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0730 
頁次:6
-
2 
4 人群關係學派強調人際關係的運作,認為人不僅為組織工作,而且他們就是組織本身,下列
敘述何者錯誤? 
X理論假定人本來就是懶散、不負責、抗拒的,而非其工作的組織將之塑造成如此 
Y理論假定人本來就會努力投入工作,贏取自身的成就,學習新的知識,並以此成就為榮 
Z理論在於組織表現出對員工的忠誠,決策是經由共識產生,著重他們共同的關切與承諾 
霍桑(Hawthorne)工廠的研究發現績效與獎勵是提高生產力的預測因素 
5 新管理主義重視管理優於專業,讓社會工作專業在勞動市場面臨重大挑戰,新管理主義對社
會工作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社工員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角色,常藉由刪減預算來降低成本 
契約的使用令以往著重於守門者角色的傳統服務輸送,轉而著重使用者的需求導向發展 
管理知識是知識的支配模式,管理技術已成為行動的原則 
效率成為測量組織績效的判準,引用準市場(quasi-market)與購買式服務的作法來扶植競爭 
6 標竿管理(benchmarking)即向成功的組織學習管理的規劃,找出理想的運作模式,作為提
升組織效能的學習標竿,下列何者不是標竿管理的具體技巧? 
最佳示範作法(best demonstrated practice) 
最佳相關作法(best related practice) 
最佳評估作法(best evaluative practice) 
相對成本位置(relative cost position) 
7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常以服務大眾為宗旨,具有公益(philanthropy)的 特 徵 ,
由社會大眾捐助和使用社會公器(public entity)的性格,下列何者不是非營利組織的特質? 
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常被用來解釋非營利組織存在的原因 
非營利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所有的服務與產品皆須免費提供 
非營利組織享有優稅待遇,亦可提供捐助者減(免)稅的合法地位 
非營利組織具有不分配盈餘的特性,較能獲得民眾的信任 
8 「知識管理」是管理觀念的新思維,此理論相當強調在組織中建構知識轉化的系統,以使外
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與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可以在部門間轉換,意即若管理
者能善用知識,即可強化組織的服務能力。日本知識管理專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
即提出 SECI 模型。下列對於此模型知識轉化的描述,何者正確? 
透過座談會的方式使員工有機會可以針對一個議題進行討論與對話,此是「融合」
(combination) 
將資深員工的工作經驗與技巧整理成文字與書面資料,此是「社會化」(socialization) 
新進員工藉由閱讀組織內的文件、檔案、紀錄等等來增加自己對於工作的了解,此是「內
化」(internalization) 
一個以服務兒少為主的機構邀請員工撰寫相關主題論文,並辦理研討會交流,後續更出版
論文集,此為「外化」(externalization) 
9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 MBO)強調管理者以「工作目標」來管理部屬,因此
由管理者與部屬共同設定明確的目標,即是組織進行目標導向之績效管理的首要步驟,具體
執行上則需要將目標轉化為「績效指標」(performance indicator)與「績效標準」(performance 
standard)。下列對於「績效指標」與「績效標準」的描述,何者錯誤? 
績效標準是指所提供的服務之可被接受的最低層次,需符合機構任務的執行,且要能夠由
績效指標予以測量 
績效指標是衡量服務能否達到經濟、效率與品質的重要工具 
社會服務機構常採用的績效指標之一為「目標達成指標」,是以組織預先擬定之目標作為
績效衡量基準,例如:每月電訪需達 30 人次以上 
「SEA(service efforts and accomplishment)指標」是社會服務機構常採用的績效指標之一,
可再分為:投入產出比率的努力指標、投入面的成就指標以及產出面的效率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