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內安國小 110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自然科考試卷 四年甲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一、是非題 20% 
( )1. 
生活中的事物,只要具有規律性,通常都
可以用來計時,例如日升日落、四季循環。
 
水會沿著物品的細縫移動,細縫越大,水
移動的情形越明顯。 
用水管連接兩個形狀不一樣的容器,倒入
水後並等水靜止,兩個容器的水位高度會
相同。 
進行單擺擺動試驗時,單擺的擺錘去時算
一次,回時也算一次,所以單擺去回擺
動,一共應計兩次。 
毛細現象越明顯的物品,越適合用來製作
雨衣、雨傘等防水用品。 
經過觀察可以發現,能讓水移動的物品都
有細縫。 
茶壺的壺嘴若太低,茶壺會裝不滿水。 
水會往低處流,但是利用虹吸現象,可以
讓水沿著彎曲的管子先向上升,再往低處
流去。 
將玻璃杯的杯底慢慢接近桌面上的水
滴,水會沿著杯緣移動,這是因為杯子和
桌面間有細縫的關係。 
分別將棉紙和報紙的一端浸入水中,結果
棉紙可以吸水,報紙則不能吸水。 
古時候的人使用的計時工具雖然不能精
確計時,但大都具有哪一種特性? ○
1
規律性 ○
2錯誤性 ○
3流行性 ○
4變化
性。 
比比看,哪一個時間單位表示的時間最
長? ○
1年 ○
2月 ○
3日 ○
4分。 
小甄用一條透明水管裝水,想幫爸爸測量
桌子的桌面是否水平,請問他是利用哪個
原理呢? ○
1毛細現象 ○
2虹吸現
象 ○
3連通管原理 ○
4磁力現象。 
何者所代表的時間為「一天」? ○
1從這
次春天到下一次春天 ○
2從滿月到朔
月 ○
3太陽東升西落再東升 ○
4從0公尺
跑到 100 公尺。 
想要從水缸中取水的方法有很多種,哪一
種是利用虹吸現象取水呢? ○
1利用裝
滿水的水管,出水口放低讓水自動流出
來 ○
2利用水盆,把水舀出來 ○
3利用毛
巾,讓水滴出來 ○
4直接將水倒出來。 
棉質的衣服會吸汗,這是什麼原理的應
用? ○
1連通管原理 ○
2虹吸現象 ○
3
蒸發現象 ○
4毛細現象。 
小萱:「將塑膠尺的一端放入水中,水可
以沿著塑膠尺上升。」小妤:「用塑膠尺
靠近桌上的水,水會在尺和桌面所形成的
細縫中移動。」請問誰的說法正確? ○
1
小萱 ○
2小妤 ○
3兩人都對 ○
4兩人都
錯。 
看熱水瓶外部透明板的高度,就知道是否
需要加水,是利用哪一項原理設計
的? ○
1彈力 ○
2毛細現象 ○
3連通管
原理 ○
4電力。 
哪一個現象不具有規律性? ○
1四季的
變化 ○
2月相圓缺的變化 ○
3太陽的升
起與落下 ○
4風力的變化。 
何者不屬於連通管原理的運用? ○
1馬
桶底部有水隔絕臭氣 ○
2熱水瓶外部的
透明板可看到內部的水位 ○
3大樓通常
將水塔設置在頂樓 ○
4用裝滿水的水管
可以幫水族箱換水。 
 小芩操作燃燒線香的試驗,他將一炷香分為相同
的10 段,每 1段線香燒完所花的時間都差不多,
燒完一炷香的時間是 30 分鐘,請根據這個試驗結
果回答問題。6% 
(1)每一段線香的燃燒時間大約是( )分鐘。 
(2)如果這一炷香長度為 30 公分,那麼每 1分鐘
燃燒的長度大約是( )公分。 
(3)這樣推論是因為燃燒線香所需要的時間具有
( )性。 
 
 小潔利用各種物品來進行毛細現象的試驗,請問
這些物品中,哪些會吸水?哪些不會吸水?請將
代號填入(  )中。8% 
 
(1)可以吸水的有:( )。 
(2)不能吸水的有:( )。 
 關於「虹吸現象」的敘述,正確的請在( )中
打√,錯誤的請打╳。 
( )(1)可利用虹吸現象幫水族箱換水 
( )(2)虹吸現象中,連接兩杯水的水管內要充
滿空氣。 
( )(3)酒精燈的酒精沿著燈芯上升而燃燒,也
是一種虹吸現象。 

2 
( )(4)可用來測量物體兩端是否一樣高。 
 在兩片透明板的左側夾一個迴紋針,右側用橡皮
筋綁起來,並垂直放入水中,一段時間之後,所
看到的結果是哪一個?請打√。 
 
 
 哪些是日常生活中關於「虹吸現象」的應用?請
在( )裡打√。8% 
 
 哪種方法可以讓乙杯的水流到甲杯?請打√; 
不可以的請打╳。6% 
 
 
 這是單擺計時試驗的紀錄表,請依題意回答問
題。6% 
 
(1)此單擺擺動 1次平均需要幾秒? 
答:( )秒。 
(2)接續上題,若擺動 5次大約會是幾秒? 
答:( )秒。 
(3)一分鐘大約可以擺動幾次? 
答:( )次。 
 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情境分別是應用哪一種原理
或現象?請連一連。 
 
 請閱讀短文並回答問題。 
 早期的計時工具有日晷、沙漏、水鐘等,西元
1283 年,英格蘭貝德福郡的丹斯塔布修道院裝設
了世界上第一座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鐘。 
 在發明機械鐘數百年後,人們發現,如果鐘可
以跟著人們移動,會更加方便。為了達成這種攜
帶的要求,發明家就用線圈彈簧來取代砝碼,而
為了克服彈簧上緊發條後張力會變大的問題,大
約在西元 1400~1450 年間,某個機械天才發明出
一種稱為「均力圓錐輪」(簡稱
)的巧妙
裝置。有了均錐輪,才有攜帶式鐘、懷錶以及許
多具有發條裝置的高檔計時器(例如航海經度儀)
的問世。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均錐輪都還在
使用。 
 綜觀整部人類歷史,我們發現,人類在測定時
間上的研究帶動了技術與科學演變。幾千年過去
了,人們追求
、
計時器的理想未
曾改變。 
( )(1)哪一個裝置的發明,使得攜帶式鐘和懷
錶得以問世? ○
1E
A線圈彈簧 A○
2E
A均錐輪 A○
3E
A發
條 A○
4E
A砝碼。 
( )(2)幾千年來,人們追求怎樣的計時
器? A○
1E
A體積更大、更精準 A○
2E
A體積更大、會報
時 A○
3E
A體積更小、更精準 A○
4E
A體積更小、會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