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每題 20%
一、管理的四大功能為何?
管理的四大功能為
1.規劃:管理者決定組織目標並訂定達成目標的方法的一系列過程。
2.組織:管理者需要設計出一個合適的組織結構,協調人員、原物料、資金、資訊等,將計畫予以付諸實行。
3.領導:管理者需要帶出員工的努力與承諾,以完成所交付的工作任務,達成組織目標。
4.控制:管理者必須做到有效的控制,藉以獲致組織預期的績效水準。
二、請問學者羅賓斯和庫爾特二人對正式規劃的批評為何?
正式規劃對企業經營而言,有其不可取代性,正式規劃缺乏彈性,忽略因應環境變異的必要性,可能反而
會造成企業經營的困境。羅賓斯和庫爾特(2002)二人對正式規劃的批評如下:
1.規劃常常帶來僵化。正式規劃均期許在規劃環境不變下,組織能在規劃時間內完成特定目標,但在環境
常常產生變化,如果計畫前提已經改變,死守計畫往往會為組織帶來障礙。
2.計畫無法運用於動態環境。我們所處的環境絕對不可能靜止不變,因此組織將可能隨時得面對無法預測
的情境,因此正式計畫適用於各種情境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而且,正式規劃常會陷
於以既有思考模式或以現存的環境進行規劃的迷思,而可能忽略新的機會。
3.正式計畫不能取代直覺與創造力。成功的組織通常來自於高階管理人創新的遠見,但是正式規劃卻往往
會斲傷具創意的遠見,因為正式規劃必須伴隨機械性的分析工作。
4.規劃常使經理人專注於今天的競爭,而非明日的存亡。正式規劃常著重於攫取產業中的既存機會,通常
不允許經理人創造或改變產業環境,因此常使其他的競爭者取得領先地位。
5.企業過去既有的正式計畫執行得很成功,卻可能導致企業未來的失敗。既有計畫的順利完成,常經歷一
段艱苦的過程,但若經理人未察覺環境的變異而執著於過去成功的經驗,將使原先的
成功變成未來發展的絆腳石。
三、何謂組織的垂直結構?構成垂直層級運作的有哪些重要特質?
組織設計的本質就是將組織任務有系統的分散到不同的職務上,當任務委派給各階層的中線管理者以及基
層員工時,就形成了組織的垂直結構,而構成垂直層級運作的幾個重要特質:指揮鏈、管理幅度,以及集權
與分權。
1.指揮鏈
每個職務之間都有一條權力階層線連接彼此的指揮報告關係,這些功能群之下的各部門主管,又向各功
能群的副總經理報告......。一層一層延續下去,直到我們看到員工向營業所裡的主管報告為止。這種指揮
報告關係呈現出組織的指揮鏈。
2.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指一位管理者在正式權責範圍內所直接管轄的員工人數,因為管理幅度決定了一位管理者與
其管控的部屬間的緊密程度,傳統管理理論認為一個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最好介於 5~7 個人,否則管理者
沒有辦法掌控到所有直屬下屬的工作表現,但是許多現代組織的管理幅度有時會高達數十人以上,甚至
更多。
3.集權與分權
集權(centralization)是指決策權掌握在組織的某一些 或少數人手中,例如在許多製造業工廠中,決策權
通常 掌握在廠長與少數經理人手中,是典型的集權式組織; 反之,分權(decentralization)則是將組織的
決策權分 散在許多個體,或者下放到較低層級。
四、請問葛立克認為有哪幾項領導之權力來源或基礎?
葛立克(Glueck, 1977)認為,領導之權力來源或基礎有下列數項:
1.法定權力:一位主管經由組織正式任命,因擔任組織正式職位而取得權力,此權力是該職位所規範的職權。
部屬若因主管擁有該職位所賦予指揮或命令的權力,因而接受主管的領導,此時領導權力的基
礎即為法定權力。
2.獎賞權力:一個人在組織中如果有可給予他人獎勵、 酬勞或賞賜的權力(如加薪或升遷等),則可透過此種
權力的發揮,經由滿足他人生理、社會或成就上的動機而影響他人的行為,此種領導的權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