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北興國中 九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770.59 KB
頁數
5
作者
yusha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2-10,离现在 3 32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110 年級 姓名
2,共 100 分)
1. )中國在元帝國時期的種族階級政策與印度的種姓制度,兩者皆將人民分為四個階級,各階層的身分
地位各有不同,也有高低之分。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種姓制度是阿利安人為維護少數
民族的統治利益而 ()元帝國因種族階級政策加速國家滅亡,印度種姓制度則被民眾唾棄而不
再採用 ()兩種最低階的民眾在社會中備受歧視 ()元帝國的種族階級政策將蒙古人的地位提
升至最高
2. )歷史老師請同學探討西元十六世紀歐洲爆發宗教改革的原因,下列何者說法有誤 ()曉諭:
拜占庭帝國與西歐教會爭奪領導權 ()鈺涓:教會出售贖罪券歛 ()以軒:神職人員生活
奢糜,素質低落 ()紋業:教會內部腐化。
3. )文藝復興時期有某位藝術家,他為教會設計西斯汀大教堂,並繪製天頂壁畫—創世紀,也打造了一
座大理石雕塑作品—大衛像。請問這位藝術家是下列何者? (A)達文西 (B)拉斐爾 (C)畢卡索
(D)米開朗基羅。
4. )意涵某年與家人到西班牙南部旅遊時,在哥多華這座城市中竟然看到了一座清真寺,請問當地之所
以會有此座清真寺的建築,是因為西班牙曾經被哪一個政權統治過?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塞爾柱土耳其帝國 ()阿拉伯帝國 ()羅馬帝國。
5. )佛教為現今世界的普世宗教之一,下列有關佛教發展的敘述何者正確? ()釋迦牟尼所創,並
積極派遣使者向海外傳佈 ()佛教傳佈的地區主要在東亞及東南亞一帶 ()佛教於唐朝時傳入
中國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的觀念,也主張人類應該摒棄黑暗的誘惑,追求光明的與智慧的天
堂。
6. )宣依某日讀到了一篇介紹某歷史人物的文章,內容提到:「他以麥地那為擴張基地,在西元 624
第一次對麥加商隊發動聖戰(Jihad)。西元 630 年征服麥加,下令銷毀所有的偶像,但仍保留卡巴
及黑石,並宣布麥加為聖城。」請問:上述的「他」與下列哪張圖片中裡的帝國建立關聯甚深?
() () () ()
7. )被譽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對於解剖學相當沉迷,也繪製了許多與人體有關的畫作以及留
下有關解剖知識的手稿。達文西將對人體的理解運用到繪畫上的這點,反映出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古
時期的繪畫有何種不同 (A)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較重視華麗絢爛的裝飾性 (B)文藝復興時期
的繪畫較重視宗教理念 (C)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較重視自我表現 (D)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較
視立體寫實。
8. )中世紀的阿拉伯人雖然到處征戰,擴張領土範圍,同時他們也重視學術與教育,因而發出璀璨的文
化。下列關於中世紀阿拉伯人文化成就的敘述,何者正確?(A)阿拉伯人發明了造紙術與指南針,
並將這些技術傳到西方世界 (B)阿拉伯人除了將自身的文化傳到各地之外,也翻譯了許多古希
臘、古羅馬的典籍,並建立學校與圖書館保存文獻書籍 (C)阿拉伯有許多著名的文學作品,至今
還流傳於世,其中《天方夜譚》就是阿拉伯重要的文學成就,這本書反映麥加繁榮的城市風貌,描
寫這座城市工商業發展的情況 (D)現今我們使用的數字系統,之所以稱為阿拉伯數字,是因為這
套數字系統由阿拉伯人發明,並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
9. )曉萱有一個印尼朋友—阿珍,她是一位伊斯蘭教的教徒,某日曉萱發現阿珍白天時竟都不吃東西也
不喝水,到日落後才見阿珍飲食。經詢問後才了解這時適逢「齋戒月」,教徒們每天從日出到日落
期間禁食,日落後才可以飲食,這一個月是教徒們一年中最神聖的時期。請問:下列關於伊斯蘭教
的敘述何者錯誤 (A)伊斯蘭教的信徒稱為「穆斯林」 (B)民眾依據《吠陀經》來奉行「齋戒
月」的相關規定 (C)行齋戒的教徒們除禁食外,一生也遵照誦經、禮拜、布施、朝聖的教規 (D)
過齋戒月的伊斯坦堡居民信奉唯一真主阿拉。
10. )文藝復興是歐洲史上的一個重大變革,它標誌著歐洲文化的轉型,也是邁向近代的開端。請問:下
2
列關於文藝復興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本質是復古,全面恢復古希臘、羅馬文化 (B)這個活
動由國王發起,是個由上而下的活 (C)拜占庭帝國的學者為躲避日耳曼民族而將文獻西 (D)
從義大利開始,因為義大利商業復甦、城市興起。
11. )基督教影響西方文化相當深遠。下列有關基督教的敘述,何者正確? (A)基督教屬於多神信仰,
並沒有規定其信徒只能信仰單一的神祇 (B)基督教的創立與伊斯蘭教之間有著密切的關連,因為
伊斯蘭信仰影響了基督教的發展 (C)基督教以聖經為經典,聖經包含《舊約》與《新約》 (D)
奧多西頒布《米蘭詔令》認定基督教為唯一合法宗教。
12. )西方歷史上一些民族武功強盛、四處征伐,致力於版圖的擴張。下列為曾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
帝國,請依出現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亞歷山大帝國 ()波斯帝國 ()阿拉伯帝 ()羅馬
帝國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A)甲乙丁戊丙 (B)丁甲丙乙戊 (C)丙乙甲丁戊 (D)乙甲丁丙戊
13. )西元 2002 年,英國廣播公司舉辦「最偉大的 100 位英國人」票選活動,其中第五名是以文學創
著稱的作家,他所寫的經典名句,例如「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翻譯: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至今仍為英國人津津樂道。請問:這位人物應該是下
列何者? (A)佩脫拉克 (B)莎士比 (C)亨利八世 (D)但丁。
14. )基督教分裂為東、西兩大教會的原因在於彼此對教條和教宗權力見解的歧異,而雙方文化和語言的
不同也加深了認知上的鴻溝。請問:關於東方的教會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由教宗掌管宗
教相關事務 (B)可被歸為羅馬公教的系統 (C)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為盛行 (D)君士坦丁堡教
會自視為正統,又稱「東正教」。
15. )馬丁路德於十六世紀初提出《九十五條論綱》,最終導致了全歐洲的宗教改革,促成基督新教的興
起。路德教派、喀爾文教派或是英格蘭國教派,都稱為新教。請問這些新教的共通點是什麼?
(A)以《聖經》為信仰唯一依歸 (B)努力工作累積財富,藉以榮耀上帝 (C)不強調個人內在
誠,行為端正才重 (D)以教宗與教會的權威為依歸。
16. )有某個地區曾經被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請問此地區是
附圖(一)中的哪個位置? (A) (B) (C) (D)丁。
(圖一) (圖二)
17. )附圖(二)是與「甲」國有密切相關的提示,從圖中的提示判斷,「甲」最可能為下列哪個國家?
(A)西羅馬帝 (B)拜占庭帝國 (C) 馬其頓王 (D)法蘭西王國。
18. )古印度兩個重要宗教—婆羅門教與佛教,此兩者有所因襲也有所差異,其中最大的差別為何?
(A)多神信仰 (B)輪迴的觀念 (C)因果報應的理論 (D)眾生平等的訴求。
19. )大雄某日在電影院觀賞一部描述中古西歐時期的電影,請問:在電影情節中他可能會看到何種場
景?(A)羅馬皇帝尼祿在羅馬競技場裡迫害基督徒,使之遭受猛獸的攻擊而殉道 (B)修道院裡的
修士們在抄寫古書,並且教導修道院附近的孩子們拉丁語,並講解《聖經》 (C)君主同時掌管政
治與宗教事務 (D)眾人在批判猶太教的腐敗。
20. )「文藝復興」是以古希臘、羅馬的思想與文化為基礎,所發展出兼具復古與創新的文化現象。請問
關於此時期的古希臘、羅馬文獻資料,何者正確? (A)阿拉伯人翻譯的古希臘、羅馬經典,在這
段時間內有重要的貢獻 (B)鄂圖曼人從東方帶來了龐大的羅馬研究文獻 (C)西羅馬帝國的學者
避禍,把古希臘、羅馬典籍帶至阿拉伯研究 (D)印刷術對古希臘、羅馬文獻的傳播沒有影響。
21. )西元 1517 年,馬丁路德在威丁堡大學的教堂張貼《九十五條論綱》,引起人們的熱烈討論,不
後便掀起宗教改革的風潮。請問:下列何者不是馬丁路德的論點 (A)譴責教會出售贖罪券 (B)
否定教宗的至上權威 (C)人須靠教會主持的祈禱並參加聖禮才能得救 (D)宣稱《聖經》是信徒
的最後依歸。
22. )伊斯蘭教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徒遍布於世界的五大洲之中,甚至不少國家將伊斯蘭教奉為
教。下列有關伊斯蘭教的敘述,何者正確? (A)伊斯蘭教為多神信仰,不過主要以阿拉為信奉的
3
對象 (B)伊斯蘭教中的經典《古蘭經》需透過翻譯讓信徒更加理解其中之涵 (C) 伊斯蘭教對
於不同宗教、民族的人並沒有採取平等的原則,則是因應不同宗教、民族而採取差別的待遇方式
(D)伊斯蘭教強調平等、反對剝削等教義,因而受到底層社會的民眾所歡迎,也加快伊斯蘭教傳播
的速度。
*附圖為十一世紀歐洲宗教分布圖,請依據地圖回答下列(2325)題:
23. )在蠻族的國度中,教會代替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活作息,人民從出生到死亡,婚禮、喪禮等都
由教會包辦,瘟疫發生時亦由教會擔負救難角色。此論述應該是發生於哪個區域? (A) (B)
(C) (D)丁。
24. )西元 1054 年,基督教會經歷第一次大分裂,此後教會再也無法統一。請問:分裂的地區應該是
中的何者?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5. )此宗派的特色是政教合一,教權一直都由皇權掌握,宗教很難完全獨立於政治之外,請問此論述應
該是何者? (A) (B) (C) (D)丁。
26. )西元前三世紀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時國力強盛,有關他的重要事蹟,下列何者正確? (A)
合民間習俗創立印度教,現在已成為今日印度人民信奉的主要宗教 (B)建立「種姓制度」嚴格訂
定各階層行為規範以維護社會秩序 (C)提出眾生平等主張建構婆羅門教教義 (D)曾派高僧向外弘
揚佛法。
27.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中最為重要的經典,下列對於這部經典的敘述,何者正確? (A)為推廣更
多民族崇拜伊斯蘭教,鼓勵翻譯《古蘭經》 (B)《古蘭經》中有許多高深的宗教教義,提供高級
僧侶研究並註釋 (C)《古蘭經》的詞句簡潔,內容常與生活相關 (D)《古蘭經》記錄阿拉的生平
經歷,提供信徒背誦。
28. )綜觀基督教史,他們曾有過兩次的分裂,分別是十一世紀與十六世紀,兩次都對歐洲社會帶來影
響。請問: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為歐洲帶來的影響不包含何者? (A)識字率提升 (B)近代國家
出現 (C)導致宗教戰爭爆發,逐漸發展宗教寬容的概 (D)人文主義興起,使得人們更重視現世
的生活。
29. )附圖(一)是兩張不同時期的聖母抱子圖,請問:甲、乙分別是哪一時期的畫作?()希臘羅馬時
期、中世紀 ()希臘化時期、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中世 ()中世紀、文藝復
興時期。
(圖一) (圖二)
30. )附圖(二)為
12
世紀阿拉伯的世界地圖,正中心的「甲」為當時伊斯蘭世界最繁榮的城市,阿拉
伯商人也以此為中心,建立四通八達的長程貿易路線。請問這個城市是下列何者? ()麥加
()巴格達 ()耶路撒冷 ()伊斯坦堡。
31. )西元前兩千多年印度發展出城市文明—摩亨約達羅與哈拉帕為代表性的兩大城市,在城市內有水井
、下水道、公眾大浴池…等設施。有關於這兩個城市遺址的敘述,下列何錯誤 (A)位於印度
的西北方 (B)可看出城市完善規劃且具遠見 (C)西元前 1500 年,阿拉伯人入侵此區域 (D)屬於
印度河流域的古文化。
4
32. )十六世紀時,英王為了婚姻問題,不惜與教宗決裂而成立新的教派。請問:下列何者是此教派的特
色? (A)由英王伊莉莎白一世所創 (B)英王為教會唯一且最高的元 (C)羅馬教宗的權力高
於英王 (D)屬於天主教的系統。
33. )西元 2017 年是馬丁路德開始宗教改革運動 500 週年紀念,世界各地的基督徒紛紛以不同方式慶
祝。而旅行社也以新教改革家的生平與經歷為旅遊主軸,舉辦至新教改革家所屬國家的參訪活動,
此活動吸引了不少旅客的參與。請問這次旅客參訪的國家,最有可能為附圖(一)中的何者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
(圖一) (圖二)
34. )如果想了解伊斯蘭教文化在歐洲所留下的遺蹟,可以前往附圖(二)中的哪些地區參觀?()乙丙
()戊辛 ()丁庚 ()甲己。
35. ()吠舍 ()婆羅門 ()首陀羅 ()剎帝利 這四者分別代表古印度種姓制度的四個階級,如果
依照階級高低排利,以下何者正確 ()甲→乙→丙→丁 ()乙→丁→甲→丙 ()乙→甲→
丙→丁 ()丙→丁→乙→甲。
36. )基督教為現今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但是基督教在發展的初期並不順利,因為基督教被當時的羅馬
政府所排斥,而基督教徒也時常被羅馬政府所迫害。請問:為什麼基督教在發展的初期,不被羅馬
政府所接受? (A)因為基督教為多神信仰,而這樣的信仰觀念與羅馬傳統的一神信仰之間相為牴
(B)因為基督教教義強調人必須透過行善與修行的方式,才能脫離因果輪迴的報應,而這樣
觀念與當時羅馬時期的主觀想法有所不 (C)基督教徒因為受之其宗教教義的因素,不願意膜拜
羅馬皇帝像因而遭受抵制 (D)因為基督教內部腐敗而遭受世人所抵制。
37. )某時期的歐洲詩人曾說:「我是凡人,所以我只追求凡人的幸福。」;而這時期的學者也提出:
「不以神為中心的思想,不認為來世是人生唯一尊崇與追求的目標。」,針對上述的觀念,下列何
人解讀最正確? (A)凱祥:此為羅馬帝國後期,貴族享有一切資 (B)晏容:此時是中古歐洲,
教會至上而人們只能過簡樸的生活 (C)勝昆:此時乃鄂圖曼土耳其統治,因伊斯蘭世界重視學術
與教育不重視宗教 (D)明翰:這應是文藝復興時期,肯定人性的價值與尊嚴。
38. )十四世紀著名義大利作家薄伽丘所撰寫的《十日談》,描述當時佛羅倫斯有 10 名男女為了躲避黑
死病,決定到郊區的別墅避難。這樣的時空背景,和近年的新冠肺炎不謀而合。請問:與薄伽丘同
時代的文學作家們應當會有下列何種特色? (A)創作語言以拉丁文為大宗 (B)帶動大眾文學的
創作風氣 (C)藝術家創作限縮於宗教主題 (D)藝術創作愈加神祕、抽象難解。
39. )佑佳上台報告有關耶穌生平的事蹟,其中何者錯誤? (A)宣揚平等博愛的理念 (B)生於羅馬帝
國時期 (C)主張上帝耶和華為唯一真神 (D)耶穌信徒紀載耶穌的言行編纂成《舊約》。
40. )文藝復興的核心除了復古之外,更在於創新,許多文化在此時慢慢成形。請問:以下何者並非是文
藝復興的「創新」 (A)人文主義興起,不再將上帝視為人生唯一的追 (B)放棄教會,改以
《聖經》與上帝溝通 (C)作家以各地方言進行文學、劇本的創作 (D)方言文學帶動民族意識,有
利近代國家形成。
41. )基督教創立到現在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過程中也產生許多不同的教派,而這些教派的形成,可以
追溯到歷史上基督教的幾次分裂。關於基督教第一次分裂的內容,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羅馬
公教是實行政教合一的體制 (B)起因是因為教義分歧問題 (C)分裂後形成羅馬公教和希臘正教
(D)發生於十一世紀。
42. )佩婷在書上讀到一首詩:「哀愁之淚沿著我的雙頰潸然落下,我的心和聲聲哀嘆在苦鬥,我的眼睛
轉望羅拉的時候,我為了她鄙視世上一切誘惑,但我再瞥見那溫柔的微笑,羞怯、甜蜜、溫柔的微
笑浮現……。」老師說這是十四世紀有「桂冠詩人」稱號的義大利詩人所寫的十四行詩,佩婷若想
再進一步了解此詩人與其作品,應打入哪些關鍵字才能找到相關資料? ()佩脫拉克 ()神本主
()方言文 ()莎士比亞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
43. )寧鈺在歷史報告時講述了以下的人物簡介:「西元前六世紀時『他』主張眾生平等人可以藉由行善
5
修行超脫因果報應及輪迴的痛苦…。」請問報告中的『他』指的是下列何人? (A)阿育王 (B)
耶穌 (C)穆罕默德 (D)釋迦牟尼。
44. )在歐洲各地掀起的宗教改革聲中,舊教也積極改革,其結果如何? (A)舊教無法適應新思潮改革
終遭失敗 (B)舊教重歸統一由羅馬教宗領導 (C)舊教獲得新教認同,基督教幸而未分 (D)
以西班牙人羅耀拉所創的耶穌會成就最令人矚目。
45. )羅馬的君士坦丁、狄奧多西皇帝對基督教的發展均有重大的貢獻,兩人對基督教的信仰為何?
(A)兩者皆迫害基督教信徒 (B)前者派遣耶穌到巴勒斯坦傳教 (C)後者促使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
國教 (D)兩者皆反對基督教信仰
46.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於明末來到中國,除從事傳教工作外並與士大夫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對
中國影響很大。關於利瑪竇所屬的教派,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清末來台灣傳教的馬偕也同樣
屬於其教派 (B)重視教士的紀律和素質,重振羅馬公教聲望,也替羅馬公教爭取到不少的信徒
(C)由法國人喀爾文所創立 (D)成立背景是為改革希臘正教的內部問題。
47. )思愉在比較兩個宗教如以下附表。請問:她的筆記哪裡寫錯了? ()主要分布 ()宗教中心
()宗教型態 ()分裂時間。
項目
羅馬公教
希臘正教
主要分布
西歐
東歐
宗教中心
羅馬
君士坦丁堡
宗教型態
政教合一
政教分離
分裂時間
11
世紀中期
48. )欣復在書中看到一段有關某教派的理論:「一個人是否能信與得救,早經上帝『預定』,祈禱、善
行均無濟於事。凡為上帝的選民,即『義人』,日常生活中自然會對上帝產生信仰,此後更要努力
工作,發財致富,用現世的成就來榮耀上帝。」下列哪一教派的理論,最能顯現這種精神? (A)
路德教派 (B) 英國國教派 (C)耶穌會 (D)喀爾文教派
49. )有一份由羅馬皇帝頒布的命令寫道:「我們願賜給基督教及其他所有人奉行自己宗教的權力;…我
們議決:任何人不得被剝奪其尊奉基督教,或任何一種自認最合適的宗教的機會。」請問這分文獻
應是由何人所頒布的? (A)狄奧多西 (B) 君士坦丁 (C)查士丁 (D)屋大維。
50. )歷史老師在上課時,播放了一張某項印度文化外傳路線圖,如下圖所示,請問:在下列哪些景點
中,何者與此張路線圖最有關係? (A)泰姬瑪哈 (B)麥加大清真寺 (C)聖索菲亞大教堂 (D)
斯里 蘭卡丹布勒石窟寺。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