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38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意旨,行政無論如何分工,最終仍須歸屬最高行政首長統籌指揮監督,是何種原則之
展現?
行政效能原則 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行政合義務裁量原則 行政一體原則
39 訴願人不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者,計算法定期間,應扣除其在途期間。甲住臺北市,因故受財政部
關務署高雄關之罰鍰處分。甲於訴願期間末日下午4時始向原處分機關以掛號郵件寄達訴願書。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甲不在原處分機關所在地住居,得主張扣除其在途期間
甲之住居地與受理機關所在地相同,不得主張扣除其在途期間
甲若因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而遲誤期間,其訴願逾期
甲得否主張扣除在途期間,與原處分機關所在地無關
40 甲不服行政機關之裁罰處分,提起訴願,受理訴願機關以訴願書漏未記載訴願人之身分證字號通知其限期
補正。該函雖經甲簽章收受,惟逾期仍未補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受理訴願機關應再次通知甲補正 受理訴願機關應為不受理之決定
受理訴願機關仍應為實體之審理決定 受理訴願機關應駁回其訴願
41 下列何種情形,得提起撤銷訴訟?
甲要求修正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處理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事件統一裁罰基準
乙不服有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獎勵容積規定之函釋
外雙溪居民丙不服臺北市政府公告之士林區外雙溪地區野生動物保育計畫
夜市旁住戶丁不服臺北市政府公告夜市之特定路段實施假日行人徒步區
42 有關行政訴訟程序停止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行政訴訟之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視為終結
當事人死亡者,依法律所定承受訴訟之人不聲明承受訴訟時,法院應得依職權,以裁定命其續行訴訟
當事人委有訴訟代理人時,該代理權因當事人死亡而消滅
起訴前,名義上之當事人已死亡,而未有起訴行為者,該死亡者之繼承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
43 關於撤銷訴訟之提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原告於訴狀誤列被告機關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逾越法定期限者,行政法院應以判決駁回之
原則上應先提起訴願
原告應具備權利保護之必要
44 土地所有權人申請建築許可,行政機關始終不為決定,得向行政法院提起下列何種訴訟循求救濟?
課予義務訴訟 撤銷訴訟 確認行政處分無效之訴訟 一般給付訴訟
45 共有人其中一人之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因地政事務所承辦人不察,遭其他共有人移轉予他人,嗣再移轉
予善意第三人。主張第1次移轉登記處分違法並侵害其權益之土地共有人,應如何救濟最具實益?
提起撤銷訴訟 提起課予義務訴訟 提起一般給付之訴 提起違法確認訴訟
46 關於土地徵收程序及要件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我國憲法中已有明文規定完整之徵收程序 徵收土地毋庸先與人民協商價購之程序
徵收土地應受比例原則限制 得由內政部逕行作成土地徵收處分
47 下列何者執行職務時,無國家賠償法之適用?
法官 公立學校教師 中華電信公司職員 直轄市市長
48 依國家賠償法規定,於開放之山域、水域等自然公物,經管理機關已就使用該公物為適當之警告或標示,而
人民仍從事冒險或具危險性活動,致其人身自由受損害時,有關國家之損害賠償責任,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國家仍應負完全責任 國家與該人民各分擔二分之一責任
國家不負責任 得減輕或免除國家應負之責任
49 關於損失補償與特別犧牲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損失補償制度之主要特徵在於因公益而形成個人利益之特別犧牲,國家公權力對個人財產權之干預程
度,如逾越社會責任所應忍受之範圍,而構成特別犧牲,國家即應予以合理之補償
國家機關對於人民財產權之限制,如尚未達權利剝奪之程度,而僅對財產權使用收益權能之持續性限制,
無須辦理徵收給予損失補償
因公共事業之需要而徵收人民之土地,究其侵害程度,係對人民權利之剝奪,屬於一種應予補償之特別
犧牲
國家因公用或其他公益目的之必要,依法徵收人民之財產,屬於公用徵收
50 主管機關依據環境教育法第23條之規定,課予相關人員接受一定時數環境講習之決定,該決定之性質為何?
事實行為 行政指導 保全措施 行政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