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國姓國小 四年級 108 下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72.98 KB
頁數
2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4-20,离现在 5 19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南投縣國姓國民小學108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學習評量 四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科試卷 得分:
座號: 姓名:
一、是非題:(每題 1分,共 20 )
1. 洗手臺下方的 U形水管可以保留一些水以隔開臭
味,屬於虹吸現象的運用。
2. 生活中的事物,只要具有規律性,通常都可以用來
計時,例如日升日落、四季循環。
3. 經過觀察可以發現,能讓水移動的物品都有細縫。
4. 水會沿著物品的細縫移動,細縫越大,水移動的情
形越明顯。
5. 利用沙漏計時,可以精確知道現在的時間是幾分幾
秒。
6. 將所有的物品浸入水中水都會沿著物品向上移動
7. 隨著計時工具的演進,現代人能更精確的測量並且
描述時間。
8. 用水管連接兩個形狀不一樣的容器,倒入水後並等
水靜止,兩個容器的水位高度會相同。
9. 毛細現象越明顯的物品,越適合用來製作雨衣、雨
傘等防水用品。
10. U形水管的左端連接一個容器,從容器倒入水之
後,水管中的水面高度會呈現左高右低。
11. 茶壺的壺嘴若太低,茶壺會裝不滿水
12. 單擺擺動的計算方式是來回擺動算一次。
13. 虹吸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很多,例如用毛巾擦
汗、用水管幫水族箱換水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
多的便利。
14. 大部分的公寓將水塔裝設在頂樓,讓每一個樓層都
能方便用水,這是連通管原理的應用。
15. 水會往低處流,但是利用虹吸現象,可以讓水沿著
彎曲的管子先向上升,再往低處流去。
16. 將玻璃杯的杯底慢慢接近桌面上的水滴,水會沿著
杯緣移動,這是因為杯子和桌面間有細縫的關係。
17. 分別將棉紙和報紙的一端浸入水中,結果棉紙可以
吸水,報紙則不能吸水。
18. 同樣的擺錘不同的擺長擺動 10 次所需的時間
大致相同。
19. 將兩片玻璃片一端用橡皮筋綁住,另一端夾一支迴
紋針後垂直放入水中,水位上升的高度都一樣。
20. 小強的農曆生日是五月初一,如果天氣都很晴朗沒
有其他影響,當他過完生日後,第一次看到天空中
的滿月時,表示距離他的生日已經過了一個月。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30 )
1. 古時候的人使用的計時工具雖然不能精確計時,但
大都具有下列哪一種特性?
1化性
2錯誤性
3
流行性○
4規律性。
2. 裝水的水管兩端高度相差太多時,裡面的水會怎樣
變化?○
1水面一邊高,一邊低○
2水往較高的那一端
流出來○
3水往較低的那一端流出來○
4水沿著水管壁
滲出來。
3. 小新覺得自己的桌子兩端不一樣高,他可以用什麼
方法來檢查桌子到底平不平?○
1浮力現象○
2毛細現
象○
3虹吸現象○
4連通管原理。
4. 大自然的現象有規律性,這次滿月到下次滿月,就
是過了多久?○
1一天○
2一個月○
3一年○
4一世紀。
5. 下列哪一種情形所應用的原理和其他三者不同?
1拿裝水的水管測量牆上的畫有沒有掛正○
2馬桶沖
完水後底部水面維持一定高度○
3拿水管澆花○
4從熱
水瓶外部的透明板,可以看到瓶裡的水剩下多少。
6. 小雲在水管裡裝了一些水,雙手分別抓了水管兩
端,他把右端的水管提高,下列哪一種情況不會發
1水可能會從水管左端流出來○
2水面一樣高
3水會往水管左端流○
4水面會變成一高一低。
7. 棉質的衣服會吸汗,這是什麼原理的應用?○
1連通
管原理○
2虹吸現象○
3毛細現象○
4蒸發現象。
8. 小美:「將塑膠尺的一端放入水中,水可以沿著塑
膠尺上升。」小麗:「用塑膠尺靠近桌上的水,水
會在尺和桌面所形成的細縫中移動。」請問誰的說
法正確?○
1小美○
2小麗○
3兩人都對○
4兩人都錯
9. 哪一個最不便
1水鐘
2沙漏○
3手錶○
4手機。
10. 為什麼打翻的水沾溼課本的書角時,水很快就會滲
入課本的書頁中?○
1因為紙碰到水容易溶解○
2因為
紙中有細縫,碰到水會產生毛細現象○
3因為紙是電
的絕緣體○
4因為紙具有磁性。
11. 用同一個單擺並固定擺長進行試驗,所畫出的時間
和擺動次數關係圖會是怎樣的?○
1一條直線○
2一條
曲線○
3圓形○
4不規則狀
12. 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1利用日曆,可以知道
清明節、端午節等固定的節日還有多久會到來○
2
用馬錶可以提醒我們上床睡覺的時間○
3利用鬧鐘可
以讓我們準時起床○
4利用手錶可以隨時知道現在的
時間。
13. 測量單擺擺動 10 次需要的時間時同一組的試驗為
什麼要重複操作三次?○
1因為上課時間太長,多操
作幾次打發時間○
2多操作幾次,讓每位同學都可以
操作到○
3前兩次測量結果一定不準確○
4將三次測量
的結果相加平均後比較準確。
14. 自然的規律變化通常也能用來判斷時間,下列何者
不屬於這種自然變化?○
1太陽東升西落○
2月相圓缺
3四季的變化○
4風吹樹葉又靜止。
15. 下列哪一種情形不是毛細現象的例子?
1毛筆沾
墨汁寫字
2馬桶底部的水管水面會維持一定高度
3用毛巾擦汗
4熔化的蠟沿著棉線上升。
三、填填看:(每個答案 1分,共 9)
1. 小芳操作燃燒線香的試驗,他將一炷香分為相同的 10 段,
1段線香燒完所花的時間都差不多,燒完一炷香的時
30 分鐘,請根據這個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每一段線香的燃燒時間大約是( )分鐘。
(2)如果這一炷香長度為 30 公分,那麼每 1分鐘燃燒的長
度大約是( )公分。
(3)接續上題可以這樣推論是因為燃燒線香所需要的時
具有( )性。
2. 同一個單擺擺動1次所需時間約3則擺動 2次約
秒,擺動 5次約( )秒。
3. 單擺試驗中,同一個單擺,若擺長不變,而擺錘變重,則
這個單擺擺動相同次數所需的時間 (填變少、
不變或變多)
4.下列是古代常見的計時工具,請問它們分別有什麼缺點?
請將代號填入( )中。
.燃燒時容易受風影響
.太重
.常需要翻
)(1)沙漏 )(2)線香( )(3)水鐘
.勾選題:(每個答案 1分,共 19 )
2
1. 下圖中哪些寶特瓶內的水平面是正確的?請打
(1)
(2)
(3)
(4)
2. 善用身邊的計時工具,可以協助我們完成預定的計畫,下
列哪些可以作為我們的計時工具?請打√。
(1)手錶 (2)
(3)鬧鐘 (4)電子錶
(5) (6)馬錶
3. 下列關於「單擺擺長與擺動時間」的敘述何者是正確的?
請在( )中打
)(1)擺長越長,擺動一次所需時間越長。
)(2)擺長越長,擺動一次所需時間越短。
)(3)擺長越短,擺動一次所需時間越短。
)(4)擺長越短,擺動一次所需時間越長。
)(5)擺長長短與擺動所需時間無關。
4. 將水倒入下列各種底部相通的容器中,當水靜止時,各容
器內的水面高度應該是怎樣的?請在正確的□中打
五、連連看:(每個答案 1分,共 6)
1. 下面例子或物品的設計分別是屬於哪一種現象的應用?請
畫線連起來。
(1)海綿吸水
˙
˙
.毛細現象
(2)熱水瓶
透明
˙
˙
.
(3)製作渲染
˙
2. 小舒利用裝滿水的ㄇ字形吸管和 AB兩個裝水的杯子
水在AB兩杯中流動請問下列操作方式會讓水怎樣流動?
請連一連。
(1)
(2)
(3)
.
.A 流向 B
.B 流向 A
A
B
A
B
A
B
六、看圖回答問題:(每個答案 1分,共 6)
1. 請回答下列問題。下面是阿進幫水族箱換水的裝置圖,但
是他的方法不對,所以水無法流出來,請你幫他想一想,
應該如何改善,才能讓水流出來?正確的請打
(1)將水管出水口提高
(2)讓水管出水口低於水面
(3)換粗一點的水管
(4)將水管裝滿水
2. 鐵架上固定了三種長度、寬度相同,但材質不同的物品,
並將一端浸入水中,進行毛細現象的試驗,請依據下圖以
代號回答問題。
(1)這三種不同材質的物品,哪一個吸水力最強?
答:( )。
(2)哪一個物品最有可能沒有細縫呢?
答:( )。
七、活用題:(每個答案 2分,共 4)
1. 下圖是一個牛奶桶,把手和牛奶桶內部相通,裡面裝了一
些水,請回答下列問題。
(1)牛奶桶直立靜止把手處的水面高度應該在哪一個位
?請填入代號。(
(2)接續上題,從這個結果可以證明什麼現象或原理?
八、科學閱讀:(每個答案 2分,共 6)
1.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問題。
1582 年,伽利略發現單擺的「等時性」1656 年,惠更
斯利用擺的等時性,製作了第一座有擺的機械鐘,使原本
不很可靠的時鐘變得比較準確。
之後惠更斯對擺鐘的理論與實務有更深入的研究1658
年和 1673 年發表擺鐘」「擺式時鐘或用於時鐘上的擺
之運動的幾何證明」。他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單擺的運動
不嚴格等時——只有在擺角比較小的情況下,單擺的等時
性才成立;當擺動的角度比較大時,單擺的運動不嚴格等
例如當擺動的角度為 60 度時不嚴格等時性就很明顯
為了改善單擺的不等時性,惠更斯研究出一種等時的擺。
1673 年,惠更斯從證明擺線的幾何性質開始,發現如果
擺的軌跡是擺線(又叫輪轉線),那麼擺的週期就與擺幅
無關,也就是這樣的擺就是等時擺。接著,他進而研究其
在機械上的應用,利用擺線理論設計出嚴格等時的擺鐘結
構。
(1)哪一位科學家利用擺的等時性製作了第一座有
的機械鐘?
1伽利略○
2哥白尼○
3惠更斯○
4柏拉圖。
(2)嚴格來說單擺的等時性在什麼狀況下才成立?
1擺動的角度較小○
2擺動的角度較大○
3擺動的角度適
4所有狀況下都成立。
(3)哪一位科學家利用擺線理論設計出嚴格等時的
鐘結構,並將其應用在機械鐘上?
1伽利略
2柏拉圖
3哥白尼
4惠更斯。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