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109學年度第1學期第3次段考社會領域公民科7年級試卷
單一選擇題
18. 品卉若想要將以下有關原住民族部落生活的摘要再加
上主題,下列選項中何者較為適宜?
◎個人捕獲獵物,由共同狩獵者平分。
◎部落領袖照顧族中無所依靠的老人、幼童或身障者
◎主動關心、協助族人事務。
(A)注重文化交流 (B)提升教育水準
(C)保育自然環境 (D)重視共享互助。
19. 幾位朋友受邀到原住民朋友的部落作客,決定先交換一
下對原住民族部落的認識,下列何人的說明最為正確?
(A)暄涵:現今部落首領是原住民委員會指派的
(B)芷宸:召開部落會議可以促進部落自主發展
(C)庭瑄:傳統部落型態多是依賴工業生產維生
(D)安妤:部落的生產方式容易對生態造成破壞。
20. 金女士任職於原住民委員會,下列對於她所負責業務的
說明,何者正確? (A)派遣原住民部落領袖,便於政
府管理 (B)召開部落會議,提倡以國語取代族語 (C
)振興部落傳統文化,凝聚族人的向心力 (D)建議停辦
豐年祭典,促進部落現代化。
21. 慧紋參加縣府舉辦的「體驗原住民族文化活動」,下列
何者較可能是他在活動中學到的正確知識? (A)目前
原住民族委員會認定的原住民族有
16
族 (B)各原住民
族部落領袖均是由同一家族世襲產生 (C)政府指派代
表協助管理原住民族部落共同事務 (D)多個原住民族
共同聚居在一起而組成一個部落。
22. 為因應社會變遷,許多年輕的原住民離開部落到都會區
,而下列何人的作法顯示其對自身文化有認同感?
(A)沁穎:「為讓孩子適應環境,家裡禁止說族語。」
(B)宥希:「在外為避免衝突,我會隱藏原住民身分。
」
(C)佾錞:「主動參與祭典節慶,以傳承部落精神。」
(D)云婕:「狩獵活動太過殘忍,部落應廢除此類傳統
。」
23. 報紙專欄刊出一篇社論如下,針對社論提出的問題,下
列何人的回應較為適當?
社論專欄
再度有原住民族因使用槍枝狩獵保育類動物而遭到判
刑。雖然法律是具有強制力的規範,但若與原住民族
傳統狩獵文化發生衝突時,究竟孰輕孰重,兩者間的
矛盾應如何解決?
(A)芷汝:「法律不能剝奪人權,應允許原住民族無限
制進行狩獵。」
(B)衣婕:「原住民族應與政府協調溝通,尋求法律與
傳統之間的平衡。」
(C)昭穎:「原住民族應發動抗爭廢除法律,爭取特權
以維護傳統狩獵文化。」
(D)婕綾:「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政府不應允許原住民
族持有任何槍枝。」
24. 甄君和晉安分享她最近的家庭生活概況,根據如下內容
,她的作法最可能是基於何種原因的考量?
動態訊息
女兒即將參加「原住民族語單詞競賽」,這幾個禮拜
她很努力的練習。其實我們平常在家都會說族語,以
免孩子因為很少接觸部落,而無法認同自己的原住民
血統和文化。
(A)減少原住民族與漢人的差異
(B)否定主流文化帶來的影響力
(C)爭取政府所提供的福利資源
(D)意識到自身傳統文化面臨的危機。
25. 原住民族很多年輕人為了教育或工作移居到都會區,獨
留長輩在部落生活,處境堪憐。屏東縣萬安部落設置健
康廚房,由族人志工掌廚,提供部落老人營養餐食,同
時也有公益專車載送長輩至醫院就診。上述萬安部落的
措施,最符合「原住民族部落活力計畫」中的哪一項目
標?
(A)發展部落經濟產業,促進部落就業機會
(B)落實部落會議組織,奠定原住民族自治基礎
(C)強化生活照顧功能,推動健康部落生活
(D)營造民族生活環境,建構部落安全場域。
26. 韓小蓁蒐集了在小組報告中需要用到的如下資料,依照
內容判斷,報告的主題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美國《憲法》:人人具有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及財
物的安全,不受無理之搜索和拘捕的權利;此項權利
,不得侵犯。
德國《憲法》:人之尊嚴不可侵犯,尊重及保護此項
尊嚴為所有國家機關之義務。
日本《憲法》:國民享有的一切基本人權不能受到妨
礙。本《憲法》所保障的國民的基本人權,作為不可
侵犯的永久權利,現在及將來均賦予國民。
(A)國家主權與政治參與 (B)公民身分與地方自治
(C)人性尊嚴與保障人權 (D)國民外交與多元文化。
27. 幾位朋友正在討論人權保障的議題,下列何人的說法最
符合此概念?
(A)馨唯:為維護學校秩序,應體罰違反校規學生
(B)采妮:為降低企業成本,避免進用身心障礙員工
(C)姵璇:為促進經濟成長,鼓勵工廠僱用非法童工
(D)宜珍:為促進性別平權,要求男女升遷機會相同。
28. 藟薰聽印度朋友說起他們國家的歷史,提到如下的制度
概況。對於此制度的省思,下列何種觀念較為正確?
當時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階級,嚴格規定每個階
級的身分和地位,位居最下層的賤民階級,地位最低
,世代相傳,不能與其他階級接觸,只被允許從事卑
賤的工作,其他階級的人可任意處置賤民階級。即使
到了現在,有些地方還是保持這樣的傳統。
(A)人有高低優劣分別,制定階級有助於社會進步
(B)任何人都應受到平等對待,人性尊嚴不容侵犯
(C)為增進社會秩序穩定,可合理犧牲少數人權益
(D)傳統習俗為國家重要根本,應盡全力維護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