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注意: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由於當前網路及社群媒體的普及,「自媒體」(self-media, We media)現象
普遍,也引起許多爭議,請試述「自媒體」之意涵。相對於「傳統媒體」,
其主要差異為何?請從內容產製到接收、新聞專業等各面向來分析;同
時,請特別說明何謂「新聞專業」觀點,並據此來討論兩者差異,並說明
兩者各有何優缺點?如果你是某縣市政府的公務員,有「自媒體」工作者
要求「採訪證」,請問你將如何回應?(25分)
二、臺灣政治人物言談中,仍偶有出現帶有「性別」或「族群」歧視意涵的語
言,但當事人常不自覺是歧視。請舉一例,並援引批判/文化研究典範的
觀點下的相關理論(請先說明批判/文化研究典範定義,及你所援用的相
關理論之定義),說明這樣的語言為何具有歧視意涵?為何當事人可能不
自覺具有歧視之意?(25分)
三、新媒體科技大幅衝擊傳統新聞媒體,當前「假新聞/資訊」的現象是其中
之一。請選擇一則顯著的假新聞為例,並從媒體運作邏輯的各個層面(包
括產製邏輯及過程、內容及形式特質、媒介管道、接收者及傳播效果及整
體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等)來說明這一則假新聞現象及其新聞專業問題,並
說明可能的問責方式及防制之道。(25分)
四、請問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定義及分析其觀點為何?並舉一臺灣在地實踐案
例,從前述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各面向加以解釋。(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