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 頁 100年 指考
共 7 頁 公民與社會
- 5 -
30-31為題組
兩岸關係對我國國家安全、經濟成長、外交與內政等政策皆具關鍵性的影響,其中部分政策間形
成相互對立或彼此間具有張力的關係。關於此,請回答以下問題:
30. 我國的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具有密切的關係,故兩者間如何取得平衡成為我國開展對外關係的重要
關鍵。以下為我國不同時期政府的外交政策宣示,請問其出現的先後順序為何?
(甲)活路外交 (乙)務實外交 (丙)漢賊不兩立 (丁)全民外交
(A)丙乙丁甲 (B)丁丙乙甲 (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
31. 「經濟成長」與「國家安全」向來是我國發展兩岸經貿關係的政策辯論核心,前者主張兩岸經貿的
擴大有助於我國經濟成長,後者強調過多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將不利於國家安全。請問上述兩種觀點
分別代表何種意識型態?
(A)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 (B)社會主義與第三條路
(C)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 (D)自由主義與第三條路
32-34為題組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發生大地震,引發海嘯淹沒城鎮,核電廠因此毀損,引起輻射污染,導
致嚴重的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此外,產業生產因此中斷,交通運輸受損,商品無法順利出口,
加上後續重建問題,使政府面對龐大的支出。
32. 請問下列情形中,何者屬於日本政府為保障該國人民生存權所採取的措施?
(A)處罰未經許可而進入警戒區的人民 (B)對於全國各地實施輪流限電的措施
(C)禁止出口受輻射污染的菠菜和牛奶 (D)對東京有新生兒的家庭配送礦泉水
33. 按照日本政治體制,下列關於政府的救災行動以及可能發展的敘述,何者正確?
(A)日本首相為國家元首,發表電視講話鼓舞民心眾士氣
(B)天皇為國家最高行政首長,親自指揮並說明救災狀況
(C)在野黨可因執政黨救災不力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案」
(D)日本為聯邦制國家,故地方必須承擔較多的救災責任
34. 請問下列有關此次地震對日本經濟影響的敘述,何者正確?
(A)財政盈餘提高 (B)貿易赤字降低 (C)經濟成長趨緩 (D)生產可能曲線外移
35-38為題組
2010年底,一名突尼西亞青年因無照擺攤被警察沒收攤販車後,抗議無效而自焚身亡,引發人民
因對於高失業率及糧價不滿而走向街頭示威抗議,此情勢快速擴散至全國,迫使領導人下台,導
致威權政府被推翻。2011年初,此種反威權統治的抗議席捲北非與中東大部分地區,進而導致埃
及威權政體垮台以及利比亞等多個國家內部衝突不斷。
35. 關於威權轉型的條件甚多,以下何者最能解釋上述現象?
(A)經濟發展造成社會變遷與政治民主 (B)伊斯蘭文化為帶動威權轉型的動力
(C)國際干預與施壓是革命發動的主因 (D)單一強人長期統治造成正當性危機
36. 根據上述出現的民眾示威抗議活動,較接近下列哪一種性質的社會運動?
(A)革命式社會運動 (B)革新式社會運動 (C)保守式社會運動 (D)反動式社會運動
37. 上述事件反映了現代民主法治國家應具備的特徵及要求。以下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降低失業率及糧價以確保人民的生存,是保障平等權的要求
(B)非暴力的示威抗議,是法治國家中人民拒絕服從惡法的表現
(C)國家領導人被推翻下台已承擔政治責任,不受司法機關審查
(D)民主國家中,人民的基本人權必須經由革命抗爭而獲得保障
38. 盛產石油的利比亞因此次衝突出現社會動盪,請問對國際經濟產生的影響為:
(A)原油價格上漲、黃金價格下跌 (B)天然氣價格下跌、黃金價格上漲
(C)原油價格上漲、天然氣價格下跌 (D)天然氣價格上漲、黃金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