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灣國中 110 學年第 1學期第 1次段考 2年級自然科學科 考試卷
一、選擇
1. ( )以下為四種物質在一般環境下,經多次測量所得的沸點,請依此判斷其中哪一種物質是混合物? (A)甲:沸點 70
℃~80℃ (B)乙:沸點 56℃ (C)丙:沸點 79℃ (D)丁:沸點 100℃。
2. ( )使用上皿天平測量物體,若右盤放置的砝碼為 50 公克 1個、20 公克 2個、10 公克 1個、200 毫克砝碼 1片、100
毫克砝碼 1片,則此物體質量應記錄為多少公克?(此天平可測量的最小刻度單位為 100毫克) (A)87.00 (B)89.30
(C)100.30 (D)103.00。
3. ( )某違規酒後開車的駕駛,喝了酒精濃度 7%的金牌啤酒 500 毫升。警察臨檢時,請他對著酒精濃度測試器呼氣。酒
測結果,酒精濃度超過標準值,於是警察開單告發並當場吊扣汽車。請問此駕駛總共喝進多少毫升的酒精? (A)4.5
(B)45 (C)35 (D)350。
4. ( )小軒使用上皿天平秤取 5公克的食鹽固體,依天平的量測原理推論,請問他的操作步驟順序應為何?甲.調整校準
螺絲的位置,使指針指在正中央;乙.在左盤放上秤量紙;丙.在秤量紙上慢慢放上食鹽,直至指針指在正中央;丁.
在右盤放上 5公克的砝碼。 (A)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 乙甲丁丙。
5. ( )下列有關誤差的敘述,何者錯誤? (A)測量值與實際值之間有差異,不代表所用測量工具有問題 (B)使用相同的
實驗步驟與測量工具,就一定可以避免誤差 (C)測量儀器越精密,實驗方法越合理,實驗操作越謹慎,誤差就會
越小 (D)藉由多次的測量求其平均值,可使測量結果更精確。
6. ( )沛沛用最小刻度單位為公分的直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以下哪個測量結果的表示方法不正確? (A)自然科學課本
長21.5 公分 (B)原子筆長 14.4 公分 (C)100 張紙厚度為 1.0 公分 (D)十元硬幣厚度為 0.25 公分。
7. ( )取三個完全相同的燒杯,裝入等量的水,分別放入體積相同的銀塊(密度:10.5 公克∕立方公分)、鐵塊(密度:
7.9 公克∕立方公分)、鋁塊(密度:2.7 公克∕立方公分),若金屬塊皆完全沒入水中,且燒杯內的水皆沒有溢
出,則哪個燒杯中的水面上升最多? (A)放入銀塊的燒杯 (B)放入鐵塊的燒杯 (C)放入鋁塊的燒杯 (D)三個燒
杯水面上升一樣多。
8. ( )下列哪一個敘述所給的數值,不會有因量測工具的最小刻度受限,而引起的估計誤差? (A)昨日降雨量為 12 毫米
(B)書桌長度為 80 公分 (C)今日氣溫為 21℃ (D)二年 5班級的男學生中有 9人。
9. ( )有一個密度為 7.1 公克∕立方公分的正立方體鐵塊,若將其對切成兩半,則半個鐵塊的密度為多少公克∕立方公分?
(A)3.55 (B)7.1 (C)14.2 (D)28.4。
10. ( )有關擴散現象,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擴散是溶質在溶液中不停運動的現象 (B)食鹽溶解於水中、溫度越高
擴散現象越明顯 (C)粒子均勻分布於水中時即停止運動 (D)由於粒子擴散,最終使溶液中各處濃度相等。
11. ( )靜宜在報紙上讀到某賣場的草莓殘留農藥「氟尼胺」0.05 ppm,超過規定的「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請問 0.05 ppm
代表每公斤中含有多少毫克的農藥「氟尼胺」? (A)5 (B)0.5 (C)0.03 (D)0.05。
12. ( )小雯測量同一枝原子筆長度五次,結果分別為 14.33 公分、14.34 公分、14.35 公分、14.34 公分、18.31 公分,則測
量結果如何表示最適當? (A)14.32 公分 (B)14.325 公分 (C)14.34 公分 (D)15.13 公分。
13. ( )附圖為對兩塊銅塊分別進行甲和乙兩種操作的示意圖,關於這兩種操作造成外觀上的改變是否為化學變化,下列
判斷何者正確?
(A)只有甲操作是 (B) 只有乙操作是 (C) 兩種都是 (D)兩種都不是。
14. ( )老師要求同學設計一個有關粉筆在水中浸泡時間與粉筆斷裂難易度關係的實驗,實驗方法為先將粉筆浸泡水中一
段時間,再以相同的方法量出折斷粉筆所需要的最小外力。由下列選項的實驗紀錄表,推測何者的實驗設計最符
合前述的實驗目的?
(A)
(B)
(C) ( D)
15. ( )在實驗室操作過濾法時,下列裝置何者最正確?
(A) (B) (C) (D)
16. ( )附圖為某實驗器材的三種使用方法,哪幾種使用方法不恰當?
Created by free version of DocuFree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