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3. 清初皇帝曾下令:「不准任何船隻下海,嚴禁任何糧食闖關,凡是違反禁令者,一律連坐處死,務必使海上那批人,
在糧盡援絕以後做鳥獸散。」文中的「海上那批人」指的是何者? (A)日本人 (B)三藩勢力 (C)西班牙人 (D)臺灣
鄭氏。
( ) 34. 史前時代的人類經過漫長的歲月,由採食進入到產食的階段,並產生出定居的生活。這種生活上的變遷最早出現在哪
個時代?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金屬器時代 (D)歷史時代。
( ) 35.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日本人類學者對臺灣的族群生活進行相關研究。當時日本學者在政府的委託報告中,會將「阿美
族」分類在下列哪一族群中? (A)高砂族(B)平埔族(C)山地同胞(D)熟番。
( ) 36. 十六世紀,歐洲人陸續在東南亞各地活動。當時歐洲人來到東方的主要目的為何? (A)尋找移民地點(B)進行貿
易活動(C)尋找前往美洲的新航線(D)從事文化交流。
( ) 37. 1999 年12 月20 日澳門統治權正是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距離明朝 1557 年租借出去開始,已有四百多年的時間,不
受中國政府直接統治。這四百多年來實際統治澳門的是哪一個國家? (A)荷蘭 (B)西班牙 (C)英國 (D)葡萄
牙。
( ) 38. 某一個國家的族譜紀載,該家族很早就在某地進行土地開墾的工作,來臺的第一代祖先隨著顏思齊登陸臺灣後,跟著
他在臺灣開墾荒地,直到現在有四百多年歷史了。依上述判斷,這個家族主要是在今日的哪個地方發展? (A)彰化
(B)臺北 (C)雲林 (D)高雄。
( ) 39. 1628 年,臺灣總督在致東印度巴達維亞總公司的報告中說到:【他們日益壯大,幾乎足以控制整個中國海。他們將所
有海岸的船隻燒毀殆盡,更在陸地大肆掠奪施暴。它們以壯大到擁有四百艘武裝船隻和六、七萬之徒眾。此頭領自稱
一官,曾在大員商館擔任公司之通譯,後不告而別,眨眼間獲得如此偉大的地步,連中國官方都不知該如何將他們自
海岸驅除】。文中「一官」的身份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A)海商(B)漁民(C)傳教士(D)人口販子。
( ) 40. 史料紀載:【他是福建漳州海澄人,在日本曾以裁縫為業。他素有野心,將其黨眾組織後,曾在日本與人共謀舉事,
但事跡敗露。1621 年他航向臺灣,由笨港(約位於今雲林北港、嘉義新港一帶)登陸,是漢人來臺拓墾的開始。】文
中的「他」可能是下列哪一位人物? (A)鄭成功(B)顏思齊(C)鄭克塽(D)陳永華。
【公民部份 33%:41~47 題:每題 1分;48~60 題:每題 2分】
( ) 41. 右圖是一則新聞報導,請問文中所指的「依法」應為下列何者? (A)性
騷擾防治法 (B)性別平等教育法 (C)兒童權利公約 (D)兒童及少年性剝
削防制條例。
( ) 42. 承上題,文中的「啟動調查」是指將案件移送到哪一單位進行調查處理?
(A)學務處 (B)輔導室 (C)教師評審委員會 (D)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 ) 43. 擔任「理想社區」管理委員會監事的老王,每個月必定排除萬難準時出席理監事會議,在會議中不但會提出對社區的
建言,也會盡量配合管委會所決議的大小事。請問:老王上述的表現是具備了何種現代公民的基本德性? (A)捍衛公
平正義 (B)和平尊重包容 (C)參與公共事務 (D)理性思考批判。
( ) 44. 我國規定不同的參政權有不同的行使法定年齡,請問右表中的法定年齡,由小到大的正確順
序為何? (A)甲=丁<乙<丙 (B)丁<甲=乙<丙 (C)丁<甲<丙<乙 (D)甲<丁<乙<丙。
( ) 45. 戴維斯是 SBL 的職業籃球員,擁有黑人血統的他出生於美國加州,2011 年開始在台灣打職業
籃球賽,2013 年申請中華民國國籍,並放棄美國國籍,在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與護照後,隨
即成為我國男籃代表隊的國手。請問:戴維斯是透過哪一種方式取得我國國籍? (A)血統規
則 (B)屬地原則 (C)歸化取得 (D)難民庇護。
( ) 46. 學務主任在升旗時宣導「友善校園」系列活動時,拿出一張海報(如右圖),呼籲學生應在團
體中學習接納不同背景、個性的同學,與不同意見的人和平相處,並發揮行善與正義的力量,
以杜絕校園霸凌事件。請問:圖中的情境顯示出學生在校園中的哪項權利被侵害? (A)發展
權 (B)受保護權 (C)參與權 (D)生存權。
( ) 47. 承上題,若在校園中目睹圖中狀況,該如何處理比較恰當? (A)視而不見以免惹禍上身 (B)
加入霸凌者行列才不會被欺負 (C)勇於通報師長請求協助 (D)在網路上號召正義的鄉民替受
害者討回公道。
( ) 48. 某機構針對台灣民眾數位能力進行調查,其中一項結果顯示,80%的民眾曾經在網路上看過負面的網路資訊,其中又
以假新聞、仇恨言論和詐騙事件為多數。在這資訊爆炸的世代,究竟要如何分辨不實報導和訊息呢?專家建議:首先
對標題持懷疑態度,仔細留意網址、新聞的來源,查核證據並參考其他報導的說詞,以避免被有心人士或媒體所製造
的輿論、編撰的故事左右了你的想法與態度。請問上文的內容旨在強調培養何種素養的重要性? (A)閱讀理解 (B)捍
衛正義 (C)公民道德 (D)媒體識讀。
【背面尚有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