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3702
頁次:4
-
4
 
37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意旨,若法律規定地方自治團體得設置某職位,在相關組織自治條例尚未制定前,
地方行政機關可否進用人員擔任該職位? 
因欠缺組織自治條例之依據,故地方行政機關不得進用人員擔任該職位 
地方行政機關得不經中央主管機關之同意,逕行進用人員擔任該職位 
地方行政機關得經中央主管機關之同意,進用人員擔任該職位 
地方行政機關得依合義務之裁量,進用人員擔任該職位 
38 關於縣(市)議員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縣(市)議員為通緝犯者,於會期內須經縣(市)議會之同意,方得逮捕或拘禁 
縣(市)議員於縣(市)議會開會時所為之所有言論及表決,對外均不負責任 
縣(市)議員不得擔任國立大學兼任教師 
縣(市)議員之戶籍遷出該縣(市)4個月以上者,由內政部解除其職權 
39 縣政府對於縣議會所通過之自治條例認為窒礙難行時,應於送達後至遲幾日內送請覆議? 
10 日 20 日 30 日 40 日 
40 相對於全球治理或國家治理,地方治理關注的議題主要聚焦於: 
公共事務究竟是地方政府的自治事項或委辦事項,權限和經費的劃分是否合宜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權限劃分是否明確,課責機制是否妥適 
基層公共事務如何能夠經由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及民間社會的協力合作,獲得即時而有效的解決 
政府的權力是否應集中於中央政府,行政效率是否提升 
41 有關我國行政區劃情形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臺灣目前共有 6個直轄市及 15 個縣市 
桃園縣係地方自治史上第一個由「準直轄市」升格為直轄市之先例,並且是我國的第 6個直轄市 
目前我國 6個直轄市人口,合計近 1,200 萬,超過臺灣全部人口總數之 5成 
某縣如擬改制直轄市,依照地方制度法規定,得擬訂改制計畫,經該縣議會同意後,由內政部報請行
政院核定之 
42 依地方制度法規定,下列關於直轄市與準直轄市(準用直轄市規定之縣)之敘述,何者正確? 
直轄市設置之人口數標準,較準直轄市為高 
直轄市及準直轄市以下均劃分為區 
準直轄市係人口達一定數量之縣,於未改制為直轄市前之設計 
準直轄市適用地方制度法有關直轄市所有之規定 
43 A直轄市議會三讀通過該市停車管理自治條例,A市政府認為窒礙難行而移請覆議。市議會如欲維持原
決議,至少應有多少比例之出席議員贊成,始得要求市政府接受原決議? 
二分之一 三分之二 四分之三 五分之四 
44 依憲法規定,由縣立法並執行的事項,如涉及二縣以上時,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應如何處理? 
由省政府協調處理  由共同上級政府協調處理 
得由有關各縣共同辦理  由共同上級機關統籌指揮辦理 
45 有關地方政府層級設計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省、縣及直轄市,均屬地方制度法所承認之地方自治團體 
我國憲法上所設計之地方政府層級,分為省、縣、鄉(鎮、市)3級 
準直轄市制度係由地方制度法所創設,憲法中並未有所規定 
所謂準直轄市,係指人口聚居已達 250 萬人以上,而尚未改制為直轄市之縣 
46 下列何者非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之自治事項? 
山地原住民區殯葬設施之設置及管理 山地原住民區民防之實施 
山地原住民區集水區保育及管理 山地原住民區禮儀民俗及文獻 
47 民國 34 年8月至 12 月,當時臺灣地方區劃仍維持日本統治時期之五州三廳,下列何者為該五州之一? 
臺東 澎湖 花蓮 新竹 
48 下列那個法律規定,省長應由省民依法選舉? 
地方制度法  省縣自治法 
省縣自治通則  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 
49 應經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或參與之事項,不包括下列何者? 
政府於原住民族土地從事學術研究 
政府於部落周邊一定範圍內之私有土地從事土地開發 
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從事生態保育 
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從事資源利用 
50 現行法制關於部落之定義,下列何者錯誤? 
為法律承認之公法人  為憲法保障之地方自治團體 
須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核定 為傳統規範共同生活結合而成之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