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PMI臺灣專案管理大獎傑出專案領袖獎送審評核檔案

格式
doc
大小
218 KB
頁數
32
上傳者
pmi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04-09,离现在 0 19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2025 PMI Taiwan專案管理大獎(PTGA)

傑出專案領袖獎(OPL)

送審評核文件


壹、基本資料表 3

一、參選單位基本資料 3

二、參選人個人基本資料 3

三、參選人已取得證照 3

貳、獎項評核資料準備說明 5

參、獎項評核資料 6

一、溝通 6

二、領導 7

三、管理 8

四、認知能力 9

五、效益 10

六、專業素養 11

七、專案一:【專案名稱】 12

八、專案N:【專案名稱】 15

附件一、智慧財產權授權同意書 18

附件二、傑出專案領袖獎評分表 19

附件三、專案評分表 23



壹、基本資料表

一、參選單位基本資料

單位名稱

中文:
英文:

參選人

中文:
英文:

參選人
單位組別

大型企業類(在台員工人數200人以上)

中小企業類(實收資本額在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或在台員工人數200()以下)

政府及法人類(政府機關、法人機構、學術機構)

聯絡人部門


聯絡人姓名


聯絡人聯絡電話


聯絡人傳真


聯絡人E-mail


網址



二、參選人個人基本資料

參選人

/英文姓名

中文: 英文:

代表性專案名稱


最高學歷畢業學校


出生
年月日


聯絡電話


傳真


E-mail


PMI Member ID



三、參選人已取得證照

  1. PMI 相關證照,請提供證照名稱/證照編號/到期日,可在此查詢:https://my.pmi.org

A1

CAPM(助理國際專案管理師)

PMP(國際專案管理師)

PMI-ACP (敏捷管理師)

PMI-PBA(商業分析師)

PMI-RMP(風險管理師)

PgMP(專案集管理師)

PfMP (專案組合管理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MI 相關證照佐證資料

A4

PMI證照名稱/證照編號/到期日,可在此查詢:https://my.pmi.org

例如:PMP/1976787/20251025




























*本節所填寫資料會列入評分計算,報名者須持有PMI-TW會員或PMI有效證照

貳、獎項評核資料準備說明

1. 本獎項提供之專案必須為已結案,這些專案須足以顯示專案領袖在專案管理上的投入、成就以及持續改善。

2. 撰寫之內容必須包含具體之佐證資料,而非僅是「文字說明」而已。

3. 如佐證文件限於公司資安政策而無法於所提交的參賽資料中揭露,仍應於參賽資料中說明該佐證文件之存在,並於決審時提供評審檢視與確認。

4. 佐證文件如涉公司機密或敏感資訊,建議先行遮蔽後提供

5. 本獎項工作人員與評審團皆已簽署保密協定,但仍請參賽者自行確保所提交之文件符合其組織之資安政策。

6.請填寫完後跟所有獎項評核資料併為同一份PDF後上傳。


參、獎項評核資料

一、溝通

展現使用適當的方法,與利益害關係人進行準確、適當和相關的資訊有效交流,包含下列要素(佐證與評分說明請參考附件二)






二、領導

展現引導、啟發和驅動團隊成員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以管理和克服問題,從而有效地實現專案目標。其包含下列要素(佐證與評分說明請參考附件二)






三、管理

展現通過適當部署和使用人力、財務、實體資源、智能和無形資源,有效地管理專案。其包含下列要素(佐證與評分說明請參考附件二)






四、認知能力

展現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環境中,適當地應用適當的感知、鑑別和判斷,以有效地指導專案。其包含下列要素(佐證與評分說明請參考附件二)






五、效益

展現在所有專案管理活動中使用適當的資源、工具和技術,以產生期望的結果。其包含下列要素(佐證與評分說明請參考附件二)






六、專業素養

展現在專案管理實務中遵守責任、尊重、公平和誠實的道德行為。其包含以下要素(佐證與評分說明請參考附件二)






七、專案一:【專案名稱】(佐證與評分說明請參考附件三)

      1. 專案基本資料表

專案名稱(中文)


專案名稱(英文)


專案目標




專案負責人姓名


專案起訖時間


專案預算金額

(萬元)

專案決算金額

(萬元)

專案團隊人數


專案里程碑






      1. 專案背景

說明專案背景、動機、目的、行動方案或目標



      1. 專案團隊

說明專案團隊架構、R&R,專案團隊的管理、權責、領導、衝突解決、團隊文化…等,以及相應的團隊管理機制與工具。



      1. 專案利害關係人

說明專案的利害關係人辨識、如何促進利害關係人有效參與、用何種方法與工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並管理。



      1. 專案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

從流程、人力、商業環境、價值等角度,說明如何選擇專案開發/管理手法、透過何種評估方式決定採用此方法,並且說明專案生命週期、運用的管理方法或是模型/工具,以及相對應的專案交付。



      1. 專案規劃

說明在專案規劃階段,專案團隊如何運用選定的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進行專案規劃,包括內外部條件、資源、交付標的,展示相對應的規劃過程(如會議、協作歷程、持續修正規劃的過程)以及規劃的結果(如包含各項估算、範疇、時程、預算、溝通、品質、資源、採購、變更、基準…的專案管理計畫書與契約/協議條款)



      1. 專案工作

說明在專案執行階段,專案團隊如何依照選定的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逐步展開專案工作與相應的管理,包括各種管理過程(如溝通、定期報告、資源指派、採購、管理與分享專案知識…等工作紀錄)以及相應的監視、變更、回顧、團隊學習…工作。


      1. 專案交付

說明專案如何交付,並且展現與專案目的與目標相應的交付標的,並且闡述其品質如何管理,以呈現符合利害關係人需求與滿意。


      1. 專案衡量

說明專案績效如何衡量,並展現依照選定的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專案規劃、專案交付相對應的衡量(如衡量時機、衡量工具、衡量內容與衡量值),並且闡述衡量結果透過何種溝通機制回饋給利害關係人,以進行專案調整或變更確保專案成功。


      1. 專案不確定性

說明如何管理專案相關的內外部不確定性與相應的機制規劃,展現如何辨識、記錄、分析評估、規劃回應專案的各種不確定性,並說明風險回應的成效與預防措施。


      1. 專案組織與能力

說明專案團隊的管理能力(如專案領導、專案管理經驗、專案管理證照…等,非軟體、工程、品管專業能力描述),展現組織透過何種方法支持專案、專案成員如何持續提升專案管理能力、專案組織如何運用資訊工具管理專案、專案如何進行查核/稽核…等。


      1. 專案特殊績效

呈現此專案對產業/組織的價值提升、顧客滿意的回饋、參與獎項獲肯定、評比/評鑑成績優良、符合永續目標(SDGs)、遠超出專案目的/目標、專案成果的價值擴散…等具體佐證。


八、專案N:【專案名稱】(請自行增加,如僅列一個專案則直接刪除本段落)
(佐證與評分說明請參考附件三)

      1. 專案基本資料表

專案名稱(中文)


專案名稱(英文)


專案目標




專案負責人姓名


專案起訖時間


專案預算金額

(萬元)

專案決算金額

(萬元)

專案團隊人數


專案里程碑






      1. 專案背景

說明專案背景、動機、目的、行動方案或目標



      1. 專案團隊

說明專案團隊架構、R&R,專案團隊的管理、權責、領導、衝突解決、團隊文化…等,以及相應的團隊管理機制與工具。



      1. 專案利害關係人

說明專案的利害關係人辨識、如何促進利害關係人有效參與、用何種方法與工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並管理。



      1. 專案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

從流程、人力、商業環境、價值等角度,說明如何選擇專案開發/管理手法、透過何種評估方式決定採用此方法,並且說明專案生命週期、運用的管理方法或是模型/工具,以及相對應的專案交付。



      1. 專案規劃

說明在專案規劃階段,專案團隊如何運用選定的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進行專案規劃,包括內外部條件、資源、交付標的,展示相對應的規劃過程(如會議、協作歷程、持續修正規劃的過程)以及規劃的結果(如包含各項估算、範疇、時程、預算、溝通、品質、資源、採購、變更、基準…的專案管理計畫書與契約/協議條款)



      1. 專案工作

說明在專案執行階段,專案團隊如何依照選定的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逐步展開專案工作與相應的管理,包括各種管理過程(如溝通、定期報告、資源指派、採購、管理與分享專案知識…等工作紀錄)以及相應的監視、變更、回顧、團隊學習…工作。


      1. 專案交付

說明專案如何交付,並且展現與專案目的與目標相應的交付標的,並且闡述其品質如何管理,以呈現符合利害關係人需求與滿意。


      1. 專案衡量

說明專案績效如何衡量,並展現依照選定的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專案規劃、專案交付相對應的衡量(如衡量時機、衡量工具、衡量內容與衡量值),並且闡述衡量結果透過何種溝通機制回饋給利害關係人,以進行專案調整或變更確保專案成功。


      1. 專案不確定性

說明如何管理專案相關的內外部不確定性與相應的機制規劃,展現如何辨識、記錄、分析評估、規劃回應專案的各種不確定性,並說明風險回應的成效與預防措施。


      1. 專案組織與能力

說明專案團隊的管理能力(如專案領導、專案管理經驗、專案管理證照…等,非軟體、工程、品管專業能力描述),展現組織透過何種方法支持專案、專案成員如何持續提升專案管理能力、專案組織如何運用資訊工具管理專案、專案如何進行查核/稽核…等。


      1. 專案特殊績效

呈現此專案對產業/組織的價值提升、顧客滿意的回饋、參與獎項獲肯定、評比/評鑑成績優良、符合永續目標(SDGs)、遠超出專案目的/目標、專案成果的價值擴散…等具體佐證。


























附件一、智慧財產權授同意書

社團法人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

智慧財產權授權同意書


(以下簡稱「本單位」)茲同意社團法人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以下簡稱PMI-TW),針對本單位參與「2025年專案管理大獎(PTGA)」之提交文件(以下簡稱「文件」),可以書面、電子檔、視聽材料、視訊、網路、光碟或其他傳播形式進行收錄、刊登、複印、分發。本單位仍保有著作人格權,PMI-TW同意於使用文件時標明出處。若因文件有任何侵權情事,導致PMI-TW任何損失、支出或賠償金事宜,本單位同意賠償並維護PMI-TW之權益。




立同意書人:簽章:

統一編號/身分證字號:

聯絡電話:

通訊地址:





附件二、傑出專案領袖獎評分表

指標項目(配分)

指標內涵說明

參考之佐證範例[1]

給分說明[2]

給分

1.溝通(20)

展現使用適當的方法,與利益害關係人進行準確、適當和相關的資訊有效交流,包含下列要素:

  • 積極聆聽,理解和回應利害關係人

  • 維護溝通管道

  • 確保資訊的品質

  • 因應不同接收者裁適溝通

  • 對他人觀點的同理與了解的回饋

  • 對他人重要問題的回應(例如議題記錄)

  • 通過對話、調查、筆記、演示或觀察進行有效溝通

  • 根據資訊採取即時行動

  • 與適當的利害關係人分享相關及即時的溝通

  • 對專案報告的回饋

  • 關於資訊準確性的回饋記錄

  • 來自主題專家(例如利益團體、專業機構)的意見與回饋紀錄

  • 與利害關係人報告/研商之會議記錄

  • 有文件證實接收方確認資訊的相關性

  • 在利害關係人分析中確定了適切的溝通方法

  • 各種位置、時間、參與者和隱私設置的選擇的實例

  • 確認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已得到滿足

  1. 未展現專案溝通相關佐證(0)

  2. 有溝通方法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6)

  3. 有專案溝通相關機制,並有部分相關回應/回饋/主動溝通之佐證,以及部分實際執行之書文佐證資料(7~12)

  4. 專案經理在專案期間,呈現有效溝通、回應/回饋/主動溝通實際執行佐證,並且呈現妥善維繫複雜溝通管道之效益(13~17)

  5. 專案經理在專案期間,呈現有效溝通、回應/回饋/主動溝通執行完整之佐證,並且呈現溝通管道與適當裁適之作法,傳達高品質之資訊使利害關係人有效交流,並且呈現持續改善之佐證(18~20)


2.領導(20)

展現引導、啟發和驅動團隊成員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以管理和克服問題,從而有效地實現專案目標。其包含下列要素:

  • 創建促進高效表現的團隊環境

  • 建立和維護有效的關係

  • 激勵和指導專案團隊成員

  • 承擔交付專案的責任

  • 在需要時使用影響力的技巧

  • 團隊對支持決策的回饋

  • 團隊成員獲得新技能的記錄

  • 個人發展計畫

  • 用創造性行動以鼓勵團隊合作並和尊重不同意見和個性

  • 專案經理作為榜樣的回饋

  • 團隊成員履行承諾的責任

  • 與利害關係人保持正式的工作關係

  • 在遇到不公正批評時支持團隊成員

  • 對所有利害關係人公平對待的證明

  • 專案經理保持開放的政策,並隨時可接受諮詢

  • 在策略背後凝聚支持並與團隊成員分享策略

  • 獎勵和認可記錄

  • 擔任他人導師的例子與紀錄

  • 快速解決可能的專案障礙、延誤或風險

  • 專案經理對不良結果負責的報告或會議記錄

  • 在上級面前支持團隊行動

  • 會議記錄顯示專案經理支持團隊行動和決策

  • 不同場合使用不同風格的例子

  • 促進和運用談判技巧的例子

  • 培訓團隊的能力的例子

  • 為專案獲得支持而進行人脈交流並獲得內外部支持

  1. 未展現專案經理之領導作為,僅依照組織規定進行專案(0)

  2. 有專案經理領導行為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6)

  3. 有專案經理領導行為之說明,並有部分相關紀錄之佐證,以及部分回饋,未呈現領導之效益佐證(7~12)

  4. 有專案經理領導行為之實際執行佐證,並且呈現多種領導技能運用之具體紀錄、多個專案具一致性領導方法,且有團隊因專案經理有效領導而產生良好績效之佐證(13~17)

  5. 依組織特性與規模領導專案團隊,有領導機制、完整執行佐證、多個專案一致之領導方法,使團隊呈現高績效且達成專案目標,並且呈現持續優化之佐證(18~20)


3.管理(15)

展現通過適當部署和使用人力、財務、實體資源、智能和無形資源,有效地管理專案。其包含下列要素:

  • 建立和維護專案團隊

  • 有組織地規劃和管理專案以取得成功

  • 解決涉及專案團隊或利害關係人的衝突

  • 團隊對角色和責任明確性的文件

  • 專案指令、任務和分派的文件

  • 已發布的資源分配矩陣

  • 有效解決衝突的例子

  • 願意向他人學習

  • 專案資源需求文件

  • 從內部人才庫中確定的適合團隊成員的清單

  • 改善工作效率和生產力的行動實例

  • 專案團隊、利害關係人和主題專家對遵循產業實務的實例和回饋

  • 核准對專案管理程序進行變更以適應業界常用的做法

  • 使用績效指標管理專案的過程紀錄

  • 專案中發生衝突且妥善解決的例子

  • 使用的衝突解決技巧的例子

  • 團隊和利害關係人對衝突得到滿意解決的回饋

  1. 未展現專案經理的管理機制(0)

  2. 有運用專案管理機制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4)

  3. 有運用專案管理機制,並有部分相關規範、辦法、流程之佐證,以及部分實際執行之書文佐證資料(5~9)

  4. 依組織特性與規模,專案經理對專案實施管理,具有效之機制、規範、辦法、流程與實際執行佐證,並且呈現專案經理有效解決問題或衝突之佐證(10~13)

  5. 依組織特性與規模,專案經理對專案實施管理,具系統化且成熟機制、完整的規範、辦法、流程與實際執行佐證,且有專案經理實際管控與決策之紀錄,並且呈現持續優化之佐證(14~15)


4.認知能力(15)

展現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環境中,適當地應用適當的感知、鑑別和判斷,以有效地指導專案。其包含下列要素:

  • 對專案採取全面的觀點

  • 有效解決問題

  • 使用適當的專案管理工具和技術

  • 尋找改善專案結果的機會

  • 與利害關係人之溝通需求一致的溝通計畫

  • 將外部事件與專案執行相關聯

  • 專案經理能夠在組織政治環境中運作專案

  • 專案經理選擇並應用對每個人有效的說服和激勵技巧

  • 專案問題和相互依存性的可視化表示(列表、圖表、關係圖等)

  • 根本原因分析、組合分析、專家判斷等之文件化紀錄

  • 將所經驗教訓應用於當前專案問題

  • 選擇的工具和/或技術的列表

  • 通過使用工具和/或技術獲得的成果

  • 保持議題記錄的即時性,並將其中的變更/新增通知給所有利害關係人

  • 主持小組活動(例如腦力激盪會議、會議)的紀錄,這些活動涉及專案的結果或專案行動的建議

  • 於風險登錄表記載正面的機會

  • 向客戶或內部利害關係人提送的文件,說明追求確定機會的價值與做法

  1. 未展現專案經理的感知、鑑別、判斷能力(0)

  2. 有專案經理感知、鑑別、判斷能力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4)

  3. 有專案經理感知、鑑別、判斷能力之說明,並有部分相關實例與做法之佐證,以及部分實際執行之書文佐證資料(5~9)

  4. 依組織特性與規模,專案經理有解決問題、改善、掌握機會的案例佐證,具備一定之政治敏感度、應變能力與擁抱變革的證明。(10~13)

  5. 依組織特性與規模,專案經理具備政治敏感度、應變能力與擁抱變革,並且展現開放且有彈性的管理風格,追求機會使專案能因應環境變化產出價值,且呈現自主持續優化之佐證(14~15)


5.效益(15)

展現在所有專案管理活動中使用適當的資源、工具和技術,以產生期望的結果。其包含下列要素:

  • 解決專案問題

  • 保持利害關係人的參與、激勵和支持

  • 根據需要進行變更以滿足專案需求

  • 在必要時運用自信心

  • 使用一致性的問題解決技術

  • 專案經理使用適當的知識管理工具

  • 利害關係人認可問題已解決的紀錄

  • 以文件紀錄解決方案對專案的影響

  • 利害關係人需求得到滿足的回饋

  • 在議題上取得共識和支持

  • 將偏見的團隊成員引導向客觀立場的例子

  • 專案經理展現出「可以做到」的態度

  • 更新風險登錄表,識別新的機會

  • 專案經理展現以行動為導向的積極主動態度(高階主管評價)

  • 為團隊成員提供培訓建議的紀錄

  • 專案進度表中包括團隊成員學習新解決方案或技術的時間

  • 專案經理展現積極的自尊和自信(高階主管評價)

  • 專案經理能夠拒絕提案而不引起爭議,同時保持合作

  • 利害關係人回饋指出專案經理表現出持續性和一致性的文件

  • 專案經理在面臨挑戰時保持動力(高階主管評價)

  • 決策備忘錄或決策分析文件展現專案經理針對議題的事實分析和迅速的決策


  1. 未展現專案經理的管理效益(0)

  2. 有專案經理運用資源、工具和技術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4)

  3. 有專案經理運用資源、工具和技術之說明,並有部分相關文件或案例之佐證,以及部分高階主管或利害關係人評價之佐證資料(5~9)

  4. 依組織特性與規模,有專案經理運用資源、工具和技術之完整執行佐證,並且呈現問題解決、高情緒智能、主動積極之客觀評價佐證(10~13)

  5. 依組織特性與規模,專案經理展現管理手法一致性之佐證,且有利害關係人正面評價之紀錄,呈現自主持續優化之佐證達標竿水準(14~15)


6.專業素養(15)

展現在專案管理實務中遵守責任、尊重、公平和誠實的道德行為。其包含以下要素:

  • 對專案的承諾

  • 以誠實和負責任的態度執行

  • 適當處理個人和團隊的逆境

  • 管理多樣化的人員

  • 以客觀的方式解決個人和組織問題

  • 通過具體的合作努力來實現專案目標

  • 在實現專案目標時優先考慮個人利益較低的選擇

  • 使用團隊建設技巧來促進合作

  • 專案經理確保專案遵循道德標準

  • 誠實報告專案潛在的利益衝突

  • 專案經理對敏感或保密的資訊保持機密性

  • 符合所有法律要求

  • 在使用受保護的智慧財產權時提供來源證明的版權聲明

  • 專案經理在感到強烈情緒(如憤怒或極度沮喪)時能夠控制情緒

  • 專案經理積極聆聽建設性回饋並採取行動

  • 專案經理承擔失敗的責任

  • 分析自己的表現以了解錯誤和失敗原因的個人案例

  • 專案經理展現對文化差異的認識、尊重和願意適應

  • 慶祝團隊的成就

  • 專案經理重視每個團隊成員的貢獻

  • 專案經理遵循組織程序或專案組合內的合作與報告規則

  • 專案經理遵守PMI 的行為準則

  1. 未展現專業素養(0)

  2. 有專案經理具備專業素養之說明,但未有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4)

  3. 有專案經理具備專業素養之說明,並有部分相關紀錄或案例之佐證,以及部分他人評價之書文佐證資料(5~9)

  4. 依組織特性與規模,專案經理展現具備專業素養完整的佐證,並且呈現當責、自我控制、考量文化差異、法規遵循與誠信之客觀評價佐證(10~13)

  5. 依組織特性與規模,展現專案經理具備專業素養完整的佐證,並且能積極承擔責任、貫徹承諾、解決個人與組織的問題,呈現自主持續優化之佐證達標竿水準(14~15)


總分


[1] 依據Project Manager Competency Development Framework (PMCDF) 3rd Edition架構所彙整之內涵,包括但不限於所列之佐證範例。

[2] 給分原則除所描述之樣態外,所有指標給分10分以上皆應著重佐證文件呈現客觀性與量化評估(包含第三方評鑑或回饋),而非自述與感受性說明。

[3] 本評分表之智慧財產權屬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所有。

附件、專案評分表

指標項目(配分)

指標內涵說明

運用之模型、方法及工件[1]

(對應細節請參考附表1~附表3)

給分說明[2]

給分

1.團隊(10)

展現團隊的管理與領導,引導出專案團隊的文化。

展現高績效專案團隊的相關因素、團隊發展與衝突解決的方法,使團隊有效能地執行專案任務。

模型:情境領導模型

溝通模型

激勵模型

專案團隊發展模型

其他模型

方法:會議與事件方法

其他方法

工件:階層圖工件

其他工件

  1. 未展現團隊管理與領導(0)

  2. 有團隊管理與領導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4)

  3. 有團隊管理與領導機制(模型、方法、工件),並有執行紀錄與書文佐證資料(5~8)

  4. 團隊管理與領導具完整機制、完整執行佐證,並且呈現所有團隊成員表現適當領導力、共享主導權、高績效之佐證(9~10)


2.利害關係人(10)

展現實施策略與行動,以促使利害關係人有效參與。

展現在整個專案期間促使良好關係與一致明確的願景。

展現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與參與。

模型:溝通模型

變革模型

其他模型

方法: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會議與事件方法

其他方法

工件:策略工件

紀錄與登錄工件

規劃工件

階層圖工件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協議與契約

其他工件

  1. 未展現利害關係人管理(0)

  2. 有利害關係人管理和參與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4)

  3. 有利害關係人管理及參與機制(模型、方法、工件),並有執行紀錄與書文佐證資料(5~8)

  4. 利害關係人管理及參與具完整機制、完整執行佐證,並且呈現在整個專案中與利害關係人維持高效的工作關係,以及利害關係人支持與滿意專案成果(9~10)


3.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10)

說明專案採用的開發手法與專案生命週期的階段。

展現選擇開發手法的考量因素以及與專案生命週期、交付的對應。

模型:複雜性模型

其他模型

方法: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其他方法

工件:策略工件

基準工件

  1. 未展現專案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0)

  2. 有專案開發手法選擇與生命週期階段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4)

  3. 有專案開發手法選擇與生命週期階段管理之機制(模型、方法、工件),並有執行紀錄與書文佐證資料(5~8)

  4. 專案開發手法選擇與生命週期階段管理具完整機制、完整執行佐證,並且呈現由各階段所組成的專案生命週期與交付標的之開發手法,可連結專案從開始到結束的商業交付與利害關係人價值(9~10)


4.規劃(15)

說明專案的規劃過程與結果,包含開發手法、交付標的、組織需求、市場條件、法律或監管限制,以及相應的估算、交付、時程、預算、溝通、實體資源、採購、變更、指標與基準。

模型:溝通模型

激勵模型

變革模型

複雜性模型

其他模型

方法: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估算方法

會議與事件方法

其他方法

工件:策略工件

紀錄與登錄工件

規劃工件

階層圖工件

基準工件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協議與契約

其他工件

  1. 未展現專案規劃過程與結果(0)

  2. 有專案規劃過程與結果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僅具部分結果,未見過程佐證(1~7)

  3. 有專案規劃過程與結果之管理機制(模型、方法、工件),並有執行紀錄與書文佐證資料(8~12)

  4. 專案規劃過程與結果之管理具完整機制、完整執行佐證,並且呈現在整個專案中,對不斷發展與新出現的資訊作出詳盡規劃與調整計畫書的過程(13~15)


5.專案工作(15)

展現各項專案過程的行動與管理作為,如管理溝通、管理實體資源、管理採購工作。

展現新工作與變更的監視與團隊在整個專案中的學習。

模型:情境領導模型

溝通模型

激勵模型

變革模型

複雜性模型

專案團隊發展模型

其他模型

方法: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會議與事件方法

其他方法

工件:紀錄與登錄工件

規劃工件

階層圖工件

基準工件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報告工件

協議與契約

其他工件

  1. 未展現各項專案執行工作的行動與管理作為(0)

  2. 有各項專案執行工作的行動與管理作為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僅具部分結果,未見過程佐證(1~7)

  3. 有各項專案執行工作的行動與管理作為之管理機制(模型、方法、工件),並有執行紀錄與書文佐證資料(8~12)

  4. 各項各項專案執行工作的行動與管理作為具完整機制、完整執行佐證,並且呈現與專案利害關係人的適當溝通、有效率的實體資源管理、有效的採購管理,透過持續學習與過程改善而提升了能力(13~15)


6.交付(10)

展現專案之交付標的與其對應的需求、範疇,以及所提供商業價值。

展現交付相關的品質管理作為

模型:溝通模型

複雜性模型

其他模型

方法: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會議與事件方法

其他方法

工件:紀錄與登錄工件

規劃工件

階層圖工件

基準工件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報告工件

協議與契約

其他工件

  1. 未展現專案之交付標的與其對應之品質管理作為(0)

  2. 有專案之交付標的與其對應之品質管理作為之說明,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4)

  3. 有專案之交付標的與其對應之品質管理之機制(模型、方法、工件),並有執行紀錄與書文佐證資料(5~8)

  4. 專案之交付標的與其對應之品質管理作為具完整機制、完整執行佐證,並且呈現專案達成範疇、在預訂的時間完成、利害關係人接受並滿意專案交付標的(9~10)


7.衡量(10)

展現建立有效的衡量內容與衡量值,並且在整個專案期間持續監視。

有衡量資訊的呈現與視覺化,藉以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並且使專案成長與改善。

模型:其他模型

方法: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會議與事件方法

其他方法

工件:規劃工件

階層圖工件

基準工件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報告工件

協議與契約

其他工件

  1. 未展現專案之衡量內容與衡量值(0)

  2. 有說明專案之衡量內容與衡量值以及對應之資訊溝通與視覺化,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4)

  3. 有專案之衡量與監視以及對應資訊溝通與視覺化之機制(模型、方法、工件),並有執行紀錄與書文佐證資料(5~8)

  4. 專案之衡量與監視以及對應資訊溝通與視覺化具完整機制、完整執行佐證,並且呈現專案資訊與預測評估足以滿足專案及時決策、及時採取適當行動使專案績效保持在正軌上(9~10)


8.不確定性(10)

展現專案因應不確定性、模糊性、複雜性、易變性所運用的機制或手法。

展現專案風險如何管理與應變的過程與作為。

模型:複雜性模型

方法: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會議與事件方法

工件:紀錄與登錄工件

規劃工件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報告工件

協議與契約

  1. 未展現專案對不確定性的因應與管理(0)

  2. 有說明專案對不確定性的因應與管理,但未有執行紀錄或書文佐證資料(1~4)

  3. 有專案對不確定性的因應與管理之機制(模型、方法、工件),並有執行紀錄與書文佐證資料(5~8)

  4. 專案對不確定性的因應與管理具完整機制、完整執行佐證,並且呈現了解與主動探索專案之不確定性藉此預測機會與威脅、透過風險與不確定性的活動改善專案績效與成果(9~10)


9.組織與能力(5)

展現組織充分支持此專案團隊的相關行動與資源。

展現此專案團隊與領導者有適當的分工及人員有足夠的專案管理相關職能。

展現此專案有成熟的管理體系或資訊系統,有效管制專案執行。

常見佐證:

組織內部函文、簽呈或公告

專案獎勵機制

會議紀錄(明確支持或宣示)

專案組織圖

專案管理相關認證與訓練

持續學習證明(3)

專案管理系統截圖或系統說明書

專案管理權責體系圖

專案管制查核機制執行佐證或稽核報告

依佐證資料給予05

  • 此專案成員具有PMI相關證照,且持續參與學習活動(依認證人數與有效性給1~2)

  • 此專案有運用e化專案管理系統(依實際系統功能與運用程度給1~2)

  • 此專案有組織支持佐證(依實際佐證有效性給1~2)

  • 有此專案之查核/稽核機制且確有執行佐證(1)

  • 其他可資證明之佐證


10.特殊績效(5)

展現此專案成果對市場或產業的價值創造與提升。

展現此專案成果第三方或顧客的評價與回饋。

專案獲獎或表揚紀錄。

常見佐證:

專案之直接產值

專案的獲獎紀錄

感謝狀

專案直接相關之顧客滿意度

專案第三方評價佐證

其他直接專案價值之量化佐證

依佐證資料給予05

  • 此專案獲獎(依獎項之產業標竿水準給1~2)

  • 此專案有顧客滿意度量化數據佐證(1)

  • 此專案有第三方或主管機關評價佐證(1)

  • 符合聯合國永續指標(SDGs)2項以上(依符合之指標數量與影響力給1~2)

  • 其他可資證明之佐證


總分


[1] 模型、方法及工件包括但不限於PMBOK 7th Edition所述之22個模型、60個方法與76個工件,各指標對應如附表1,可依照不同產業由受評者說明詮釋,評分委員應辨別其為真實執行之過程佐證。指標9、指標10列舉常見佐證,依受評者提供佐證之有效性評分。

[2]給分原則除所描述之樣態外,指標1~8給分8分以上應著重完整佐證之系統化(Input-Process-Output)呈現,以及與其他指標之關聯性。

[3] 本評分表之智慧財產權屬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所有。

附表1 指標之模型、方法、工件、常見佐證對應表

指標項目

(配分)

指標內涵說明

模型(參考)

方法

工件/常見佐證

1.團隊(10)

展現團隊的管理與領導,引導出專案團隊的文化。
展現高績效專案團隊的相關因素、團隊發展與衝突解決的方法,使團隊有效能地執行專案任務。

情境領導II
OSCAR
跨文化溝通
溝通管道的有效性
保健與激勵因素
內在與外在動機
需求理論
X
理論、Y理論、Z理論
Tuckman
階梯
Drexler/Sibbet
團隊績效
衝突

會議與事件方法
啟動會議
專案結束
回顧會議
其他方法
衝擊圖法

 

階層圖工件
組織分解結構
資源分解結構
其他工件
活動清單
專案行事曆
專案團隊章程

 

 

 

2.利害關係人(10)

展現實施策略與行動,以促使利害關係人有效參與。
展現在整個專案期間促使良好關係與一致明確的願景。
展現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與參與。

跨文化溝通
溝通管道的有效性
執行與評估鴻溝
管理組織變革
ADKAR
領導變革八步驟
轉變
衝突
協商
顯著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利害關係人分析
會議與事件方法
待辦清單修整
投標人會議
迭代審查
迭代規劃
啟動會議
經驗學習
專案結束
專案審查
發布規劃
指導委員會

其他方法
衝擊圖法
淨推薦值(NPS)
優先等級綱要

策略工件
商業企劃案
專案簡介
專案章程
專案願景聲明
路線圖
紀錄與登錄工件
利害關係人登錄表
規劃工件
溝通管理計畫書
專案管理計畫書
利害關係人參與計畫書
階層圖工件
組織分解結構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優先等級矩陣
利害關係人參與評量矩陣
協議與契約
固定價款
成本補償
工料計價
不定期交付/非固定數量(IDIQ)
其他協議
其他工件
活動清單
()標文件
需求相關文件
使用者故事

 

 

3.開發手法與生命週期(10)

說明專案採用的開發手法與專案生命週期的階段。
展現選擇開發手法的考量因素以及與專案生命週期、交付的對應。

Cynefin框架
Stacey
矩陣
規劃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回收期
淨現值(NPV)

其他方法
時間盒

策略工件
路線圖

基準工件
里程碑時程

 

 

4.規劃(15)

說明專案的規劃過程與結果,包含開發手法、交付標的、組織需求、市場條件、法律或監管限制,以及相應的估算、交付、時程、預算、溝通、實體資源、採購、變更、指標與基準。

跨文化溝通
溝通管道的有效性
保健與激勵因素
內在與外在動機
需求理論
X
理論、Y理論、Z理論
管理組織變革
ADKAR
領導變革八步驟
轉變
Cynefin
框架
Stacey
矩陣
協商
規劃
過程組
顯著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替代方案分析
假設與限制分析
商業論證分析法
回收期
內部報酬率(IRR)
投資報酬率(ROI)
淨現值(NPV)
成本效益分析
品質成本
決策樹分析
實獲值分析
期望貨幣值(EMV)
影響圖
生命週期評量
自製或外購分析
衝擊與機率矩陣
過程分析
迴歸分析
敏感性分析
模擬
利害關係人分析
□SWOT
分析
價值流對應
假設情境分析

估算方法
親和分組法
類比估算法
功能點
多點估算法
參數估算法
相對估算法
單點估算法
故事點估算法
寬帶德爾菲法
會議與事件方法
待辦清單修整
投標人會議
每日站立會議
迭代規劃
經驗學習
規劃
發布規劃
回顧會議
其他方法
衝擊圖法
時間盒

策略工件
商業企劃案
專案簡介
專案章程
專案願景聲明
路線圖
紀錄與登錄工件
假設紀錄
待辦清單
依風險調整後的待辦清單
風險登錄表
利害關係人登錄表

規劃工件
變更管制計畫書
溝通管理計畫書
成本管理計畫書
迭代計畫書
採購管理計畫書
專案管理計畫書
品質管理計畫書
發布計畫書
需求管理計畫書
資源管理計畫書
風險管理計畫書
範疇管理計畫書
時程管理計畫書
利害關係人參與計畫書
測試計畫書
階層圖工件
組織分解結構
產品分解結構
資源分解結構
工作分解結構

基準工件
預算
里程碑時程
績效衡量基準
專案時程
範疇基準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親和圖
燃燒圖
流程圖
甘特圖
專案時程網路圖
需求追溯矩陣
責任分派矩陣
□S
型曲線
利害關係人參與評量矩陣
故事圖
使用案例
協議與契約
固定價款
成本補償
工料計價
不定期交付/非固定數量(IDIQ)
其他協議

其他工件
活動清單
()標文件
指標
專案行事曆
需求相關文件
使用者故事

5.專案工作(15)

展現各項專案過程的行動與管理作為,如管理溝通、管理實體資源、管理採購工作。
展現新工作與變更的監視與團隊在整個專案中的學習。

情境領導II
OSCAR
跨文化溝通
溝通管道的有效性
保健與激勵因素
內在與外在動機
需求理論
X
理論、Y理論、Z理論
管理組織變革
ADKAR
領導變革八步驟
轉變
Cynefin
框架
Stacey
矩陣
Tuckman
階梯
Drexler/Sibbet
團隊績效
衝突
協商
規劃
過程組
顯著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替代方案分析
自製或外購分析
過程分析
肇因分析
敏感性分析
利害關係人分析
價值流對應
會議與事件方法
待辦清單修整
投標人會議
變更管制委員會
每日站立會議
迭代審查
迭代規劃
啟動會議
經驗學習
專案結束
專案審查
風險審查
狀態
指導委員會

其他方法
優先等級綱要
時間盒

紀錄與登錄工件
假設紀錄
待辦清單
變更紀錄
議題紀錄
經驗學習登錄表
風險登錄表
規劃工件
變更管制計畫書
溝通管理計畫書
採購管理計畫書
專案管理計畫書
品質管理計畫書
資源管理計畫書
風險管理計畫書
時程管理計畫書
測試計畫書

階層圖工件
資源分解結構
風險分解結構
基準工件
預算
里程碑時程
績效衡量基準
專案時程
範疇基準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親和圖
因果圖
儀表板
流程圖
甘特圖
資訊散熱器
優先等級矩陣
專案時程網路圖
責任分派矩陣
散佈圖
利害關係人參與評量矩陣
價值流圖

報告工件
品質報告
風險報告
狀態報告
協議與契約
固定價款
成本補償
工料計價
不定期交付/非固定數量(IDIQ)
其他協議
其他工件
活動清單
()標文件
專案行事曆
專案團隊章程

 

6.交付(10)

展現專案之交付標的與其對應的需求、範疇,以及所提供商業價值。
展現交付相關的品質管理作為。

執行與評估鴻溝
Cynefin
框架
Stacey
矩陣
協商
過程組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替代方案分析
假設與限制分析
標竿比對
淨現值(NPV)
檢核表
品質成本
過程分析
肇因分析
敏感性分析
價值流對應

會議與事件方法
待辦清單修整
變更管制委員會
迭代審查
迭代規劃
經驗學習
專案審查
其他方法
衝擊圖法
建模
時間盒

紀錄與登錄工件
假設紀錄
待辦清單
變更紀錄
風險登錄表
規劃工件
變更管制計畫書
品質管理計畫書
發布計畫書
需求管理計畫書
範疇管理計畫書
風險管理計畫書
時程管理計畫書
測試計畫書

階層圖工件
產品分解結構
工作分解結構
基準工件
績效衡量基準
範疇基準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燃燒圖
因果圖
週期圖
累積流量圖
流程圖
前置時間圖表
優先等級矩陣
需求追溯矩陣
散佈圖
故事圖
產能圖
使用案例
價值流圖
速度圖

報告工件
品質報告
協議與契約
固定價款
成本補償
工料計價
不定期交付/非固定數量(IDIQ)
其他協議
其他工件
指標
需求相關文件
使用者故事

7.衡量(10)

展現建立有效的衡量內容與衡量值,並且在整個專案期間持續監視。
有衡量資訊的呈現與視覺化,藉以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並且使專案成長與改善。

過程組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標竿比對
商業論證分析法
回收期
內部報酬率(IRR)
投資報酬率(ROI)
淨現值(NPV)
成本效益分析
檢核表
品質成本
實獲值分析
預測
過程分析
迴歸分析
模擬
趨勢分析
變異分析

會議與事件方法
專案審查
狀態
其他方法
衝擊圖法
淨推薦值(NPS)
時間盒

規劃工件
測試計畫書
階層圖工件
資源分解結構
工作分解結構
基準工件
預算
里程碑時程
績效衡量基準
專案時程
範疇基準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燃燒圖
週期圖
累積流量圖
儀表板
甘特圖
直方圖
資訊散熱器
前置時間圖表
需求追溯矩陣
散佈圖
□S
型曲線
產能圖
價值流圖
速度圖
價值流圖
速度圖

報告工件
品質報告
協議與契約
固定價款
成本補償
工料計價
不定期交付/非固定數量(IDIQ)
其他協議
其他工件
指標
需求相關文件

 

8.不確定性(10)

展現專案因應不確定性、模糊性、複雜性、易變性所運用的機制或手法。
展現專案風險如何管理與應變的過程與作為。

Cynefin框架
Stacey
矩陣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替代方案分析
假設與限制分析
機率與衝擊矩陣
□SWOT
分析
假設情境分析

會議與事件方法
風險審查

紀錄與登錄工件
假設紀錄
依風險調整後的待辦清單
風險登錄表

規劃工件
風險管理計畫書
階層圖工件
風險分解結構

視覺化資料與資訊工件
因果圖
報告工件
風險報告

協議與契約
固定價款
成本補償
工料計價
不定期交付/非固定數量(IDIQ)
其他協議

9.組織與能力(5)

展現組織充分支持此專案團隊的相關行動與資源。
展現此專案團隊與領導者有適當的分工及人員有足夠的專案管理相關職能。
展現此專案有成熟的管理體系或資訊系統,有效管制專案執行。

 

 

 

組織內部函文、簽呈或公告
專案獎勵機制
會議紀錄(明確支持或宣示)
專案組織圖
專案管理相關認證與訓練

持續學習證明(3)
專案管理系統截圖或系統說明書
專案管理權責體系圖
專案管制查核機制執行佐證或稽核報告

10.特殊績效(5)

展現此專案成果對市場或產業的價值創造與提升。
展現此專案成果第三方或顧客的評價與回饋。
專案獲獎或表揚紀錄。

 

 

 

專案之直接產值
專案的獲獎紀錄
感謝狀

專案直接相關之顧客滿意度
專案第三方評價佐證
其他直接專案價值之量化佐證


17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