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態,無論甲、乙、丙或其他等作物都主要沿著德梅拉拉河或海岸線分布,
並未普及到較為內陸的地點,且根據題幹可知德梅拉拉河河口地帶主要為
「地勢低平」的地區,故當地土地利用呈帶狀分布,應與殖民地式經濟有
關。故以選項(C)農場區位選擇多考量運輸便利為最佳答案。 
3. 選項(A)由比例尺觀察,多數農場大於 0.1 平方公里,不符合農場面積狹小的
土地利用特性;選項(B)農場單一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此以北美洲小麥帶谷
類作物的耕作方式為代表,並不符合熱帶氣候的圭亞那地區;選項(D)集約細
作的農業經營模式可能配合著水源條件的不足,多半為乾燥氣候的農耕模式
或是季風亞洲稻作農業,與題文不符。故選項(A)(B)(D)不為正確答案。 
 
14-15 為題組 
試題編號:14 
參考答案:D 
測驗內容:地 Bg-V-3 核心—半邊陲—邊陲體系。 
地Cc-V-4 問題探究:東南亞國協的發展與挑戰。 
測驗目標:1-2 釐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內涵。 
試題解析:1. 本題以東南亞國協的經濟發展作為試題情境,評量考生「核心—半邊陲—邊
陲體系」的概念。 
2. 根據題幹中五國經濟發展的描述,可知在東南亞國協區域內,具有基礎建
設完整、吸引跨國企業進駐的先進國家,也具有利用人力資源吸引國外資
金投資設廠的出口導向國家,以及以石化原料、農礦產品出口的國家,形
成經濟發展核心、半邊陲與邊陲的階層體系關係,故以(D)核心—半邊陲—
邊陲為最佳答案。 
3. 選項(A)擴散與反吸僅適合說明乙國、丙國、丁國藉由吸引外資使核心區域
技術擴散的概念,並不能完整說明五國間的互動發展進程;選項(B)中地體
系說明不同中地等級其市場範圍與數量的關係,與題文較無關係;選項(C)
產業區位選擇應以產業為出發,尋求較佳的工業區域條件進行設廠,敘述
與題文不符。故選項(A)(B)(C)皆不符合題文,不為正確答案。 
 
試題編號:15 
參考答案:D 
測驗內容:地 Ca-V-2 臺灣的原住民族與南島語族。 
地Cc-V-4 問題探究:(東南亞)多元的文化景觀 
測驗目標:3-1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能,分析地表現象的內涵。 
試題解析:1. 本題以東南亞國協的經濟發展作為試題情境,評量考生東南亞國協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