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和美高中國中部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公民科一年級試卷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選擇(1~20 每題兩分,21~40 每題三分)
1. ( )根據附圖內容判斷,下列對於親屬關係的說明何
者正確?
(A)姑姑和阿姨為姻親關係 (B)湯姆和姑姑為旁系血親
(C)父親和阿姨為法定血親 (D)母親和阿姨為直系血親
2. ( )不孕的王姓夫妻想要收養父母因車禍雙亡,而又
無其他親人照顧的小凱。請問:王姓夫妻除了應
符合法律所規定的收養條件外,還須經哪一單位
的核可,才算完成收養程序? (A)戶政事務所
(B)警察局 (C)社會局 (D)法院。
3. ( )哈利在父母親雙雙過世後,就搬到阿姨與姨丈的
家中,和表弟達力同住一室。關於此家庭中的親
屬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阿姨和姨丈
是姻親關係 (B)哈利和表弟是旁系血親 (C)
姨丈和表弟是擬制血親 (D)阿姨和哈利是直系
血親。
4. ( )「收養」是指透過法律程序建立的親子關係,依
我國(甲)法規定,若要收養必須向(乙)提出聲請
。請問:上述中(甲)、(乙)依序應填入何者? (
A)《憲法》、戶政機關 (B)《憲法》、法院
(C)《民法》、法院 (D)《民法》、戶政機關
。
5. ( )阿美今年年底即將結婚,最近忙著籌備婚禮之外
,也與未婚夫討論,婚後是否與公公、婆婆同住
。請問:阿美與她的公婆之間屬於何種親屬關係
? (A)配偶 (B)血親 (C)姻親 (D)法定
血親。
6. ( )「配偶的血親」是姻親的一種,下列何種稱謂即
屬於這類姻親? (A)外孫 (B)公婆 (C)連
襟 (D)妯娌。
7. ( )下列何者不是姻親關係的親屬? (A)血親的配
偶 (B)配偶的血親的配偶 (C)血親的配偶的
血親 (D)配偶的血親。
8. ( )公民老師在課堂上複習親屬關係的種類,並抽出
四位同學上臺回答問題。請問:下列哪一位同學
的配對錯誤? (A)政男:姨丈—姻親 (B)小
辛:堂姊—旁系血親 (C)風堅:岳父—自然血
親 (D)妮妮:養母—法定血親。
9. ( )「妯娌」之間具有親屬關係,而此關係屬於下列
哪一種? (A)血親的配偶 (B)血親的配偶的
血親 (C)配偶的血親 (D)配偶的血親的配偶
。
10. ( )隨著社會變遷,家庭也發展出其他的型態,下列
有關其他家庭型態的敘述,何者錯誤? (A)隔
代教養家庭是由(外)祖父母照顧(外)孫子女
所組成的 (B)新移民家庭是由夫或妻為外籍人
士所組成的 (C)重組家庭是由父或母其中一方
和未婚子女所組成的 (D)頂客家庭是由雙薪且
未生育子女的夫妻所組成的。
11. ( )家人間的感情是最親密的,但是再親密也難免會
起衝突,下列對於家庭衝突的敘述,何者錯誤?
(A)家人間的衝突,通常會自然化解 (B)家人
間要理性的溝通,針對原因,解決衝突 (C)應
在互信、互愛、互相尊重的原則下解決衝突 (D
)要學習平心靜氣包容彼此想法,樂於傾聽、溝通
,以免衝突一再發生。
12. ( )小新家中有爸爸、媽媽與妹妹,由此可知在小新
家裡包含哪些親屬關係?(甲)血親(乙)配偶(丙)
姻親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
乙丙。
13. ( )家庭是經由下列哪些關係而組成的?(甲)師生(乙
)血緣(丙)婚姻(丁)收養 (A)甲乙丙 (B)乙丙
丁 (C)甲乙丁 (D)甲丙丁。
14. ( )下列哪些親屬是你的自然血親?(甲)舅媽(乙)外
公(丙)叔父(丁)伯母 (A)甲乙 (B)乙丙 (C
)乙丁 (D)丙丁。
15. ( )有一種家庭型態只有(外)孫子女與(外)祖父
母同住,並由(外)祖父母負責照顧(外)孫子
女的生活起居。這種家庭型態稱為什麼? (A)
隔代教養家庭 (B)重組家庭 (C)頂客家庭 (
D)單親家庭。
16. ( )「急難家庭救助計畫」是民間慈善機構以每月五
千元、最多四個月的經濟援助,用來幫助生活遭
遇急難的家庭度過難關。上述計畫可代替家庭的
何種功能? (A)經濟 (B)生育 (C)教育 (
D)保護與照顧。
17. ( )賢奇夫妻結婚三年,妻子一直沒有懷孕,最近打
算到醫院做試管嬰兒。請問:賢奇夫妻是希望能
發揮哪一項家庭功能? (A)生育功能 (B)保
護與照顧功能 (C)經濟功能 (D)教育功能。
18. ( )爸媽因為小健沉迷電腦遊戲而加以斥責,小健一
時衝動對爸媽大吼大叫,惹得爸媽更加生氣。上
述屬於下列哪一類型的家庭衝突? (A)家務分
工的衝突 (B)家庭經濟的衝突 (C)生活習慣
與意見的衝突 (D)工作態度的衝突。
19. ( )關於解決家庭衝突的方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學習情緒管理 (B)尋求第三人協助 (C)
培養同理心 (D)遷怒其他家人。
20. ( )面對人口高齡化的社會現象,政府應該採取何種
方式來解決老人照顧的問題? (A)制定法律強
迫子女與父母同住 (B)將老人送至國外安養院
(C)規畫社會福利政策 (D)將所有老人集中管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