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38220 全一頁
類科: 視聽製作
科目: 大眾傳播學
考試時間: 2 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請接背面)
一、對於下列各項,請解釋其意涵,並舉網路傳播之現象加以說明:
「工具性使用」及「儀式性使用」。(10 分)
「身分認同」及「媒體乃是人的延伸」。(15 分)
二、關於媒體,請說明:
記者在新聞報導中扮演的角色可分為那二種?此二者所適用的環境有何差別?
(10 分)
傳播政治經濟學關注的焦點為何?其對「符號商品化」與「閱聽人商品化」分別
關切什麼現象?(15 分)
三、關於閱聽人,請說明:
深思可能模式(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的二種說服路徑為何?(10 分)
霍爾(S. Hall)提出的三種解讀中,何謂「優勢/霸權」及「協商」解讀?其提出
的「製碼/解碼」模式在傳播研究上有何重要的貢獻?(15 分)
四、對於下列各項名詞,請解釋其意涵,並舉網路傳播之現象加以說明:
非線性敘事(nonlinear narrative)(5分)、交互文本性(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5分)
扭曲溝通(或扭曲傳播;distorted communication)(5分)、溝通的四項有效性聲稱
(validity claim)。(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