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 共3頁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公民科 九年級第三次段考 試題卷
九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單選題/第1~30 題,每題 3分、共 90 分;第 31~35 題,每題 2分、共 10 分。(※請將答案以 2B 鉛筆畫在答案卡上)
( )1. 透過分工合作,人人都可以互利。依據比較利益法則,進行專業化分工時應採取何種選擇?
(A)絕對利益最高 (B)機會成本較低 (C)機會成本較高 (D)絕對成本最低。
( )2. 人與人之間經由適當分工,彼此從事較拿手的生產工作,再經由相互交換,彼此都可以得到較多、較好的產品,這
就是「比較利益法則」。依上述判斷,下列何者是「比較利益法則」的功能? (A)提高社會的就業率 (B)提高
工廠的技術水準 (C)使資源做最有效率的運用 (D)提高公司的人力素質。
( )3. 立宏與偉城兩人參加學校的園藝社,負責樓頂菜圃的種植,附表是
他們使用相同資源,各種植玉米或秋葵幼苗
10
分鐘的數量,他們應
該如何分工,才能達到最高效益? (A)立宏種秋葵,偉城種玉米
(B)立宏種玉米,偉城種秋葵 (C)全由立宏種植 (D)全由偉城種植。
( )4. 幾位同學正在討論聖誕節活動的分工,下列哪一位同學的建議符合比較利益法則?
(A)
(B)
(C)
(D)
( )5. 兩位同學到糕餅店實習,附表是她們使用相同資源,一次只製作一種產品,分別
製作
1
小時所完成的糕餅數。假如淑屏在製作鳳梨酥上具有比較利益,那麼她
1
小時所完成的鳳梨酥數量應為何者? (A)
1
個 (B)
2
個 (C)
3
個 (D)
4
個。
( )6. 幸福麵包店有明坤、雅惠兩名師傅,附表是明坤、雅惠工作
1
小時的產量,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明坤在製作餐包和蛋糕上,具有絕對利益 (B)明坤製作餐
包和蛋糕產量多,所以該由明坤負責所有工作 (C)雅惠在製作餐包和蛋糕上,
具有絕對利益 (D)雅惠製作餐包和蛋糕產量多,所以該由雅惠負責所有工作。
( )7. 本週日學校舉行愛心園遊會,九年級各班在家政老師的指導下製作果凍和布
丁義賣,附表是各班每小時可製作果凍和布丁的數量。若以機會成本的觀念
來比較,在不考慮其他條件下,哪一個班級製作「布丁」的機會成本最高?
(A)甲班 (B)乙班 (C)丙班 (D)丁班。
( )8. 依你所學過的經濟觀念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供給超過需要會造
成價格上漲的現象 (B)國際貿易是「外部效果」的延伸 (C)在民主國家,
各種商品價格由供應商決定 (D)各國透過選擇「機會成本最低」的產品來進行交易。
( )9. 附表是甲、乙兩國在這一年中所生產汽車或自行車的產量。根據表中資料推斷,
假如甲、乙兩國從事專業化的生產,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國在製作汽車
和自行車上,具有絕對利益 (B)乙國在製作汽車和自行車上,具有絕對利益
(C)甲國製作汽車和自行車產量多,應由甲國承攬所有產品 (D)甲國製作汽車和
自行車產量多,應由乙國承攬所有產品。
( )10. 同學們正在討論臺灣的貿易發展狀況,下列何人的陳述與事實相符?
(A)
(B)
(C)
(D)
( )11. 在臺灣,我們可以喝到日本煎茶,使用南韓製的手機,也買得到歐美防晒乳;而在國外,外國人也可以使用到臺灣
生產的筆記型電腦。我們的生活能如此多樣化,主要是下列何者的功勞? (A)分散風險與負擔能力原則 (B)政府
努力解決外部性問題 (C)人民需求法則的運用 (D)國際分工與貿易活動盛行。
( )12.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部分產業造成衝擊,為求生存,有毛巾業者將毛巾製作成蛋糕、點心模樣,色彩繽紛的
毛巾商品,締造了銷售佳績,業者更因此轉型為觀光工廠,開創毛巾產業的第二春。根據上述,業者採取何種方式
來面對危機? (A)調整產業結構 (B)結合政府力量 (C)拓展海外市場 (D)提升銷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