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察校園中的榕樹,發現構造上有幾個不同的層次:
(甲)葉片(乙)葉綠體(丙)葉的下表皮(丁)保衛細胞
22. ( )以上四個構造由簡而繁依序為何?
(A)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
23. ( )在榕樹上,不可能觀察到下列哪一種組成層次?
(A)器官 (B)組織
(C)器官系統 (D)細胞
※ 依照複式顯微鏡的使用原則,試回答下列問題:
24. ( )製作玻片標本時,蓋玻片與載玻片的正確位置應為
(A) (B)
(C) (D)
25. ( )若視野的上方較暗,下方較亮,應調節哪一部位?
(A)反光鏡(B)旋轉盤(C)物鏡(D)目鏡
26. ( )使用顯微鏡時,下列何者正確?
(A)先使用 40X 物鏡,再用 10X 物鏡
(B)先使用 10X 物鏡,再用 40X 物鏡
(C)先使用細調節輪,再用粗調節輪
(D)使用 40X 物鏡時,光圈應調小一點
※ 小雲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標本時,在顯微鏡的視野中可以
看到下圖的情形。根據此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27. ( )小雲若想要看清楚甲的上半部分,他應該將載玻片
往哪個方向移動?
(A)上 (B)下 (C)左 (D)右
28. ( )因為小雲的疏忽,造成玻片標本內有氣泡殘留,
請問圖中哪一部分可能是氣泡?
(A)甲 (B)乙 (C)丙 (D)丁
29. ( )承上題,玻片標本有氣泡時應如何處理,才能將
氣泡排出?
(A)用鉛筆尖輕壓載玻片
(B)用鉛筆尖輕壓蓋玻片
(C)將玻片標本放在火上烤
(D)將載玻片甩一甩
30. ( )小雲若想使用高倍物鏡看清楚標本中生物的細部
構造,應調整下列哪個裝置?
(A)載玻片 (B)細調節輪
(C)粗調節輪 (D)載物臺
※ 怡婷利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植物的表皮組織及人體的口腔
皮膜細胞,所得結果如附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31. ( )當怡婷進行觀察時,可以在何者中發現葉綠體?
(A)甲(B)乙(C)丙(D)丁
32. ( )依照實驗觀察結果,關於鴨跖草表皮細胞和口腔
皮膜細胞構造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兩者皆具有細胞壁與葉綠體
(B)鴨跖草表皮細胞有葉綠體
(C)兩者皆不具有細胞壁與葉綠體
(D)僅鴨跖草表皮細胞有細胞壁
33.( )怡婷觀察到鴨跖草表皮細胞和口腔皮膜細胞都是
扁平狀,這與他們的何種功能有關?
(A)幫助體內物質的運輸
(B)具有保護的功能
(C)可進行光合作用
(D)具有支持內部構造的作用
※ 實驗室中有甲~丁四架顯微鏡,其鏡頭放大倍率如下表
34. ( )若想觀察水中小生物,則哪一架顯微鏡視野裡的
小生物最容易跑出視野外?
(A)甲 (B)乙 (C)丙 (D)丁
35. ( )若觀察植物的表皮細胞時,則哪一架顯微鏡視野裡
的細胞數目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丁
※ 小傑想驗證「水分可以促進黴菌生長」的假說,設計
甲、乙兩組實驗並記錄,其三個變因如下表:
變因種類
甲實驗設計
乙實驗設計
A變因
吐司麵包、
溫度 35℃、
室內有光線
吐司麵包、
溫度 35℃、
室內有光線
B變因
定時噴水 不噴水
C變因
麵包上逐漸
出現毛絨絨
的菌絲
麵包越來越
乾,沒看到毛
絨絨的菌絲
36. ( )實驗的 A變因應屬於變因種類的哪一種?
(A)應變變因 (B)操縱變因
(C)控制變因 (D)以上皆可
37. ( )實驗的 B變因應屬於變因種類的哪一種?
(A)應變變因 (B)操縱變因
(C)控制變因 (D)以上皆可
38. ( )小傑的實驗結果是否驗證「水分可以促進黴菌生長」
假說?為什麼?
(A)否,因為操縱的變因不同
(B)否,因為控制的變因相同
(C)是,因為小傑有設計對照組
(D)是,因為對照甲、乙實驗結果,甲的麵包上有菌絲
出現
※小容利用複式顯微鏡和解剖顯微鏡分別觀察玻片標本
39. ( )小容在載玻片上用簽字筆寫「b」字,用複式顯微鏡
觀察,會看到
(A) p (B) b (C) q (D) d
40. ( )小容在載玻片上用簽字筆寫「b」字,若改用解剖
顯微鏡觀察,則會看到
(A) p (B) b (C) q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