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育民國小 五年級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社會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南一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58.39 KB
頁數
2
作者
st18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10-31,离现在 0 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秀水鄉育民國民小學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社會領域第三次定期評量試卷
班級:(五)年( )班 座號: )姓名: )評分:
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20
1.清領時期,漢人常侵占原住民土地,引
發衝突。
2.清領前期,水圳都是由政府所修築。
3.清領前期臺灣的漢移民常因爭奪水源
而引發械鬥。
4.「郊」是指臺灣在清領後期開港通商後
各國商人在港口所設立的貿易據點。
5.十九世紀中期後茶葉和樟腦成為臺灣
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主要產物。
6.清領後期臺灣中部的集集因樟腦產業
興盛而發展成新興市鎮。
7.清領時期,從劉銘傳來臺灣後,才開始
積極推行現代化建設是臺灣成為清朝境
內較為進步地區的唯一功臣。
8.西元 1874 年,臺灣
恆春地區發生「牡
丹社事件」
9.劉銘傳在臺灣興建鐵路購買蒸汽火車
10.清領後期,英國在安平開港通商後,
派人在當地設立領事館處理外交事務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20
1.下列哪一個是漢人在開墾過程中常和
原住民發生衝突的主要原因?原住民
殺害漢人婦女漢人強娶原住民婦女
漢人侵占原住民土地原住民禁止漢人
用水。
2.清領前期下列哪一個不是 臺灣與中國
大陸貿易的主要商品?蔗糖布匹
藥材鹿皮。
3.「阿金是生活在清領前期的臺灣商人,
他參加了『郊』。」上文所指的「郊」不具
有下列哪一個功能?維持貿易秩序
與公共事務主持祭祀活動舉辦科舉考
試。
4.下列有關科舉考試的敘述,哪一項錯
誤?選拔官吏的制度清朝末年才廢
重視「科學」學科在中國實施約
1300 年。
5.西元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的主要意
義是下列哪一個?臺灣人可以到港口
搭船臺灣重新進入國際貿易體系
教士首度來臺漢人可以到臺灣開墾。
6.清領後期臺灣北部因為茶葉產區而興
,經濟重心由南往北移,下列哪一個是
南部不適合種植茶葉的主要原因?
部民眾不喜歡喝茶南部沒有港口出口
茶葉南部沒有交通工具運送茶葉
部地形以平原為主。
7.下列哪一個是馬偕的事蹟,使臺灣北部
民眾受惠良多?創辦新樓醫院創立
神學院帶領民眾爭取平等及自由
進西方醫療技術及教育體系。
8.西元 1884 年,因下列哪一場戰爭的爆
發,讓清朝政府更加體認臺灣在東南海防
的重要地位?
法聯軍之役第一次
世界大戰
法戰爭甲午戰爭。
9.下列哪一條市街在清領前期是府城重要
的商業據點?剝皮寮老街淡水老街
三峽老街神農老街。
10. 法戰爭期間,法國派遣下列哪一個
人率軍攻打臺灣?施琅將軍劉永福
將軍林鳳將軍孤拔將軍。
三、勾選題:每格1分,共16
1. 十九世紀後,臺灣因下列哪些原因成為西方
國家意圖占領的目標?
( )四季如春。
( )人口稀少。
( )物產豐富。
( )空氣清新。
2.西元 1860 年,清朝與英
法爆發戰爭戰敗割
地賠款,還開放臺灣的港口通商。下列哪些是
當時被迫開放的港口?
( )安平。
( )鹿港。
( )馬公。
( )打狗。
3.下列哪些屬於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時的作
為?
( )開辦郵局。
( )架設電報線。
( )購買新式輪船。
( )規畫八通關古道。
4.黃阿土是清領末期居住在臺灣北部的居民,
下面哪些可能是他生活中會遇到的情形?
( ) 他的工作是在淡水的茶廠揀選茶葉。
( ) 他生病時可以到鄰近的新樓醫院治
療。
( ) 他在附近的滬尾港口可以看到許多
船隻運送貨物。
( ) 他在附近的淡水
英國領事館可以看
到外國人處理事務。
四、連連看:每答 2分,共 6
1. 下列清領時期的水利建設分別位於臺
灣的哪一個地方
曹公圳˙ ˙ㄅ.彰化
瑠公圳˙ ˙ㄆ.高雄
八堡圳˙ ˙ㄇ.臺北
五、 是的打ˇ.不是的打╳:每格 1分,共 18
1.安安到文物館參觀展覽,看到展示櫃裡陳列
著清領時期的「渡臺禁令」安安在這份文件中
會看到下列哪些內容?
( )渡臺者不可攜帶家眷。
( )廣東籍人士禁止渡臺。
( )已來臺者不可接親人到臺灣。
( )繳足保證金,就可以渡臺。
2下列有關清領前期臺灣商業貿易狀況的敘
述,哪些是正確的?
( )將稻米與蔗糖大量銷往中國大陸。
( )渡臺禁令使臺灣人口大量減少,日常用
品的進口也逐漸減少。
( )鹿港在當時快速發展,與港口貿易興盛
有關。
3.王徵是清領初期的中國大陸居民因為在家鄉
謀生不易,打算到臺灣開墾,但是經過多次申
請都無法通過,最後他決定偷渡到臺灣。下列
哪些是他在偷渡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情形?
( ) 沿海官員嚴格查緝偷渡船隻。
( ) 經過波濤洶湧的黑水溝。
( ) 遭美國軍隊偷襲。
4. 清領後期,臺灣在沈葆楨、劉銘傳先後主政
下,成為清朝境內較為進步的地區,下列有關
臺灣建省後的敘述,哪些正確?
( ) 居民可透過電報線獲得國外的資訊。
( ) 當時的居民可以搭乘飛機往返中國
大陸與臺灣。
( ) 人們想去較遠的地方旅遊,可搭乘蒸
汽火車。
( ) 澎湖因西嶼西臺改建,防衛力量增
強。
5. 自十七世紀起,陸續有中國大陸地區的漢人
來臺活動,移居臺灣的漢人為臺灣帶來許多改
變。下列哪些敘述與清領時期漢人移居臺灣開
墾有關?
( ) 漢人開墾土地增加,原住民的生活空
間因此縮小。
( ) 臺灣出現許多中國大陸原鄉神明信
仰。
( ) 臺灣成為清政府統治區域內最落後
的一省。
( ) 漢人移民對中國大陸進口日用品的
需求,帶動兩地的商業發展。
六、圖表題:每格 2分,共 20
1.下列哪些屬於清領前期渡海來臺移民
的生活情形?在□裡打ˇ:
集體反抗
政府
供奉故鄉
神明
和一同來
的家眷
租地耕作
和原住民
相處融洽
2. 十九世紀中期後,臺灣逐漸走向現代
化,下列是明明所蒐集臺灣現代化建設
的相關圖片,分別由哪一個人所推行
代號填入□裡:
.沈葆楨 .劉銘傳
創設郵政
總局
興建新式
學堂
改建西嶼
西臺
修築海門
天險
臺南
建第一座
新式砲臺
規畫八通
關古道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