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以下哪一選項的「之」字,指「奇鬼」?
(A)欲遇而刺殺「之」 (B)「之」市而歸
(C)遂逝迎「之」 (D)拔劍而刺「之」。
28.文章最後死於刀下的是誰?
(A)丈人(B)奇鬼(C)丈人之子(D)奇鬼之子。
(丙)動盪時代奇女子
趙明誠出身官宦世家,其父親趙挺之曾做過宰相,顯赫
一時。
據說,少年趙明誠一次白天睡覺,忽然做了個奇怪的
夢,夢中他讀了一本書。醒來後,他只記得書中有句話:「言
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他覺得很奇怪。
一天,趙明誠與好朋友李迥遊相國寺,邂逅一少女,正
是李迥的堂妹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望族,其父李格非進士出身,是蘇軾的學
生,深受賞識。其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之孫女,精通文章。
李清照自幼天資聰穎,家中藏書甚豐,少女時代,就以「知
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妙句名動汴京。
趙明誠早就聽聞李清照的芳名,對其詩詞讚賞不已,此
時一見,頓生愛慕。回家後便懇請父親去提親。
宋徽宗 建中 靖國元年(A.D.1101),門當戶對的趙明
誠與李清照訂婚。李清照嫁給趙明誠時,李清照 18 歲,趙
明誠 21 歲。
李清照與趙明誠結為伉儷,時趙明誠正在太學念書,二
人聚少離多,直至崇寧二年(A.D.1103),趙明誠結束求學
生活,出仕為官,終得長久相聚。
趙明誠痴迷金石學,剛做官時曾對李清照說:「寧願飯
蔬衣簡,亦當窮遇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理解、
認同丈夫的志趣,幫助他整理考證,鑑別金石。遇有名人書
畫奇器,他們不惜典衣換取。朝廷館閣收藏的珍本祕籍,他
們想方設法借來,「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
不久,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因政
治原因屢遭打擊。趙家開始敗落,夫妻二人只得離開汴京,
回到了趙明誠的故鄉青州。雖然由顯貴變成了庶民,夫婦二
人卻過上一生中最安寧、美滿的日子。
對物質生活的淡泊和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使志同道合的
夫妻倆夫唱婦隨,宛如神仙眷侶。李清照致力於詩詞寫作,
存世的六十餘首詞中,有三分之一完成於青州。趙明誠蒐集
金石文物、名人字畫,撰寫《金石錄》。平時他們各自做自
己喜歡的事,偶爾在院中下棋。
趙明誠寫作,每到考據拿捏不定時,滿腹經綸的李清照
總能準確告訴他某句話出自某文獻,在某書某頁某行;喝茶
時,夫婦倆常做這樣的遊戲:即一人說出古書上一個典故,
對方則要答出此典故在哪一部書的哪一卷、哪一頁、哪一
行,答對了就可以先喝茶,答錯了就得為對方奉茶,有時夫
妻笑鬧不已,樂到翻天,茶倒潑了滿懷。
在李清照幫助下,趙明誠完成了《金石錄》30 卷,著錄
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 唐 五代,共 2000 種。趙
明誠對鐘鼎彝器銘文的款識及碑銘墓誌石刻的文字,加以辨
證考據,這是繼歐陽修《集古錄》之後研究金石之學的專著。
約於政和七年(A.D.1117), 趙明誠再度離家,開啟另
一階段的仕途生涯。李清照面臨這場離別,極不適應,重陽
便作〈醉花陰〉,將秋閨的寂寞與惆悵寄給趙明誠。據《瑯
嬛記》所載,「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
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
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趙明誠從
此不得不自歎弗如,自己果然是「□□□□」啊!
高宗 建炎元年( A.D.1127),北方金人南侵,攻陷青州,
趙明誠夫婦無法安居山東,先後渡江南去。
建炎三年(A.D.1129)六月,趙明誠獨自前往湖州任知
府。時局動盪之劇變接踵而來,趙明誠東奔西走,次年,感
染瘧疾,一病不起,死於任上,相攜 29 年的恩愛夫妻,從
此陰陽兩隔,這一年趙明誠 49 歲,而李清照 46 歲。
趙明誠卒後,李清照祭文曰:「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
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而後大病一場。
不久金兵南侵,李清照帶著從山東輾轉過來的十五車古
器、書物及珍藏的金石書畫,一路倉皇南下,顛沛流離。兵
荒馬亂中,李清照遭遇過搶掠、偷盜,幾度出生入死,所藏
金石珍寶在漫長的路途中也不斷散失終至殆盡。
國破家亡、中年喪夫,而多年搜求積攢的珍寶俱散,使
李清照孤獨無依、悲苦異常,孤寡 20 年抑鬱度日。
1134 年,李清照寫完《金石錄後序》,後將趙明誠遺作
《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完成了丈夫的未竟之功。
晚年倍感淒楚的李清照,詞章不再有閨閣詞句的活潑秀
麗、清雋明快,轉為難以言傳的徹骨哀愁。
晚年李清照隱居杭州。雖自號「易安居士」,然身世之
感、國家之嘆,人生如何易安?縱是「曠世才女」,縱得佳
偶天成,縱擁天下金石珍寶,這世間又有什麼能夠久長?
大約在 1155 年,七十多歲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孤寂離世。
(資料來源:孫書香〈佳偶天成 李清照與趙明誠〉、諸葛憶兵《宋
詞說宋史•李清照的婚姻與宋代婦女生活》、[元)伊世珍《瑯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