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离现在 0
年 10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嘉義縣六腳國小
114 學年度校訂課程教學內容規劃表
表 14-3
校訂課程教學內容規劃表
全校學生人數未滿五十人需實施混齡,本課程是否實施混齡教學:是
(____年級和____年級) 否
年級
四年級
年級課程
主題名稱
文化探險隊:一起走進世界的節
慶故事
課程
設計者
柯乃文
總節數
/
學期
(
上/下)
20/
下學期
符合
彈性課
程類型
■第一類
統整性探究課程 ■主題 ⼞專題 ⼞議題
⼞第二類 ⼞社團課程 ⼞技藝課程
⼞第四類 其他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新住民語文 ⼞服務學習 ⼞戶外教育 ⼞班際或校際交流
⼞自治活動
⼞班級輔導 ⼞學生自主學習 ⼞領域補救教學
學校
願景
健康
快樂
創意
積極
與學校願景呼
應之說明
六腳學生在探索多元文化節慶中,學會尊重差異、欣賞多樣,培養同理與
關懷。透過創作與合作,激發孩子的創意與表達力,並在活動中感受健康、
快樂與積極的學習氛圍。期望孩子能從文化中找到連結,成為具備國際視
野與溫暖心靈的公民。
總綱
核心素
養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
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E-B1
具備「聽、說、讀、寫、作」的基
本語文素養,並具有生活所需的基礎數
理、肢體及藝術等符號知能,能以同理
心應用在生活與人際溝通。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
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素養。
E-C3
具備理解與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的
素養,並認識與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課程
目標
1.
學生能探究與比較不同文化中的節慶意義與表現方式,並思考其與生活
的關聯與價值。
2.
學生能透過具備的閱讀、討論與創作等語文與藝術表達方式,清楚傳達
對節慶與文化的理解與情感。
3.
學生能在活動中展現合作態度與同理心,與他人共創學習成果,理解多
元節慶背後的情感意涵與家庭連結
4.
學生能理解與尊重本土及國際節慶的文化差異,並展現包容與欣賞多元
文化的態度。
教學
進度
單元名
稱
連結領域(議題)/學習表
現
自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表現任務 (評量內容)
教學活動
(
學習活動)
教學資源
節
數
第(1)
週
-
第(5)
週
新年大
不同:
世界跨
年的慶
祝
語文領域-英語文
8-
Ⅱ-2 能
了解
課堂中所介
紹的國內主要節慶習俗。
綜合活動領域 3c-Ⅱ-1
參與
文化活動,體會文化與
生活的關係,並認同與肯定
自己的文化。
國語文領域 6-Ⅱ-2
能依據題目,
表達
經驗、
感受與想法。
社會領域 3b-Ⅱ-3
整理
資料,製作成簡易的
圖表,並加以說明。
1.
世界各國新
年習俗、文化
行動、在地元
旦與春節差
異。
2. 十二生肖文
化背景與排序
故事、春節經
驗、生肖與個
人連結。
3. 各國農曆新
年與生肖使用
情形、文化差
異、比較與圖
表製作。
1.
學生
了解
世界各國新
年習俗,並能
參與
元旦
相關文化活動並體會不
同文化的慶祝方式與其
與生活的連結。
2. 學生能
表達
自己對生
肖文化的理解與個人感
受,並寫作關於生肖的
觀點或故事。
3. 學生能
整理
資料並製
作圖表呈現世界各國生
肖文化的異同,並能口
頭說明發現。
1
能分享一個台灣新年文化
與一個國外新年習俗,且在
小組合作中積極參與與提
問,能說出自己對「慶祝文
化」與「家庭或社區生活」
的理解或情感。
2.
學生能以書面或口語清楚
描述生肖故事或排序原因且
能結合自身經驗描述自己屬
於的生肖特質或感受。寫作
時語句通順、有情感連結與
主題一致性。
3. 每組能清楚列出分工國家
的文化資訊三項以上。圖表
分類邏輯清晰,資料完整並
能用口語進行簡報。能表達
《活動一》各國新年(元旦)
1.
播放台灣 101 跨年煙火影片,
引導學生思考台灣如何慶祝新
年。
2.
提問與討論:世界各國的新年
慶祝方式是否相同?有哪些差
異?
3.
小組合作,利用平板查詢不同
國家的新年活動(如:煙火,遊行,
派對,神社參拜等),並記錄與製
作簡報或圖卡。
4.
小組報告分享查詢成果,進行
文化教學與彼此學習。
5.
教學與練習多國語言的「新年
快樂」說法,並介紹中文春節與
元旦的差別。
《活動二》認識生肖
一、文化導入與故事學習
1.
多媒體影片
與簡報
2.
平板電腦或
3.
文化圖卡與
生肖圖卡
4.
學習單
5.
美術材料
6.
世界地圖
5
議題融
入
應融入 ■性別平等教育 □安全教育(交通安全) □戶外教育(至少擇一) 或□其他議題_______(非必選)
融入議
題實質
內涵
性 E3 覺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了解家庭、學校與職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對不同文化中生肖制度的理
解或比較後的反思。
1.
故事導讀:播放或講述《Chinese
Zodiac Story
》,介紹十二生肖的
排序由來與每個動物的性格象
徵。
2.
生活連結:補充說明台灣過春
節時的習俗,如貼春聯、守歲、
發紅包,以及生肖在新年文化中
的意義。
二、啟動跨文化思考
1.
小組討論問題引導
2.
十二生肖是台灣特有的嗎?
-
亞洲其他國家是否也有生肖?
一樣或不一樣?
-
為什麼歐洲、美洲國家比較少
有「生肖」制度?
3.
預告探究任務
說明接下來的任務:「我們要來
查找世界各地對於生肖與新年
的看法與做法,看看是否相似或
不同!」
《活動三》國際生肖文化調查
一、跨文化資料查找
1.
分組任務設定
各組選擇一個國家或地區(如韓
國、日本、越南、泰國、蒙古、
尼泊爾),並查找以下重點:
-
是否慶祝農曆新年?是否使用
生肖?有何異同?是否有其他
用 動 物 象 徵 年 份 或 祝 福 的 習
俗?
2.
資料整理與製作圖表
依據查到的資料,整理成「生肖
文化比較表」,欄位建議:
國家/有無慶祝農曆新年/有無生
肖或相似制度/使用哪些生肖?
有何不同?
3.
特殊文化象徵或活動
二、成果分享與整合
1.
小組簡報展示:各組分享查找
結果,並將比較圖表貼至教室,
建立「生肖與新年文化地圖牆」
。
2.
教師統整講評:指出生肖雖源
自中國,但也深受亞洲多國文化
接納,並在不同國家發展出屬於
自己的文化樣貌。
三、延伸反思
活動後安排小書或學習單寫作,
題目:
「我最想介紹的生肖文化」
「我對生肖的新發現與感想」
「如果我來設計台灣新生肖,會
是什麼?」
第(6)
週
-
第(10)
週
彩 蛋 的
祕密:復
活 節 生
命象徵
語文領域-英語文
8-
Ⅱ-3 能
了解
課堂中所介
紹的國外主要節慶習俗。
社會領域
1.
復活節起
源、信仰背
景、象徵物、
習俗
1.
學生能
解釋
復活節的
象徵物與習俗與
了解
其
文化意涵之關係。
2.
學生能
整理
並製作各
1.
學生能舉例至少兩項象徵
物或習俗並能口頭說明其象
徵含意,如重生、希望、信
仰等
《活動一》復活節的由來與文
化意涵
「春天不只有賞花,還有人會
慶祝哪些節日呢?你知道復活
1.
復活節文化
影片
2.
平板電腦
3.
圖卡、彩蛋
素材
5
1b-
Ⅱ-1
解釋
社會事物與環
境之間的關係。
綜合活動領域
3b-
Ⅱ-3
整理
資料,製作成
簡易的圖表,並加以說
明。
藝術與人文領域
2-
Ⅱ-2 能
發現
生活中的視
覺元素,並表達自己的情
感。
2.
各國復活節
慶祝方式和節
日象徵物與文
化意義
3.
彩蛋圖案設
計、文化意象
國復活節文化比較海
報,並說明差異與共通
性。
3.
學生
發現
文化意涵,
並以彩蛋創作表達重生
與希望等情感。
2.
學生能完成海報,內容完
整 4 項欄位皆填寫,分享時
能清楚說明國家差異與共同
主題並能將展示貼於班級
「復活節世界牆」
3. 學生的彩蛋設計與主題具
連結性(具有文字理念),
在分享中能說出設計理念與
文化感受,互評時能指出他
人作品的意象與情感
節嗎?為什麼會有彩蛋和兔
子?」
1.
影片觀賞
播放介紹復活節起源與象徵
(彩蛋、兔子、教堂儀式等)
的影片,側重信仰、文化與習
俗背景。
2.
小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影片中出現的象
徵物與習俗,並思考:彩蛋、
兔子、復活節教堂活動等與復
活節意義的關聯。
3.
全班分享與教師統整
各組分享,老師整理於黑板,
並補充「egg hunting」等活動的
文化涵義及其與生命與復活主
題之連結。
4.
文化連結討論
引導學生思考:「復活節在不
同文化裡如何慶祝?與我們的
清明節、中元節或其他節日有
哪些相似或不同?」
《活動二》全球復活節文化巡
禮
1.
文化簡介導引
教師介紹全球幾個國家復活節
慶祝方式,例如:義大利:復
活節大遊行、火焰羊木偶、美
國:白宮復活節彩蛋滾動活動
4.
海報紙
5.
美術創作
6.
世界地圖
、希臘:清晨教堂儀式、揮棒
打彩蛋
2.
小組分工查詢
每組選擇一個國家,查詢該國
復活節的信仰背景、節慶象徵
與慶祝方式。
3.
製作比較海報
每組製作海報,比較「國家/
宗教由來」、「主要習俗」、
「象徵物」、「文化意義」。
4.
教室展示與分享
各組上台報告,展示海報,貼
於教室「復活節世界牆」。
5.
教師綜合與討論
強調復活節跨文化差異與共通
性,引導學生反思「文化多樣
性與尊重不同信仰」的重要
性。
《活動三》我的「彩蛋故事」
創作
1.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彩蛋為
什麼出現在復活節?它跟重
生、希望有什麼象徵關聯?」
2.
彩蛋創作
學生設計自己的象徵彩蛋,用
繪畫或拼貼表達「生命、重
生、家庭、分享、希望」等文
化意象,並在彩蛋旁以文字簡
述設計理念。
3.
佈置與欣賞
將作品展示於教室牆面,營造
復活節氛圍,學生自由欣賞並
標記最觸動他的作品。
4.
小組分享
分組分享自己的設計理念:為
什麼選這些圖案?它代表了哪
些價值或文化意義?
5.
統整與反思討論
教師帶領討論:「從文化角度
看,為什麼不同國家但存在
『生命重生』或『希望』的主
題?透過彩蛋創作,你對文化
尊重與欣賞有哪些體悟?」
第(11)
週
-
第(15)
週
媽 媽 的
模樣:世
界 母 親
節 文 化
旅行
英語
6-
Ⅱ--3 樂於
回答
教師或同
學所提的問題
國語文領域
2-
Ⅱ-2 能說故事、發表感
想或
描述
事物與經驗。
社會領域
2b-
Ⅱ-2 感受與
欣賞
不同文
化的特色。
綜合活動領域
1a-
Ⅱ-1 展現自己能力、興
趣與長處,並
表達
自己的
想法和感受。
1. 《The
Mommy Book
》
繪本和家庭觀
察
2.
母親節文
化、節慶習
俗、世界多元
文化
3.
家庭照顧經
驗、文化差異
反思
4.
家庭成員與
1.
學生能
描述
繪本中媽
媽的行為,並能
回答
提
問,發表自己對媽媽的
感受或觀察。
2.
學生能
欣賞
並比較不
同國家母親節的習俗,
理解文化表達的多樣
性。
3.
學生能創作小書,
表
達
對照顧者的情感與文
化理解,展現個人觀點
與經驗。
1.
學生能清楚描述書中媽媽
的特徵並能連結自身經驗發
表觀察與感想,表達時語句
完整、態度自然
2.
能說出至少兩國母親節的
慶祝方式與象徵,海報內容
包含「時間、習俗、禮物、
意義」等元素,口頭分享具
體,能說明文化感受或觀點
3. 小書包含圖文並茂內容,
清楚呈現主題,至少一頁說
明文化背景的照顧方式,分
《活動一》繪本導讀:不同媽
媽的日常世界
1.
討論引導
問學生:「你覺得每位媽媽都
一樣嗎?哪種媽媽讓你覺得特
別?」
2.
繪本導讀
教師朗讀或講述《The Mommy
Book
》中多樣媽媽的日常(工
作、陪伴、照顧等),並配合
圖畫引起共鳴。
3.
理解與回應
問:「書中媽媽都做了哪些事
情?為什麼你覺得特別?」由
學生說出觀察與感受。
1.
《The
Mommy Book
》
繪本
2.
國外母親節
相關影片或網
站資訊
3.
平
4.
美勞材料
5
展示用教室
空間或佈告欄
6.
性別情境引
導圖卡
5
性別平等議題
性 E3
覺察
性別角色的刻
板印象,了解家庭、學校
與職業的分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家庭型態的多
樣性、家庭分
工和照顧責任
的性別觀察
4.
能觀察與比較家庭成
員的多樣性與照顧責任
的性別分工,覺察性別
角色的刻板印象
享時能具體表達感謝與情感
內容
4.
學生能觀察與描述家庭中
不同成員的照顧行動,辨識
其中的性別角色分工,並簡
單說出是否有性別刻板印象
(
例如能舉例「只有女生做家
事」的刻板印象),並可以簡
單句表達自己對多元分工的
想法
4.
總結與反思
討論:「每位媽媽都不同,但
都很棒。你覺得你的照顧者像
書中的哪一位?為什麼?」
《活動二》全球母親節習俗 ×
文化探索
1.
文化啟發
問:「世界各地母親節是同一
天嗎?孩子們怎麼表達對媽媽
的愛?」
2.
小組資料搜尋
每組查找至少兩個國家(如美
國、巴西、日本、瑞典、埃及
等)的母親節日期、慶祝方
式、代表象徵(如康乃馨、早
午餐、家庭出遊等)。
3.
比較製作海報
製作海報,比較各國母親節的
「時間」、「習俗」、「禮物
象徵」與「文化意義」。
4.
分享與討論
各組報告成果,貼於教室展
示,並探討:
-
為何不同文化會有不同的慶祝
形式?
-
哪些做法讓你感受到溫暖與尊
重?
5.
教師總結
強調文化差異與共通價值
—
「感謝」、「照顧」、「家
庭」,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想如
何表達愛。
《活動三》我的「媽媽故事
書」 × 情感連結
1.
訪談準備
帶學生思考:「媽媽/照顧者
平常做什麼事讓你感動?有什
麼習慣或特色?」
2.
撰寫小書內容
學生以「媽媽故事書」形式,
畫出照顧者的日常角色(如煮
飯、陪伴、工作)並用圖文描
繪。
3.
文化反思環節
加入一頁:「我從家庭學到的
照顧方式」,如:台灣中秋節
煮湯圓給媽媽,日本母親節包
午餐盒給媽媽等,分享文化背
景與家庭特色。
4.
分享與感恩表達
學生展示自己的故事書,並口
述其中一段感謝話語,強化對
母親/照顧者的認識與情感。
【性別議題融入】-
打破照顧者性別刻板印象
主題:誰也可以是「主要照顧
者」?
1.
情境引導圖卡/圖片觀察
出示幾張圖卡或簡單插圖,例
如:
-
爸爸餵奶、幫小孩綁鞋帶
-
爺爺煮飯、叔叔帶孩子去上
學
-
兩位媽媽或兩位爸爸一起照
顧孩子
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問:
-
「這些照顧者都是媽媽嗎?」
-
「誰也可以照顧小孩?為什
麼?」
2.
討論引導問題(可分組或全班
討論):
-
你家是誰煮飯?誰陪你睡
覺?
-
媽媽一定要會做家事嗎?爸
爸也可以嗎?
-
如果有兩位爸爸/兩位媽媽
一起照顧小孩,你覺得他們會
怎麼合作?
-
為什麼有人會說「男生不會
照顧小孩」?你同意嗎?
3.
學生分享與回應
請學生畫一張「我最愛的照顧
者」圖畫,並簡單寫下他們做
了什麼
4.
總結語:「我們每個人都有照
顧別人的能力,不管是爸爸、
媽媽、爺爺、奶奶或其他家
人,照顧不是誰的專利,重要
的是愛和陪伴。」
第(16)
週
-
第(20)
週
龍 舟 出
發 ! 端
午 節 與
世 界 划
船文化
語文領域-英語文
8-
Ⅱ-2 能
了解
課堂中所介
紹的國內主要節慶習俗。
社會領域
1a-
Ⅱ-3 舉例
說明
社會事物
與環境的互動、差異或變遷
現象。
綜合
3c-II-1
參與文化活動,體
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並
認同
與肯定自己的文化
藝術與人文領域
1-
Ⅱ-3 能試探媒材特性與
技法,進行創作。
1. 傳統節日由
來、歷史人
物、端午習俗
與象徵意義
2.
全球划船慶
典、文化比
較、地方自然
與生活背景
3.
香包製作、
象徵圖案設計
與意義表達
1.
學生能
了解
台灣節慶
習俗
說明
端午節的歷史
背景與文化習俗,並連
結其象徵意涵。
2.
學生能透過資料查詢
與簡報,比較端午節與
其他國家划船慶典的異
同,並說明其文化意涵
與生活的關係
認同
與肯
定自己的文化
3.
學生能運用香包媒材
進行創作,並表達對文
化傳承與現代意涵的理
解與想法。
1.
學生能說出至少一項端午
節習俗及其意義,口語說明
習俗與屈原故事的關聯並能
參與圖卡配對並正確配對意
義
2. 完成比較表,明確指出三
項相似與不同處,簡報時能
說出不同節慶的時間、象徵
與背景,參與討論並能提出
個人觀點
3.
學生能將香包作品完整完
成、美感與創意兼具,能說
出作品背後的文化意義與情
感連結,能參與價值討論並
提出未來端午創新想法
《活動一》端午節的歷史由來
與意涵探索
1.
影片導入:播放介紹端午節由
來的影片,涵蓋屈原投江、龍
舟競賽、粽子傳統等。
2.
問學生:「影片中哪些內容讓
你印象深刻?為什麼?」
3.
節慶習俗介紹:教師說明端午
節常見習俗,如吃粽子、划龍
舟、掛香包、插艾草。
4.
提問:「這些習俗象徵什麼?
如何與屈原的故事相連?」
5.
圖卡配對活動:學生以象徵圖
卡(粽子、龍舟、香包、艾
草)配對傳統意義並口頭簡
述。
6.
總結討論:「端午節不只是粽
子與競賽,它傳遞了紀念英勇
與文化團結,你最喜歡哪個習
俗?為什麼?」
《活動二》從端午到全球:龍
舟與各地划船文化大比較
1.
文化導引:教師提出問題:
「亞洲以外,有沒有以划船競
賽來慶典的節日?如何與端午
龍舟類比?」
1.
端午節介紹
影片
2.
傳統習俗圖
卡
3.
平板
4.
比較表模板
5.
香包 DIY 材料
6.PPT
5
2.
小組研究:學生分組查找資
料,探索以下主題:
-
是否有划船節慶?
-
節慶名稱、時間、象徵意含。
-
與端午龍舟的相似與不同。
(研究英國泰晤士河划船、越
南水上花燈節、非洲獨木舟競
賽等)
3.
製作比較表:搭配圖文整理
「亞洲龍舟節 vs 世界划船
節」的差異與共通點。
4.
分享與討論:各組展示比較結
果,教師引導匯整:
-
為何划船成為各地慶典方式?
-
各地傳統反映出的自然與文化
背景有哪些差異?
《活動三》香包創作 × 傳統與
現代意義的回顧
1.
香包 DIY:老師示範傳統香包
製作流程,學生手作自己的香
包。
2.
文化討論:師生共探:「古代
香包內裝草藥用意?為何要佩
戴?現代是否還需要?」
3.
提問引導:你今天做的香包想
送給誰?為什麼?
4.
價值總結:共同整理端午節的
文化價值:
紀念屈原、護身避邪、家人團
聚、文化傳承。
5.
未來思考:「若未來端午節要
創新慶祝方式,你會怎麼想?
如何讓傳統與現代生活並
存?」
教師主題統整提問
1.
你從這些節日活動中發現了哪
些文化的相同與不同?這些差
異代表了什麼?
2.
哪一個節日習俗讓你最有感
覺?它背後傳達了哪些情感或
價值?
3.
如果你要向外國朋友介紹一個
你熟悉的節日,你會怎麼說?
會特別強調什麼特色?
4.
這些傳統節日在現代生活中是
否有改變?你覺得怎麼做可以
讓傳統與現代共存?
教材來源
⼞
選用教材 ( )
自編教材
(
請按單元條列敘明於教學資源中)
本主題是否
融入資訊科
技教學內容
無 融入資訊科技教學內容
□有 融入資訊科技教學內容 共( )節 (以連結
資訊科技議題
為主)
特教需求學
生
課程調整
※身心障礙類學生: □無 □有
-
智能障礙( )人、學習障礙( )人、情緒障礙( )人、自閉症( )人、(
/
人
數
)
※資賦優異學生: □無 □有
- (
自行填入類型/人數,如一般智能資優優異 2 人
)
※課程調整建議(特教老師填寫):
1.
2.
特教老師簽名:
普教老師簽名:柯乃文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