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中山國中 八年級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地理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90.77 KB
頁數
1
作者
csjh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3-24,离现在 3 21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108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社會科(地理) 試卷 八年 ___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34. ( )附表是朝鮮半島上兩個國家的基本資料,南韓的平
均國民所得較高,表示其生活水準較高、經濟較繁榮,這
是下列哪項原因所造成的?
項目
國家
面積
(平方公里)
人口
(萬人)
平均國民所得
北韓
120,538
2,140
900
南韓
99,263
4,690
9,000
(A)北韓的人口密度較高 (B)南韓重視國防及軍火工業
(C)南韓的工商業發展程度較高 (D)南韓的農業較發達
35. ( )附圖是南韓首都首爾與日本首都東京的氣候圖,由
氣候圖判斷下列哪個資訊是正確的?
(A)東京降水量較多,是因為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 (B)
爾降水集中在夏季,是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 (C)日本冬
季較溫暖,是因為緯度較高 (D)首爾冬季降水較少是因
為所吹的東北風來自大陸內部較乾燥
36. ( )附右圖為日本周圍海域洋流流動
方向圖。參閱附圖,日本冬季氣溫比
同緯度的亞洲地區溫暖,是受到哪些
洋流的影響? (A)甲、乙 (B)乙、丁
(C)丙、丁 (D)甲、丙
37. ( )多拉A夢的北極海探險之旅終於告一段落,他打算駕
駛航空母艦大雄號由北極海往太平洋移動,返回故鄉日本
,途中可能會通過下列哪個水域? (A)麻六甲海峽
(B)白令海峽 (C)直布羅陀海峽 (D)台灣海峽
◎附下圖為亞洲分區的簡圖,請依圖回答第38-40
38. ( )亞洲依自然、人文環境及地理位置,分為七大區。
由附上圖,試問下列何項數據呈現甲>乙>丙>庚?
(A)無霜期 (B)年降水量 (C)年溫差 (D)年均溫
39. ( )亞洲地區當前重要的區域經濟組織「ASEAN」,成
員大多來自圖中何處?(A) (B) (C) (D)
40. ( ) 附圖為亞洲各地理區與所在分區圖。請問:尼泊爾
、不丹位於哪個代號?(A) (B) (C) (D)庚。
41. ( )朝鮮半島的脊梁山脈偏於東側,其位置與下列哪個
地理特徵關係最為密切? (A)都市與人口分布偏向西部
(B)全境均屬溫帶季風氣候 (C)南北互異的經濟發展
(D)位居大陸與島嶼間的橋梁位置
◎附圖為日本主要工業區及都市分布圖,依圖回答第42-44
42. ( )圖中的丙區位於哪個平原? (A)九州北部平原
(B)濃尾平原 (C)關東平原 (D)近畿平原
43. ( ) 西元1995117日發生阪神大地震,此次地震圖
中哪個工業區災情最嚴重?(A) (B) (C) (D)
44. ( )日本境內工業活動相當發達,請根據圖中資料加以
判斷,其工業區主要分布於哪兩個大島上?()北海道、
四國()九州、本州 ()四國、九州 ()本州、北海道
◎附右圖為南亞農產分布圖,請依圖回答第45-46
45. ( )棉花適合生長在肥沃的黑
色土壤及夏雨秋乾的氣候環境裡
,若依這兩項條件,圖中的哪個
地區最可能是南亞棉花主要產區
(A) (B) (C) (D)
46. ( )南亞哪個地區因氣候溼熱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且人口密
集,成為種植水稻與黃麻的主要
地區? (A) (B) (C) (D)
47. ( )新聞報導:「柬埔寨旅
遊景點吳哥窟門票大幅漲價
,一日入場券將由現時20
元,大漲至37美元,漲幅達
85%;當地旅遊官員表示,
吳哥窟門票漲價獲得大部分
國際遊客的支持,不會影響
國際遊客的心情。」上述景
點位在附圖中的哪個國家?(A) (B) (C) (D)
48. ( )熱帶栽培業是大規模而集約的農業,大多位於北回
歸線以南的地區,通常只栽種一種作物,如橡膠、香蕉、
甘蔗和椰子等。請問:下列哪個地區的氣候最適合栽種這
些作物?
(A) (B) (C) (D)
49. ( )宗教對文化景觀的影響相當大,甚
至形成特殊的建築風格及服飾穿著。附圖
為某宗教信仰的傳統服飾與建築風格,請
問:這個景象在下列哪一地方最為常見?
()東京()峇里島()馬尼拉()吉隆坡
50. ( )馬爾地夫的領導人曾在國際環境保
護會議中大聲呼籲,希望大家救救他的國家,因為照目前
海水上升的速度,馬爾地夫很快就要從地球上消失了。下
列哪種現象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A)地震頻繁
(B)溫室效應 (C)板塊擠壓 (D)核子試爆
【試題結束】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