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事務可以推翻學校的規範 (B)藉此讓學生學習如何參與公共事務 (C)實施學生自治的第一步即是召集大家進行
討論 (D)學校裡所有事務都可以交由學生自行決定。
21. (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教授王昱心,在校內開設原住民族陶藝課程,並在花蓮市原住民文化歷史館進行
期末成果展覽,由花蓮市長一同主持開幕式,期許透過策展,讓更多人看到原住民族文化的珍貴。請問:這樣的
課程與展覽開設,主要是為了甚麼? (A)增加選舉票源 (B)保護自然生態 (C)增加偏鄉地區收入 (D)推廣原住
民傳統文化。
22. ( )教育部公布辦法提到:「除法律明文規定或有相當理由及證據,顯示學生涉嫌犯罪或攜帶違禁物品,或為了避免緊
急危害者外,教師及學校不得搜查學生身體及其私人物品。」上述搜查學生的限制規定與學生哪方面權利的保障
最不相關? (A)人格 (B)身體自主 (C)財產 (D)學習。
23. ( )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原住民族部落活力計畫」,下列何者不是該計畫之主要目的? (A)統一原住民生活方式 (B)
培養原住民自治能力 (C)凝聚原住民部落共識 (D)促進原住民就業機會。
24. ( )在課堂上,老師說明在學校公共事務的處理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學生自治的途徑來形成共識。下列四位同學的
分享,請問何者最符合上述精神? (A)小筠:我想應該要聽老師的,依老師的意見來決定 (B)阿汶:任何事情都
有規則要遵循,我覺得自治事項也是一樣 (C)小榆:萬一大家意見分歧,就來辯論看誰口才好 (D)阿岑:只要我
喜歡,大家也沒意見,沒甚麼不可以吧。
25. ( )新聞報導:「原住民族委員會西元 2018 年6月公告邵族傳統領域,南投縣魚池鄉幾乎全被劃入,此後涉及公有土
地的大型開發案,都需經由邵族部落會議諮詢同意,未來全鄉發展與鄉內 1萬5000 多名漢人,都得經過人口僅 300
多人的邵族同意。魚池鄉公所於 12 月在鄉民代表會提案,退出平地原住民鄉資格,獲得通過;並在西元 2019 年1
月確定撤銷當初的邵族傳統領域公告。」上述新聞與下列何者有關? (A)漢人跟原住民部落的紛爭 (B)部落生活
的互動 (C)部落對現代化的適應 (D)部落對資源永續經營。
26. ( )「多數決」不只提倡少數服從多數,更強調「多數尊重少數」的原則,請問:下列何者符合該原則的精神? (A)
多數人的想法須配合少數人的意見做讓步 (B)少數人的意見與多數人的意見都須一併實施 (C)少數人的意見,也
須有表達的權利 (D)對於表決結果,人人都須遵守。
27. ( )開班會時,阿賢提出一個臨時動議,若該動議要進入討論,必須符合下列哪項程序? (A)書面提出,經一人以上附
議 (B)書面提出,經一人以上附署 (C)口頭提出,經一人以上附議 (D)口頭提出,經一人以上附署。
28. ( )下列有關主席角色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主席應以中立的態度來主持會議 (B)主席站在指導的立場提示會議規
則 (C)主席應發表意見並參與討論 (D)主席須將表決結果交由老師宣布。
29. ( )新聞報導:「台東縣達仁鄉阿朗壹部落傳出巡守隊人員看到近年來近乎絕跡的台灣雲豹,阿朗壹部落召開部落會議,
決議封山保護其他傳統領域,並自主調查雲豹蹤跡,而達魯瑪克部落也呼應。」根據內容判斷,對於原住民而言,
部落會議主要具備何項功能? (A)學習祖先智慧 (B)繼承土地劃分 (C)尋找文化根源 (D)決定部落事務。
30. ( )某國中七年智班召開本學期第一次班會,由班長擔任主席,導師希望主席主持好本次班會,作為下次班會召開的
良好基礎。請問 : 下列何者是導師在班會應該負責的職務? (A)站在指導立場但不加入表決 (B)宣達會議程序
(C)裁決權宜問題與秩序問題 (D)提示會議規則並參與表達意見。
31. ( )台中市和平區大安溪畔的財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成立部落共同廚房,恢復部落居民共工、共享的傳統生
活形態,其作法主要在體會原住民族文化的哪一項核心價值? (A)永續社區 (B)互助共享 (C)終身學習 (D)
性別平等。
32. ( )為了讓學生在學校能快樂成長,並達成學習的目的,政府制定了明確的規範,確保學生在校園中擁有的權利。然
而,權利的行使有其一定的限制,請問:下列何者不屬於學生所能行使的權利? (A)為了讓校園環境更加良善,
學生可以建議學校增加或改善軟硬體設備 (B)要求學校落實「零體罰」政策,確保學生不受任何形式之體罰 (C)
尊重學生的「人格權」,不無故搜查學生的書包或翻閱學生的日記 (D)為維護學生的「受教權」,學生可以提出
罷免教學不力的老師,校方不得拒絕。
33. ( )某戲曲學院爆出體罰事件,該校一位女學生,疑似學習表現不到位遭老師言語訓斥、呼巴掌,甚至被老師踹飛倒
地,讓民眾質疑該名老師是否適合繼續任教。該名老師之作法違反了下列哪一條保障學生的法規? (A)《教育基本
法》 (B)《民法》 (C)《性別基本法》 (D)《幼兒教育與照顧法》。
34. ( )三國時代著名的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待在南陽從事農作但不忘充實自我,當機會來臨時,便能適時把
握一展長才,因而留名青史。上述諸葛亮的何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A)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能名揚四海 (B)
守株待兔,機會自然上門來 (C)確定自己的志向,並充實自我以實踐理想 (D)為難對方,可以顯示自己的重要性。
35. ( )司馬庫斯部落為實行「互助共生」制度的部落,族人共同規畫與使用土地,當地旅遊觀光產業亦由族人集體經營,
造就成功的部落發展體系。此制度落實後,較不可能發生下列何種轉變? (A)部落關係更加和諧 (B)隔代教養家
庭增加 (C)部落居民收入提高 (D)部落青年回流。
二、題組(每題 3分,共 30 分)
1. 臺南市七股區的三股社區,居民大多數以養殖漁業跟農業維生。民國 83 年,在三股民眾熱情的參與下,成立社區組織,
參與社區的事務。近年來,社區組織向勞動部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利用在地農產品如紅蔥頭及養殖文蚵、虱目
魚、牡蠣、石斑等發展出社區產業。此外,搭配季節推出不同體驗旅遊行程,帶遊客深度體驗農村生活。一輩子都以剝
蚵謀生的吳女士,經過社區組織的訓練,透過說故事方式,將故鄉的人、事、物告訴外地遊客,成為厲害的導覽阿嬤。
( )36.根據上文判斷,三股社區發展的動力,主要是哪個因素推動造成? (A)豐沛的天然資源 (B)居民的社區意識 (C)
觀光客的參與 (D)勞動部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