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作品,再將作品銷售或租賃給政府機關、公共空間、企業或私人用於陳列、裝飾、收藏等,從
而獲得運轉資金。之後,澳大利亞、挪威、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也都陸續開辦有“藝術銀行”
業務。摩根銀行是世界上最早收藏當代藝術品的銀行。德國銀行約有 250 家分行在世界各地公開收
藏藝術品,收藏作品超過 1 萬件,比德國現代美術館的藏品還要多。瑞士銀行的藝術品投資服務主
要包括:為客戶提供藝術品市場研究分析和量身定制的投資策略,以及藝術品交易、保管、估價等
方面廣泛的最新資訊;藝術收藏品的購買與出售策略建議;藝術收藏品的組合管理、財產規劃、籌
辦展覽和博覽會;安排客戶參加各種活動享受藝術盛宴。在國外,藝術銀行的經營和運營已有了非
常成功的經驗。在台灣則有由大專院校所設立之藝術銀行,例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銀行,其
所擁有之資產即是該校美術系館的畫作,租賃畫作所收取之租金即為利息,利息可以用來維護展
品、持續修復留校畫作,或者是購買更多的藝術作品當作銀行資產,藝術銀行基本上就是透過這樣
的機制不停地循環運作。
針對永續經營而言,以大學內的藝術銀行而言,從實體面來看,藝術銀行可與民間的企業或機構合
作,如五星級高檔飯店或豪宅建商,提供其畫作租借以裝點空間,並可依照季節而作主題更換,藉
由該方式這些機構不必花大錢買畫就能看到不一樣的作品,學校也可以有持續性地收入能繼續典藏
品維護與修復的工作;從虛擬面來看,藝術銀行亦可建構一個專屬學校的藝術人才數位資料庫,提
供使用者線上瀏覽及搜尋等功能,並且與學校圖書館做資料庫搜尋連結,使用者在搜尋藝術家或畫
作的同時,也能了解與藝術家相關的著作,如此一來不僅能讓使用者更為了解藝術家及畫作,也能
使該校藝術銀行網頁資料庫,進一步地成為探究臺灣美術史的研究者,所必進入之研究路徑;除了
提供學術研究的功能之外,亦可透過數位典藏加值,進行授權使用或開發衍生性商品,讓藝術品的
價值更為提昇。
未來「藝術銀行」更廣泛程度的可行性,我國文化事務中央主管機關文化部,則是預計在 2013 年
啟動藝術銀行機制,編列經費蒐購年輕藝術家的創作,轉租予公司行號、或外交機構,讓藝術畫作
進入企業大廳、海外總部、辦公室、大使館、外交官邸、或是學校、家庭客廳的牆面,藉此機制促
進藝術創作的流通,讓臺灣豐沛的藝術被看見。文化部為扶植年輕藝術家進入國際藝壇,文化部已
連續五年於藝術博覽會現場,設置「新人推薦特區」展出優秀新人作品。文化部目前並積極整合全
臺的藝術村,透過分級提升計畫,讓藝術村可以與國際接軌,擴大藝術家的交流規模,策略性進入
歐美、拉丁美洲、東南亞等地,讓國內的藝術家可以大量走入國際藝術市場。
問題三、(關鍵字:文化資產保存、地方政府、文化單位主管、文化保護行動圖書館)
文化資產保存,係為保存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及
古物等文化資產,加以活化利用,相關的業務與活動推廣,有助於充實國民精神生活,並發揚多元
文化的價值。如果本人是地方文化單位主管,此核心業務,對內理應責成單位同仁們共同努力之,
對外則須瞭解地方各行政區域內實際的狀況與需求。行動圖書館即為推廣文化保護理念時,建立在
地方需求及條件評估,兩者兼顧之因應策略。
行動圖書館(Mobile Library)被定義為利用裝載工具提供類似非全時開放之圖書館分館服務。以
往的行動圖書館的確利用各式交通工具加上相關配備,儘可能地把圖書館服務傳遞到偏遠地區甚至
窮鄉僻壤;也因此行動圖書館一直被視為拓展文教服務至交通不便地區及關懷弱勢讀者的優先策
略。
行動圖書館的推廣,需視地理環境以及物質條件而定,以其他國家的行動圖書館為例,行動圖書館
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可以是電車、汽車、火車、船等,在 1990 年代,肯亞的駱駝行動圖書館,辛
巴威和伊索比亞的驢子行動圖書館即為最適合當地的載具。歐洲國家的行動圖書館,則喜好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