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社會科(地理) 試卷 八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34. ( )農業活動中受到自然
環境的影響相當大,其中
灌溉水源為農業發展必要
的條件。然而中國的水資
源由於人口增加及工商業
的使用,漸趨不足,其分
布狀況如附右圖所示。請
問:圖中水資源嚴重短缺
的地區大多位在何處?
(A)東北平原 (B)華北
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青藏高原。
35. ( )附右圖為中國的
城鄉人口變化圖,近年
來人口的變化趨勢主要
是受到下列哪一因素影
響? (A)戶籍制度
(B)人口減少(C)經濟
發展 (D)交通建設。
36. ( )中國為鼓勵沿海地區產能向內陸遷移,並加快中西
部地區發展,中國自西元2001年起實施為期十年的「西部
大開發政策」,目前所實施的第二個十年,中國當局於西
元2020年5月宣布第三個十年(西元2021~2030年)西部大
開發政策將確定延續,臺商若進駐西部經濟帶將可享15%
所得稅優惠、進口自用設備免關稅等二大稅務優惠。依據
上述判斷,若想享受此一優惠的臺商,應將廠家設立在下
列哪一地區? (A)河北省(B)江蘇省(C)浙江省(D)四川省。
37. (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設立「經濟特區」,成功帶動
東部沿海的經濟發展。請問:這些經濟特區的分布特色為
何?(A)集中於環渤海地區 (B)主要在東南沿海 (C)分
散在黃河沿岸 (D)聚集於長江三角洲
38. ( )上海為長三角經濟圈中心,位於
長江口,貨物吞吐量大,乃中國第一
大港。請問:上海位於右圖中的何處
? (A)甲 (B)乙 (C)丙 (D)丁
39. ( )現今市面上許多家電用品都標示
「中國製造」,中國的產品在世界市
場中占有極大比例。請問:下列何者是促使中國成為「世
界工廠」的主因? (A)勞工素質佳 (B)資金很雄厚 (C)
教育水準高 (D)勞動力充足。
40. ( )中國近年來致力「西部大開發」,這是由於廣大的
西部經濟帶的開發仍屬落後階段。西部區域未來發展最大
的潛力為何? (A)鐵、公路網密布 (B)工業基礎雄厚
(C)沿海交通便利 (D)礦產資源豐富。
41. ( )中國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比例變化如附圖所示。請
問:造成比例變化的最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 (A)農民
罷工 (B)氣候暖化 (C)市場需求 (D)政治影響。
42. ( )每年接近農曆新年時
,中國返鄉團圓的春運人
潮都再一次湧現,預計高
達 30 億人次的遷移,
將對交通造成嚴重的考驗
。請問:中國春運的返鄉
人潮主要移動路線應為附
右圖中何者?(A)甲 (B)乙 (C)丙 (D)丁。
43. ( )根據附右圖,有關都市名
稱與特色的配對,下列選項何
者正確? (A)甲是廣州,位於
珠江三角洲頂端 (B)乙是上海
,中國經濟重鎮 (C)丙是深圳
,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起飛
(D)丁是廈門,離臺灣最近的經
濟特區
44. ( )全球製鞋龍頭寶成集團,
過去在中國的工廠大部分是將生產的產品外銷,但隨著生
產因素轉變,必須將工廠移往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地區以
利外銷,中國境內的工廠則以內銷為主。影響寶成集團進
行工廠區域轉移的主要因素為下列何者? (A)科學技術
提升 (B)原料取得便利 (C)動力能源充足 (D)勞動成本
上漲。
45. ( )附右圖是2018年世
界前5大貿易總額,根據
圖中資訊判斷,甲國為下
列何者?
(A)義大利 (B)英國
(C)巴西 (D)中國。
46. ( )中國推出的
「21世紀海上絲綢
之路」計畫中,主
要連結周邊國家的
經貿往來,帶動該
國的經濟活動,其
路線如附圖所示。
上述計畫最遠可到
達下列何處?
(A)非洲
(B)東南亞 (C)歐洲 (D)澳洲。
47. ( ) 附圖為四個國家於西元1970~2018年使用化石燃料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曲線圖。依據中國經濟發展的現況,哪
一條曲線最有可能是中國?(A)甲 (B)乙 (C)丙 (D)丁
【後面尙有題目,請翻面繼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