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同德國中 七年級 110 下學期 社會領域 公民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南一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16.7 KB
頁數
2
作者
Bill Gate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5-08,离现在 3 17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一、選擇題(每題 5分,共 70 )
41. 數字在每個國家的意涵不同在華人心中4是不吉利的數字但對泰國人正好相反他們認為這個數字會帶來好運,
同樣的數字,在不同文化,卻有著不同的詮釋。請問:這與下列哪種因素有關?
(A)風俗習慣的差異 (B)宗教信仰的不同 (C)族群文化的優劣 (D)法律不同的影響
42. 擂茶是客家人招待貴賓的一種茶點,「擂」「研磨」之意,將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研磨成粉,加入熱開水沖泡調
再加入玄米飲用(經過浸泡蒸煮曝曬拌炒而成)擂茶能解渴充飢亦可當作養生飲料關於擂茶的敘述,
下列何者正確?
(A)屬於劣勢文化,文化消失已久 (B)擂茶因原料產於大自然,因此擂茶與文化無關
(C)擂茶展現獨特的客家精神,屬於客家文化 (D)被客家人視為重要的宗教信仰
43. 同德國中運動會進行班際大隊接力,各班卯足全力練習,比賽當天積極投入比賽,參賽選手遵守比賽規則,避免影響
最終成績。請問:上述內容說明下列何者的重要性?
(A)社會流動 (B)社會規範 (C)社會分工 (D)社會互動
44. 公民老師整理了法律和其他社會規範的比較表,根據下表內容,何者答案錯誤?
45. 「文化」是人類為了適應或改變生活環境所做的努力,長期累積、創造發明出來的成果。
下列畫線的部分,何者非屬文化的範疇?
(A)段考前去同德國中旁的豐年宮,向土地公祈禱 (B)與同學去埔子圖書館,找尋公民課報告資料
(C)假日與弟弟去中正公園運動和遛狗 (D)畢業旅行到恆春半島,體驗生態之旅
46. 「穆斯林信守不吃豬肉的戒律;印度教徒信守不吃牛肉的戒律;佛教徒則信守不殺生的戒律,一律素食。」
根據上述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不同文化產生不同法律 (B)信仰對信徒具有約束力 (C)價值觀影響法律的制定 (D)信仰與社會規範無關聯
47. 過去,儒家非常重視孝道觀念,《孝思賦》「慈烏反哺以報親」;現今,依據《民法》規定子女應孝敬父母,並且有扶
養父母的義務。根據上述內容,符合下列哪些社會規範?
(A)風俗習慣、法律規範 (B)倫理道德、宗教信仰 (C)宗教信仰、法律規範 (D)倫理道德、法律規範
48. 有媒體曾報導:移工多數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他們定期在臺北車站聚會,未來可能會造成社會混亂。
下列哪一項解讀最能說明上述報導?
(A)跨國移工帶來的社會問題 (B)跨國移工常常與本地民眾發生衝突
(C)媒體報導有意賦予跨國移工負面形象 (D)跨國移工無法遵守本地的社會規範
49. 胖虎到媽祖廟拜拜,聽到隔壁老爺爺教導孫子,平常應多做善事,以後才有機會上天堂,如果常做虧心事或壞事,就
會下地獄。請問:這位老爺爺運用哪種社會規範教導孫子?
(A)超自然力量處罰 (B)輿論譴責 (C)良心譴責 (D)公權力的制裁
50. 有關社會規範的敘述,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社會規範如同比賽規則,具約束個人行為的功能 (B)從小被教導應遵守規則,以符合社會規範
(C)社會成員可自由選擇想遵守的社會規範,因此無法維持社會秩序 (D)社會分工逐漸細膩,社會規範顯得格外重要
51. 每個文化皆有其獨特性,但人對文化的理解,往往不盡相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優勢文化才能代表人類生活的成果 (B)已開發國家的文化一定比較好
(C)文化本身具有文化位階 (D)文化是人類生活方式的總稱
桃園市立同德國中 110 學年度第 2期第 2段考評量題目卷
科目
公民
命題
教師
得分
1 2
範圍
第二冊 L3~L4
班級
七年
姓名
座號
選項
法律
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宗教信仰
(A)產生方式
立法院三讀通過
長時間累積形成
(B)懲處方式
公權力制裁
受輿論批評、良心譴責
(C)強制力
(D)處罰程度
2
52. 《斯卡羅》中有段劇情是,僕人:Sir用刀叉吃東西讓我很不自在。」李仙得「學習文明的過程本來就不容易,
其是對你們古老的民族而言。」從上述對話中可知,李仙得具有何種文化觀念?
(A)文化差異 (B)文化傳承 (C)多元文化 (D)文化位階
53. 社會規範會隨著時間變遷,從姓氏也能看出端倪,我國《民法》舊條文規定:「妻以其本姓冠以夫姓。」民國 87 年修
正為:「夫妻各保有其姓。」關於上述社會規範的變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倫理道德的變遷 (B)受性別平權觀念的影響 (C)透過社會運動爭取 (D)只影響個人對社會無益處
54. 同德國中每年都會在九年級學生參加國中會考前,舉辦「包粽包中活動」,取其諧音祝福考生。
請問:上述作為所隱含的社會規範,其性質與下列何者最相似?
(A)佛教信徒虔誠禮佛 (B)除夕夜當晚與家人圍爐 (C)捷運上讓座位給老奶奶 (D)騎機車使用手機被開單
二、題組(每題 5分,共 30 )
根據右圖正式規範與非正式規範的示意圖,回答下列第 5556 題。
55. 根據右圖內容會發現正式規範與非正式規範有特性重疊之處。
請問:下列哪一個是重疊處乙】的特性?
(A)都具有強制執行力 (B)都由立法機關三讀通過
(C)都能約束外在行為 (D)都不會隨著時代變遷
56. 關於甲】正式規範的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詐騙集團橫行,可以仰賴甲】的強制力作約束
(B)甲】屬於利用超自然力量,作為約束外在行為的社會規範
(C)國家無法利用甲】的強制力,處罰不孝順之人
(D)甲】與丁】的強制力都很高,可規範內在觀念
在大航海時代來臨前台灣已有許多原住民族居住在此後來遭到許多外來政權和移民的影響原住民族甚至被冠
上「蕃」「山胞」等貶抑詞,後來才正名為「原住民族」,並開始努力爭取各族的權益和討回被強佔的山林。
因應現代社會發展,台灣各族群歲時祭典、民俗文化傳承皆面臨極大挑戰無論是原住民族或漢民族,許多祭儀
皆會遭遇無人可參與的文化傳承困境而現行民俗節日放假是以漢民族歲時節日為核心未能充分反映各族群的需求
2010 年鑑於對多元族群文化的關注,新增「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放假日」,但僅有一日的假期,其實也未能舒緩台灣
原住民族傳統祭儀傳承的困境。過去雖曾有委員提出「文化學習日」想法,也有政黨擬提「國定假日法」,擴編原住民
歲時祭儀休假達到三日,但皆未有具體結果。
目前民俗節日放假都只是過往因應時代需求的節日放假邏輯制定放假後其實造成民俗社會節日思維的傾斜改
但卻罔顧原住民族祭儀傳承的需求使原住民族被迫以漢文化歲時生活為圭臬無法度過真正屬於原住民族自己的
「年假」或參與部落的祭典。
57. 上述畫底線處提及「台灣已有許多原住民族居住在此」。請問:當時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屬於下列何者?
(A)閩客文化 (B)眷村文化 (C)南島語族文化 (D)東南亞文化
58. 許多民族相信靈魂的存在,同時也發展出與靈魂有關的信仰,例如:原住民族相信祖先的靈魂是善靈,許多族群都有
祖靈訓誡的神話與傳說。請問:祖靈訓誡的神話與傳說,以何種方式約束或影響族群成員?
(A)法律的規範 (B)人際互動的倫理 (C)約定成俗的生活習慣 (D)超自然的力量
59. 根據上述內容,原住民族在臺灣社會裡的位階是高還是低?為什麼?
(A)高,原住民族待在台灣時間最長,具文化傳承的優勢 (B)低,因為遭到外來入侵者的歧視與不公平對待
(C)不高不低,每個族群皆互相尊重,文化上無高低之分 (D)有高有低各族群勢力互有消長原住民族為優勢文化
60. 根據文章內容,為落實多元文化的理念,政府可採哪一具體措施?
(A)訂定或修改法規,保障原住民族文化
(B)制定特殊法規,讓其他族群不會影響到原住民族
(C)限制原住民族活動,之後慢慢就會被同化
(D)鼓勵原住民族不要理會外界干擾和法規限制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