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共 8頁
一、 單一選擇題 (每題 2.5 分,共 75 分)
1. ( )有關溫度計所用測量溫度的物質,有關其特性,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它必須是液體或氣體 (B)它必須是熱脹冷縮
(C)它因冷熱而改變的特性,此特性要有重複性 (D)它因冷熱產生的效應,相當不明顯。
2. ( )某溫標定水的熔點為-200 oV,水的沸點為-70 oV,則使 1公克的水升高 1 oV所需的熱量是多少?
(A)小於 1卡 (B)等於 1卡
(C)大於 1卡 (D)大於 1大卡。
3. ( )有關熱能、熱、溫度三者關係,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甲)只考慮熱傳遞,物體獲得熱其熱能必增加。
(乙)只考慮熱傳遞,物體獲得熱其溫度必增加。
(丙)只考慮熱傳遞,物體溫度上升其必獲得熱。
(丁)只考慮熱傳遞,物體溫度上升其熱能增加。
(A)僅甲乙丙 (B)僅甲丙丁
(C)只有甲丙 (D)只有甲丁。
4. ( )有關物質比熱特性,下列敘述正確?
(A)相同質量的物質,比熱大者溫度容易變化 (B)吸收相同熱量,比熱小者溫度必容易上升
(C)在同狀態比熱大的物質其所含熱量較多 (D)相同物質在相同狀態下,比熱必相同。
5. ( )下列哪一組物質狀態的變化都是吸熱?
(A)熔化、凝固 (B)沸騰、凝結
(C)凝固、凝結 (D)沸騰、熔化。
6. ( )有關熱的傳播,下列敘述正確?
(A)在自然發生的過程中,熱必由高溫傳向低溫 (B)不需要藉由任何物質的熱傳遞稱為對流
(C)藉由流體流動的熱傳遞稱為傳導 (D)靜止的液體、氣體不會進行熱的傳導。
7. ( ) Al、Cu、C、Cl、Hg、S、Br,請問以上哪些為金屬元素?
(A) C、Cl、Hg (B) Al、Cu、C
(C) Al、Cu、Hg (D) Al、Cl、S。
8. ( )有關現今通用元素週期表,下列敘述正確?
(A)由門得列夫依照原子量排列 (B)橫列為週期,目前有 7週期
(C)其第二週期稱為鹼土金屬 (D)同週期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9. ( )有關道耳頓原子說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可被分割成更小的粒子 (B)相同元素其原子質量、性質均相同
(C)化合物由不同種原子以非整數比方式組成 (D)化學反應為反應中產生新原子及新排列。
10. ( )有關分子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種類的原子結合而成 (B)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種類的原子結合而成
(C)分子必定是化合物 (D)分子必由原子所組成。
桃園市立同德國中 110 學年度第 1學期第 3次段考評量題目卷

第2頁,共 8頁
11. ( )西元 1593 年科學家伽利略製造第一支溫度計,如下圖(一)所示。此溫度計利用玻璃球內空氣熱脹冷縮的性質,來
比較溫度高低。今將此溫度計放在 25 oC室溫下,等到玻璃管內水面高度不在改變時,再由體溫正常的人握住圓
形玻璃球,此時可觀察到玻璃管內水面有明顯變化,若不計水蒸發及玻璃管的體積變化,則下列哪一項符合溫度
計(被握住)時發生的變化?
圖(一)
(A)玻璃球內空氣體積變大,玻璃管內水面下降 (B)玻璃球內空氣體積變小,玻璃管內水面下降
(C)玻璃球內空氣體積變小,玻璃管內水面上升 (D)玻璃球內空氣體積變大,玻璃管內水面上升。
12. ( )已知銻(Sb)為熱縮冷脹的金屬,若圖(二)為一銻金屬在溫度改變時,原子排列的變化情形,則溫度與此金屬銻密度
的變化,下列何者正確?
圖(二)
(A)溫度變化:降溫;密度變化:變大 (B)溫度變化:降溫;密度變化:變小
(C)溫度變化:升溫;密度變化:變小 (D)溫度變化:升溫;密度變化:變大。
13. ( )如圖(三)是保溫瓶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圖(三)
(A)真空夾層為防止熱輻射 (B)內壁鍍銀為防止熱傳導
(C)保溫瓶也可儲存冰品 (D)軟木塞為熱的良導體。
14. ( )在相同加熱條件下,對質量為 m1、比熱 S1的物體 A和質量 m2、比熱 S2的物體 B加熱,物體 A、B的溫度與加
熱時間的關係如圖(四)所示,下敘述列何者正確?
(甲)質量與比熱乘積:m1S1必小於 m2S2;(乙)質量與比熱乘積:m1S1必大於 m2S2;(丙)若S1等於 S2,則 m1小於
m2;(丁)若S1等於 S2,則 m1大於 m2;(戊)若m1等於 m2,則 S1大於 S2;(己) 若m1等於 m2,則 S1小於 S2。
圖(四)
(A)僅甲丙己
(B)僅乙丁戊
(C)只有丙己 (D)只有丁戊。

第3頁,共 8頁
15. ( )圖(五)為部分的元素週期表,小梅和小文對圖中同一個元素的敘述分別如下:
小梅:此元素與 As 不同族、不同週期。
小文:此元素與 Te 不同族、不同週期。
根據兩人的敘述推測,此元素的原子序可能為多少?
圖(五)
(A)14 或17 (B)
15 或16
(C)50 或51 (D) 50 或53。
16. ( )已知氫原子與氧原子的電子數與質量數如表(六)所示,則兩原子所形成水分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一個分子內含 9個電子 (B)一個分子內含 8個中子
(C)一個分子內含 8個質子 (D)一個分子內質子與電子總數為 18 個。
17. ( )圖(七)為某隕石樣品 1公克中,各種元素含量的比例圖。此樣品中不可能含有下列何種化合物?
圖(七)
(A)硫酸鈣(CaSO4) (B)硫代硫酸鈉(Na2S2O3)
(C)碳酸鈣(CaCO3) (D)三氧化二鐵(Fe2O3)
18. ( )玟玟練習化學式的書寫,下列書寫方式正確?
(A)
水:h2O (B)
硫酸:H2So4
(C)
氯化鈉:NaCl (D)
氧化鎂:OMG。
19. ( )梅梅加熱硫酸銅晶體並收集所得到的無色液體,將這些無色液體滴在無水氯化亞鈷試紙,根據畫線處的敘述,下
列何者正確?
(A)為放熱反應;試紙不變色 (B)為放熱反應;試紙變粉紅
(C)為吸熱反應;試紙不變色 (D)為吸熱反應;試紙變粉紅。

第4頁,共 8頁
20. ( )有五個原子的中子數、質量數如下表(八)所示,則下列哪組原子屬於同一種元素?
表(八)
(A)僅丙丁 (B)乙丁戊
(C)甲丁戊 (D)甲乙丙。
21. ( )莓莓有支溫度計,該溫度計的玻璃管內徑和刻度都是均勻的,但標示的刻度卻不準確。在冰、水混合中測得溫度
為-0.9 ℃,在常壓下測得水沸騰溫度為 103.1 ℃,此溫度計在下列哪個溫度範圍內作為溫度計使用誤差最小(與精
確溫度計比較)?
(A) 20 ℃~25 ℃ (B) 30 ℃~35 ℃
(C) 40 ℃~45 ℃ (D) 50 ℃~55 ℃。
22. ( )兩塊質量相同、溫度均為 20℃的金屬鐵分別放入同為 70℃的甲、乙兩種不同液體中,已知甲比熱大於乙,達熱平
衡時溫度皆為 45℃,若不考慮熱量散失,下列何者正確?
(A)甲液體質量較大 (B)乙液體質量較大
(C)甲液體放熱較多 (D)乙液體放熱較多。
23. ( )枚枚在常壓下用一穩定熱源對某固態物質甲加熱,溫度與加熱時間關係如圖(九)。常壓下取 87℃的物質甲,此時
對物質甲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圖(九)
(A)體積不固定;形狀不固定 (B)體積固定;形狀不固定
(C)體積固定;形狀固定 (D)圖(九)資料不足,無法判斷。
24. ( )眉眉在家中發現,世上最早的一部煉丹著作《周易參同契》,記載許多與化學相關的訊息。通常煉丹師都不願公
開自己經驗的心理,即使有文字流傳,但語焉不詳或故用隱語,使他人難以理解,例如下列句子:河上姹女,靈
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埃塵,鬼隱龍匿,莫知所存,將欲制之,黃芽為根。現代化學家已經解讀出其意義,如
表(十),若「姹女」與「黃芽」可形成穩定的化合物。試問句中的「姹女」與「黃芽」是哪兩種物質?
表(十)
(A)Hg,Au (B)Ag,S
(C)Ag,Au (D)Hg,S。

第5頁,共 8頁
25. ( )X、Y、Z分別為週期表中,第二與第三週期中的三種元素,其原子序和為 32,在週期表的相對位置如表(十一),
由這三種元素,可組成許多化合物。下列有關這三種元素以及其組成化合物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
(甲)這三種元素中,只有二種非金屬;
(乙)X 元素為組成水的必要元素;
(丙)X 與Y可組成氣體分子;
(丁)Z 元素常溫常壓下以單原子氣體存在。
表(十一)
(A)僅甲乙 (B)僅乙丙
(C)僅丙丁 (D)僅甲丁。
26. ( )夸克是一種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當夸克互相結合,形成一種複合粒子「強子」,而強子中最穩
定的是質子和中子。結合上述夸克概念,下列各粒子的質量,由小到大的順序為何?
(A)原子、質子、夸克 (B)原子、夸克、質子
(C)夸克、原子、中子 (D)夸克、中子、原子。
27. ( )圖(十二)為某地海陸風情形,此時為海邊吹向陸地的風,下列敘述正確?
圖(十二)
(A)此風為陸風,發生在晚上 (B)此風為陸風,發生在白天
(C)此風為海風,發生在白天 (D)此風為海風,發生在晚上。
28. ( )玫苺分別將鉀、鈉、鐵三種不同的金屬放入水中後,並滴入酚酞,觀察反應過程並記錄如下表(十三)則下列推論
何者正確?
表(十三)
(A)甲金屬可能為鈉 (B)乙金屬可能為鉀
(C)丙金屬可能為鐵 (D)甲、乙可能為同族元素。

第6頁,共 8頁
29. ( )霉霉用相同穩定熱源加熱表(十四)中的兩種物質,其溫度與加熱時間如圖(十五)所示,若圖(十五)中的乙代表 200
克的水,則甲應代表下列何種物質?(假設加熱的過程無熱量散失)
表(十四)
(A)50g 的水 (B)25g 的X
(C)25g 的Z (D)50g 的Y。
30. ( )有一個穩定加熱器每分鐘提供 7大卡,今將此加熱器置於裝水的非絕熱容器中(加熱的過程中,有熱量散失),經
過2分鐘後,水溫從 T1=85℃上升到 T2=90℃,再將加熱器關掉 1分鐘後,發現水溫下降 1℃。熱水在過程中質量不
變,而且其散失的熱量與時間成正比,試估算容器中所裝水的質量為多少公斤?
(A)1 (B)2
(C)3 (D)4。
二、 題組(每題 2.5 分,共 25 分)
I. 芠芠欲將甲、乙、丙、丁、戊、己六種未知元素,分為金屬與非金屬元素,經由實驗檢測各元素的特性,得到如
表(十六)的實驗結果。
31. ( )綜合以上實驗結果,芠芠將六種元素的分類,下列何者正確?
(A)金屬元素:乙丁戊;非金屬元素;甲丙己 (B)金屬元素:乙丙丁;非金屬元素;甲戊己
(C)金屬元素:甲丙戊;非金屬元素;乙丁己 (D)金屬元素:甲乙己;非金屬元素;丙丁戊。
32. ( )芠芠主要是依據哪些實驗結果判斷完成金屬與非金屬元素分類?
(A)導電情形與顏色 (B)狀態與顏色
(C)導電情形與敲擊結果 (D)敲擊結果與狀態。

第7頁,共 8頁
33. ( )丙物體呈現紅色,有金屬光澤,經檢測後發現可導電,不易破碎,常在導線發現其存在,則丙物體的元素符號
可能為下列何者?
(A)Cu (B)Br
(C)Ag (D)S。
34. ( )丁物體呈現黑色,有導電性卻容易破碎,此可能為下列何者?
(A)石墨 (B)黃金
(C)硫塊 (D)鐵塊。
II. 雯雯想探討物質受熱時溫度變化的因素,她根據手中所有的材料,形成假設並依照假設設計實驗、紀錄數據:
假設 1:加熱同一物質時,提供的熱量越多(加熱時間越長),物質溫度上升越多。
假設 2:加熱不同質量的同種物質時,若提供熱量相等,質量越小溫度上升越多。
假設 3:加熱相同質量、但不同種物質,若提供的熱量相等,溫度變化會不同。
試回答 35-36 問題:
35. ( )雯雯利用控制變因法設計實驗,她有四個變應:(甲)物質種類;(乙)物質質量;(丙)加熱時間;(丁)溫度變化。
如果要進行假設 2的驗證,則下列變因的設定何者正確?
(A)操縱變因:僅有(甲) (B)控制變因:(甲)、(乙)
(C)控制變因:(甲)、(丙) (D)應變變因:(甲)、(丁)。
36. ( )雯雯將以相同穩定熱源加熱物質的實驗數據紀錄在表(十七),已知丙的質量為甲的兩倍,而甲與乙質量相等,
請依照數據判斷哪些為相同物質?
表(十七)
(A)甲乙丙 (B)僅甲乙
(C)僅乙丙 (D)僅甲丙。
III. 說到「碳」,大家會想到什麼?烤肉用的木炭?還是閃亮的鑽石?其實直到 1980 年代,傳統上認為碳就只有 2種
理想有序的型態:石墨和鑽石。之後,這張碳清單逐漸成長,現在已經有巴克球、奈米碳管、平面石墨烯片和其他
等各種型態。
1985 年,克羅托聯同懷斯大學的柯爾(Robert Curl)及斯莫利(Richard Smalley)研究,以雷射令石墨氣化,形成
新的碳簇(Carbon cluster,聚集的碳原子)。結果他們發現一系列碳簇,帶有的碳原子數目都是偶數,當中最主要的
是C60 及C70。他們發現,C60 跟常見的足球常形狀一樣,是個帶有 12 個五邊形及 20 個六邊形的 32 面體。克羅托把
這個新分子命名為「巴克明斯特富勒烯」(簡稱為巴克球,如圖(十八)),向以使用球型設計著稱的建築師及發明家
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致敬。其他帶有不同碳原子數量的類似球狀分子,也因此稱為富勒烯。
富勒烯的發現使納米科技的領域迅速發展,甚至曾經一年有過千篇論文探討。以往沒有人想像過分子可以如此對
稱,並只含有碳原子。富勒烯有很多可能的應用,由藥物輸送、電腦運算以至高速運輸等。
圖(十八)
試回答 37-38 問題:
參考資料:發現巴克球獲諾獎 致力推動科學教育 化學家克羅托病逝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37. ( )根據物質分類標準,巴克球屬於?
(A)混合物 (B)元素
(C)化合物 (D)單原子物質

第8頁,共 8頁
38. ( )利用化學方法可將 C60 分子「打開」,此時可引入一個 H2、H2O或HF 分子,然後再將 C60「閉合」可製備
A@C60 (A=H2、H2O或HF)如圖(十九),A@C60 具有固定的結構與組成,@表示小分子 A被封閉於 C60,可與外
界隔絕。下列哪些敘述正確?
(甲)從打開到閉合的整個過程為物理變化;(乙)從打開到閉合的整個過程為化學變化;(丙) H2O@ C60 為混合物;
(丁)HF@ C60 為純物質。
圖(十九)
(A)僅甲丙 (B)僅甲丁
(C)僅乙丙 (D)僅乙丁。
IV. 伽利略溫度計是一個玻璃裝飾溫度計,圓柱形玻璃瓶裝有透明液體,內部有數個標上溫標的彩色玻璃球,因為
密度不同,有的沉在底部,有的浮著接近液面。玻璃瓶內液體密度隨著溫度改變,使彩色玻璃球浮沉的發生變化
,以顯示現在的溫度。
每個玻璃球均有標示特定的溫度,當溫度計與環境達熱平衡後,上浮的彩色玻璃球群中,剛好懸浮在液體中(無
接觸瓶底、液面)玻璃球所標示溫度即為當時的環境溫度。例如:當環境為 25oC時,則溫標大於 25oC的玻璃球會
浮在瓶子上方,溫標為 25oC的玻璃球可剛好在液體中央,而溫標小於 25oC的玻璃球會沉到瓶底(如下圖二十),
試回答 31-32 問題:
圖(二十)
(參考資料:顏色繽紛的浮球溫度計怎麼測溫度?簡介伽利略溫度計|- 科技大觀園 (nat.gov.tw))
39. ( )今有一伽利略溫度計,有四個玻璃球,其溫度分別標示 10℃、15℃、20℃、25℃,當環境溫度由 13℃上升
至23℃過程中,有關玻璃球位置,下列何者錯誤?
(A)標示 10 ℃玻璃球停留在溫度計底部 (B)標示 15 ℃玻璃球逐漸上升至溫度計上方
(C)標示 20 ℃玻璃球逐漸下降至溫度計底部 (D)標示 25 ℃玻璃球停留在溫度計上方。
40. ( )已知彩色玻璃球標示溫度越大,其平均密度越小(其密度不隨溫度變化),則瓶中液體的密度與溫度關係為何?
(A)溫度越高,瓶中液體密度越大 (B)溫度越高,瓶中液體密度越小
(C)溫度越高,瓶中液體密度先變大在變小 (D)瓶中液體密度與溫度無關,並維持定值。
試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