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好老師消失中
「教師」是教育的中心,然而實際觀察國內的教育現場,卻是老教師不退休、流浪教師創新
高,20 年內恐將成為嚴重的問題。
十二年國教的政策目標一廂情願而很難落實,另一方面教育界卻有著一個日漸惡化的問題:
教師平均年齡逐漸老化、新血更替的管道逐漸窄化,教師的平均專業能力將逐年惡化,而二
十年內全國將有嚴重的教師不足現象。這個問題遠比十二年國教更值得教育部和全國關切,
卻一直沒有獲得各界應有的重視。
少子化的效應使得許多學校出現超額教師,堵塞了學校進用新教師的管道;其他學校擔心少
子化會在未來衍生超額教師,因而遇缺不補,以代課教師頂替,實質上也等於是停止了招募
新進教師。這些因素,使得全國教師世代交替的管道嚴重堵塞。
屋漏偏逢連夜雨!近年來,教師退休制度一再遭遇兩黨以「不公不義」、「不合時宜」為由
任意刪減,完全罔顧政府信賴保護原則及一八%的歷史背景,使得全國教師風聲鶴唳,完全
不知道未來的退休金到底能有多少。因為害怕晚年時退休金不敷所需,許多教師即使早已體
力不支,仍勉強繼續任教,不肯退休。這使得教師世代交替的管道更加狹窄,全國教師平均
年齡老化的速度雪上加霜,幾乎是每年上調一歲。
優秀年輕教師找不到教職
另一方面,老教師不退休,使得優秀的年輕教師更難找到教職。二○○五年時,全國有一千
多位超額教師,以致各級學校進用新進教師的管道為之阻塞。當年台北市教師甄選普通科教
師的錄取率低到僅有○‧四六%,合格的流浪教師卻超過五萬人,因此引發了「六二一流浪
教師大遊行」。去年暑假結束時,流浪教師人數再創新紀錄,高達七萬六千人,形成教育界
極端荒謬的現象:許多優秀而熱情的年輕合格教師找不到教職;渴望退休的老耄教師卻不敢
退休,六十多歲還在努力累積風雨飄搖中的「所得替代率」(「退休後每月所得」除以「退
休前每月收入所得」)。此外,愈是貪財而沒有責任心的教師,愈會堅持「扣多少補多少」,
堅持到最後一刻才退休,以便把政府以「所得替代率」扣除的月退金,用年資補回來。
如此倒行逆施的結果,教育品質肯定將逐年惡化。假如教師所得替代率繼續往下調降,而退
休年齡繼續往上調升,教育界世代交替的管道將會堵塞得愈來愈久,教育品質惡化的程度將
難以想像。
平心而論,國小教師往往二十歲出頭就開始任教,五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教了三十多年,心力
交瘁,要繼續擔負包班制的國小教育重任根本力不從心;一旦過了六十歲,年齡猶如學童的
祖父母,也許慈祥有餘,但是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應付國小低年級學童處理不完的糾紛,以
及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叛逆。把這些老人留在教育崗位上,早上七點多就到校、中午不能午休、
下午四點才送走學童,對他們是整整九個小時持續的折磨,對學童其實也是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