,主要係數位發展部辦理深化資安跨域整合聯防、晶片驅動產業創新再升級-前瞻晶片驅動韌性安全創新應用發展、軍民通用資安技術研發補助、半導體供應鏈資安深耕創新應用發展、智慧沙崙資安產業應用實證等計畫5.9億元。
(五)次世代通訊產業14億元,係經濟部辦理晶片驅動產業創新再升級-晶片驅動6G通訊產業創新、6G國際研發合作與實驗網、太空產業推動與人才培育計畫-地面通訊設備晶片與模組開發、6G產業發展先期研發等計畫8.2億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辦理低軌通訊衛星等計畫4.8億元;數位發展部辦理晶片驅動產業創新再升級-非地面通訊關鍵技術與應用推動等計畫1億元。
表4-1五大信賴產業推動方案預算編列情形表
單位:新臺幣億元
項 目
本年度
預算數
上年度
預算數
比較
(A)
總預算
(B)
總預算
金額(A-B)
增減
%
合 計
222
210
158
127
64
40.6
一、半導體產業
122
118
101
82
21
21.2
二、AI產業
74
66
32
20
42
134.0
三、軍事工業產業
6
6
7
7
-1
-7.8
四、安全監控產業
6
6
6
6
-0
-5.6
五、次世代通訊產業
14
14
12
12
2
12.2
在中小企業多元振興發展方面,114年度總預算編列94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7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15億元,合共116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40億元,約增53.8%。主要編列重點包括經濟部辦理新創與創新驅動-國際領先突破、國內中小企業IC設計補助、協助產業提升競爭力布局海外市場、補助廠商分散及開拓海外市場、中小微企業製造服務雙軌AI化助攻、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方案-促進中小型製造業轉型加值、加速共創研發推動、設計驅動跨域整合創新2.0、小型企業創新研發、新創賦能中小企業升級轉型等計畫96.3億元;數位發展部辦理引領中小微型企業數位轉型戰略攻頂、數位雲服務躍升等計畫9.1億元;國家發展委員會辦理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3.9億元。
在支持創新創業方面,114年度總預算編列30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16億元,約增111.3%。主要編列重點包括經濟部辦理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方案-新創前瞻技術淬鍊、新創加速成長、企業創新研發淬鍊及科研成果價值創造綱要計畫-科研成果價值創造、亞灣2.0-智慧科技創新應用等計畫12億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辦理新創與創新驅動-晶片創新創業國際鏈結及晶片與系統創新挑戰、科技新創生態鏈結計畫-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維運等計畫9.9億元;國家發展委員會辦理亞洲.矽谷智慧創新及擴大國際布局整合平臺、推動新創布局全球行銷國際、全球攬才及一站式在地深耕服務、新創加速成長等計畫7.3億元。
公共建設投資是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磐石,而建設完備且品質良好的公共設施,除了可最直接為民眾帶來便利與舒適的幸福感受,也是對外提升國家良好形象的重要環節,因此政府向來對於公共建設經費之挹注及配置極為重視,尤其我國地狹人稠,天然資源殊為有限,透過整體公共建設妥為規劃辦理,讓全國各區域均衡發展並達成資源共享的目標,當是政府施政之關鍵課題。114年度公共建設預算即以均衡臺灣為主軸,包括持續強化交通建設以便捷區域間人流、物流快速往來交流,強化水資源之均衡開發與相互支援,以及提升城鄉之產業、醫療、文化與觀光設施品質等。另為因應極端氣候加劇近年旱澇不均之情形,除上述擴大辦理水資源開發調度外,亦同步加強整體治山防洪工作,期能與自然環境調和共榮。此外為運用我國科技優勢,強化對詐欺犯罪之打擊,新增辦理網路科技運用精進計畫,以進一步提升對該等犯罪之預防及偵查能力。
114年度總預算編列公共建設計畫經費2,644億元,較上年度增加798億元,約增43.2%,主要係增加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建設計畫70億元、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60.1億元、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60億元、網路科技運用精進計畫50億元、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41億元、備援調度幹管工程計畫40億元、省道快速公路改善計畫35.5億元、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小港林園線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31.3億元、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都會線(黃線)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30億元、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21.5億元、國營臺灣鐵路公司營業所需車輛維修第1期計畫19.2億元、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18.7億元、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17.9億元、新竹海水淡化廠工程計畫17.9億元、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計畫16.2億元、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13.2億元、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計畫12.5億元、省道改善計畫12.3億元、農田水利跨域整合永續發展計畫11.9億元、歷史與文化資產維護發展(第五期)計畫11.8億元、環島自行車道升級暨多元路線整合推動計畫第二期11.5億元、優化全民運動與賽會環境計畫11.4億元、國家船模實驗室多功能水槽建置計畫11.4億元、國家重點領域校際研教園區先導計畫9.7億元。以上總預算編列數2,644億元,連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574億元,合共3,218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528億元,約增19.6%。另如加計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3,265億元,合共6,483億元。上開編列數中,屬均衡臺灣基礎建設經費共2,087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502億元,約增31.6%。
茲按建設別分類說明如下:
(一)交通建設編列2,269億元,主要係桃園國際機場公司、交通部、國營臺灣鐵路公司、臺灣港務公司辦理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建設、桃園航空城機場園區用地取得、省道改善、臺鐵整體購置及汰換車輛、國道7號高雄路段、國道1號甲線、省道快速公路改善、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建設、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等計畫1,932億元;內政部辦理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市區道路)、提升道路品質、永續提升人行安全等計畫214.2億元;海洋委員會辦理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海域巡護整備等計畫114.1億元。
(二)環境資源編列1,009億元,主要係經濟部與台灣自來水公司辦理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降低漏水率、備援調度幹管工程、大安大甲溪聯通管工程、新竹海水淡化廠工程等計畫667.7億元;內政部辦理污水下水道第六期建設、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推動、國家公園中程等計畫257.3億元;農業部辦理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等計畫43.7億元;環境部辦理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第2期、減量回收及資源循環推動等計畫36.9億元。
(三)經濟建設編列2,170億元,主要係台灣電力公司辦理離岸風力發電第二期、通霄電廠第二期更新改建、大林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等計畫1,456億元;台灣中油公司辦理天然氣事業部永安至通霄第二條海底輸氣管線投資、天然氣事業部臺中廠三期投資等計畫424.6億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辦理新竹、中部、南部科學園區建設等計畫192.7億元;經濟部辦理高雄軟體園區第二園區第一棟大樓興建、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等計畫41.4億元;中華郵政公司辦理購建郵政局所等計畫22.8億元。
(四)都市及區域發展編列168億元,主要係內政部辦理淡海、高雄及林口新市鎮開發、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等計畫81.7億元;國防部辦理工程及設施整建計畫24.3億元;國家發展委員會辦理中興新村北、中核心公有資產活化建設、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等計畫14.6億元;衛生福利部辦理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等計畫11.2億元;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宜居部落建設等計畫6.5億元;經濟部辦理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等計畫6.4億元。
(五)文化設施編列120億元,係文化部辦理歷史與文化資產維護發展(第五期)、臺北機廠活化轉型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實施、文化生活圈建設等計畫81億元;故宮博物院辦理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畫18億元;客家委員會辦理客庄創生及環境營造、客庄369幸福等計畫13億元;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推動原住民族多元產業發展2.0、原民部落營造等計畫8億元。
(六)教育設施編列111億元,主要係教育部辦理2030雙語政策、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聯合典藏中心建設、優化全民運動與賽會環境、國家重點領域校際研教園區先導等計畫92.8億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辦理國立屏科及嘉科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建設、臺灣半導體產學研價值共創基地建置等計畫16.7億元。
(七)農業建設編列397億元,主要係農業部辦理農村再生建設及發展、農田水利跨域整合永續發展、整體性治山防災、森林永續經營及產業振興、農地重劃區基礎建設升級、重劃區外緊急農路設施改善、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第二期)等計畫379.5億元;台灣糖業公司辦理農業循環豬場改建投資計畫17.1億元。
(八)衛生福利設施編列156億元,主要係衛生福利部辦理臺北醫院急重症大樓擴建工程、食品安全建設、防疫中心興建工程等計畫76.4億元;教育部辦理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健康大樓新建工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第二期擴建等計畫37.6億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辦理臺中榮民總醫院質子治療中心興辦、臺中榮民總醫院第三醫療大樓興辦等計畫32.4億元。
(九)數位基礎建設編列83億元,主要係內政部辦理網路科技運用精進、國土空間資訊數位基礎建設及加值應用等計畫48.2億元;數位發展部辦理政府及基層數位韌性強化、數位產業跨域軟體基盤暨數位服務躍升等計畫18.7億元;法務部辦理網路科技運用精進等計畫5.1億元;交通部辦理公路監理資料庫暨基礎建設升級等計畫3.1億元。
表4-2公共建設計畫各建設別分配情形表
單位:新臺幣億元
項 目 | 總預算 | 特別預算 | 營業基金 | 非營業 特種基金 | 合計 | 分配比 (%) |
合 計 | 2,644 | 574 | 2,199 | 1,066 | 6,483 | 100.0 |
1.交通建設 | 1,372 | 199 | 154 | 544 | 2,269 | 35.0 |
2.環境資源 | 629 | 218 | 122 | 40 | 1,009 | 15.6 |
3.經濟建設 | 26 | 30 | 1,906 | 208 | 2,170 | 33.5 |
4.都市及區域發展 | 67 | 47 | - | 54 | 168 | 2.6 |
5.文化設施 | 100 | 19 | - | 1 | 120 | 1.8 |
6.教育設施 | 74 | 30 | - | 7 | 111 | 1.7 |
7.農業建設 | 255 | - | 17 | 125 | 397 | 6.1 |
8.衛生福利設施 | 46 | 23 | - | 87 | 156 | 2.4 |
9.數位基礎建設 | 75 | 8 | - | - | 83 | 1.3 |
圖4-1公共建設計畫各建設別分配情形
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頻繁發生,對社會經濟活動與民眾生命安全形成重大威脅,聯合國呼籲各國應採取積極行動,在2030年前減少一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將全球氣溫增幅控制在1.5°C內,以減輕氣候變遷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目前全球已有逾130個國家宣布推動淨零排放,部分先進國家同時推行綠色預算制度,即將氣候和環境保護目標融入政策規劃與執行及預算編製過程,確保資源優先用於氣候及環境等綠色項目。
2050淨零轉型是全球環境永續的共同願景,也是臺灣的重要目標,本院於111年3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涵蓋「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領域,並以「科技研發」、「氣候法制」為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透過積極推展「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致力於擴展再生能源裝置、提升電網韌性、推動數位與綠色產業轉型及型塑淨零永續生活,逐步邁向淨零目標,並在各項計畫規劃及預算籌編過程中,將增強氣候變遷調適能力、淨零排放及永續發展的概念納入考量,對具體促進淨零排放目標及效果之計畫優先編列預算,符合綠色預算之精神,與國際趨勢接軌。
114年度總預算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編列364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19億元、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778億元,合共1,161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206億元,約增21.6%,主要係新增降低漏水率計畫72.6億元、增列離岸風力發電第二期計畫71.4億元及新增住宅家電效率升級計畫68億元。茲就各項計畫預算編列重點分述如下:
(一)風電與光電332億元,主要係台灣電力公司辦理離岸風力發電第二期計畫、綠能第一期計畫300.7億元;經濟部辦理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10.2億元。
(二)氫能9億元,主要係經濟部辦理氫能移動載具燃料電池系統開發、氫能與低碳燃燒工業應用暨高壓氫輸儲關鍵技術開發、氫能示範驗證及應用計畫等7.1億元;中央研究院辦理基於2050淨零減碳之前瞻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劃研究計畫0.8億元。
(三)前瞻能源41億元,主要係台灣糖業公司辦理農業循環豬場改建投資計畫17.1億元;經濟部辦理再生能源推廣計畫、地熱潛力區塊資訊擴建及鑽井計畫、地熱發電技術研發及推動等9.6億元;台灣中油公司辦理臺灣地熱高潛能區地質調查、產學合作引進深鑽技術8.4億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辦理永續能源之再生能源前瞻科技與落實應用2.5億元。
(四)電力系統與儲能334億元,主要係台灣電力公司辦理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計畫、太陽光電併網工程、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MI推動方案等324.6億元。
(五)節能242億元,主要係經濟部辦理住宅家電效率升級計畫、住宅能效提升計畫、能源效率管理與節能技術推廣輔導綱要計畫等159億元;經濟部及台灣自來水公司辦理降低漏水率計畫72.6億元。
(六)碳捕捉利用與封存11億元,主要係台灣中油公司辦理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研究5.3億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辦理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前瞻科技研發與落實應用、科學園區淨零技術先導示範驗證計畫2.5億元;經濟部辦理碳循環關鍵技術開發計畫2.1億元。
(七)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55億元,主要係交通部及環境部辦理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38.5億元;經濟部辦理電動機車產業環境加值補助計畫、智慧電動巴士DMIT計畫、電動載具關鍵次系統與再生能源檢測技術暨工業能效提升計畫11.5億元。
(八)資源循環零廢棄12億元,主要係經濟部辦理高分子核心關鍵材料推動計畫、永續升級整合推動計畫、循環經濟創新與跨域整合領航計畫等4.5億元;環境部辦理減量回收及資源循環推動計畫、資源循環減碳技術計畫3.8億元;農業部辦理循環農業減碳科技與產業場域輔導2億元。
(九)自然碳匯32億元,主要係農業部辦理公私有林經營及林產發展、擴大有機友善耕種面積、厚植森林資源等28.3億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辦理新興生物型負碳科技之研發與應用計畫1.1億元。
(十)淨零綠生活90億元,主要係交通部辦理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環島自行車道升級暨多元路線整合推動計畫第二期、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81億元;環境部辦理打造資源回收友善環境2.7億元。
(十一)綠色金融1億元,主要係經濟部辦理綠電交易拓展暨數位碳查證技術計畫0.9億元。
(十二)公正轉型2億元,主要係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辦理建構淨零政策與社會調適所需之社會科學基礎計畫1億元;國家發展委員會辦理淨零公正轉型關鍵戰略推動計畫0.6億元。
臺灣因狹小的地形和四周環海的地理特性,經常面臨地震、颱風和土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極端氣候事件更增加了臺灣的環境和安全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政府積極推動保護自然環境和文化資產,促進資源和產業的有效配置,以及加強國土規劃的綜合管理,同時致力於恢復環境敏感區域和受破壞土地,秉持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在開發、保育和防災之間取得平衡。其中在水資源管理方面,政府強調整體性的治水策略,整合河川、區域排水及一般性海堤,重點改善排水系統以應對極端降雨事件,減少洪水風險,保護城市和農田免受水災影響,增強臺灣對氣候變遷的應對能力和韌性,促進環境的永續發展和國土保育。
114年度總預算國土保育及治水相關經費編列989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218億元、營業及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153億元,合共1,360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282億元,約增26.1%,其中治水經費總預算編列351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180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20億元,合共551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159億元,約增40.4%,主要係經濟部及台灣自來水公司辦理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備援調度幹管工程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之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等681.8億元;內政部辦理污水下水道第六期建設計畫、撥補國土永續發展基金、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推動計畫等355.6億元;農業部辦理農田水利跨域整合永續發展計畫、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森林永續經營及產業振興計畫等197億元。
為捍衛國家主權、確保國家安全及應處瞬息萬變的區域情勢,政府將強化國防自主,建構不對稱戰力,發展機動、致命、存活性高等武器裝備,加速國防科技創新,導入無人載具及反制無人機系統等先進科技,整合情監偵能量,早期預警敵情威脅,適切部署三軍兵力,並深化與美國及其他友盟軍事交流合作,維護區域和平穩定。此外,為強化防衛作戰能力,推動兵役制度改革,提升訓練強度及深度,建立有戰力之現代化部隊,並加強跨部會軍民整合協調機制,提升全社會防衛之韌性。114年度國防部主管預算共編列4,760億元,較上年度增加415億元,約增9.6%,主要係配合軍購案付款期程增列軍事投資經費203億元及為提高裝備妥善率增列作業維持經費177億元。加計新式戰機採購及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904億元,合共5,664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377億元,約增7.1%。如連同非營業特種基金806億元,整體規模達6,470億元。
在外交方面,臺灣是民主陣營的重要夥伴,也是負責任的國際成員,政府將賡續落實「踏實外交、互惠互助」之原則,以民主、和平與繁榮鏈結國際,全力鞏固與邦交國關係,深化與無邦交國家實質關係,強化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維護我國已加入的國際組織會籍與權益,爭取參與尚未加入之重要功能性國際組織與區域經濟整合機制,提升及擴大國際事務參與。同時,善用我國軟實力,推動公眾外交及國際傳播,全面提升我國國際形象。114年度外交部主管預算共編列320億元,較上年度增加9億元,約增2.7%,主要係增列購建駐外機構館官舍計畫4.1億元及駐外機構業務經費3.5億元。
在推動新南向政策方面,政府秉持「長期深耕、多元開展、雙向互惠」核心理念,賡續整合政府及民間之資源,增進臺灣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之合作及交流,並藉由廣泛的協商及對話機制深化互信,創造我國與夥伴國家在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及區域鏈結等領域互惠共贏之成果,致力促進區域的發展與繁榮。114年度總預算新南向政策經費編列30億元,如連同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39億元,合共69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5億元,約增8.5%,主要係勞動部就業安定基金增列擴大入出國外國人機場關懷服務計畫經費4.4億元。
為建構更堅實有效的社會安全防護網絡,守護安定公義的社會,讓國人生活的安心與便利,政府賡續完備社會安全體系,強化治安維護,打擊黑、金、槍、毒、詐,改善道路品質與行人安全,為國人食品安全把關。
在完備社會安全體系方面,持續精進社會安全網各項服務模式,深化一主責多協力之跨網絡服務工作,提升社會工作專業人力進用、久任及服務量能,強化兒少保護,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並密切結合民間資源與布建服務據點,建構從家庭到社區的安全防護網絡,層層守護每一位國人。114年度總預算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經費編列75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12億元,約增19.3%,主要係衛生福利部補助地方政府社工人力、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行政經費,以及推動脫貧、兒少保護及家外安置服務等經費67億元;法務部辦理精進監護處分相關經費4.7億元。
在治安維護方面,滾動檢討新世代打擊詐欺及反毒策略,從上游強化金融、電信及數位經濟防詐機制,下游溯源查緝詐欺犯罪,透過公私協力強化阻詐、堵詐機制,並強力「溯毒、追人、斷金流」,查緝幫派組織,肅清非法槍械,保障警消人員權益,以守護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114年度總預算治安維護相關經費編列1,469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8億元、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9億元,合共1,486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155億元,約增11.6%。其中打擊詐欺部分,主要係推動「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版」及網路科技運用精進計畫,內政部、法務部、數位發展部、本院、教育部、大陸委員會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建置網路流量紀錄保存與資料調取系統、5G行動寬頻通訊監察系統,以及辦理科技蒐證、智慧防詐與數位信任應用發展、加強宣導防詐騙及防制錯假訊息等打擊詐欺犯罪經費73.5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60.8億元,約增480.4%;另反毒部分,主要係執行「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三期,法務部、衛生福利部、海洋委員會、財政部、內政部、教育部及勞動部等機關辦理毒品查緝、成癮醫療戒治、學生藥物濫用教育輔導及補助地方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等毒品防制經費43.6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4.2億元,約增10.8%。
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為建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用路環境,除持續改善道路品質及危險、易肇事路口外,致力透過建設、改善及維護行人交通安全設施等方式,建構安全、無礙及可連續通行的行人步行空間,結合中央及地方政府力量,加速達成道路交通事故零死亡之願景。114年度總預算道路交通安全相關經費編列380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89億元,合共469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141億元,約增42.9%,主要係內政部及交通部辦理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提升道路品質及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288.4億元;交通部辦理省道及快速公路改善計畫175.1億元。
在食品安全方面,持續推動「食安五環」,強化邊境查驗、後市場稽核、業者自主管理通報,透過政府管理、產業自律及民間參與等三方協力合作,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效率,為國人守護「食」的安全。114年度總預算食品安全相關經費編列91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14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5億元,合共110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10億元,約增9.7%,主要係衛生福利部、農業部及環境部等機關辦理食安五環各項措施及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所屬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等87億元;農業部辦理畜禽屠宰衛生檢查、農藥檢驗及登記管理等12.4億元;衛生福利部辦理食品流通稽查、早期風險預警食品安全相關檢驗等8.1億元;環境部辦理化學物質環境風險溝通及建構國家安全化學與韌性永續計畫等1.5億元。
面對臺灣人口結構快速少子女高齡化的挑戰,政府積極建置完整的社會福利體系,持續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完善身心障礙者福利與權益保障、營造高齡友善環境等各項對策;此外,政府亦積極推動多元化、可近性高且便民的長照服務體系,強化弱勢族群的關懷照護,以期民眾獲得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從而建立溫暖幸福的家園,落實政府照顧人民的承諾。
為助年輕一代願婚、敢生、樂養,政府積極落實0-6歲國家一起養2.0政策,從各方面協助育兒家庭減負擔、增福利,健全友善成長環境,透過提高0-2歲幼兒托育補助、積極設置2歲專班、提供公幼平日延長照顧與寒暑假加托服務、公共化幼兒園試辦臨時照顧服務、調降幼兒園師生比及試辦彈性育嬰留職停薪等策略,讓年輕父母兼顧工作及家庭,並減輕家庭育兒負擔。114年度總預算0-6歲國家一起養2.0經費編列1,082億元,較上年度增加41億元,約增4%,如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3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92億元,合共1,177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52億元,約增4.6%,主要係教育部及衛生福利部發放0至未滿5歲育兒津貼346.9億元、0至未滿6歲托育及就學補助538.4億元及擴大公共化幼兒園量能67.2億元;內政部辦理新婚及育有未成年子女者優先享有住宅補貼81.4億元;勞動部、衛生福利部等補助勞工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及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方案等71.8億元。
我國即將在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為因應人口老化加劇趨勢,政府將推動長照3.0,建立「以人為中心、社區為基礎」之整合照顧體系,期提高長照服務涵蓋率,加強照顧服務功能,以利家庭照顧者獲得喘息、照顧不離職,同時強化重度失能者照顧,優化住宿式服務機構,導入智慧科技並打造居家、社區、機構、醫療、社福的一體式服務。114年度長期照顧服務經費共編列926億元,包括總預算29億元(配合專款稅收挹注長照服務發展基金,主要業務由該基金辦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7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890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50億元,約增5.8%,主要係衛生福利部辦理長期照顧十年計畫879億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辦理榮民安養照護服務等29億元,以及衛生福利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整建長照服務據點6.5億元。
另為促進全民福祉,政府除提供民眾生存、健康、教育、就業等基本福利服務外,並強化弱勢族群的照顧,包括持續擴充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之生活照顧服務;穩健國民年金保險財務,增進老年經濟安全保障體系,精進老人醫療保健及健康維護;保障兒少權益及完善兒少福利,以及深化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被害人保護扶助措施;維護勞工與農漁民職業安全及退休生活經濟保障等。114年度各類族群預算編列情形說明如下:
(一)身心障礙者部分328億元,主要為教育部辦理身心障礙學生學雜費減免獎助、特殊教育推展及教學設施改善等158.2億元;衛生福利部補助中、重、極重度身心障礙者健保費、辦理國民年金保險之身心障礙者保費補助與基本保證年金核發、補助中低收入身心障礙者生活、日間及住宿式照顧與輔助器具、推展身心障礙者服務等137.3億元;交通部辦理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等31.6億元。
(二)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部分142億元,包括衛生福利部補助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健保費及國民年金保費、醫療及住院看護費用、強化急難救助及紓困措施等115.9億元;教育部辦理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學生學雜費減免、撥補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26.4億元。
(三)老人部分597億元,主要為衛生福利部辦理國民年金保險之老年年金差額撥補與老年基本保證年金核發、補助70歲以上中低收入老人及65歲以上離島地區居民健保費、中老年預防保健服務等592.6億元;教育部補助及獎勵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推動高齡教育活動等4.3億元。
(四)兒童及青少年部分1,335億元,主要為教育部辦理發展並健全幼稚教育、推動高中職輔助學費措施、青少年教育及輔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中職免學費方案、弱勢地區學校及學生之扶助、學習弱勢學生課業輔導、原住民族學生學雜費減免、落實技藝教育等922.1億元;衛生福利部辦理0至未滿2歲育兒津貼補助、公共及準公共化托育服務、兒童及少年醫療補助、補助保護性社工人力及推動兒少服務、撥補疫苗基金辦理兒童疫苗採購及接種、兒童預防保健及牙齒塗氟服務等349.1億元;勞動部補助勞工育嬰留職停薪津貼38.8億元;法務部辦理收容少年矯正業務等11億元。
(五)婦女部分88億元,主要為衛生福利部辦理人工生殖技術補助、婦女子宮頸癌及乳癌篩檢、孕婦產前檢查服務、撥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基金辦理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與被害人保護扶助工作等63.1億元;教育部辦理國民小學學童課後照顧、特殊境遇婦女之子女教育補助、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等6.1億元;國防部提升性別平等友善工作環境等經費4.5億元;內政部撥補新住民發展基金辦理社會安全網絡服務、新住民家庭學習成長、子女托育、多元文化推廣及人才培力等4.4億元。
(六)農漁民部分1,591億元,主要為農業部撥補農業發展基金、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農田水利事業作業基金辦理農業發展與受進口損害救助及農田水利建設計畫、發放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補助農民健保費及農保費、彌補農民健康保險虧損、辦理農業建設計畫、農業科技研發、農民退休儲金業務、動植物防檢疫管理、漁業用油補貼等1,450億元;勞動部補助漁會甲類會員勞保費等82.5億元;衛生福利部補助漁民健保費58.4億元。
(七)勞工部分2,807億元,主要為勞動部補助勞工勞保費、健保費與就業保險費1,531億元、撥補勞工保險基金1,200億元。
(八)榮民及榮民眷屬部分1,239億元,主要為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編列軍人退休退職給付1,022億元、補助榮民與榮民眷屬健保費90.3億元、榮民安養照護及就養給與72億元、辦理輔導榮民與榮民眷屬業務36.3億元、榮民醫療照護與急難救助慰問及安養機構營建工程等16.1億元。
表4-3各類族群預算編列情形表
單位:新臺幣億元
類 別 | 本年度 預算數 | 上年度 預算數 | 比 較 | |
金 額 | 增減% | |||
1.身心障礙者 | 328 | 290 | 38 | 13.0 |
2.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 | 142 | 141 | 1 | 0.8 |
3.老人 | 597 | 505 | 92 | 18.2 |
4.兒童及青少年 | 1,335 | 1,291 | 44 | 3.5 |
5.婦女 | 88 | 66 | 22 | 34.4 |
6.農、漁民 | 1,565 | 26 | 1.7 | |
7.勞工 | 2,807 | 2,752 | 55 | 2.0 |
8.榮民及榮民眷屬 | 1,239 | 1,215 | 24 | 2.0 |
註:本表未含中央對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屬社會福利經費(114年度編列617億元,較上年度增加59億元)。
國民健康為個人及家庭幸福的根本,亦是整體國力發展的基石,政府為提供優質的國民健康與醫療服務,將推動健康臺灣深耕相關措施,114年度總預算新增編列60億元,以「優化工作條件、人才培育、智慧化醫療、社會責任」等為4大主軸,積極優化醫療人員工作條件,策進各類友善職場措施,提升關鍵及困難羅致科別與次專科醫療人力與品質;發展多元人才培育模式,提供臨床核心能力,加強跨團隊醫療合作;鼓勵醫療機構導入智慧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風險預警與品質管理數位化機制;整合住院醫療銜接社區醫療照護,維護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療量能等,以打造健康臺灣願景。
又為改善護理人員之勞動條件及薪資待遇,減緩現有護理人力短缺,及因應未來護理人力需求,政府將透過三班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直接獎勵、三班護病比達標醫院獎勵、護理友善職場典範認證及護理新手臨床導師制度等多元留任措施,改善現有護理人力短缺、供需失衡問題,強化我國醫療照護韌性,114年度總預算衛生福利部辦理護理人力政策整備計畫經費編列69億元,較上年度增加29億元,約增72.1%。
至提升醫療照護品質部分,政府將強化基層醫療網及家醫制度,推動以「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疇」的全人健康照護模式,並導入數位照顧模式,蒐集個人健康資料,將病人照護客製化,強化病人自我照顧能力,114年度衛生福利部辦理大家醫計畫經費共編列47億元,包括總預算1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46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0.3億元,約增0.6%;另將積極整合醫療及社政系統量能,全面優化兒童醫療照護網絡,完善周產期新生兒、兒童的醫療連續照護,提升兒童發展篩檢及轉介的效能,強化兒童初級照護與健康管理,並精進兒童重難罕症照護及醫事人員的培訓,以降低臺灣嬰幼兒死亡率,114年度衛生福利部辦理優化兒童醫療照護經費共編列28億元,包括總預算18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10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8億元,約增38.6%;針對慢性病控制,推動「8年888計畫」,使三高病人8成進入照護、8成接受生活諮商、8成有效控制,守護國人健康,114年度衛生福利部辦理8年888計畫經費共編列22億元,包括總預算17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5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15億元,約增222.6%。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提出「有心理健康才有真正的健康」理念,為促進國人心理健康,繼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後,將擴大推出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適用年齡層向上延伸至45歲,並發展社區心理衛生服務,結合地方政府及民間力量,共同促進全民心理健康,114年度總預算衛生福利部辦理全民心理健康韌性經費編列9億元,較上年度增加4億元,約增76.3%。此外,為達成2030年癌症過早死亡機率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將推動強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提升早期癌症篩檢,並規劃設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精進癌症的預防及治療,減輕癌友及其家人負擔,114年度衛生福利部辦理國家癌症防治相關經費共編列136億元(含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50億元),包括總預算90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46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94億元,約增225.3%。
另為確保健保制度永續經營,將賡續編列預算挹注健保基金,盤點現行健保總額內項目改由公務預算支應,檢討政府應負擔健保費法定下限(36%)計列範圍,114年度總預算衛生福利部辦理健保財務協助方案經費編列336億元,利用多元財務管道,促進健保制度穩健發展,讓健保持續守護全民健康。
八、強化友善教育環境,培植科研跨域能力
為符應社會與教育環境變遷,保障人民學習及受教權益,政府規劃營造一個學生少擔心、老師少壓力、家長少擔憂的友善教育環境,包括落實0-6歲國家一起養2.0政策,持續提高公共化供應量;健全幼教環境與教保服務品質,保障人員薪資與權益;均衡各就學區教育資源,提供多元、充分學習機會;精進師資培育品質,規劃多元之教師專業發展措施;強化務實致用的技職教育,培養學生接軌產業發展脈動的能力與素養;扣緊國際高教培育整合型人才趨勢,強化學生培養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等跨領域能力;友善多元的語言教育,持續深化雙語及本土語言的教育環境;推動人權友善校園,建立無歧視且安全的學習環境;精進及提升特殊教育品質,擴大專輔人力量能;精進全民運動環境,擴展多元賽事交流;開拓青年學生國際視野,研議設立百億青年海外圓夢基金;協助新住民及其子女適性揚才,持續完善原住民族教育支持系統。
114年度教育部主管項下之教育經費編列3,558億元,連同中央對地方政府一般教育補助款編列659億元,合共4,217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335億元,約增8.6%,再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37億元,中央政府教育經費合共編列4,254億元。如連同地方政府教育經費應編列數4,447億元,則114年度全國各級政府教育經費編列數為8,701億元,依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3條之1及貴院審議該法所作附帶決議,扣除國中小及幼兒園教職員薪資所得課稅配套措施經費72億元、內政部移入幼托整合相關經費36億元及原青年輔導委員會移入相關業務經費2億元,淨計8,591億元,占前3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之23.6%,符合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3條法定下限。又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之特殊教育經費編列163億元,占教育部主管年度預算3,623億元之4.5%,符合特殊教育法第9條法定下限,且較上年度增加10億元,約增6.8%,以及依據原住民族教育法規定,編列原住民族教育相關經費70億元,包括編列於教育部47億元及原住民族委員會23億元,占教育部主管年度預算3,623億元之1.9%。
114年度中央政府教育經費編列4,254億元,主要係辦理2至未滿6歲幼兒照顧與服務經費688.8億元、補助國立大學校院教學與研究及校務基金經費540.8億元、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整體健全發展395.9億元、補助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學與訓輔及校務基金經費331.6億元、國立學校教職員暨社教機構聘任人員退休撫卹給付271.6億元、高等教育深耕計畫200.5億元、高中職全方面免學費政策及推動高中職均優質化162.8億元、高級中等學校改隸直轄市專案補助85.5億元、撥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教育人員)74億元、國中小及幼兒園教職員薪資所得課稅配套措施經費72億元、學校用電優惠及電價凍漲差額58.8億元、因應高教人才斷層-提升教研人員待遇計畫49.4億元、補助各級學校專業輔導人力37.2億元、大專校院學生校內住宿補貼28億元、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18.1億元、依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規定之鼓勵久任獎金11.8億元、青年海外圓夢經費10億元、對地方政府一般教育補助款659億元等。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劇烈、人口結構失衡、地緣政治變化的多重挑戰,臺灣天然資源有限,為化挑戰為契機,打造智慧科技島,政府持續支援基礎研究,厚植學術研究探索及創新;推動科研國際合作,促進臺灣量子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力推跨領域研究,鼓勵人文及科技對話交流;整合生醫等跨領域研發量能,深耕精準醫療;打造智慧科技大南方,帶動中小企業AI轉型動能;串連桃竹苗科技廊帶,擴大在地創新發展能量;跨部會協作落實淨零科技發展,接軌國際趨勢;打造太空生態鏈,建立韌性通信產業;鏈結國際關鍵科研人才,穩定扎根及培育國內研究學者。
114年度總預算政府科技發展計畫編列1,466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90億元,約增14.9%,主要係支應中央研究院136億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692億元,以及其餘機關638億元,並依計畫屬性分為六個群組,包括生命科技275億元、環境科技51億元、數位科技240億元、工程科技315億元、人文社會35億元、科技創新550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129億元,合計1,595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108億元,約增7.3%。如連同國防科技經費85億元、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285億元,整體規模達1,965億元。
九、肯定多元文化價值,打造族群共融社會
為凝聚臺灣人對自身土地和文化的認同,促進各族群共榮適性發展,政府透過生活的文化、思想的文化、創作的文化及傳播的文化等四個方向,作為施政理念,孕育多元且包容的文化價值。114年度總預算文化支出編列437億元,較上年度增加57億元,約增15%,主要為文化部辦理影視音產業發展、國際數位傳播、發放文化禮金、匯聚臺流文化黑潮、歷史與文化資產維護發展(第五期)計畫,以及捐助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等290.1億元;教育部補助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所屬機構維運、辦理優化全民運動與賽會環境計畫等65.3億元;客家委員會辦理客家傳播行銷、客庄創生及環境營造、客家語言深植、客家-文化傳薪‧接軌國際亮點計畫等43.7億元;故宮博物院辦理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畫、院慶100+經費等32.2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22億元,以及國立文化、教育部所屬機構作業基金與運動發展基金等編列107億元,合共566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49億元,約增9.5%。
客家文化一直是臺灣多元社會中的重要元素,而客語更是客家文化的載體,政府為持續完善客語學用環境,提升客語活力;厚植客家文化力量,推展藝文動能;推辦客庄社區經濟發展,帶動客家文化旅遊。114年度總預算客家委員會及所屬編列43.7億元,較上年度增加4.2億元,約增10.7%,主要係辦理客家傳播行銷12.7億元,客庄創生及環境營造11.9億元,客家語言深植7.4億元,客家-文化傳薪‧接軌國際亮點3.6億元,客家藝文發展3.4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4億元,合共47.7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5.1億元,約增12%。
為進一步推進原住民族權利,政府持續推動各項法制及政策,包括完善都市地區原住民族權利保障,促進原鄉部落永續發展,逐步發展雙軌制的原住民族教育體系,強化原住民族健康服務,培育原住民族多面向人才,114年度總預算原住民族受益經費編列178.1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7.6億元,約增11%,主要為原住民族委員會及所屬123.8億元;教育部原住民族教育推展及各級學校原住民族學生學雜費減免等46.9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編列6.7億元,以及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衛生福利特別收入基金等編列73.2億元,合共217.9億元(已扣減屬重複計列之公務預算撥補基金40.1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15.9億元,約增7.9%。另按合理客觀基礎如原鄉面積、道路長度、原鄉之標案金額等估算,114年度原住民族地區建設計畫經費編列159.4億元(包括總預算131.6億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16億元,以及非營業特種基金18.5億元,並扣減屬重複計列之公務預算撥補基金6.7億元),連同上開受益經費,114年度原住民族相關經費合共377.3億元。
表4-4 原住民族受益經費情形表
為調劑地方財政盈虛,提升地方財政自主,以因應地方政府施政需求,114年度中央對地方財政協助賡續依財政收支劃分法與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規定,透過一般性補助款予以挹注,俾達成充裕地方財政量能之目標。
114年度中央編列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一般性補助款計2,501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99億元,約增8.6%,主要係增列市縣政府現職人員待遇調整經費、教育設施、基本設施及福利服務等補助。又依支出用途劃分,包括教育補助經費659億元、社會福利補助經費617億元、基本設施補助經費483億元、其他基本支出補助經費222億元及平衡預算補助經費520億元。
以上一般性補助款如連同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各地方政府4,740億元(較上年度增加696億元),則中央對地方政府財政協助合共7,241億元,較上年度增加895億元,約增14.1%,符合地方制度法第87條之3規定不低於改制基準年水準,並賡續以逐年穩定成長方式,提升地方財政自主能力。
表4-5中央對地方政府財政協助情形表
單位:新臺幣億元
項 目
本年度
預算數
上年度
預算數
比較
合 計
7,241
6,346
895
一、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4,740
4,044
696
二、一般性補助款
2,501
2,302
199
1.教育補助經費
659
587
72
2.社會福利補助經費
617
558
59
3.基本設施補助經費
483
434
49
4.其他基本支出補助經費
222
203
19
5.平衡預算補助經費
520
520
-
為推動離島及花東地區產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景觀,保存及發展文化特色,提升生活品質,增進居民福祉,依「離島建設條例」及「花東地區發展條例」規定,由縣主管機關擬訂4年一期之綜合建設(發展)實施方案據以推動,相關經費則由中央各部會逐年編列預算支應或寬列預算予以補助,本院並依上開條例規定設置離島建設基金及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基金總額分別為300億元及400億元,均已分年編列預算撥補完竣,以加速離島建設、落實花東地區永續發展。
114年度總預算補助花東地區經費編列273億元,如連同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329億元,合共602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16億元。主要為本院直撥補助花蓮縣及臺東縣一般性補助經費180.2億元;原住民族委員會及所屬辦理宜居部落建設計畫等9.4億元;內政部辦理污水下水道建設計畫等7.9億元;教育部辦理國民中小學教育及學前教育等34.7億元;交通部辦理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公路系統)等13億元;衛生福利部辦理強化精神疾病、自殺防治及藥癮個案管理服務等12.2億元;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辦理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等5.7億元、交通作業基金辦理民用航空運輸業經營離島偏遠航線營運虧損補貼等10.9億元、農田水利事業作業基金辦理農田水利維護等10.4億元、台灣電力公司辦理供電營運支出等197.2億元、台灣自來水公司辦理供水營運支出等16.7億元、台灣中油公司辦理油氣輸儲及行銷等10億元、臺灣菸酒公司辦理產品製造及服務行銷等4.9億元、國營臺灣鐵路公司辦理臺鐵整體購置及汰換車輛計畫等55.3億元、臺灣港務公司辦理花蓮港船舶碼頭經營等6.5億元。此外,如再將花蓮縣與臺東縣所獲配之中央統籌分配稅款133億元及菸酒稅2億元一併納入計算,則可供花東地區建設經費共達737億元。
114年度總預算補助金門、馬祖及澎湖等離島地區經費編列167億元,如連同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171億元,合共338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33億元。主要為本院直撥補助金門縣、連江縣及澎湖縣一般性補助經費89億元;內政部辦理污水下水道建設計畫等9.5億元;教育部辦理國民中小學教育及學前教育等17億元;交通部辦理國內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金門港埠建設計畫等25.6億元;衛生福利部辦理離島地區醫療保健行政工作等8.1億元;離島建設基金辦理離島地區永續發展相關計畫5.4億元、台灣電力公司辦理離島地區供電營運支出等121.3億元、台灣自來水公司辦理澎湖地區供水營運支出等7.4億元、交通作業基金辦理離島地區居民航空票價補貼等23.8億元、航港建設基金辦理國內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澎湖/布袋港埠建設計畫等4.7億元。此外,如再將金門縣、連江縣與澎湖縣所獲配之中央統籌分配稅款68億元及菸酒稅9億元一併納入計算,則可供離島地區建設經費共達415億元。
表4-6 花東地區相關經費情形表
表4-7 離島地區相關經費情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