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7. 東周時期從「春秋」演變到「戰國」,歷史發展呈現何種現象? (A)國家數目愈來愈多,周天子權力愈來愈
大 (B)國家數目愈來愈少,周天子權力愈來愈小 (C)國家數目愈來愈多,周天子權力愈來愈小 (D)國家數
目愈來愈少,周天子權力愈來愈大。
18. 關於周朝政治體制之敘述,下列何者發生錯誤? (A)美和:「以宗法制度維持王室與諸侯間的關係。」 (B)
穎蓉:「年紀最大的兒子擁有貴族名位的優先繼承權,稱為大宗,其餘諸子稱小宗。」 (C)亮齊:「禮樂
制度規範各級貴族間的權力和義務。」 (D)宜蓉:「在政治或宗教活動中,貴族有符合其身分的儀式與配
樂。」
19. 明真看到一份資料中提到:「張角眼見各地疾疫流行,於是利用法術、咒語到處為人醫病,許多人喝下他
的符水後,居然不藥而癒,他因此被奉為活神仙,各地信徒不斷增加。而後,他號召信徒推翻腐敗政府。」
這份資料中的事件,所造成的影響為何? (A)匈奴趁機南侵,東漢因此滅亡 (B)劉秀平定亂事,中興漢
室 (C)楚漢各據一方,彼此相爭 (D)東漢陷入群雄割據局面。
20. 關於周公東征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東征發生在周武王在位時 (B)東征的背景是管叔、蔡叔聯合武
庚叛變 (C)東征的結果失敗,導致周朝統治範圍縮減 (D)周公東征後廢除了封建制度。
21. 關於戰國時代著名的外交策略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張儀提倡「合縱」政策以使六國合力抗秦 (B)
「合縱」政策因六國團結一致而打敗秦國 (C)范雎的「遠交近攻」政策是為了阻止秦國的侵略 (D)「連
横」政策的目的是瓦解六國的抗秦。
22. 此書被文豪魯迅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開創了中國紀傳體歷史典籍的先例,也成為中國古代
散文的典範,通過人物的是非功過、音容笑貌體現各種政治勢力的興衰浮沉,並以此顯示出歷史的進程。
下列諸多事件中,何者可自本書中找到?(A) 王莽篡漢建立新莽 (B) 秦王嬴政焚書坑儒 (C) 蔡倫改良造
紙技術 (D) 張衡製渾天地動儀。
23. 老師講解歷史上某一時期的特色:「掌權者試圖解決當時的社會經濟
問題,實施土地國有等改革。但因政令繁瑣,朝令夕改,結果改革失
敗,導致動亂四起。 」請問:老師正在講解附圖年表中的哪一時期
?(A)甲 (B)乙 (C)丙 (D)丁。
24. 阿九在博物館內,看到某樣東漢科技產品,說明如下:「其內部中央有一根都柱,都柱會碰撞與之相連的八
道,八道受碰撞時龍嘴會張開,銅球便掉落在依八方位擺放的蟾蜍口中……」。請問:該科技產品為何?
(A)渾天儀 (B)地動儀 (C)計時器 (D)指南車。
25. 歷史課堂上同學們正討論「商朝的歷史文化」。請問:下列哪一個同學的說法,才符合史實? (A)明宗:
商朝是個封建社會,只有「嫡長子」,才享有繼承權 (B)又南:因為桀的暴虐無道,使得商朝最後被周武
王消滅而亡國 (C)凡西: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而來的 (D)明磊:由於
開國君主商湯定都於「殷」的緣故,所以商朝又稱為殷商。
26. 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的目的為何?(A)統一文字制度 (B)控制人民思想 (C)防禦北方外患 (D)推行
儒家思想。
27.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現今中華民族仍以「漢人」自稱。請問:關於西漢與東漢相關內容
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西漢的建國者是高祖劉秀,東漢的建國者是光武帝劉邦 (B)西漢的首都為長
安,東漢的首都是洛陽 (C)西漢時班超降服匈奴,東漢時北匈奴被迫西遷 (D)西漢的張機著有《傷寒雜病
論》,東漢的華佗被尊為「醫聖」。
28. 禹死後,由其子啟繼承君位,這種現象在中國歷史上有何意義?(A)造成中央集權的統治 (B)開啟部落推舉
的政治體制 (C)開啟君位傳賢的公天下局面 (D)開啟君位傳子的家天下局面。
29. 中國的專賣制度最早可溯及漢朝的「鹽鐵酒專賣制度」,而漢朝當時推行此制的目的為何? (A)統一國家
文物制度 (B)確立中央集權統治 (C)籌措征伐匈奴經費 (D)獎勵臣民致力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