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社會科二段共 4頁,第3頁
25.有一著作寫道:「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
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碼頭。上了船……」、「中國出現一波新的移民浪潮,促
使中國人向香港及海外移居,香港人口因此遽增一百多萬。」請問:這段移民潮
的背景最可能為何? (A)滿清覆亡 (B)抗戰爆發 (C)國共內戰 (D)韓戰爆
發。
26. 阿修說起自己的往事:「原本我的家鄉在東北,東北淪陷之後,我流浪到關內,
後來戰爭結束,我回到家鄉,國民政府派了很多不是東北人的政府長官來管理東
北,當時很多鄰居加入共產黨。」請問:關於阿修這段經歷,以下何者的解讀正
確? (A) 阿修是在「抗戰爆發」後到關內 (B)阿修是在「國共內戰」結束後回
到家鄉 (C)「加入共產黨」可能是因為對國民政府的施政感到失望 (D)戰爭結
束後,阿修應該曾參與十年建設。
27.中國共產黨自民國 10 年成立之後,和中國國民黨之間幾經分合,其間的發展關
係,下列何者符合史實? (A)安內剿共→容共北伐→清黨分共→聯共抗日 (B)
容共北伐→清黨分共→安內剿共→聯共抗日 (C)聯共抗日→清黨分共→容共北伐
→安內剿共 (D)清黨分共→容共北伐→清黨分共→聯共抗日。
28.阿嘉爺爺到街上買米,早上購買時,老闆告訴他一斤四十元,他發現錢不夠,於
是回家拿,等到中午再去時,價格已經變成六十元,他又回家拿錢,晚上去的時
候竟然變成一斤一百元;這種物價單日飛漲情形,最可能發生在下列哪一時期的
中國? (A)北伐時期 (B)國共內戰 (C)十年建設 (D)清末民初。
29.《人民日報》出現一篇文章,題目是《時間開始了》:「時間開始了!……中國
從此澈底告別過去,告別半殖民地與半封建的舊社會,告別落後、貧窮、愚
昧……而走上了一條全新的路——民主的自由、平等、博愛的路、新民主主義的
路,而後面還有更神聖的事業呢,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請問:這篇文章的
內容背景為何? (A)推翻滿清,民國建立 (B)抗戰勝利 (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立 (D)大躍進。
30.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共政權在建政之初都進行土地改革,這兩者最大的不同點是下
列何者? (A)臺灣推動三七五減租,中共沒收地主土地 (B)中共實施一條鞭
法,臺灣實施三七五減租 (C)臺灣實施耕者有其田,中共進行三七五減租 (D)
臺灣清算地主,中共則支持地主。
31.大躍進時期,由於政策方面的失當,造成十分嚴重的不良後果,許多無辜的民眾
死於饑荒。請問:下列哪個不是中共大躍進時期的政策? (A)超英趕美 (B)土
法煉鋼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
32.近年,有人對中共某已故領導人做出評論:「建國有功,治國無能,文革有
罪。」請問:這句話應是對何人的蓋棺論定? (A)毛澤東 (B)胡錦濤 (C)江澤
民 (D)鄧小平。
◎公民科
33.台北市一名張姓(36 歲)女子因不堪婆婆長年言語諷刺,在個人臉書留下一封
〈我的婆婆殺了我〉的控訴文後,在住處樓梯間上吊輕生,她的婆婆除了會被社
會譴責外,卻不需接受刑罰的制裁。請問:這是因為婆婆受到《刑法》上哪一個
原則的保障? (A)無罪推定 (B)罪刑法定 (C)自由心證 (D)誠實信用
34.下列對於《刑法》的基本認知,何者正確?
(A)《刑法》可以解決所有社會犯罪的問題
(B)《刑法》的制裁可以完全遏止犯罪的發生
(C)《刑法》是最後的、不得已的制裁手段
(D)犯罪人接受《刑法》制裁後,一定可以改過向善
35.法務部將少年輔育院改制為矯正學校,希望經由學校教育方式代替懲罰,促使其
改過自新,適應社會生活。請問這種改革主要在發揮刑罰的那種目的? (A)保障
犯罪人的權利 (B)懲罰犯罪行為 (C)嚇阻犯罪的發生 (D) 矯正犯罪者的行為
36.《刑法》是規範「何種行為構成犯罪」,以及「犯罪行為應如何處罰」的法律。
請問:下列何者已構成犯罪行為? (A) 小櫻騎機車出門買東西沒有戴安全帽
(B) 胖虎深夜在社區中庭唱歌,妨礙安寧 (C) 阿強為了購買新款手機,向同學勒
索取財 (D)花媽怕兒子學壞,不讓他受國民義務教育。
37. 《勞動基準法》當中,有保障少年工作權利的相關規定。下列關於童工的敘述,
何者正確? (A)童工是指 16 歲以上,未滿 18 歲的人 (B)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
過 8 小時,每週工作時數不得超過 40 小時 (C)午後 6 時至隔天凌晨 8 時不能
工作 (D)例假日可以加班 4 小時。
38.為遏止廠商刻意運用假訊息的行銷手法,影響國民生活安定並阻礙全體社會經濟
發展,我國修正《刑法》第 251 條,規定若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等
傳播工具散布不實訊息,意圖影響農產品、工業必需的物品、經行政院公告的生
活必需品等交易價格,最重可處 3 年徒刑及 30 萬元罰金。針對《刑法》第 251
條的修正,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 本條文的修正是為了展現國家的統治權
(B)《刑法》第 251 條可達到保護人民、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 (C)操縱涉及國民
健康與衛生等生活必需用品,是犯罪行為 (D)修正《刑法》第 251 條是在界定犯
罪的構成行為與犯罪的相關處罰。
39.文化部前司長朱瑞皓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期間利用承辦標案的機會,透過
「白手套」向廠商索賄,護航業者取得補助案及採購案,不法所得達 180 萬元。
4 月 22 日,台北地院判決出爐,依貪汙罪判朱瑞皓有期徒刑 7 年 10 月,褫奪
公權 5 年,犯罪所得 180 萬元沒收。請問上述畫線部分,有幾項是屬於《刑法》
的從刑?(A)1 項 (B)2 項 (C)3 項 (D)4 項。
40.國中生如果在網路上以不雅字眼匿名留言羞辱他人,可能產生的結果為何?
(A)只要匿名就無法追查,不會受到追究 (B)網路上的任何言論皆屬於言論自由範
圍,受《憲法》保障 (C)可能觸犯《兒童權利公約》,必須承擔行政責任 (D)
可能觸犯《刑法》的公然侮辱罪,必須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