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23670 全一頁
類 科:史料編纂
科 目:史學方法論
考試時間:2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請接背面)
一、對於史學研究而言,量化史學雖然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但未必能全然適用於各
種研究課題。試從史料的產生及留存的形態,析論量化史學可能的做法及其限制。
(25 分)
二、近代史家進行史學研究時,會撰寫註釋。試闡述撰寫註釋的目的,以及各種註釋的
形式與功能。(25 分)
三、近代以來,為蒐集史料,頗有進行口述歷史採訪者。請問口述歷史文字化的形式,
主要有那幾種?其優缺點為何?(25 分)
四、「先射箭再畫靶」後所提出的各種理由,即孔子所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
辭」,乃是「合理化的說詞」,並非「合於理性的論證」。請問「合理化的說詞」與「合
於理性的論證」兩者,其間的差異為何?試申論之。(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