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30720
類 科: 公職社會工作師
科 目: 社會工作實務
考試時間: 2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全一頁
一、權力與反壓迫實務(power and anti-oppressive practice)指出,社會工作者與服務使
用者間確實存在不對等的潛在權力關係。因此,包括女性主義、後現代、基變、結
構取向、反壓迫、充權等觀點或理論的社會工作者均不主張以「案主」(clients)
來指稱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而以服務使用者(service users)稱之。因此,促使服
務使用者涉入與參與服務決策與執行過程,就成為很重要的議題。進一步,也發展
出讓服務使用者成為社會工作者學習與實務的中心之理念。請以下述案例來討論:
「11 歲的阿妹是她父母親的主要照顧者,阿妹的父母都有精神疾病的病史。阿妹無法規律地上學,她
雖有一個很要好的同學,但是無法參加課後活動或與朋友外出,令她相當孤獨。里長將阿妹通報給社
會局,希望社會局安置阿妹。社會局先將阿妹家列入高風險家庭。社會局委外的高風險家庭社工前來
家訪,建議阿妹參加『年幼照顧者團體』。阿妹驚訝地發現那裡有其他跟她一樣的孩子-其中一位甚
至就跟她讀同一個小學。她想要確認其他年幼照顧者也知道有這個團體,因此寫了一篇文章刊登在學
校輔導室的刊物上。阿妹也開始在學校與對朋友描述更多關於她自己的生活,她不再感到丟臉,也知
道自己並不孤單。」
請問:(每小題 10 分,共 60 分)
里長建議要安置阿妹,你同意嗎?為什麼?
這些年幼照顧者對於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擁有多少「發聲」或「表達」的能力?
什麼因素可能阻止他們發聲或表達?
身為服務的提供者的社工,什麼是你可以提供的貢獻,以確保更多機會或機制提
供他們更多發聲或表達的機會?
社會工作者可以用什麼指標來判斷服務使用者參與決策的程度?
服務使用者參與和社會工作價值的關連是什麼?
如果你是那個年幼照顧者團體的帶領社工,你如何運用團體工作來協助這些服務
使用者?
二、社會福利服務輸送體系常被批評的問題有四:支離破碎(fragmentation)、不可及
(inaccessibility)、不連續(discontinuity)、權責不明(unaccountability)。以下
是一個案例:
「阿琴是一位輕度智能障礙的 35 歲婦女,靠資源回收為生,租屋在 T市某個社區的違章建築裡的一個
角落,距離社會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甚遠。上有 67 歲的母親臥病在床,需要照顧。阿琴 2年前交到一
個男朋友阿中,是一位失業中年男子,偶爾靠打零工、舉廣告牌維生,有派工時就出勤舉牌,日薪
8百元。搬到阿琴家同居後,與阿琴生下小女兒 2歲。阿中沒工作時常喝酒,酒醉就打阿琴,驚動鄰居;
有時見小孩哭鬧,也會用酒加入牛奶餵小孩喝,讓小孩昏睡。鄰居看不慣,通報 113。社會局家庭暴力暨
性侵害防治中心社工前來評估,阿琴說是酒醉鬧事,不是家暴,家防社工遂以事態不嚴重,不成案處
理,後續無下文。鄰居遂大罵社會局家防中心不負責任。於是,再打 1999 專線通報,被分案給社會局
身心障礙福利科,身心障礙服務社工前來家訪,發現阿琴已領有輕度智能障礙手冊,建議阿琴去申請
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之後,也無下文。鄰居決定要踢爆這案例。」
請問:(每小題 10 分,共 40 分)
阿琴家有那些需求?需要那些社會福利相關服務?
這些福利如何才能完整輸送給阿琴家?
案例中的社會福利服務輸送體系發生了什麼問題?
這案例應該以兒童為中心?還是身心障礙者為中心?還是老人為中心?還是婦女
為中心?還是……?請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