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灣國中 八年級 112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99.09 KB
頁數
3
作者
song4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1-05,离现在 1 29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背面還有題目※
二自然 1
112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二年級自然科試題
二年 座號: 姓名:
一、單選題(40,每題2.5)
( ) 1.0有一元素,在常溫常壓下是黑色的固體,易敲碎、不具延展性,所組成的單原子厚度的薄膜為電、熱的良導體,此元素可能
為下列何者? () () () () 砷。
( ) 2. FeNaOCuAuClHe,在上述元素中,具有延展性的元素為哪幾個?
()
FeNaAuCl ()
OCuClHe () NaOAuCl
() CuAuFeNa
( ) 3. 子萱取質量
100
公克、溫度
20℃的水、銅、銀和鉛四種物質,其比熱值如表所
示。若以穩定供應的熱源分別加熱,則哪一種物質的溫度最慢到
80℃?
() () () ()鉛。
( ) 4. ()拉塞福提出原子模型,發現質子;()查兌克發現質量與質子接近的中子;
()湯姆森發現電子;()道耳頓提出原子說。關於以上原子結構相關的發現跟理論,依其提出先後順序排列為何?
() 丁丙甲乙 ()丙丁甲乙 () 丙甲乙丁 ()丁甲丙乙。
( ) 5.0下列關於原子結構的敘述,何者正確?
()原子是由原子核內的質子與核外的電子所構成 ()一個電子與一個中子的帶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
()原子核內中子數必須與核外電子數相等,原子才會保持電中性 ()電子運轉的範圍即可視為原子的大小
( ) 6.010℃的水與
50℃的水混合時,在熱平衡的過程,分別是放熱還是吸熱?
()
10℃的水吸熱,50的水放熱 ()
10℃的水放熱,50℃的水吸
()
10℃和
50℃的水都放熱 ()
10℃和
50℃的水都吸熱。
( ) 7.0 MgOO2HC6H12O6NAOHCO3CaCaCl2MnO2H2SO4NO3KHe2,以上物質的化學式中,寫錯的有幾個?
()
1 ()
2 ()
3 ()
5
( ) 8.0 如圖為某金屬元素的表示方法,有關此元素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元素符號為
Au ()
1
個原子中含有
79
個電子
()
1
個原子中含有
197
個中子 ()質量數為
197,是所有的質子數與中子數的總和。
( ) 9.0 原子是由中子、質子與電子三種基本粒子所組成。若以○、
和●分別代表中子、質子與電子,則下列何者為原子的示意
圖?
()
()
()
()
( )10.0甲和乙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丙,結果如圖所示。請問甲、乙、丙中共有幾種元素(●及○分別代表不同的原子)?
()
1 ()
2 ()
3 ()
5
( )11. 兩物體相接觸則:
(A)比熱大的把熱傳給比熱小的 (B) (C)密度 (D)溫度高的把熱傳給溫度低
的。
( )12. 利用水「熱脹冷縮」的特性來測溫度,則測量的範圍為下列何者?
(A)0~100 (B)0~4 (C)4~100 (D)無限制。
物質
比熱(cal/g.℃)
1.0
0.093
0.056
0.031
Created by trial version of DocuFreezer
二自然 2
( )13.0右圖為Z元素的原子模型,則此原子可如何表示?
(A)
Z
2
5
(B)
(C)
(D)
Z
5
2
( )14. 下列何者屬於「道耳頓原子說」的內容?
()原子是組成所有物質的最小粒子 ()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質量與大小均相同
()化學反應前後分子的種類及數目均不變 ()化合物是以不同種類原子以固定比例化合而成
()原子可再分成原子核及外圍電子
(A)甲乙丙丁戊 (B)甲乙丁 (C)甲乙丁戊 (D)甲乙丙丁
( )15. 氮的元素符號為
N
14
7
,若質子數=X、中子數=Y、電子數=Z,則 XYZ=?
()28 ()21 ()14 ()35
( )16.02公克的銅塊鐵塊與鋁塊(三者比熱的大小為銅<鐵<鋁,同時放入同一熱源的沸水中煮沸 10 分鐘後,再取出放在室
溫的桌上,2分鐘後測量溫度高低,何者正確
(A)銅>鐵>鋁 (B)鐵>鋁>銅 (C)鋁>鐵>銅 (D)銅=鐵=鋁
( )17.0誠嘉的鋁窗比嘉成的鐵不易損壞因是
(A)鋁不易與氧反應,故不易生鏽
(B)鋁的密度小,質地堅硬,故不易鏽蝕
(C)鋁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故不易鏽蝕
(D)鋁容易與氧反應,但形成的氧化鋁可隔絕氧氣繼續與內部金屬反應
( )18.0若將水分割,所得到的粒子由大到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電子>分子>原子 ()原子>分子>電子 ()分子>原子>電子 ()分子>電子>原子。
( )19.0A原子價-3B原子價+1,則AB結合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何者?
(A)B3A (B)A3B2 (C)A2B2 (D)B2A3
( )20. 關於熱輻射,下列何者錯誤
(A)在酷暑烈日下,包裹黑色棉布的溫度計比包裹白色棉布的溫度計,溫度上升更明顯
(B)在隆冬雪地裡,純白的雪人和骯髒的雪人同時受陽光照射,骯髒的雪人較快融化
(C)相同材質的陽傘,傘內塗銀色、傘外塗黑色,比傘外塗銀色、傘內塗黑色的防曬效果好
(D)烤雞時,鋁箔光面包裹雞、粗糙向外比用鋁粗糙面包雞肉、滑面外時,雞肉更快熟
( )21.0有關元素週期表的敘述,何者錯誤
(A)莫斯利依據各元素依原子量的大小,由小而大排列出最早的元素週期表
(B)週期表中的橫列依原子序遞增,元素的性質有週期性的變化,故稱橫列為週期
(C)週期表中的縱行稱為族,同族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D)屬於第18族的氦和氖,化學性質安定,稱為惰性氣體
( )22.0使20 公克的水,溫度由 40℃升高到 75℃,需吸收多少熱量? ()500 ()600 ()700 ()800
( )23.0下列哪一種物質的表示法是具有該物質特性的最小粒子? ()H ()O ()N ()Ne
( )24.0下列哪一個不是電的良導體?
(A)Hg (B)Ag (C)S (D)Au
( )25.0有關化學式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2H2O』是指2個水分子由2H原子、1O原子組成
(B)寫化學式時須將金屬元素寫在前面,非金屬元素寫在後面
(C)中文名稱則和元素符號的順序相反
(D)金屬元素是由許多金屬原子堆積而成,並不是以分子狀態存在,所以化學式只要以一個元素符號表示即可
※背面還有題目※
二自然 3
( )26. 有關生活中常見的元素,下列何者錯誤?
(A)硫是製造火藥與硫酸的重要原料 (B)汞是熔點最低的金屬
(C)鈦金屬密度小、堅固且耐腐蝕 (D)鉛,可製成現今的鉛筆筆芯,用於書寫
( )27. 慕恬在實驗室裡將兩支溫度計放入沸水中,幾分鐘後取出,再分別以白布及黑布包裹,放在陰涼處,則哪一支
溫度計溫度下降較慢?
(A)包白布者 (B)包黑布者 (C)兩者一樣快 (D)無法判斷。
( )28. 蒸籠利用高溫水蒸氣,將包子、饅頭等食物蒸熟,下列何者是使用蒸籠最主要的熱傳播途徑?
(A)反射 (B)傳導 (C)對流 (D)輻射
( )29. 取少量木屑撒入裝了水的燒杯中,觀察木屑的流動情形。下列示意圖何者最接近實驗觀察到的情形?
(△代表加熱點,箭頭表示木屑流動方向)
(A)
( )30. 水的冰點(0℃)和沸點(100℃),相對於華氏是幾度 F
(A)0 度和 180 (B)32 度和212
(C)32度和180
(D)0 度和 32 度。
( )31. 某物質由固態開始加熱的曲線如附圖所示,請問在哪一區域時,可觀察到液態與氣態共存的
現象?
(A)a (B)b (C)c (D)d
( )32. 下列何者不能用普通的化學方法分解出物質本身以外的其他物質?
(A) (B) (C)氧化汞 (D)食鹽
( )33. 以下有關熱量單位的敘述中,何者錯誤?
(A) 1 卡是使 1公克 1℃的水所需的熱量 (B) 1000 卡是使 1000 公克的水上升 1℃所需的熱量
(C) 1 仟卡=1000 (D)食品營養標示的熱量單位常用大卡來表示。
( )34. 「空氣中包含氮氣、氧氣、氬氣、水氣和二氧化碳等多種氣體。」關於這句話,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空氣是混合物 (B)氮氣是元素 (C)水氣是化合物 (D)二氧化碳不是純物質。
( )35. 列哪一項變化是屬於放熱反應? (A) 水蒸氣凝結成水 (B)冰塊熔化 (C)水蒸發變成水蒸氣 (D) 乾冰昇華。
( )36. 表中哪些原子的化學性質可能是一樣的? (A)甲、乙 (B) (C)甲、丙 (D)三者相等。
( )37. 同上題,三種原子何者質量最大? (A) (B) (C) (D)三者相等。
( )38. 甲物質在定壓下有固定的沸點,加熱後會產生固體產物,並釋出氣體,則甲物質屬於下列何者
(A) 元素 (B)化合物 (C) 混合物 (D) 以上皆有可能。
( )39. AB 兩物質質量相等,比熱為 35,且兩者吸收相同熱量時,當 A 物質上升 10℃B 物質上升幾℃?
(A)3℃ (B)5℃ (C)6℃ (D)10℃。
( )40. 10℃的鐵塊和
10℃的木塊,以手觸摸時的感覺為何?
()鐵塊較冷 ()木塊較冷 ()一樣冷 ()視質量大小,才能比較冷熱程度。
原子
質子數
中子數
15
11
13
10
13
11
(B)
(C)
(D)
[試題結束]
Created by trial version of DocuFreezer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