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以平衡「A+B ⇌ C+D+熱量」而論,下列四種方法中,何者為增加 D產量的最適當方法?
(A)增加 C (B)除去 A (C)增加 B (D)加熱反應系統 。
10.對一個已達到平衡的化學反應而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正反應與逆反應均已經停止 (B)反應物
與生成物的總莫耳數相等 (C)正反應速率等於逆反應速率 (D)反應屬於靜態平衡 。
11. (甲)胃酸、(乙)食醋、(丙)蒸餾水、(丁)氨水。將上述四種溶液的 pH 值,由小而大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乙<甲<丙<丁 (B)甲<丙<乙<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
12.當2 K2CrO4(黃色)+H2SO4 → K2Cr2O7(橙色)+H2O+K2SO4的反應達到平衡時,再加入濃硫酸溶液
後,溶液有何變化?(A)溶液顏色沒有改變 (B)溶液顏色漸漸變成黃色 (C)溶液顏色漸漸變成橙色
(D)溶液顏色漸漸變成無色 。
13.附圖為崇倫配製食鹽水溶液的步驟示意圖。已知鈉和氯的原子量分別為 23 與 35.5,他最後所配製的食
鹽水溶液,其莫耳濃度最接近下列何者?(A) 0.1M (B) 0.01 M (C) 0.001 M (D) 1M 。
【參考公式:體積莫耳濃度=溶質莫耳數(莫耳)/溶液體積(公升)】
14.汶蓉將18 公克的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 180)以少許水溶解後,再稀釋至 1000 毫升,請問此葡萄糖水
溶液的 pH 值是? (A) 1 (B) 7 (C) 10 (D) 13。【若[H+]=10-aM 則pH=a】
15.關於酸雨的成因下列何者正確? (A)雨水的酸鹼性為中性,pH 值為 7.0 (B)自然界中有許多物質,例
如:CO2、SO2 等,不會造成雨水酸化(C)根據環保署定義,若雨水的 pH 值低於 7.0 以下,即視為酸
雨 (D)人為排放過多的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溶於雨水後增加雨水的酸性。
16.關於酸雨的防治,下列何者錯誤? (A)汽、機車與工廠等裝設觸媒,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B)開發新式生
質燃料開發 (C)科學家會不斷研發新式能源,因此無須修正生活習慣(D)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17. A、B 與氧為三種相異物質,混合後產生下列兩步驟反應: (甲)B+O2→BO2;(乙)A+BO2→B+AO2,
若總反應式為(丙)A+O2→AO2,則可推論此反應之催化劑最有可能是何者?(A)A (B)B (C)O2 (D)AO2。
18.將氫氧化鈉溶液(NaOH)滴加在鹽酸水溶液(HCl)中,且以酚酞溶液作為指示劑,其裝置如下圖所示。酚
酞指示劑應滴在右下圖中的何處?滴加過程中,錐形瓶內溶液顏色如何變化?
(A)甲處,顏色由無色變為紅色 (B)甲處,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 (C)乙處,顏色由無色 (乙) NaOH 溶液
變為紅色 (D)乙處,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
19.下表為酸鹼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及變色範圍,有一未知溶液,滴入指示劑甲變成無色;
滴入指示劑乙變成紅色,則此溶液之 pH 值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 4.7 (B) 8.5 (C) 9.9 (D) 12.4。
20.沛昀在實驗室中,根據下列步驟操作酸鹼中和實驗:(甲)將濃硫酸稀釋,置於 X燒杯中,另取一盛有
氫氧化鈣水溶液的 Y燒杯;(乙)將 X、Y 兩燒杯的溶液混合;(丙)過濾所得到的混合液,將濾紙上的殘
留物烘乾靜置。下列關於此實驗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兩溶液混合為吸熱反應(B)兩溶液混合會產生
二氧化碳氣體(C)濾紙上殘留物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D)兩溶液混合實際參與反應的離子是 H+與OH- 。
第2頁,共 4頁<尚有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