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和美高級中學國中部108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歷史科一年級試卷 班級: 座號: 姓名:
《1-20 題每題 2分;21-40 題每題 3分》
1. ( )請問:「1636
年,在傳教士尤紐斯召集下,安平
以北十五社及以南十三社的代表集合向普特曼表
示服從。」普特曼應該是何國派在臺灣的長官?
(A) 法國 (B)西班牙 (C)日本 (D)荷蘭。
2. ( )清康熙時期將臺灣的行政區分為一府三縣,從當
時行政區畫分的情況來看,顯示出哪一歷史現象
?(A)行政區域的畫分主要集中在東北部與東部
(B)將臺灣府設於打狗一帶,乃是為了向東南亞
發展 (C)此行政區域的畫分已擴及至全島 (D
)規畫的行政區域皆在西部,並未擴及東部地區。
3. ( )比較沈葆楨、劉銘傳兩人在臺推行的新政,可發
現兩人的共通點為下列何者? (A)皆首重「中
外交流」之改革 (B)皆重視交通建設,以利經
濟發展 (C)皆聘請外國工程師前來,設計並打
造戰艦 (D)皆曾大規模進行財政改革,使稅收
大增。
4. ( ) 因漢人不能保有自己開墾的土地,必須聽從政府
的調遣而使臺灣在
17
世紀中葉發生一場血腥屠殺
事件,導致大量漢人被殺。請問:此一事件為何
? (A)朱一貴事件 (B)郭懷一事件 (C)林
爽文事件 (D)戴潮春事件。
5. ( )1684
年,清廷在臺灣設臺灣府,府之下設置三縣
,其中地理位置最南的是哪一縣? (A)臺灣縣
(B)鳳山縣 (C)諸羅縣 (D)彰化縣。
6. ( )劉銘傳初到臺灣,就在基隆與敵軍發生激烈炮戰
,同時也打出清末對外的『第一場勝仗』。請問
:這『第一場勝仗』是指下列何者? (A)英法
聯軍 (B)鴉片戰爭 (C)清法戰爭 (D)八國
聯軍。
7. ( )17
世紀西拉雅族規模最大的部落,遭到軍隊強力
鎮壓後,與荷蘭人簽署條約,以下條約內容何者
錯誤?(A)該社原住民不再與荷蘭人及其盟友對抗
。(B) 作戰時要與荷蘭人並肩作戰。(C)不得干擾
收購鹿皮的日本人,並讓他們自由通行。(D)部落
長老若被召喚,須至熱蘭遮城聆聽政令。
8. ( )近代臺灣的建設發展主要是因受外國侵略的刺激
而起,其中『臺灣建省』是因某國欲侵略何國所
造成的影響?(A)越南 (B)美國 (C)英國 (
D)日本
9. ( )清帝國時期流傳著一句俗諺:「三年一小反,五
年一大亂。」因此臺灣被稱為「難治之地」。請
問:當時較大規模的民變有哪些?(甲)三藩之亂
(乙)朱一貴事件 (丙)林爽文事件(丁)戴潮春事件
(戊)郭懷一事件 (A)甲乙丙 (B)乙丙丁 (C
)甲丙戊 (D)甲乙戊。
10. ( )下列歷史人物何人較符合『是民族的罪人卻也是
協助國家統一的大功臣』?(A)劉銘傳 (B)鄭
成功 (C)施琅 (D)鄭克塽。
11. ( )我們在清朝的臺灣地圖上所看到的番界,主要是
在隔離哪兩大族群,以避免衝突發生? (A)祖
籍不同的人 (B)漢人和原住民 (C)平埔族與
高山族 (D)宗教信仰不同的人。
12. ( )16
世紀中葉的臺灣,有一群善貿易、操舟和外人
接觸頻繁的原住民應該是下列何者? (A)賽夏
族 (B)泰雅族 (C)噶瑪蘭族 (D)馬賽人。
13. ( )臺北府城的北門是一級古蹟。請問:臺北府城的
設立,是何人治臺時的建設成果之一? (A)施
琅 (B)沈葆楨 (C)劉銘傳 (D)邵友濂。
14. ( )下列哪一項是荷蘭人殖民臺灣時期的統治特色?
(A)透過基督教來統治漢人 (B)用希臘字教育
原住民,以利宗教教化 (C)對漢人開徵各種苛
捐雜稅,並嚴禁私有土地 (D)以個人經營型態
鼓勵漢人拓展臺灣農業經濟。
15. ( )在清帝國統治臺灣的早期史料中「從北路諸羅以
上,直到山後長達一千餘里的地方,漢族婦女不
到數百人;南路由鳳山到琅 以下長達四、五百
里的地方,漢族婦女也不過數人而已。」請問:
形成引文中現象的原因為何? (A)社會風氣重
男輕女,導致男女人口失衡 (B)民變、械鬥頻
繁,造成婦女傷亡慘重 (C)漢族婦女多纏足,
不適合墾殖的活動 (D)清廷頒布渡臺政策,禁
止攜眷渡臺。
16. ( )附表是 17
世紀時與臺灣有關的幾件大事。請按時
間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
(A)丙甲丁乙 (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 (
D) 甲丁丙乙。
17. ( )每逢假日總會看到天主教堂中湧入成群的菲律賓
籍勞工。請問:菲律賓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受到
哪一國殖民統治所影響? (A)西班牙 (B)荷
蘭 (C)葡萄牙 (D)日本。
18. ( )大雄乘坐時光機來到 14
世紀的臺灣,他最有可能
在這裡見到下列哪一情形? (A)明朝進行海禁
時,依然可進行走私貿易
(B)給予各社選出的長
老權力來維持部落秩序 (C)滿清將臺灣納入版
圖
(D)甘治士來台灣傳播基督教。
19. ( )某人認為臺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建議政府應
善加防守,只要將內地的部分軍隊移防臺灣,便
可確保東南數省之安全。請問:提出上述想法與
建議的相關歷史背景為何? (A)清朝入主北京
,鄭成功進占臺灣為基地 (B)海商轉移到臺灣
活動的背景 (C)荷蘭人占領臺灣南部的目的 (
D)鄭氏降清後,施琅強化臺灣防務的建議。
20. ( )「還原正義連線」成員破壞鄭成功銅像基座,認
為,鄭成功雖然被譽為民族英雄,但實際上並未
善待原住民。請問:主張鄭成功須向原住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