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 是非題:每題 2分,共 20 分
1. ( )民國
50
年代,因為加工出口區的推動,讓臺灣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
社會。
2. ( )現在的報紙內容因為報禁的開放而更加多元。
3. ( )日治時期,採收甘蔗後,臺灣勞工用汽車將甘蔗送到製糖廠。
4. ( )近年來,政府的經濟發展政策是推動通訊、航太及生物科技產業,希望
提升臺灣的產業競爭力。
5. ( )民國
60
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其內容以教育改革的建設最多。
6. ( )日本政府雖然被迫舉行臺灣第一次的議員選舉,使原本全部由日本政府
選派的地方民意代表,改為部分由臺灣人民選舉產生,但是卻只有部分
臺灣人可以投票。
7. ( )劉銘傳為了加強臺灣的防禦,興建了二鯤鯓炮臺。
8. ( )臺灣的歌仔戲發展,是從野外搭棚表演開始,逐漸進入電視螢幕,開創
當代歌仔戲的新面貌。
9. ( )在日本統治的
50
年間,臺灣人民不斷以武力和社會運動進行抗爭。
10. ( )清朝時期的臺灣人使用「時辰」作為計算時間的單位,到了日治時期引
進西方的「世界標準時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便改為「小時」。
二、 選擇題:每題 2分,共 20 分
1. ( )下列哪一項關於「臺灣文化協會」的敘述錯誤? ○
1是計畫武力抗日的
組織 ○
2宣揚民族主義 ○
3由林獻堂、蔣渭水等人成立 ○
4以啟迪民智
為主要宗旨。
2. ( )西元
1860
年代,外國勢力迫使清朝政府開放臺灣港口通商,其中位於
現在高雄的是哪一個港口? ○
1滬尾 ○
2雞籠 ○
3打狗 ○
4安平。
3. ( )民國
50
年代政府設置加工出口區,並以下列什麼為主要出口產品?
○
1通訊設備 ○
2成衣 ○
3汽車零件 ○
4電子零件。
4. ( )下列哪一項不是宣布解嚴後的臺灣社會變化? ○
1開放黨禁 ○
2開放
報禁 ○
3開放大陸探親 ○
4總統由監察委員選舉產生。
5. ( )1874
年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沈葆楨統籌治理臺灣事宜,加強行政區管
理,他在臺灣南部增設了什麼呢? ○
1鳳山城 ○
2恆春城 ○
3左營城
○
4岡山城。
6. ( )噍吧哖事件與哪一位人物有密切關係? ○
1劉銘傳 ○
2余清芳 ○
3羅
福星 ○
4莫那.魯道。

2
7. ( )日治時期唯一由臺灣人發行的刊物名稱是什麼? ○
1臺灣時報 ○
2臺
灣新生報 ○
3臺灣民報 ○
4每日快報。
8. ( )民國
38
年開始,政府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不包括哪一項? ○
1減輕農
人繳交的租金 ○
2增加地主的土地面積 ○
3讓耕作者擁有自己的土地
○
4將公有土地出售給農民。
9. ( )立傑第一次參與選舉投票是選臺灣首任民選總統,而他選的人後來也順
利當選,請問他選的侯選人是哪一位? ○
1陳水扁 ○
2蔣經國 ○
3馬英
九 ○
4李登輝。
10. ( )下列哪一項原因,促使清朝政府了解到臺灣地位的重要而積極治理,最
後將臺灣設為行省? ○
1外國人不斷侵犯臺灣 ○
2臺灣人主動爭取
○
3因為原住民族愈來愈難管理 ○
4臺灣盛產稻米。
三、 填代號:每格 2分,共 12 分
1. 請依題意找出正確的機關或設施,並將代號填入( )裡。
A 嘉南大圳 B 臺灣總督府 C 專賣局
( )(1)日本在臺灣的最高統治機關。
( )(2)管制特定物資,賺取可觀的財政收入。
( )(3)增加稻米、甘蔗產量的水利設施。
2. 在日治時期,有三個小朋友的身分如下,根據當時的教育政策,他們應就讀
哪一類學校呢?請填入代號。
A
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兒童
B
從日本跟隨父母到臺灣定居的日本兒童
C
住在山區的原住民族兒童
( )(1)就讀公學校。
( )(2)就讀蕃童教育所。
( )(3)就讀小學校。
四、 勾選題:每格 2分,共 10 分
1. 關於臺灣戰後各項藝術發展的敘述,正確的請打。
( )(1)民國
60
年代流行的校園民歌,是許多人琅琅上口的回憶。
( )(2)布袋戲、歌仔戲等傳統戲曲不再有人欣賞。
( )(3)臺灣的流行歌曲成為華人地區的指標。
( )(4)許多來自西方的文化例如抽象畫,開始萌芽發展。
( )(5)曾經流行廣播劇。

3
五、 圖表題:每格 2分,共 8分
1. 清朝末年,外國勢力逼迫清朝政府開放臺灣通商,下圖是當時被迫開放的港
口,請將圖中代號依照港口所在位置填入( )裡。
( )(1)雞籠。
( )(2)安平。
( )(3)滬尾。
( )(4)打狗。
六、 題組:每格 2分,共 30 分
1. 啟安與家人到屏東遊覽時,看到了石門古戰場的壁畫,深感震撼。回到家,
啟安上網查詢壁畫的歷史背景,才知道這事件影響臺灣的現代化發展。以下
對於壁畫情景的敘述,請將正確的打。
(1)石門古戰場壁畫所呈現的是哪一項歷史事件?
( )○
1牡丹社事件。
( )○
2霧社事件。
(2)何處的人民在此遭受原住民殺害而引發事件?
( )○
1小琉球。
( )○
2琉球。
(3)哪一國以保護人民為藉口向清朝政府討公道,並派兵來臺?
( )○
1荷蘭。
( )○
2日本。
(4)事件發生時,清朝政府派何人到臺灣統籌治理事宜?
( )○
1劉銘傳。
( )○
2沈葆楨。
(5)事件發生後,清朝政府增設了哪一個行政組織?
( )○
1臺南府。
( )○
2臺北府。

4
2. 這是冠傑陪爸爸一起整理爺爺的遺物時,所發現的一張以前留下來的證書,
爸爸回憶起爺爺說的往事:「以前為了得到較好的食物配給,所以在家裡整
天都要講國語,才能獲得這張『國語家庭認定證書』;除了證書,政府還會
頒發獎章及刻有『國語家庭』的門牌。」請問:
( )(1)這張證書應是從臺灣哪一個時期留下來的? ○
1中華民國時期 ○
2
日治時期 ○
3清朝時期 ○
4明
鄭時期。
( )(2)此證書與當時哪一種運動或政策有關? ○
1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2推行專賣制度 ○
3皇民化運動 ○
4徵調臺籍日本兵。
( )(3)上文中的「國語」是指什麼語言? ○
1閩南語 ○
2原住民族語 ○
3
北京話 ○
4日語。
◎除了使用國語外,當時政府還推行什麼政策來拉攏臺灣人民齊心投入戰爭?
請打。
( )(4)穿著和服。
( )(5)改信基督教。
( )(6)參拜日本神社。
( )(7)維持原來臺灣傳統信仰。
( )(8)改成日本姓。
3. 有天妍伶到書局買課外讀物,結果她發現有本「兒子的大玩偶」,一看書名覺
得很有趣,翻了翻內文後,發現故事情節讓她感動萬分,便將它購買回家。
請問:
( )(1)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
1蔣經國 ○
2李登輝 ○
3黃春明 ○
4林獻
堂。
( )(2)這本書屬於哪一種類型的文學作品? ○
1鄉土文學 ○
2中華古典文
學 ○
3翻譯文學 ○
4西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