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18 Mandelbaum 提出「警察抗制犯罪反應時間」之 TAP 理論指出犯罪嚇阻力量與警察趕赴現場、歹
徒作案後逃離現場所需時間有關,下列有關此理論之敘述何者錯誤?
TAP 的函數關係 Cd = f ( TAP , Ti )
歹徒滯留在犯罪現場的時間愈短,對犯罪嚇阻力愈大
TAP 分為三個時程:獲知時間、報案時間、警察反應時間
警察抵達犯罪現場所需時間愈短,對犯罪嚇阻力愈大
19 私人保護理論指出保護組織的出現,是為那些在不穩定交易市場中謀生的人提供保護,使其交易
過程得以順利進行,請問這是那位學者於 1993 年所提出的理論?
Lupsha Ianni Sutherland Gambetta
20 目前對於性侵害犯罪者之治療,主要策略並不完全強調治療成功率,而是如何維持療效之問題,
因此美國 Vermont 州提出性罪犯之社區監督鑽石圖(Supervision diamond)該模式認為性罪犯之
社區處遇之生活監督,應該有如稜形鑽石之四個元素缺一不可,下列何者不是該模式主張的四元
素之一?
警政之社區監督 警察定期之測謊 案主之支持網路 社區之輔導治療師
21 運用犯罪分析的結果可以強化犯罪偵防的工作,有關犯罪分析中地緣剖繪相關研究議題的敘述,
下列何者正確?
距離遞增:犯罪分布隨著遠離犯罪者居住地而遞增,避免於居住地犯罪被察覺
圓圈假設:通勤型(Commuter)的連續性侵害犯,居住區域和作案區域重疊
犯行偏角:通勤型的連續住宅竊盜犯的最大犯行偏角明顯小於劫掠型
作案路程:是監控者、被害標的、犯罪本身三者之間的複雜呈現
22 David Garland 回顧過去 30 年英美犯罪控制與刑事司法的文獻,在 2001 年出版的《控制的文化
—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會秩序》中提出許多重要的變遷潮流,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犯罪思想的轉變:1970 年代起,將犯罪之認定從社會剝奪問題轉為控制不足
公民社會與犯罪控制的標準化:公民社會共同決定將犯罪者交由國家統一控制
政治化與民粹主義:犯罪政策的強勢聲音從專家學者轉為被害者與焦慮的大眾
新的管理型態與工作實務:警察考量社區居民感受,監獄確保人犯在監,以保護大眾
23 近年來,民眾面對風險社會下的高犯罪率,漸漸發展出全套的私人安全措施以抗制犯罪,下列有
關私人保全的敘述何者錯誤?
專職化角色、顧客導向以及經濟導向是私人保全的特性,是非制度化的管道
對警察信心愈高,愈肯定法院嚇阻功能時,人們愈傾向以制度化管道保護自己
大眾化私有財產理論認為私有財產與財產支配權是私人保全興起的最大力量
私人保全強調預防損失而非報復,但仍得提起訴訟或要求警方協助進行制裁
24 Wolfgang 利用七個定理來說明青少年犯罪重要因素,下列關於「暴力副文化理論」之敘述,何者
錯誤?
沒有一個副文化和主文化完全不同或衝突
並非所有情況均以暴力為解決問題的手段
暴力副文化之反文化為非暴力副文化
暴力使用者會有一定程度的罪惡感
25 依據 1999 年國際警察首長協會(IACP)所撰寫的「加強執法回應被害人」即可歸納出犯罪被害
人對警察有四項需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安全維護:避免再次傷害,需提供必要之保護及協助措施
持續學習:持續性提供被害人諮商與研習等相關保護課程
支援參與:有通路可參與司法程序,協助參與訴訟,表達意見
回復正義:犯罪被害人報案希冀警察伸張正義、回復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