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規範(AC 107-004B)

pdf
7.92 MB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民航通告
主旨: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規範(Remote Pilots License Written Test )
發行日期:2022.07.13
編號:AC 107-004B
發行單位飛航標準組
一、目的:
本民航通告提供遙控無人機普通與專業操作證學科測驗及專
業操作證屆期換證學科測驗業務之指引。
二、修正說明:
() 依據測驗級別將題庫區分為專業操作證題庫(初始測驗)普通
操作證題庫(初始測驗)、專業操作證換證一般題庫(換證測驗)
專業操作證換證簡易題庫(換證測驗)4種,換證簡易題庫自
111 8月起供基本級農用漁釣級別使用完整測驗題庫可
於本局局網下載。
() 附錄 1 名稱修正為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新增 2.3.9
附錄 2 2.2.12,納入民航通告「AC 107-008 遙控無人機飛航安
全指引」相關內容,以建立正確安全操作觀念。
() 附錄 2名稱修正為「遙控無人機專業操作證屆期換證學科測驗
指南」, 新增附錄 2 4.1 4.4 有關遙控無人機系統知識並修正
4.6 緊急處置程序以供遙控無人機操作人作為空中緊急操作及
擬定緊急程序時之參考準則,亦可專業操作證術科測驗應考
人執行「緊急處置程序口頭問答」項目應答依據
三、背景說明:
2
依據民用航空法 99 條之 10 2項;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20
條第 1項第 2款及第 3款、23 條第 1項及第 2之規定辦理。
四、需求說明:
本通告係依據 07-04A「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及 07-05A「遙控無
人機檢驗與操作人員測驗委託辦法等內容依遙控無人機操作證
各類學科測驗作業需求編訂。
五、執行要點說明:
(一)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場地與設備:
1. 應備有可連線至網際網路之獨立電腦設備且具驗介面鎖
定及各式瀏覽器存取限制等功能。
2. 應設有可供電腦設備獨立使用之空間(以電腦教室配置為
)
3. 為避免考試爭議並維護測驗公平,應架設可對測驗場地實況
()全程紀錄保存之錄影系統(
)
(二)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如附錄 1
(三) 遙控無人機屆期換證學科測驗指南如附錄 2
(四)
https://www.caa.gov.tw/Article.aspx?a=3833&lang=1
六、相關規定及參考文件:
(一) 01-01A「民用航空法」
(二) 07-04A「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三) 07-05A「遙控無人機檢驗與操作人員測驗委託辦法」
3
簽署:
飛航標準組組長吳家
附錄 1
遙控無人機
學科測驗指南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I
目次
目次 ........................................................................ I
圖目錄 ...................................................................... IV
表目錄 ...................................................................... VI
縮略語 .................................................................... VII
1 前言 ................................................................ 1
1.1 目的 ..................................................................... 1
1.2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架構 ................................ 1
1.3 遙控無人機基本概念 ............................................. 2
1.4 遙控無人機與操作人員組成 ................................... 2
1.5 遙控無人機技術特點 ............................................. 4
1.6 遙控無人機之分 ................................................. 7
2 民用航空法及相關法規 ....................................... 9
2.1 導論 ..................................................................... 9
2.2 註冊管理 ............................................................ 10
2.3 操作管理 ............................................................ 14
3 基礎飛行原理 .................................................. 23
3.1 牛頓運動定律 ..................................................... 23
3.2 航空器的基本四 ............................................... 24
3.3 無人飛機的飛行原理 ........................................... 31
3.4 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 ........................................... 34
3.5 無人直昇機的飛行原理 ........................................ 35
3.6 無人直昇機的飛行控制 ........................................ 36
3.7 無人多旋翼機的飛行原理 ..................................... 37
3.8 無人多旋翼機的飛行控制 ..................................... 38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II
3.9 載重與平衡 ......................................................... 39
3.10 重量變化與重心移動的影響 ................................. 40
4 氣象 .............................................................. 43
4.1 導論 ................................................................... 43
4.2 密度高度 ............................................................ 43
4.3 大氣壓力的測量 .................................................. 44
4.4 風的影響 ............................................................ 45
4.5 障礙物對風的影 ............................................... 46
4.6 風切 ................................................................... 47
4.7 大氣的穩定性 ..................................................... 48
4.8 逆溫 ................................................................... 48
4.9 溫度與露點 ......................................................... 49
4.10 雲系 ................................................................... 51
4.11 氣團 ................................................................... 52
4.12 鋒面 ................................................................... 53
4.13 山區飛行 ............................................................ 53
4.14 積冰 ................................................................... 54
4.15 雷雨的循環 ......................................................... 54
4.16 航空氣象服務 ..................................................... 56
5 緊急處置與飛行決策 ........................................ 61
5.1 航空生理學 ......................................................... 61
5.2 緊急處置原則 ..................................................... 68
5.3 飛行決策 ............................................................ 69
6 附錄 .............................................................. 79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III
6.1 參考資料 ............................................................ 79
6.2 我國民用/軍民合用機場 ICAO 航用地名代碼.......... 80
6.3 參考檢查項目 ..................................................... 81
6.4 民用航空法─第 9章之 2遙控無人機專章 .............. 82
6.5 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 87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IV
圖目錄
1學科測驗指南架構 ................................................................ 1
2遙控無人機系統之基本組成 ................................................... 3
3遙控無人機之分類 ................................................................ 8
4遙控無人機註冊規定 ........................................................... 20
5遙控無人機檢驗規定 ........................................................... 20
6遙控無人機人員證照考驗流路 .............................................. 21
7遙控無人機飛航活動注意事項 .............................................. 21
8遙控無人機活動申請能力審查 .............................................. 22
9遙控無人機飛安相關事件通報 .............................................. 22
10 航空器的作用力平衡 ......................................................... 25
11 文氏管原理示意圖 ............................................................ 26
12 機翼升力的產生 ................................................................ 27
13 不同速度時攻角改變的程度 ............................................... 30
14 無人飛機操控、移動、仰轉軸及穩定型態 ........................... 33
15 尾旋翼扭力的產生 ............................................................ 35
16 多旋翼飛行器控制原理 ...................................................... 38
17 轉彎時的重力、離心力與負載係 ..................................... 40
18 傾斜角(坡度)在水平飛行中與負載係數的改變 ..................... 40
19 無人飛機的重心變化 ......................................................... 41
20 無人直昇機的重心變化 ...................................................... 42
21 山岳亂流 .......................................................................... 46
22 建築物產生之亂流影響 ...................................................... 47
23 進場時微爆氣流會造成的影響 ............................................ 48
24 溫度變化 ...................................................................... 49
25 鋒面類型 .......................................................................... 53
26 雷雨發展、成熟與消散的三個階 ..................................... 55
27 中央氣象局組織圖 ............................................................ 56
28 臺北航空氣象中心組織圖 .................................................. 57
29 航空氣象服務網 ................................................................ 58
30 視野掃描的技 ................................................................ 67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V
31 風險管理程序 ................................................................... 71
32PAVEDECIDE 決策程序 ................................................... 77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VI
表目錄
1航空器(遙控無人機)的基本四力 ........................................... 25
2標準大氣壓 ..................................................................... 45
3不穩定氣團與穩定氣團之特性 .............................................. 52
4例行與預報氣天氣現象代碼 ................................................. 60
5壓力的來源 ........................................................................ 63
6酒精攝取量及行為變化 ........................................................ 66
7風險管理三階段 .................................................................. 70
8危害飛安的五種心態及解決方案 .......................................... 73
9航空決策模 ..................................................................... 75
10 操作遙控無人機常見之作業陷阱 ........................................ 78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VII
縮略語
民航局
民航法
測驗指南
管理規則
ADM
ATMP
FAA
ICAO
ISA
PHAK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VIII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1
1 前言
本章首先說明「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的目的、架構,再敘
述遙控無人機的基本概念、系統組成、操作人員組成、技術特點(如飛
行控制系統、導航系統、動力系統、無線通訊等),最後依「遙控無人
機管理規則」內容介紹遙控無人機的構型與重量分類方便讀者建
立正確的「遙控無人機」操作與應用觀念。
1.1 目的
本「遙控無人機指南」(測驗指南)之目的,係
一般民眾和各類專業人員,為取得遙控無人機操作普通及專業
操作證,所應具備相關知識為基。惟操作人須另以交通部民用航
空局(以下稱民航局)、地方政府相關公告與民航通告等飛航安全資訊
作為補充。
1.2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架構
本測驗指南包含民用航空法(以下稱民航法)及相關法規基礎
行原理、氣象、緊章節,(架構
1),並將民航法第九章之二遙控無人機專章、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1學科測驗指南架構
遙控無人機
學科測驗指南
民用航空法及相關法規
基礎飛行原理
氣象
緊急處置與飛行決策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2
下稱管理規則)及學科試題範例等收錄於附錄內,供作參考。
本測驗指南各章節之內容及圖表主要是參考我國民航、民
航通告、飛航指南、航空氣象服務網、中央氣象局、美國聯邦航空總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之公材「知識手
冊」(Pilot's Handbook of Aeronautical Knowledge, PHAK)及「直昇
飛行手冊」(Helicopter Flying Handbook)等文件編訂而成
1
1.3 遙控無人機基本概
定義,
飛航控制或以自動駕駛操作或其他經民用航空局公告之無人航空
器」。早期僅限於國防、軍事等用途,主要執行偵察、監視、觀測等
任務以及高危險或性質單調的 3D(Danger, Dirty, and Dull)任務。民間
相關應用則在近十年間,受微機電、無線電數位傳輸與網際網路
技術應用而蓬勃發展。市售遙控無人機一般民眾均可輕易取使用,
然由於遙控無人機類型繁多,操作人選購時宜配合自身需求,並留意
產品使用限制、操作性能及保固範圍,以確保操作安全
1.4 遙控無人機與操作人員組成
1.4.1 遙控無人機系統
遙控無人機系統(如下圖 2)遙控(機體)控設
訊及控制信號鏈路以及其他附屬裝置 ( 火箭、彈射軌道、降落傘
等發射回收裝置 ) 組合而成的完整系統。
(1) 遙控無人機(機體)包括機體結構與外型、動力系統、自動
系統(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慣性導航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等,並攜帶任務所需之酬載。
(2) 遙控設備:包括由地面的操控人員、監控人員或資料分析解
讀人員使用的硬體設備,如訊號與指令傳輸設備及資訊接收
分析設備等。
1
其他參考資料,請參照第 9.1 節參考資料。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3
(3) 通訊與控制信號鏈路:通訊與控制信號鏈路指無人機及遙控
設備間為操作飛行管理目的之資料鏈接。通訊鏈路指遙控
備端與飛航管制單位間之通訊鏈接;控制信號鏈路則提供
控設備與無人機間之命令(Command)或控(Control)功能,
也稱為 C2 Link
2遙控無人機系統之基本組成
(圖片來源:FAA)
1.4.2 遙控無人機之操作人員組成
遙控無人機雖稱為「無人機」,但仍需由人員執行操作,透過遙
控設備對無人機下達指令。因此無論是設計、製造、計劃、執行、操
作層面都還是要由人員來掌握及操控,所以人為因素在整體飛行過程
中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操作遙控無人機時,基本的人員組成
括:
(1) 操作人指對遙控人機飛航動期間,際操控遙
人機之人員。遙控無人機於飛航活動期間,其操作人對遙控
無人機之處置有最後決定權。操作人有二人以上者,應於
航活動前指定一人為最後決定權人,未指定前,不得從事
航活動。
(2) 目視觀測員:指持有無人機作證,並於遙控人機
動期間,提供遙控無人機操作人必要飛航資訊之人員。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4
(3) 使用人:從事遙控無人機活動個人、組織或法人。
1.5 遙控無人機技術特
1.5.1 飛行控制系統
作為遙控無人機的靈魂,飛行控制系統可以說是遙控無人機運作
的核心,它最主要的功能包括執行起飛、航行及降落等動作。完整的
飛行控制系統包括感測器(用以獲得空速、溫度、壓力高度、控制
面、失速警告、油量、結冰等資訊、機載計算機(用以計算與飛行
任務相關的所有參數和相關數值)和伺服器(就是馬達或致動器,用
以接收命令並輸出外力)等三大項目,來有效執行遙控無人機飛行時
的姿態及穩定控制、任務管理和緊急控制模式等不同功能。
要特別注意的是,安裝在遙控無人機各處的各種感測器
2
是飛行
控制系統的基礎,用以保持所需的控制精度在容許範圍內。但為配合
遙控無人機的實際狀況,也就是在不同飛行環境及不同用途下,應審
慎選用適當的感測器。例如:氣壓高度計是飛行控制系統中一個靈敏
度很高的壓力感測器,但它容易受到外界氣流擾動影響,如果要即時
準確測量遙控無人機的高度變化,可以配合使用雷射測距儀(Laser
Rangefinder)或超音波等其他感測器。
1.5.2 導航系統
遙控無人機飛行時須依據相對於固定座標系的參考座標系,而此
遙控無人機參考座標系的位置、速度、航向及飛行姿態等可由導航系
統提供,以引導遙控無人機依指定航線作準確無誤的飛行。遙控無人
機導航系統一般分為非自主(如 GPS)和自主(慣性導航)兩大類,
非自主導航系統有易受干擾的缺點,而自主導航系統則有誤差積累增
大的缺點。慶幸的是,隨著遙控無人機的市場需求及技術發展,前述
兩大類導航系統的缺點都已獲得大幅改善。
在可預見的將來,遙控無人機將朝向自動避讓、物件精準投擲或
自動進場降落等功能發展,而這些發展都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高
抗干擾等的技術特性。也就是說,未來遙控無人機導航系統與自動避
2
如量測角速率、加速度、姿態、高度和空速等感測器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5
讓系統的發展,重點應包括慣性導航、多感應器融合、GPS、光電系
統技術整合等。
1.5.2.1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國防部為軍事上定位及導航目的而研製並維
護的中距離圓形軌道衛星導航系統,後來推廣應用於民間導航定位及
各種測量作業。
其衛星星座原本設計由 24 顆衛星組成,其中 21 顆為工作衛星,
3顆為備用衛星。24 顆衛星均勻分布於 6個軌道上,即每個軌道上有
4顆衛星。衛星軌道接近為圓形,衛星高度大約兩萬公里,繞行地球
一週約12 小時,如此可保證在全球任何地點、任何時刻至少可以
觀測到 4顆衛星。截至 107 10 18 日,在軌的工作衛星共有 31
顆,不包括備用衛星。
全球定位系統之衛星於太空中不斷向地面發射訊號,地面用戶則
使用 GPS 接收機接收來自衛星之各種 GPS 訊號,並利用各種不同
號特性,計算地面用戶的三維位置及時間。
全球定位系統之特點包括:1)全天候,不易受任何天氣的影
響;2)全球覆蓋率高達 98%;( 3)三維定點、定速、定時高精度;
4通訊5速、、高效率6)應
泛、多功能;7可移動定位。
全球定位系統之衛星所發射的訊號型態,包括電碼觀測量
Code)與載波相位觀測量(Carrier Phase)兩類:1)電碼訊號可
只有
20~40 公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來差分全球定位系統
Differential GPS, DGPS)技術發展快速,其單點定位精度已可達 1
公尺以內2)載波訊號須事後處理計算,主要應用在高精度工程
量,其單點定位精度可達公分級以內
1.5.2.2 慣性導航系統
慣性導航系統(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是一個使用加
速計和陀螺儀來測量物體的加速度及角速度,並用計算機來連續估算
運動物體位置、姿態和速度的輔助導航系統。它不依賴於外部參考,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6
也不向外部輻射能量,所以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或欺騙。其工作環境
不僅包括空中的飛彈和飛機、地面的車子,還有水下的潛艇。慣性導
航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牛頓力學定律為基礎,首先測量運動物體在慣
性參考系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再將它對時間進行積分,最後把積分
果轉換到導航座標系中,就能夠得到在導航座標系中的位置變化(如
向東或向西的運動)、速度變化(速度大小或方向)和姿態變化(繞
各個軸的旋轉)等資訊。
慣性導航系統是一種推算導航方式,也就是從一個已知的起始位
當作初始條件,再由連續測得的運動物體航向角和速度不斷推算出
其下一點的位置,因此可連續描繪運動物體的最新位置。慣性導航
系統中的重要元件陀螺儀用來形成一個導航座標系,使加速計的測量
軸固定在該座標系中,並給出航向和姿態角;另一個重要元件加速計
則用來測量運動體的慣性加速度,經過對時間的一次積分得到慣性速
度,然後以起始位置作初始條件再次積分就可得到慣性位置。
因為慣性導航系統經由積分過程而產生導航資訊,其定位誤差會
隨時間累積而增大,長期精度不可盲目信賴。因為慣性導航系統以起
始位置作積分的初始條件,每次使用之前都要進行初始對準慣性導
航系統設備價格較昂貴。慣性導航系統不能像 GPS 系統一樣提供時間
資訊。
1.5.3 動力系統
不同的動力系統種類使用於不同用途的遙控無人機,但不論如
何,動力系統都朝向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可靠度高等方向發
展。而目前遙控無人機使用的動力系統可略分為:
(1) 往復式(活塞)發動機:是一種利用一個或多個活塞將壓
轉換成旋轉動能的發動機;適用於低速、低空的中、小型無
人機。輕量化、小型化的往復式發動機也裝置於航空模型直
昇機或航空模型飛機上。
(2) 渦輪發動機:是一種利用熱能轉換成機械能輸出的發動機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7
高速無人機使用推重比高但壽命短之消耗性渦輪發動機,高
空或長滯空的大型無人機則使用渦輪風扇發動機或渦輪螺旋
槳發動機以節省燃料。
(3) 無刷電動馬達:是一種沒有電刷和換向器的直流電動馬達
娛樂/運動級航空模型或小型無人機一般使用電池驅動無刷
電動馬達,續航時間通常小於 30 分鐘。
隨著渦輪發動機不斷改善推重比及延長使用壽命,而且持續降低
油耗,增加續航時間,未來極有潛力取代活塞發動機,成為遙控無人
機動力系統的主流。另外,太陽能、氫能、鋰電池等均可期待為小型
遙控無人機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來源,其中鋰電池的長時間應用有賴
於無線充電的技術發展。
1.5.4 無線通訊系統
無線通訊系統為遙控無人機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執行對遙控無人
機之命令與控制(C2)鏈路及酬載對地面之圖像資料傳輸(圖傳)等
工作。一般的遙控無人機多以 2.4GHz 5.8GHz 之頻段進行控制或
傳。其中 2.4GHz 主要為上行控制鏈路(Uplink,執行遙控無人機的
控制;5.8GHz 要為下行鏈路(Downlink,執行圖像或數據傳輸
遙測功能。除少數航空模型仍採用類比方式的控制鏈路外,控制鏈路
基本上已全面數位化;圖像資料傳輸則兼有類比與數位兩種方式。
隨著通訊科技愈來愈往高速、寬頻、保密、抗干擾等方向發展,
遙控無人機的任務能力預期會有更大的成長。因此,隨著機載感測器
精度和任務複雜度的上升,機載處理器的運算需求也將隨之提高,
射頻傳輸速率將繼續倍增,也可能採用雷射技術等以實現大容量、高
解析度的圖像資料數位傳輸。
1.6 遙控無人機之分類
依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
之定義,無人航空器(Unmanned Aircraft)包括:無人氣球(Unmanned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8
free balloons)與遙控無人機(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RPA)。本指南
依據管理規則,依遙控無人機構造及操作人員操作證重量級別,進行
分類(如圖 3)
3遙控無人機之分類
構造
無人飛機
無人直昇機
無人多旋翼機
其他經公告者
最大起飛重量
未達2公斤
2公斤以上,未達15公斤
(裝置導航設備者需操作證)
15公斤以上,未達25公斤
25公斤以上,未達150公斤
150公斤以上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9
2 民用航空法及相關法規
本章從法規的角度來說明遙控無人機管理規範。首先說明遙控無
人機的註冊管理、操作證適用對象、報考資格、種類等,接著介紹遙
控無人機設計、製造、改裝之檢驗規定等,再敘述遙控無人機的操作
規則、禁止操作區域、禁止操作之行為、無過失責任與其他不法行
為、違反相關規定之處罰、責任保險等,使讀者能夠體會遙控無人機
的相關法律規範及所有人、操作人的責任。其重點如下:
遙控無人機註冊:自然人所有最大起飛重量二百五十公克以上
者、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所有者,應辦理註冊。
操作人操作證:操作最大起飛重量公斤以上具導航設備者、操
作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之遙控無人機者、操作具導航設
備且十五公斤以上之遙控無人機者應具有操作證。
遙控無人機檢驗合格證:最大起飛重量二十五公斤以上(具導航設
)之遙控無人機,應辦理檢驗、其餘型式構造簡單者,依民航局
公告可免驗
2.1 導論
遙控無人機所有人及操作人均應負飛航安全之責,對遙控無人機
為妥善之維護,並從事安全飛航作業及遵守其他法令規定。若被操作
人作為犯罪工具或未受到良好的操作訓練,則可能會因操作不當而導
致失控或墜落,進而造成他人生命財產損失,不但影響公共利益,也
造成國家在管理上的困難。
因此,民航法增訂第九章之二遙控無人機專章,對於在建築物外
圍之開放空間從事遙控無人機活動者,賦予遙控無人機所有人及操作
人使用安全、風險管理、法令遵循及事件通報等責任。同時,將操作
人身分依性質區分為:自然人、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等三類分
別規範,期能調和新興科技、飛航與地面安全及行政管理間的平衡,
引導及促進遙控無人機發展與應用。
另依據民航法第九十九條之十七之授權,由交通部訂定管理規
則,規範有關遙控無人機之註冊、檢驗、人員測驗、發證、活動區
域、操作限制、損害賠償與保險及管理等相關事宜,如 4 至圖 9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10
2.2 註冊管理
2.2.1 註冊標示
2.2.1.1 遙控無人機註冊與註銷
辦理遙控無人機註冊之目的係基於後續管理之需求,並利用註冊
時對操作人員進行教育宣導及操作範圍警示,以達安全使用之目的。
故依據管理規則第六條規定,一般民眾(自然人)所有之最大起飛重量
在二百五十公克以上之遙控無人機(含傳統之遙控飛機、航空模型
機、無動力遙控飛機、個人自製遙控無人機、穿越機等)
時,申請人應年滿十六歲,且未滿二十歲者,應另檢附其法定代理人
之同意書。
若為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所有之遙控無人機,考量多為執
行業務及學術研究之使用,基於公共利益及科技發展,經申請並獲同
意後,即可在禁止飛航區和限制飛航區內從事飛航活動或排除操作限
制。故不論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所有之遙控無人機重量、構造
為何,皆須辦理註冊以便管理。
當遙控無人機有發生滅失、損壞致不能修復、報廢、永久停用、
或所有權移轉之情形時,依據管理規則第七條規定,其所有人應於事
實發生日起十五日內,向民航局申請註銷註冊。另按管理規則第九條
規定,註冊號碼不得偽造、變造或矇領,並不得提供他人於未註冊之
遙控無人機上使用
2.2.1.2 註冊方式
遙控無人機所有人須於第一次從事飛航活動前完成註冊,並將註
冊號碼明顯標示於遙控無人機上,以符合規定。遙控無人機之註冊方
式,除特殊情況得以書面方式申請外,其餘均應按民局所指定之資
訊系統以電子化方式為之。註冊資料應包含無人機機身之型號、
號、資訊以利管理,如所有人名稱、地址或電話有異動
時,應申請變更註冊。惟註冊號碼之有效期限為二年,所有人得於期
限屆滿前三十日內,檢附管理規章六條第二項規定之文件向民航局
申請延展。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11
2.2.1.3 註冊號碼標示
按管理規則第八條規定,遙控無人機所有人應依下列方式標明於
顯著之處:
(1) 以標籤、鐫刻、噴漆或其他能辨識之方式標明,且應確保每
次飛航活動時都不會脫落,並保持清潔,以明顯辨識。
(2) 標漆位置應置於遙控無人機之固定結構的外部。
(3) 其顏色應使註冊號碼與背景明顯反襯,且能簡單以目視之。
2.2.2 操作人操作證
核發操作證之目的,係為確保操作人於操作前具備相關飛航知識
及操作技能並熟悉管理規範,於操作時能夠達到一定的操作熟練度與
緊急應變之能力。故依據管理規則第四章之規定,由民用航空局發給
操作人學習操作證、普通操作證及專業操作證。同時,依據管理規則
附件九之規定,辦理操作證申請、測驗、體格檢查、操作權限及教學
資格等核發作業。對於遙控無人機之構造、重量、限制排除、註記事
項及教學資格則加註於操作證上。
2.2.2.1 操作證之適用對象
操作下列各項遙控無人機之操作人於從事飛航活動前,依管理規
則第十九條,操作人應取得民航局所核發之遙控無人機操作證後,始
得操作:
(1) 遙控無人機為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所有者。
(2) 遙控無人機為自然人所有,而起飛重在二公斤以上
達十五公斤,且裝置導航設備者。
(3) 遙控無人機為自然人所有,而起飛重十五公斤以
者。
2.2.2.2 操作人報考資格
符合下列一項資格,且年滿十六歲者,可申請學習操作證;年滿
十八歲者,可報考普通操作證或專業操作證: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12
(1) 具中華民國國籍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我國國民。
(2) 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或臺灣地區無戶籍
之國民
3
,經許可停留或居留一年以上者。
2.2.2.3 操作證之申請
遙控無人機操作人,於操作前應持有有效之操作證。申請各類
作證測驗時,依下列規定辦理:
(1) 學習操作證:申請人須年滿十六歲,請後由民局發給
習操作證。持有人得於持有遙控無人機普通操作證或專業操
作證之操作人在旁指導下,依其普通操作證或專業操作證所
載之構造分類,學習操作最大起飛重量未達二十五公斤之遙
控無人機。
(2) 普通操作證:申請人須年滿十八歲,經科測驗格後,
民航局發給普通操作證證者可操作然人所有最大起
重量二公斤以上但未達十五公斤,且裝導航設備之遙控
人機。
(3) 專業操作證:申請者應年滿十八歲並符合相關經歷規定後,
經體格檢查及學、術科測驗合格後,由民航局發給。持證者
可操作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所有之遙控無人機以及自
然人所有最大起飛重量十五公斤以上之遙控無人機。
(4) 惟操作屬自然人所有之遙控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公斤
以上,未達十五公斤,若未裝置導航設備者()
則得免申請操作證。
2.2.2.4 操作證之測驗
學科測驗依據管理規則附件九之規定,學科測驗成績最高為一百
分,及格標準為八十分。測驗項目包含:(1)民用航空法及相關法規;
(2)基礎飛行原理;(3)氣象;(4)緊急處置與飛行決策。
3
指未曾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僑居國外國民,或取得、回復我國國籍,但尚未在臺灣地區設有
戶籍之國民。【入出國及移民法§3五】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13
術科測驗時,由應考人自備符合如管理規則附件十二之遙控無人
機之規格應考,另依管理規則附件九之附表實施術科測驗項目。
此外,依管理規則第二十二條規定,申請遙控無人機專業操作證
者,其術科測驗應於學科測驗通過日起一年內完成;未完成者則應重
新申請學科測驗。學科測驗合格後,經術科測驗合格者,應於術科測
驗合格日起三十日內,檢附學科及術科合格證明文件向民航局申請發
證。但有正當理由,並向民航局申請核准延展者不在此限。若術科測
驗成績不及格者,就其不及格之部分,得於收到成績通知三十日後再
行申請複測。
2.2.2.5 操作證之有效性
依管理規則第二十三條規定,各類操作證之有效期限為二年。普
通操作證及專業操作證之屆期換證及測驗加簽,依下列規定辦理
(1) 屆期換證:操作人除經撤銷或廢止各類操作證外,得於屆期
前三十日內檢附二年內身照片及有操作證影本,向
航局申請換證。但各類專業操作證非經重新體格檢查及測驗
合格,不得辦理換 證。
(2) 測驗加簽:操作人申請增加不同構造、重量、高級術科測驗
項目者,應經民航局術科測驗合格後辦理加簽。
若遙控無人機操作證之記載之事項有變更時,應由其持有人於事
實發生之日起十五日內,檢附原操作證,向民航局申請換發。此外,
遙控無人機操作證遺失或損毀時,應由持有人敘明理由,向民航局申
請補發或換發。
2.2.3 設計、製造、改裝之檢驗
遙控無人機之設計、製造或改裝,型式構造簡單且經民航局核
准或公告者得免檢驗外,其餘遙控無人機應由設計者、製造者或改裝
者按管理規則第三章及附件二申請式檢驗,經檢驗合格者發給型式
檢驗合格證或補充型式檢驗合格證,並發給合格標籤若需試飛檢驗
性能時,則須依管理規則第十四條及附件六遙控無人機試飛活動管理
規定,向民航局申請核准後始能進行試飛作業。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14
最大起飛重量在二十五公斤以上之遙控無人機,其遙控無人機之
所有人應申請實體檢驗,並取得相關檢驗合格證後,始得從事飛航活
動;若自外國進口之遙控無人機,由進口商向民航局申請檢驗或認
可。若為個人自製,且僅供自用而不販售之遙控無人機,得合併型式
檢驗及實體檢驗,經檢驗合格後發給特種實體檢驗合格證。
遙控無人機經型式檢驗合格後,除因改裝需重新辦理檢驗並辦理
註冊異動外,無需再辦理定期檢驗此外,遙控無人機之實體檢驗合
格證有效期間自檢驗合格日起為三年;特種實體檢驗合格證之有效期
限,由民航局依其設計、製造、改裝之性能核予並註記
上,但有效期限最長不逾三年。
2.2.4 外國人於我國從事遙控無人機活動
為管理「外國人」(如來我國觀光之)於我國境內操作遙
控無人機之行為,考量國際間平等互惠原則,並可促進觀光產業發展
下,若外國人領有外國政府對於所持遙控無人機之註冊操作證及
檢驗合格等證明文件者,得依管理規則第三十八條規定,民航局
請認可後,在遵守我國相關法令下從事遙控無人機活動。
2.3 操作管理
2.3.1 操作規則
操作遙控無人機時,操作人除應考量實際操作遙控無人機之尺寸
大小、天候等因素。並應隨時監控及警覺周遭狀況,保持與遙控無人
機在視距範圍內,並掌握及避讓其他航空器、超輕型載具、遙控無人
機或障礙物,防止與其他航空器、建築物或障礙物接近或碰撞。故依
民航法第九十九條之十四,一般民眾於操作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 遙控無人機飛航活動之實際高度不得逾距地面或水面四百
呎。
(2) 不得以遙控無人機投擲或噴灑任何物件。
(3) 不得裝載依第四十三條第三項公告之危險物品。
(4) 依第九十九條之十七所定規則之操作限制。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15
(5) 不得於人群聚集或室外集會遊行上空活動。
(6) 不得於日落後至日出前之時間飛航
(7) 在目視範圍內操作,不得以除矯正鏡片外之任何工具延伸飛
航作業距離。
(8) 操作人不得在同一時間控制二架以上遙控無人機。
(9) 操作人應隨時監視遙控無人機之飛航及其周遭狀況。
(10) 應防止遙控無人機與其他航空器、建築物或障礙物接近或碰
撞。
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可依管理規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一
條、第三十二條規定,檢附相關文件,向民航局申請,經民航局能力
審查核准後,可排除前述(1)~(8)款相關之操作限制;然活動前再依據
個案地點,檢具書面資料向民航局地方政府申請活動許可。若涉及
前述第(5)款之限制者,則應先取得活動場地之直轄市、()政府及
相關中央主管機關之同意。必要時得協調活動範圍之地方政府或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
另為配合防救業務等政府其他部門需要,針對軍事、警察、消
防、司法、調環保等法定職務的活動,依管理規則第三十三條規
定向民航局申請於警戒或指定區域或禁止、限制區域內活動。另於
害防救期間之遙控無人機活動,應遵依災害防救法及災害應變中心之
指揮、督導、協調。此外,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應保存遙控無
人機之註冊號碼、活動日期、活動區域、飛航時間、飛航性質、操作
人員姓名、維護或修理、改裝等紀錄應保存二年。
此外,按管理規則第二十八條規定,操作人從事遙控無人機飛航
活動時,除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依管理規則第三十二條第一項
規定取得民航局許可,不在此限外,均應遵守下列操作限制:
(1) 應遠離高速公路、快速公()路、鐵路、高架鐵路、地面或
高架之大眾捷運系統、建築物及障礙物三十公尺以上。
(2) 不得於移動中之車輛或船艦上操作遙控無人機。
(3) 最大起飛重量未達二十五公斤且裝置導航設備之遙控無人機
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不得超過八十七海里或一百六十公里。
(4) 延伸視距飛航者,最大範圍為以操作人為中心半徑九百公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16
尺、相對地面或水面高度低於四百呎內之區域,且目視觀察
員應與遙控無人機保持目視接觸,並提供操作人必要之飛航
資訊。
2.3.2 視距內飛航
按民航法第九十九條之十四第一項第七款之規定,操作僅得於
目視範圍內操作遙控無人機。而目視範圍,除矯正鏡片(如:眼鏡)
外,不得以任何工具延伸飛航作業距離(如:望遠鏡),惟政府機關
()、學校或法人經核准可排除此一限制。
此外,遙控無人機雖有裝置攝影機、GPS 等裝備,且可利用圖傳
系統於螢幕上即時傳輸圖像,惟該影像並無法讓操作人即時監控鏡頭
外之周遭狀況,仍有安全疑慮,因此圖傳功能不得作為操作無人機之
主要依據,僅能作為輔助,亦不得以此延伸飛航作業距離至視距外。
然而,在未經特別核准的情況下,若欲延伸視距飛航,應依管理
規則第二條之定義,操作人於視距外,藉由目視觀察員保持與遙控無
人機在半徑三百公尺範圍內直接目視接觸,提供操作人必要飛航資訊
之操作方式。惟延伸視距最大範圍,係以遙控無人機操作人為中心
半徑九百公尺且於相對地面或水面高度低於四百呎內之區域。
2.3.3 禁止操作之區域
區、危險區與禁航區之劃定,由交通部會同國防部定之。」操作人操
作遙控無人機時,其禁航區、限航區及航空站或飛行場四周之一定距
離範圍內,嚴禁從事遙控無人機飛航活動;而航空站或飛行場四周之
一定距離範圍則由民航局另行公告之
因此,遙控無人機操作人,不得在未經核准或經公告禁止或限制
飛航活動之區域從事遙控無人機飛航活動。在核准之區域內操作時,
亦應遵守相關操作限制。惟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若經民航
或直轄市、縣()政府許可後,操作人始得於禁止、限制區域內從事
飛航活動,但不得超過許可之操作範圍及限制。而操作人從事遙控無
人機飛航活動前,應考量下列情形:
遙控無人機學科測驗指南
17
(1) 操作區域環境,包括氣象條件、空域、飛航限制及其他空中
或地面之危害因素。
(2) 遙控無人機一般操作、緊急程序與規定。
(3) 遙控設備與遙控無人機間之通訊及控制信號鏈結情況良好。
(4) 攜帶足夠之燃油或電池容量,並經考慮氣象預報狀況、預期
之延誤及其他可能延誤遙控無人機降落之情形。
所謂限航區(Restricted Airspace),係指包括總統府、軍事要地及
核能電廠等地,除限制有人航空器飛越外,亦禁止操作遙控無人機。
另地方政府得考量基於公益、安全、隱私性等因素後,公告開放或禁
止遙控無人機活動區域(Fly or Non-fly Zone)及時間。禁止區域例如:
人口聚集區、公園、風景區、鐵道、港口、電廠、水庫、矯正機關、
國防軍事事務有關之處所等關鍵基礎設施。開放區域例如:非位於航
空站附近的民航機起降航道下之寬廣區域或可供遙控無人機活動之
園。
有關中央及地方公告活動區域範圍之圖資,將整合地理資訊圖檔
格式或以 APP 方式提供操作人查詢及應用。
2.3.4 其他禁止之行為
操作人除應遵守民航法第九十九條之十四所列各項操作規定外,
亦應遵守社會禮儀、隱私權及相關法令,不得有下列行為:
(1) 利用遙控無人機從事不法行為。
(2) 無故利用遙控無人機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
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3) 無故利用遙控無人機進行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
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4) 無故利用遙控無人機侵入他人庭院、校舍、住宅、辦公室區
域等,干擾及影響其他大眾活動之行為。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