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西元 2014 年6月14 日,臺南市林百貨以文創百貨的風貌重新開張,一時之間引起媒體和民眾熱議。回
顧過往,林百貨首次開張於西元 1932 年12 月5日,是臺灣唯一擁有神社的百貨公司。其販售的商品可說
應有盡有,還設有洋食與喫茶館,讓顧客能用餐、休憩。二次大戰期間,林百貨曾遭受空襲,牆上彈孔斑
斑,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以日產接收,成為臺灣製鹽總廠與鹽務警察的辦公處。請問:上文所提「林百貨牆壁
上留下彈孔的痕跡,最後被中華民國政府以日產接收」,是因為哪一場戰爭的緣故?
(A)牡丹社事件 (B)甲午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1937 年中日戰爭。
12. 臺灣俗諺「一天下,二林家」指的是板橋林家和霧峰林家兩大家族,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頗具影響力,尤其
是出身霧峰林家的林獻堂。請問:他曾經致力於下列哪一事業?
(A)出資協助建設全臺鐵路網的通車 (B)積極參與農工運動,為經濟弱勢發聲
(C)向東京國會請願訴求成立臺灣議會 (D)主持臺灣銀行事務,發行統一貨幣。
13. 高雄市政府於 2022 年2月28 日上午 8時30 分於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舉行「高雄市二二八事件 75
周年追思紀念」,期盼高雄人銘刻歷史記憶,持續追求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市長在致詞時也提到:「歷
史人為的錯誤必須要經過不斷的反省、檢討,人類的文明才能向前行。」,請同學回顧課程中所學的二二
八事件,請問:以下哪些是此事件發生時的背景?
(甲)語言隔閡 (乙)查緝鴉片 (丙)物價飛漲 (丁)軍警貪汙(戊)民族自決。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丁戊。
14. 回顧臺灣民主化的歷程,我們會發現民主進展最快速的有幾個重要的年代:
甲時期:其中連續兩年,前一年在法令未允許之下,黨外人士宣布組織政黨,當時的國家領導人在下一
年即推動重要的政策改變。
乙時期:其中連續兩年,由於前一年學生與群眾以野百合運動為名,大規模的聚集遊行進行抗議活動,
讓當時的國家領導人在下一年即推動重要的政策改變。
請問:乙時期的運動,與下列哪一項訴求關係最深?
(A)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B)解除戒嚴,將自由權還予民眾
(C)人民可依其政治理念組織政黨 (D)落實政黨政治與地方自治。
15. 小辰在整理臺灣民主化歷程的課程重點時,他在筆記中寫下:「戰後臺灣民主運動的傳承是《〇〇》雜誌
→《文星》雜誌→《大學》雜誌→《美麗島》雜誌→民進黨」觀察這個排列方式,我們將發現《〇〇》
雜誌以及因《〇〇》雜誌而入獄的雷震,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的崇高地位。
請問:《〇〇》雜誌應當填入下列何者? (A)民主臺灣 (B)民主中國 (C)自由臺灣 (D)自由中國。
16. 2019 年柯文哲醫生在創立「台灣民眾黨」時,曾提及創黨理念除了希望喚醒台灣人的政治覺醒,同時也
是向 1927 年成立「臺灣民眾黨」的〇〇〇醫生致敬。現今臺灣已充分擁有民主自由,但 1927 成立「臺灣
民眾黨」的時期,臺灣人民還在為何種權利而大聲疾呼?
(A) 參政權 (B)集會權 (C)結社權 (D)遷徙權。
17. 1940 年代,泰雅族青年瓦旦在搭乘鐵路旅行時,在列車上認識了同車廂的客家人阿元、閩南人阿彬,以
及日人太郎。年齡相仿的他們在旅行的過程當中相談甚歡,除了交換彼此的名片,好客的瓦旦也提議大家
找時間一起去他的家鄉遊玩,見識一下深山美景。請問:他們都能夠使用共同的語言交談,應該和政府施
行的何項政策有關?
(A)安撫政策 (B)總督專制 (C)理蕃政策 (D)初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